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附身后得罪全三国 第87章

作者:鱿不右 标签: 历史衍生 轻松 日常 BG同人

  这让鬼魂们很是疑惑,东西是真的,李老头这宴席难道是正儿八经的庆功宴?以目前接触的了解来说,不像。

  前面宴会厅里有人惊呼一声,正是孙导演那个不长心眼的,一见到吕思彤就很是高兴地走过来打招呼,这么一嗓子也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纷纷投来视线。

  “哦!原来是这位小友。”几位收藏家和鉴定专家走过来,怎么看怎么眼熟,逐渐有些印象。

  这不是近期考古圈热议的天才吗,先是上交了高陵陶俑,又协助破获了一个盗墓贩卖文物的集团,而且听说除了鉴定文物的本事外,还写了一手的好字,人脉更是广得厉害,前段时间破获悬案的刑侦专家就是她推荐的。

  听说还有最近高陵和苏博在设计的三国名人电脑字体,设计师也是她推荐的。而这看似平平无奇的一个女学生,试图查她背景竟还是平平无奇,说明真正厉害的身份被隐藏着!恐怕是来头不小。

  “哎哟,吕老师,幸会幸会。”好几个收藏家上前来打招呼,开口一句吕老师把人给喊懵了。

  吕思彤有些拘谨,说:“太客气了……我还在上学,叫老师怪怪的……叫我小吕就行了。”

  李老头在最里面的主座位置,听到动静也凑了过来,乐呵呵地穿过人群站到吕思彤边上,说:“哎哟,我们小吕年少有为,太厉害了,一出马就帮我拿下一个明朝朱元璋用的孤品瓷器,今天请大家一起来鉴赏鉴赏。”

  “……”吕思彤微微皱眉,特喵的糟老头子身上一股烟味,挨这么近烟味很难散去的!而且谁跟你是我们了啊!滚滚滚!

  李老头说吕思彤是他高价请的顾问,这件珍品的鉴定和定价都是由她亲自出马,非常地感激她。

  有十分羡慕佩服小辈的,就也有质疑不信的,都认为营销公司在炒作,她看着小小年纪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知识?不说鉴赏这种能死记硬背理论的,就说仿没有出土参考的历史名人的字迹,八十岁的老专家都办不到!

  “咦,还真是小吕同志。”一个略有耳熟的声音从门口响起,来的是一名四十不到穿着新华风长裙的女人,正是苏馆长。

  苏馆长身后还有两个差不多时间到的,一个是之前在唐寅故居举办画展的郑收藏家,另一个和老郑一起来的,则是被老郑尊称为唐老师的唐寅。

  唐寅穿了一身现代的休闲装,看着挺精神的,但脸上表情对这种应酬场面很是反感厌恶。

  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大家互相之间也算认识。

  苏馆长是收到对方的求助,前来帮忙鉴定的,而郑收藏家和其他收藏家一样,是受到邀请来鉴赏的。

  唐寅见到小吕很高兴,连忙过来和这边一人众鬼打招呼,见有几个新面孔没多问,毕竟他现在是实体状态,外人是能看见他的古怪言行的。

  郑收藏家在圈子里有些话语权,介绍说唐老师也是吕老师的人脉,非常感激。今天来的路上还在念叨呢,会不会就是吕老师,还真是。

  李老头看在眼里继续乐呵呵地笑,深暗捧得越高摔得越惨的道理,所以一个劲地吹嘘,还说可以让吕老师给大家都写一份墨宝,说她会写曹操字体和孙权字体。

  几个本就不信的收藏家听到后反驳说:“那两人有没有完整的字体体系出土,曹操更是只有两个字,写得像不像也不好判断啊。”

  此时朱元璋和诸葛亮等鬼魂从台子后面飘回来,确定那个瓶子是真品没错。

  吕思彤没有头绪,不知道李老头到底是在想什么,眼下把她捧得这么高,怎么想都不正常。但这宴会名义上是她的庆功宴,他们讨论的事情也确实真实存在,若拒绝不知道会不会借此发挥。

  李老头要走捧杀路线,那就让他捧,他捧得越高,摔不动的时候也越气急败坏。

  吕思彤看向诸葛亮,眨眨眼。

  边上刘备鬼魂帮忙翻译,说:“小吕是想让孔明附身书写?”也是,孔明比起曹刘孙,至少是有一幅完整的《远涉帖》字迹流传的。

  只不过,虽史学家认可那是孔明的笔迹,但传世的真迹是摹本,比较特殊的是,是王羲之摹的《远涉帖》。

  真正诸葛亮写下来的那一封,不知道是否还在哪个历史角落保存完好。

  诸葛亮应下附身,缓缓看向众人道:“好,还请借笔墨一用。”

第092章 赴鸿门宴

  气质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明明是同一个人,就低头又抬头的这么一个瞬间给人的感觉已经完全不同。

  同样是站着,比刚才更显得脊梁笔直,右手有一个微抬在腰间高度的习惯,左手背在后方,格外从容。

  外表看上去还是个年轻的学生,但那双眼睛里包含了太多东西,就连周围的气场都微妙变化。

  这个学生原本是有些怯的,宴会上太多陌生人,又都是年纪辈分比她大且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财富的人,这样的落差存在,让她有一种天然的自卑感。

  但是现在,荡然无存了,从容淡定且自信,这样的场面似乎不算什么,甚至扫过他们的视线带着一种……一种高位者看平民的好奇和困惑。

  “吕姐……真没问题吗……”孙导演小声问询,拉扯了一下诸葛思彤,对方笑着点头,年轻的脸上表情莫名慈祥。

  说是个庆功宴,东西准备得倒是很齐全,不到一分钟就有穿着旗袍的服务员端来笔墨,另一个人则捧着一张叠起来的大幅宣纸。

  等到笔墨纸砚端上来后没多久,就有人认出了砚台也是一件古董,价值两百万,笔墨虽不是古董,但也都是最名贵的做工。

  李老头呵呵笑着,说:“我还当大家会惊讶这纸呢。”

  一边说着将纸取来展开,铺展在了还没上菜的桌子上,说:“这是红星宣,年份越久价格越高,这一张,两万。”

  纸张篇幅很大,倘若要写满实在太花时间,而《远涉帖》的字数不到30字,估计这纸张只是李老头拿出来显摆的。

  “呸!”袁术打工多日,深知钱难赚,两万一张的宣纸还特意说明,沽名钓誉之辈,看不起。

  诸葛思彤站在桌前,左手像是习惯捋住右手袖子一般托在手腕后,微微俯身手腕悬空,字体飘逸灵动十分随意,像是在写一封寻常不过的书信。

  字体是草书,从书法角度来说,和历史上那些草书大家是没法比的,比如王羲之。

  “师徒远涉,道路甚艰;自及褒斜,幸皆无恙。使回,驰此,不复云云。亮顿首。”在书法界这是很出名的一幅作品,因此很快就有人认了出来。

  这是诸葛亮写给兄长诸葛瑾的家书,诸葛亮原本并无子嗣,诸葛瑾将次子诸葛乔过继给了他,那一年北伐时诸葛乔被安排去了前线,诸葛瑾十分担忧来信询问,于是诸葛亮写了回信。

  后来诸葛亮有子诸葛瞻,而诸葛乔次年病逝。

  恍惚想起当年,心中难免感伤,倘若乔儿并未早亡,长兄如父也能很好的教育瞻儿,也能弥补瞻儿八岁便失去了父亲所欠缺的父爱与教诲。

  围观的诸位专家收藏家已经做出了判断,这书法和传世王羲之所临摹的《远涉帖》只有八成相似,比王羲之临摹的草书更容易辨认内容,多几分楷书隶书的端正。

  有人出言嘲笑,说:“临摹不到位啊,一眼就能看出不同。年轻人还是要多沉淀,不能有点本事就显摆。”

  诸葛思彤笑了笑,搁下笔墨并不反驳什么,谦虚道:“阁下所言有理,我与王羲之相隔多年,经历不同,是有些差距。”

  他在谦虚,而唐寅直接疯了。

  “是诸葛孔明?”唐寅刚才离着有一些距离,没听到他们说这个附身的鬼是谁,此时见了写出来的文字立刻就知晓。

  他直接扑到了那幅书法上去仔细看,随后看向诸葛思彤,深深作揖道:“今日得见……真乃大幸也!!”

  “阁下……?”

  唐寅捧起宣纸说:“凡书写者,少有字字相同的道理。尔等以为此是临摹《远涉帖》,误也!此为孔明真笔迹也!”

  撇开临摹时故意一模一样,放松状态正常书写,本就不可能每次都一样,他不是在临摹,是在书写。

  原本静静围观的专家们没有发表意见,听到唐寅说的这个点,又仔细观察了一下这幅《远涉帖》,整体上看和王羲之版本相似度只有八成,但如果是单个字来看,笔画的习惯、用笔的顺序,按照存世《远涉帖》的字迹来说的话,确实很诸葛亮。

  诸葛亮真正的笔迹并无传世。

  传世的《远涉帖》是王羲之所临,是目前最认可诸葛亮笔迹的一幅。

  《玄莫帖》是蜀汉法贴,相传为诸葛亮所做,有石刻,但真假未考。

  传世的《出师表》书法最久远鉴定在唐朝,甚至不是临摹,是书法家自己的风格习惯。

  “等下,借我看看。”苏馆长走到前面,想起之前老高曾经给她看过一封仿曹操笔迹的感谢信,当时信上只有雪字是能参照的,但仔细看每个字都能有确实该如此的感觉。

  后来在南博的时候,小吕同志提供的修复“孙权与陆逊书”也是如此,虽没夸张到能和破碎文物完全重叠的地步,但大多数笔画的走势习惯都能对应。

  苏馆长将这幅《远涉帖》看了又看,犹豫地向诸葛思彤提了个要求:“能不能再多写些字,和这个无关的也行。”

  诸葛思彤微微点头,问:“阁下请讲。”

  苏馆长考虑一下,本想说写出师表,但字数有点多,便说:“就《诫子篇》吧。”

  “……好。”诫子书是他写给瞻儿的,他一直挂念着的孩子,最终到底没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失望吗?失望。但那并不是瞻儿的错,是他这个当父亲的未能多活几年好好教导的错。

  念及此,已经红了眼眶,他记忆里只有八岁的瞻儿自小在宠爱中长大,此后都将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下长大,承受人们期许的目光或是谴责,瞻儿还那么小……

  诸葛思彤擦了擦眼泪,重新提笔缓缓写下当年留给瞻儿的劝诫。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写着写着,手逐渐发抖,悲伤得难以再下笔。

  瞻儿自小没吃过什么苦,摔一跤都会哭着要爹娘哄。

  战死的时候……一定很痛吧。

  “孔明!”在一旁的鬼魂们很是关心,刘备上前扶住劝慰几句,诸葛亮分离出来结束了附身。

  “亮失仪了。”诸葛亮很快调整好情绪,快速忘记悲伤,这件事情他很多年来一直都做得很好。

  而那边写完了两段的吕思彤放下笔墨,说:“我写书法的秘诀就是沉浸派,现在写不了了,心里难受。”

  可恶可恶可恶!亮仔掉眼泪了!!只想立刻结束宴会把亮仔的眼泪舔……呃擦干!!

  这一份诫子书没有写完,只看目前两段字风格和刚才的远涉帖是一样的。略有不同的是,字体越往后越趋向于端正,符合一位父亲给孩子留遗书时的心情,前面故作轻松,后面心事重重。

  几名鉴定专家也一起凑过来查看,不由吸冷气。通过仅存的一贴字,能够研究处诸葛亮的笔迹融会贯通,比对照着生硬临摹要厉害上百倍!

  笔墨痕迹笔锋习惯里可以看出落笔者年龄偏大,而且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文人,带有那么些并不明显的锋芒杀气,很符合诸葛亮老年亲自带兵的情况。

  “嘶……”仔细看了一遍又一遍,专家们纷纷感叹,“这沉浸式的书法……有点厉害啊。”

  几名半吊子收藏家有些挂不住面子,刚才笑得越轻视,这会儿越是想躲到后面去。

  但他们还是不愿意承认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学生能有这样的造诣,除非沉浸式是指请诸葛亮上身了。

  因此,他们笑着夸奖李老头而不是夸吕思彤,说:“李总真是有眼光啊,高薪挖到这样的人才很值得嘛。”话语里有些再厉害不还是给人打工的轻蔑,只要还没到不在意钱的境界,就算不得大师。

  李老头面上笑着,心里头也很是惊讶,甚至有几分觉得可惜。

  这么有本事,可惜要去坐牢了,啧。

  “哈哈哈哈,我就说不要小瞧年轻人。”李老头笑起来,让人把笔墨纸砚收起来,写过的那张纸扔掉就行。

  “别扔!借我研究研究!”苏馆长第一个出声,几名专家也有些好奇。

  李老头更为惊讶,写得再不错,再有风格,那也是后世之人毫无依据的猜想,又没有什么收藏买卖的价值。因此很是大方地送给了苏馆长,其他专家只是有些可惜,反正以后问苏馆长借阅也不是不行,一旁的唐寅则酸死。

  你们这些不识货的!!这可是诸葛亮迄今为止的唯一真迹!!

  郑收藏家见唐寅盯着宣纸,说:“唐老师是喜欢红星宣?我那边也有收藏,不过只有30年限的。”

  唐寅一听稍微好了些,琢磨着自己可是吕太守钦点的御用画师,下回登门拜访的时候还能给诸葛亮画像呢!这么一想就不酸了。

  书法作品的事情处理好后,各桌也开始上菜,众人一一入座。

  舞台上还请了小舞团、相声之类来表演,庆功宴一片和谐地进行着,期间李老头带头给庆功宴的主角吕思彤敬酒,吕思彤以吃了头孢为由不能喝酒,用雪碧代白酒,因此又惹了几人的记恨,觉得是拂了面子。

  鬼魂们看暂时没有什么异样,在舞台后面也给开了一桌,各种菜色酒水是趁着敬酒的时候从桌面上偷的,每桌偷两个,也有八个菜了。

  就在觥筹交错氛围极好的时候,一个表演节目结束后,主持人开始提及这次庆功宴的关键物品:明洪武缠枝月季纹釉里红玉春瓶。

  两个服务员从舞台前面走到后台来,后台两个空桌子一个拜访了釉里红,另一个是空闲的,但此时另一桌上摆了八个菜,杯盏围了一圈,筷子之类的东西也都放着,处于一个好像有一桌人在这里吃东西的状态。

  莫名发冷,服务员看了眼天花板上的空调,可能是这边开错成冷气了吧。

  拿上古董就往外走,放到了舞台的正中间小桌上。

上一篇:红莲三太子真香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