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有佳鱼
“因材施教”则更加强调应该根据每个人自己的天赋来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教育。
这就更侧重对教育者的要求——你看啊,要做到“因材施教”,你首先得善于发现“材”吧?
简单来说就是要想把学生教育好,那就得先观察学生,弄清楚他的天赋到底是什么、喜欢什么、擅长做什么,如果连这个都看不出来,弄不清楚,那这么一通胡乱教育下来,效果很有可能会差强人意。
这个教育理念可以说是非常现代了。
根据系统零零六的推送信息,这个词儿最早出现在光绪朝的广东学者郑观应所著的《盛世危言》里。这个书其实是一本儿论文集,看名字就知道,是在末世危急的时候提出来的“警世”之言,主题就是“富强救国”。
这位郑先生早年接触过不少西方文化,思想十分开放,这本论文集是他的心血之作,听说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等各种方面都提了不少好建议,本意是想让再甲午战争中战败之后就一蹶不振的晚清振作起来的。
但是可惜,腐朽的晚清政府并没有听到他的这个“危言”,还是继续沉沦了下去,又勉强撑了几十年就亡了。
虽然如此,但是他的很多观点都是有时代进步意义的。
就是不知道这里头的一些观点如果提前弄到现在来用,会怎么样?
莫郁一边儿给白胡子老太傅解释这个“因材施教”的意思,一边儿想着晚清的凄凉和被列强们轰开国门的愤慨与悲哀,一不留神,就说得有点儿多了……
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老太傅整个人已经不好了。
只见他的白胡子抖了又抖,半晌才颤颤巍巍地开口道:“林小公子此话当真?”
莫郁愣了,心道我也没说啥啊,这还怎么就不能当真了。
不就是个“因材施教”嘛,能有啥不真的……难道说这个违反了什么教育皇室子弟的守则之类的了?
莫郁看着老太傅凝重的表情,自己的表情也不免庄重了起来,他又沉思了片刻,认真回忆了一番之后,这才点了点头肯定道:“自然是当真啦”。
他再次确定自己没有说啥不该说的,只是建议一下教育改革,应该,不会有啥问题吧?
见到莫郁点头,老太傅面色煞白,心道:额滴老天爷鸭!这叫甚么事儿额,我们大清亡了?这肿么可能啊……
因为太过激动,老太傅的家乡话都差点儿飙出来。
但是因为神奇禁制的关系,他当然还是没能够直接把这个话给说出来。当然这也并不妨碍他在心中震惊无比——听林家小公子的意思,他们大清王朝根本传不了几代?
这怎么可能啊?
虽然都知道什么“千秋万代”那都是骗人的,可也不能连三百年都坚持不了啊。
只有区区两百七十六年吗?
就登基了十二位皇帝就亡了?
这也太短了些吧?
咱们不说跟大商朝、大周朝那种动不动就六七百年的大王朝比了,怎么就连唐朝、宋朝、明朝都比不上啊?
啊这……
老太傅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单单是他不好了,便就是整个课堂上坐着的皇子、皇孙们也都不好了。
虽然说按学生年龄来算,他们这里是小班儿,只有五周岁到十周岁的孩子,但是这些小朋友可不是普通的小朋友,全部都是皇室子弟。
其中还不乏什么果子狸、嫡长皇孙弘皙这些大佬,早慧那是肯定早慧的,懂得莫郁这一番乱七八糟的吐槽是什么意思的也是非常正常的……好吧,就算没有全懂,那肯定至少也是能明白个大概的。
主要是这中间的信息太让人震惊了。
他们大清这才多少年啊,居然就能够知道什么时候亡了?
这谁顶得住啊。
之前他们隐约听说了是四哥四叔四大爷继承皇位也就算了。毕竟这个事儿对于他们这些小豆丁儿中的大部分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不好的。
其实四阿哥在小朋友们心中的地位还是不低的——的确他没有其他哥哥那么和蔼可亲,但是他也并没有伤害过小不点儿们。
最重要的是,这位哥哥看起来就是很厉害的样子——不是皇阿玛皇爷爷夸赞其他哥哥、叔叔、伯伯们的那么厉害,而是他看起来就有一种办事儿很靠谱的感觉……
就,有时候小孩子的直觉最准确,也就难怪最后上位的是四大爷呢,看看,这么早就靠着自己的个人魅力把一票小屁孩儿们都给拿下了。
关键他还不是靠着亲和力,就,离谱……
当然也并不是所以的小孩子都是这么看四大爷的,比如弘皙。这倒霉孩子作为太子的嫡子,康师傅的嫡孙,是被作为“皇太孙”一样宠爱重视的存在。
可以说,他爹胤礽原来是怎么被他爷爷康师傅宠爱的,他就是怎么被胤礽甚至是康师傅一起宠着的。
这种情况之下,他肯定对于这个要抢走本来应该属于他爹太子胤礽的帝位的四叔没有啥好感了。
按下这些不说,现在大家居然听说再过八个皇帝,差不多再过两百年多一点儿他们大清就亡了,这个消息本身就非常炸裂了。
小皇子皇孙们十分想哭,却偏偏哭不出来,就只能卡在那里,听着林家的小公子继续叭叭……这真的是太难过了,还不能哭,呜呜呜,更难过了怎么办。
于是在这么一番愁云惨雾之中,莫郁讲完了他的“因材施教”,并且用心声外放完了整个大清的历史,让这些皇室的小花朵儿们狠狠经历了一番狂风暴雨……
别的不说,至少也算是提前经历了世界的残酷了吧。
反正,从此之后,总感觉大家更加卷了是为啥?
短暂的诧异之后,莫郁对此倒是有些释然了。
反正这古代呆着也没事儿干,他们喜欢卷就卷吧……不过老是缠着我“讲故事”是什么意思啊?
其实我真的不怎么会讲故事来着……
只不过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莫郁就成为了整个南书房的焦点,所有的小花朵儿们都想要跟他做朋友。
应该说,他已经被所有人单方面地当成了朋友了。
其中表现最为热烈的居然是之前一直不怎么理会他的弘皙和弘昱,这俩小冤家,最开始在攀比谁比谁沉稳,这会儿倒是都不装了。
两个小朋友对莫郁都是一样的亲密,就是过于亲密了些,让莫郁有些不知所措。
但是这两个小朋友也都是那种好学的类型,让莫郁无奈之余,也少不得有问必答,不知不觉也做了一回“点读机”。
日子很快就这么过去了。
因材施教的效果渐渐显示出来了——是的,再被亡国的结局震感之后,老太傅痛定思痛,居然决定采纳莫郁的建议,对皇子、皇孙们“因材施教”起来。
性格活泼的十七阿哥、弘晖等人,主要是上一些骑射啦、室外的运动类项目。顺带对什么孙子兵法之类的策略类书目一起培训了,一来是他们对这些比较感兴趣,二来是刻意引导培养,这些孩子将来很明显是要往武将的方面发展了。
至于性格沉稳内向的弘皙、弘昱、十六阿哥等人,倒是喜欢科学、哲学、教育类的——现在没有啥人只埋头读那些儒家经典了,正巧康师傅让三阿哥带着陈梦雷等一批人在搞《古今图书集成》,如今虽然只搞了二年,但是收集的图书倒是不少,老太傅便就把很多珍贵的、已经编录了的藏书都弄了来供大家学习。
还别说,不愧是要搞《古今图书集成》,老三带人搜集的书还真是不少,而且天文地理、算学律历无所不有。
这倒也是让莫郁觉出些当“助教”的好处来。
是的,因为那天关于“因材施教”的精彩发言(不是),白胡子老太傅对莫郁十分高看,当场就拍板儿把他提拔成了“助教”。
这个职位在这个时代也是有的,不过不是叫这个名儿罢了,有些是称呼为“学正”、有些称呼为“教习”,但是功能和职能都是跟现在的助教差不多一模一样的,就是辅助老师教学、帮助布置一下作业之类。
莫郁是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助教了。这个事儿很是能够让贾敏和林如海高兴……他们林家的孩子,果然不同凡响。
当然,担忧也是与日俱增……总感觉他们家默哥儿实在是太不同凡响了些,千万不要惹出来什么大麻烦才好。
正所谓越怕什么越来什么,林如海和贾敏刚刚略微放下了点儿心,准备让莫郁放心放飞自我、爱干啥干啥的时候,他果然就又折腾出个大事儿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精修完毕,滚走睡觉,呜呜呜,希望明天加班早点结束!咸鱼祈祷【】
第60章 科考
莫郁进南书房陪阿哥们读书的时候正是农历三月二十日,康师傅南巡回京的第三天,陪完了老子陪儿子,顺带几个大孙子,就,基本上算是无缝衔接了。
而等他一进了南书房之后,因为起早贪黑、不但要读书还得偶尔客串一下“助教”,日子过得十分充实,时间也就过的飞快,没多久就进了农历四月,晃眼儿就是本次殿试放榜的时候了。
莫郁这运气很是不错,去年穿过来之后,刚过了年,就赶上了这个热闹。只因按照三年一次的科举规则,今年刚好有一场春闱。康师傅跑江南转了一圈儿回来,殿试的时间刚刚好,完事儿之后正好四月放榜,产生了包括前三甲在内的一百多名新晋进士。
本届的状元郎是扬州宝应人,名叫王式丹,是一位五十九岁高龄的江南才子。
按照五岁启蒙计算,这位王大人已经刻苦学习了五十四年,他的才华那真的是没得挑的,就是这年纪么……也是真的有点儿大了。
虽然历朝历代“白首童生”数量实在不少,也有诸如“范进中举”那样的戏谑故事,但是其实能够最终获得这个成绩的,不管是什么年纪,都很难得,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近几年来都是这种成熟的考生参考,康师傅结束了这一次的殿试之后,就不是很开心,大概是觉得老王这位状元郎实在是太老了一些,也不知道还能活几年……
而且更加郁闷的是,这一届的榜眼赵晋、探花钱名世,也都不算太年轻。
他想要的那种真正的青年才俊,是真的不多。
这是为啥呢?
之前林如海做探花那回那几个就很好啊,怎么这次都这样了呢?
因着不大高兴,康师傅索性也就不自己闷在屋里吃饭了,直接出了门儿一路往南书房走准备跟小儿子们、大孙子们和他们的新晋小伴读、“神奇”的林家小娃娃一起用午膳。
鉴于一甲前三名的年龄和颜值都很一般,康师傅一边儿感叹他们的才华横溢,一边儿惋惜他们不够完美,便走便想,不免就想起曾经什么时候好像有几个年轻人读书还行来着,除了前科探花林如海之外,再往前也好像有不少来着……
对了,京里头那什么贾家不是有俩读书挺厉害的来着吗?
就是想不起来叫什么名儿了。
康师傅想着想着不由得小声念叨了出来,旁边儿跟着服侍的大太监戴权忙陪着笑小声儿补充道:“万岁爷可是说的宁国公府上那位前世子爷贾敬么,那位倒是中过乙卯科的进士,当年也就三十来岁吧。”
康师傅点了点头道:“是好像有这么个人来着,好像模样儿生的也不错,虽没能位列三甲,但才华也尚可,怎么后来没有信儿了呢?”
戴权略带尴尬地笑道:“因着这贾敬当年刚刚中了进士,他爹先宁国公就过世了,他回家丁忧了三年,偏巧他娘先宁国公夫人也没了,又丁忧了三年,跟着他祖母老宁国公夫人也没了……”
康师傅微微皱了皱眉头道:“怎么这人运道如此不济,这是连续丁忧了小十年?都没有夺情?”
戴权道:“是那贾敬觉得为人子者该当如此,便就没有夺……”
康师傅叹息道:“这倒是个孝顺的,那后来呢?可起复了没有?”
戴权摇头苦笑道:“未曾。”
康师傅奇了:“怎么?他家里又有人过世了?”
戴权笑道:“万岁爷这话又说到点子上去了,原本说一家子都死了这么多了哪里还有人死了,只是那贾敬确实是个运道不好的,如此丁忧了又丁忧,等到终于丁忧完了,眼看着要起复的时候,他原配夫人又给他生了个小女儿。本是件喜事儿,却不想因他那原配夫人年纪大了,身子不好,生下了孩子之后还没出月子竟就没了……这连着死了四个,那贾敬就看破了红尘,直接到城外玄真观当居士修习去了。”
康师傅听完,也不免唏嘘,连连感叹这人真是倒霉。不过叹息完了之后,他倒是又想起个人来:“不是说他们家还有个读书不错的?”
戴权忙又陪笑道:“万岁爷真是好记性,那贾家也是几代承了皇恩的人家,的确沾了不少福气,出了不少人物——的确还有个荣国府的二房嫡长子,名唤贾珠的,读书也不错,听说是十四岁就进了学。”
康师傅一听就来了精神:“十四岁就中了秀才?那真不错啊,如今几岁了?中举了没有?”
戴权叹了口气道:“万岁爷有所不知,这贾珠也是个运道不济的。虽然天资不错,十四岁就中了秀才,原本打算下场考个秋闱,却没想第一次没中,第二回还没到日子,他自己居然一病死了……”
啊这……
可不是一般的倒霉了啊,是让康师傅听了都觉得无语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