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 第173章

作者:星陨落 标签: BG同人

  “比起那些被侮。辱还要被泼脏水的女人们,赵构你所承受的,连根手指头都比不上。”宋朝,女人们神情晦涩。

  对赵构的不利言论是她们引导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稍解她们心头郁气。

  【说起南宋和北宋来,有很戏剧性的一幕,北宋开国帝王除了赵匡胤外,其余帝王,都是赵光义的血脉。

  南宋帝王们则反过来,除了开国皇帝赵构是赵光义的血脉外,剩下的南宋帝王,都是赵匡胤的后代。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有两点,一是金兵把赵光义的血脉一网打尽,只剩赵构这个漏网之鱼。

  二就是赵构这个漏网之鱼,被金兵吓的房事不顺,再也不能人道,加上没有其他近亲宗室,最后继承人只能从赵匡胤的后人里选。】⑤

  赵构:“……”

  现在全天下,都知道他不是男人了。

  “好家伙,难怪说戏剧性的一幕,写话本都不敢这么写。”

  “所以赵构是真的不行了,但凡还有点可能,他都不可能把江山给别人,尤其是太。祖一脉的后人。”

  “南宋帝王除了开国帝王是赵光义血脉,后面都是我的血脉?!”赵匡胤惊讶至极。

  他在得知赵光义篡位之后,就已经彻底对自己血脉继承皇位一事死心。

  谁能想到未来情况,真有峰回路转的一天。

  “后世皇位,又回到了太。祖一脉?!”

  如果说赵匡胤是高兴,意外之喜。

  那赵光义就是震惊和抵触,毕竟他可不想让皇位旁落。

  “能不能对太。祖一脉斩草除根……不对,问题不在太。祖一脉身上,是我的后人,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太。祖一脉,何至于有出头之日。”

  赵光义琢磨后,发现问题出在自己子孙后代身上,一时间别提多无奈。

  他能对自己大哥的子孙后代狠心,对自己的子孙后代可狠不下心。

  【北宋和南宋戏剧性的一幕也仅限于此。

  因为赵匡胤的血脉质量,也没比赵光义血脉高多少。

  哪怕江山已经回到赵匡胤后代手中,南宋整体氛围,依旧以苟活为主。】

  “也就是说,赵家兄弟俩的血脉都不行。”

  “可不,亏我还想着赵匡胤后代能支楞起来,碾压赵光义血脉呢,结果呢,赵匡胤血脉同样不行。”南宋之前的古人们十分失望。

  南宋之后的人们为南宋帝王们挽尊,“其实跟太宗一脉比起来,太。祖一脉的帝王虽然平庸,但相比之下,还是少了很多幺蛾子的。”

  “对,起码太。祖血脉亡国时,不像太宗血脉那样耻辱。”

  南宋末,文天祥等人看到那些评论,忍不住涩然,“陛下,是臣等无能。”

  他们泪流满面,而他们的帝王,只是个几岁的孩子,还不懂得许多,不像北宋的亡国之君们,已经都是成。人。

  “我的血脉,难道和赵光义血脉一个德性?!”赵匡胤光是想想,就气血上涌。

  本来赵光义血脉出奇葩,他难受的同时,何尝没松一口气,毕竟他也不敢保证,自己子孙后代一定是硬骨头。

  本以为大宋江山和他这一脉已经没有希望,谁能想到未来帝位又回到他这脉手中。

  一想到自己子孙后代可能也有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等质量差劲的血脉,赵匡胤突然觉得,帝位得失也不是那么重要。

  “还好我血脉没被大哥血脉彻底碾压,要不然我的血脉,岂不是全成了笑话。”赵光义忍不住笑出来。

  不在赵匡胤身边的赵光义还好,在赵匡胤身边的赵光义一笑,当场迎来自己大哥的拳头。

  “别以为朕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放心,为了大宋未来,朕身死之际,会带着你和你的血脉一起上路,这样多少能为大宋减少点灾祸。”赵匡胤神色冰冷道。

  其实一开始他并不打算做那么绝,哪怕赵光义真的抢了他的皇位。

  但是谁让赵光义子孙后代不争气,不争气到他但凡放过他们,就是大宋罪人的地步。

  【说起赵匡胤血脉,最有记忆点的,莫过于宋孝宗赵昚和末少帝赵昺。

  宋孝宗赵昚是宋朝第二任帝王,也是赵构收养的太。祖血脉,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第二任帝王。

  末少帝,则是南宋末年宋朝最后一位帝王,这两人一头、一尾。】

  “天幕会怎么评价朕?以及末少帝,是否是朕的血脉?”宋孝宗赵昚抿唇,心里紧张的不行。

  毕竟他们一脉已经被评价为不行,哪怕真有优点,只怕也突出不到哪去。

  “天幕就要说到咱们了。”南宋末年,文天祥和陆秀夫互相对视一眼。

  他们分别握着小皇帝的手,中间是神色懵懂的宋末少帝赵昺。

  【宋孝宗赵昚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最初的主站派,以及他养父赵构的长寿,赵构活了八十一岁,后来就算退位成太上皇,宋孝宗依旧受到制约。

  权力制约、名分制约、道德制约……】

  “噗,赵构居然如此长寿!”赵构的寿命,不知让多少君王破防。

  比如想拥有正常寿命的,如宋朝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等。

  “这就是‘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吗?!”

  “他向金国俯首称臣,冤杀岳飞,午夜梦回,就不会寝食难安吗?”

  “应该不会,毕竟他寿命摆在那里,要是寝食难安,他怎么可能那么长寿。”

  “照赵构这寿命,宋孝宗赵昚能不能熬得过他,还不一定呢,估计赵构能把宋孝宗送走。”有人猜测。

  南宋,宋孝宗赵昚彻底傻眼,为自己养父的长寿。

  他知道自己养父身体好,但没想到他居然能如此高寿。

  天幕说的没有错,太上皇那么高寿又有实权,他这个帝王受到的制约绝对不会少。

  而等他熬出头,只怕早就年迈,雄心不在。

  【头顶有赵构压制,哪怕宋孝宗赵昚顶着压力,出兵北伐,可当北伐失败,宋孝宗赵昚就没了再北伐的勇气。

  也就是说在北伐一事上,宋孝宗赵昚勇气有限。

  最让人可惜的就是,他当朝同样有名将:辛弃疾,只要宋孝宗赵昚敢、愿意任用辛弃疾,成功的可能性起码比他自己乱来更大。

  但可惜宋孝宗赵昚和辛弃疾之间的军事理念出现分歧,辛弃疾最终并没有得到重用,没彻底展现自己军事风采,给后世留下来的印象,基本是文人形象。】⑥

  “辛弃疾吗……”宋孝宗赵昚知道这个人,他也曾召见过辛弃疾,但就像天幕说的,两人军事上有所分歧。

  “但是天幕既然这样说了,朕可以赌一把,朕不想头顶永远有太上皇压着,以及不想给太。祖丢脸。”宋孝宗赵昚蓦然咬牙道。

  他知道此时天下人都在等他的抉择,天下人期盼收复河山。

  如果他还像未来那样选择保守,哪怕他是太。祖后人,帝位也不一定能稳固。

  更别说除了天下人,其他时空,他真正祖宗们也在看着。

  他要是让他们失望,真可谓丢脸丢到祖宗面前了。

  当世名将,加上宋孝宗赵昚还没彻底磨灭的雄心,很快宋孝宗赵昚召见辛弃疾,命辛弃疾为主将,主持北伐。

  辛弃疾正在为自己后世文人形象黯然伤神,不是说不喜欢,而是比起文坛上的。名声,他更想在军事领域一展风采,但可惜没有机会。

  宋孝宗赵昚的召见出乎辛弃疾的意料,但他很快收拾好心情,振作精神,操持北伐事宜。

  “我一定会把岳飞将军没达成的心愿达成,让宗泽老将军瞑目。”辛弃疾深呼吸。

  “辛弃疾,我送你,以及我等你带着好消息回来。”陆游收到消息,匆匆赶来。

  历史上,陆游到死都不忘收复华夏领土,现在生前就能见证这一幕,心里别提多激动。⑦

  “我会的。”辛弃疾笑道。

  尽管此时他已经鬓如霜,但此时,却让人看到他十几岁时,那意气风发的身影。

  “那个辛弃疾,真是可惜了,武将大好年华都被浪费掉。”

  “要是把辛弃疾给朕,说不定他会是去病第二。”看到辛弃疾的战绩,汉朝,刘彻唏嘘不已。

  “是啊,遇到陛下,是臣等之幸。”霍去病看到辛弃疾的。名字来源于自己。

  相似的。名字,同样的武将天赋,却是不同的命运。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因为不是伯乐,哪怕千里马送到跟前,他们也不会珍惜。”卫青呢喃。

  他想到岳飞,觉得自己和岳飞换个朝代,只怕也是岳飞“莫须有”的命运。

  反倒是岳飞,要是在汉朝,尤其是他们陛下手中,一定不会落得那样下场。

  越是这样,越能衬出他们陛下的胸襟。

  【南宋末年,蒙古和宋朝在崖山发生海战,史称崖山之战,宋朝落入下风,见大势已去,丞相陆秀夫为了不让宋朝再靖康之耻二帝的屈辱,背负年幼少帝投海身亡。

  之后上至太后,中至忠臣、下至百姓,十数万军民,一同投海身亡。

  他们用死保持了华夏气节,再对比北宋亡国时君臣们的表现……】⑧

  “南宋亡的悲壮,北宋亡的……算了,明明都是亡国,一个是莫大耻辱,一个身虽死,却气节永存。”

  “虽然保持气节很好,但能不死还是不死的好,那可是十多万人啊!”

  “相信要是还有办法活下去的办法,他们也不会绝望自尽,如果说结局注定,那自尽而亡说不定还能给自己留一丝体面。”

  “要不然落到敌人们手中,只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等等,宋朝的敌人不是金兵吗?到南宋末,怎么变成蒙古了?蒙古就是元朝吧。”

  “因为金国被蒙古国灭了,所以南宋末年宋朝的对手,换成蒙古。”

  “不知道该怎么说,宋朝出了名的武弱,偏偏对上以武力出名的元朝,可以说,宋朝一点机会都没有。”

  “可不是,宋朝的短板,恰好是元朝的长板,能赢才怪呢。”

  “这一次,我会陪着你们。”南宋末年,文天祥对陆秀夫等人道。

  陆秀夫叹息。

  “如果我们愿意饶你们一命呢?”蒙古那边有人出来喊话。

  事实上他们劝降过宋朝许多人,哪怕身为敌人,他们也很欣赏文天祥等人。

  “不需要,华夏不需要苟且偷生的卖国贼,北宋已经吃过一次教训,我南宋绝不会再犯!”文天祥、陆秀夫等人道。

  不说文天祥,就说陆秀夫,如果愿意投降,最后绝对能活下来,可最后,他们还是没有为了苟活而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