作者:北有佳鱼
这就是传说中的“人菜瘾还大”吗?
莫郁用脚趾头猜都能猜到贾家肯定不会放弃林家这课大树的。
更加悲哀的是,他们肯定还要去康师傅那里叽叽歪歪,万一康师傅又犯了心软的毛病,看在林家的面子上放贾家一马,那不是更惨?
希望不要如此吧。
莫郁心中想着这些有的没得,一不留神倒是真的睡过去了。
等他再醒来,已经是晚上了。
这个时候他早就已经被抱到了床上,两个平日里服侍他的嬷嬷守着他,见他醒了,俱都笑道:“哥儿这一程子可是累着了,居然睡到这时候,老爷太太都吓着了,还专门去请了太医来看了哥儿呢。”
莫郁一听这个,倒是有些不好意思。
他倒是睡了个爽,没想到给林如海和贾敏添了这么多麻烦。
莫郁正想着下床去跟林如海和贾敏说一声他没事儿,就是有点儿犯困了,却不料他们俩早得了消息,直接跑来他房里看他了。
一看他们来得这么快,就知道他们根本就没走远,先前大约只是在外头套间儿等着呢。
而且这次来的人也还挺齐全的,不只有林如海和贾敏,甚至还有小黛玉。封氏和甄英莲倒是没来,不过也差人来问询,搞得好像莫郁是真生了什么大病一样。
最社死的是,张友士也背着药箱站在一旁,虽然没有说话,但一直捻须浅笑,一副“没有想到您是这样的小林大人”的模样。
莫郁愈发尴尬,待到解释完了他只是困了之后,众人才松了口气。
林如海因道:“多谢张太医今日守着犬子直到这么晚,劳烦您了。方才因着情急,对您多有得罪,还望您不要介意。”
张友士笑道:“林大人客气了,下官知道大人同夫人都是因为关心则乱,并不是有意为难,而且不过就是让下官在此静候了一个下午,好茶好点心地伺候着,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了,哪里有什么好介意的。”
林如海听他这么一说,愈发觉得这人是个妙人儿。
莫郁也起身拱手作揖致谢,贾敏便就提出要留他吃晚饭。
张友士忙再三推辞了,说家中已经预备了,今日已经叨扰良久,便就不再打扰了。
他拒绝得坚决,贾敏和林如海便也就没有再强留。
一家人将他送出门去,这才回来坐下一起用晚膳。
晚膳照旧也还是一大家子人一起吃。
封氏夫人和甄英莲当然也上桌了,她们俩因为中午的事儿也吃了一惊,此时知道莫郁没有什么事儿,不过就是熟睡过去,这才放了心,又说说笑笑吃了一顿饭不提。
次日一早,林如海就进宫去面圣了。
莫郁因为前一天“病了”,还请了太医,闹腾出了不小的动静,自然早就已经传进了宫里头。康师傅非常关心莫郁的身体情况,不但让张友士好好替莫郁诊治,还特意派人传了口谕,说是既然累着了,那就多歇歇,明日不必入宫当差,于是莫郁就喜提了一天假期。
林如海自然没有啥意见,贾敏和小黛玉倒是十分高兴,毕竟她们俩也是好久没有跟莫郁一起度过这种一整天的休闲时光了。
自从进了京城之后,他们一家人总是聚少离多,故此就更显得这个机会非常难得了。
恰逢林家后园的芍药花儿都开了,小黛玉一时兴起,便就提议做一个“芍药花会”。
说是花会,其实也就是她们四个女眷加莫郁这么一个半大孩子一共五个人随便坐旁边儿赏赏花、吃吃茶。
也可以作作诗、题题字、画些画儿。至于弹弹琴、唱唱曲儿、甚至是跳个舞那就更好了。
总之,既然是他们林府的花会,哪怕只是这样小规模的,也不可能马虎了去。要提现出来一种风雅、闲适的氛围就是。
对于小黛玉的这个提议,贾敏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的。
不如说,她甚至还挺喜闻乐见的。
其实下午的时候,在莫郁昏睡过去之前,贾敏还是不可避免地短暂陷入到了贾府的回忆里头去了——没办法,提起贾府,她就有点儿刹不住车。
毕竟,那可是她的娘家,再怎么“断舍离”,也没有办法轻易地做到完全切割的。
哪怕自己都觉得自己切割成功了,再也不想要管贾府的事儿了,却总是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让自己再度想起那些过往来。
虽然很是气自己的不坚定,但是不管是丈夫林如海还是女儿小黛玉都在安抚她,说这也是人之常情。
只有儿子林默玉,总是那么一针见血,一点儿余地都不留。
当然,他一般都是通过心声外放的方式来“说”的,算是给她留了几分面子。
不过贾敏也知道,这种心声外放,不仅仅只有她一个人能够听见,而是除了默哥儿本人听不见,其他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够听见……
就,社死了,又没有完全社死吧。
毕竟,这孩子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口,已经算是不错了。
谁叫她真的是“屡教不改”,要是不时时刻刻多敲打一番,关键时刻万一又她心软了,那可就糟糕了。
贾敏默默地又给自己打了一遍预防针,这才继续把这个事儿揭过去,跟着小黛玉开始准备起“芍药花会”的事宜来。
原本她是想着借这个机会跟封氏夫人和小英莲一起再培养培养感情的。
说起来这封氏夫人跟小英莲也都是可怜女子。
小英莲就不必说了,小小年纪就被人贩子给拐走,转卖了好几手之后,弄到扬州养了几年,准备给训练成“扬州瘦马”来着。
要不是自家老爷林如海去一趟江南破了一起大案,将那一伙子人贩子一网打尽,这小英莲的命运还不一定多惨呢。
想起自家儿子心声里头说的那个什么这姑娘惨被“一女两卖”,还牵扯到一桩人命案,贾敏的心中就是一阵后怕。
再想到儿子说的那个强抢小英莲,并且打死了另一个买家冯渊的恶人居然就是她二嫂的亲妹子家的嫡子,贾敏整个人就愈发不好了。
哦,不对,现在那小子已经不是薛家的嫡子了。
虽然不知道这中间都发生了什么,但是现在这小子已经是宁国府敬大老爷的养子了。
所以说,之前那个什么堵着门非得要她们家把小英莲嫁给他的混蛋就是这小子啊。
难怪了……
贾敏越想越气,对贾家愈发失望透顶,同时心中也暗暗想了个好计策,只待他们再上门来的时候,一起发难。
按下贾敏的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不提,只说其他人,倒是都挺高兴的。
首先一个小黛玉,她今儿倒是非常有精神地在组织这场“芍药花会”。
头几年,年纪还小的时候,黛玉是那种乖巧聪明的小姑娘的形象。她如今已经渐渐大了,很多事儿已经跟小时候不同,愈发像是个“大家闺秀”了。
这倒并不是说她行事作风开始扭捏起来,相反,她的言行举止是愈发落落大方了。
林家良好的家教,加上父母兄弟俱全的幸福童年,让小黛玉的成长更加顺遂,性格也愈发活泼外向。
具体表现就是,她开始喜欢组织这些聚会了。
“芍药花会”并不是她第一次组织的活动,之前她已经成功组织过“梅花会”“桂花会”“荷花会”“迎春花会”,除了这些看花儿的,还有什么“风筝会”“踏青会”“游园会”“进香会”,总之,能够用来聚会的名目,她是张口就来。
在京城里,权贵人家都是要混圈子的。
不单男人们在外头出仕应酬要交际,女眷们更是要多走动往来。
“夫人外交”从古至今都占有着重要的席位,而除了当家主母、奶奶们的“夫人外交”之外,像是小黛玉她们这种未出阁的小姑娘们也是需要交际的。
这种从小时候开始的交往,为她们长大之后嫁人成为奶奶、太太甚至是老太太之后的友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很多以后的关系都是因着年幼时候的某次聚会多说了几句话搭上线的。
所以,对于每个京城中的官员家庭,女眷们的社交都是十分重要的。
林如海其实对自家的女眷们是不是社交圈子的达人并没有什么在意——他的能力让他根本不用靠着女眷们社交就能够轻松搞定所有的大事儿小事儿,甚至还能够反哺家里的女眷们。
典型的案例就是,他靠着自己坐火箭一样的晋升之路,给贾敏挣了个诰命过来,又让康师傅给女儿黛玉封了一个六品格格的封号,这完全属于别人家羡慕的老爷了好不好。
除了他的能力实在逆天,根本不需要让家里女眷们出来社交搜集信息办事儿之外,他的工作也实在是太忙了,也实在是关注不到女眷们到底交往不交往,以及交往的情况如何了。
不过没关系,因为家里头的女眷根本不用他操心。
她们会自己出手。
贾敏在贵妇圈子里的影响力就不用说了。
之前她在江南的时候,身体还不怎么好,家里头又有一堆的事儿要操心,还是把所有的事儿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还给林如海提供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这回到了京城,原本就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之前她做姑娘时候的闺蜜和手帕交们,有很多已经成了地位崇高的奶奶、太太,甚至是王妃们。
这一来简直就是如鱼得水,说不得是有多么受欢迎了。
所以说,钱总是流向不缺钱的地方,爱也是。
贾敏受到了整个京城贵族贵夫人圈子的热烈欢迎,甚至都到了追捧的程度。
人人都羡慕她嫁了个好老公,生了一双好儿女,简直就是人生赢家本家。
对此,贾敏也深以为然,不过她的情商极高,一直都十分谦虚低调,反倒让那些贵妇人们更加喜欢她了。
贾敏都这么厉害了,小黛玉却更有一种“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意思。
原本莫郁以为他这个小姐姐是个内向的性子。
这其实都怪原来他看影视剧的时候的一个刻板印象。
总觉得林妹妹就是个多愁善感的小女孩,动不动就哭哭啼啼,十分容易生气,是他根本就应付不来的类型。
直到他穿进了书里,见到了真实的林妹妹……哦,现在是他亲姐姐了,才知道,他之前关于她的所有的理解都源自于误解。
真实的小黛玉才不是什么多愁善感的类型。
她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而且口齿伶俐,很有些泼辣爽利的感觉。
就,比起原本他的刻板印象里头的黛玉,甚至更有些像是湘云……还是聪明版本的湘云。
属于黛湘合一了。
这基本上就是完美了。
哦,还有那个高情商和擅长交际,又综合了一些宝钗的优点,这基本上是要走上完美女神之路了啊。
幸好这么完美的女神是他姐姐,将来要头痛的是他姐夫,毕竟这么好的夫人,可是很容易被人羡慕的。
莫郁想着这些有的没得,就见到小黛玉兴致勃勃地拉着甄英莲跑来了。
原来是“芍药花会”已经准备好了。
不得不说,光是冲着这个办事效率,也得给小黛玉的组织策划能力点一个大大的赞。
特别是等莫郁得知这个花会的事儿全部都是小黛玉一个人操办的之后,更是震惊不已。
贾敏却对此十分习以为常,还要笑着嘲讽莫郁一下:“默哥儿你那是什么表情,是不信你姐姐能自己做好这些事儿?”
莫郁连忙摇头否认,心里头却多少有些嘀咕。
没想到小黛玉却笑着道:“太太可别说他了,咱们家默哥儿可是个大忙人,哪里有功夫注意到家里头的姐姐是啥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