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璋传 第105章

作者:惊鸦 标签: 红楼梦 豪门世家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BG同人

  赵仪对贾璋的事情很上心。

  国子监生来翰林院历事的机会很珍贵,而且时间有限。

  因此在贾璋对翰林院的基本工作内容了解并熟悉起来后,赵仪就只让他工作一上午。

  下午的时候,他会打发贾璋去读翰林院里珍藏的书籍与实录。

  那些书籍对会试很有帮助。

  而实录里面更是记载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奏对。

  贾璋可以从那些文字里面推演出昔年的刀光剑影,总结出各地官员的当政之法。

  这些东西对如何做官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些东西只有翰林院有。

  就连翰林官们都不能把翰林院书籍借回家看,只能在抄录后带走。

  不过翰林官们可以抄录的也是普通书籍。

  实录不被允许抄录。

  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贾璋在国子监历事的时间有限,赵仪当然不会让他在外头瞎忙浪费时间。

  拿着他批的条子去读这些在外头找不到的书才是最要紧的。

  贾璋并没有辜负赵仪的好意。

  即便他读书的速度很快,他还是每天都如饥似渴地徜徉在书山之内。

  而且他每天都会把自己的读书心得交给赵仪和叶士高。

  他的读书心得质量很高,叶士高和赵仪看了后都很满意。

  除此之外,贾璋给其他翰林帮忙时亦是尽心尽力。

  赵师叔让他下午去看书的做法是不合规矩的。

  他做事时用心一些,也能最大程度地平息那些不太好听的流言。

  就在贾璋在翰林院勤谨当差时,京城里飘起了轻薄细碎的雪花。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但是,住在宫城里的乾元帝却生不出赏玩冬景的雅意。

  他又生病了。

  在戴权的伺候下,乾元帝喝下了齐守礼开的药。

  他瞧着殿内插着红梅的玉瓶,心里只觉索然。

  他还记得他小时候最是有一份古怪脾气,一到冬天就要在案上供上一枝红梅。

  若是没有红梅,他便不肯读书。母后为了让他好好读书,每天都会让嬷嬷去御花园折梅。

  那是一段多么轻松快意的时光呀。

  母后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他也老到了现在这种地步。

  不知道明年他有没有力气去御花园踏雪寻梅呢?

  想到这里,乾元帝忍不住咳嗽了起来。

  他接过戴权递过来的燕窝雪蛤汤,喝了两口,压下了那阵咳意。

  然后对戴权道:“让他们三个进来吧。”

  人不服老不行。

  若想多活两年,还是得退位。

  即便他不甘心。

  戴权接过了乾元帝手里的汤盅,将之放到一旁跪着的小太监手里。

  然后转身走出了东暖阁,把那几位在外间等着的大臣们带了进来。

  “陛下,杨阁老、张阁老和严大人到了。”

  外面等着的人正是东阁大学士杨宗祯,琼英殿大学士张泰维,以及京营节度使严敬。

  走进殿内后,三人齐齐跪下行礼:“臣等叩见陛下,陛下万福金安。”

  此事乾元帝已经从床上坐起来了,他对眼前几人道:“众爱卿不必多礼,起来吧。”

  “戴权,赐座。”

  杨宗祯等人从善如流地站了起来。

  戴权也带着几个小太监给杨宗祯等人把座位安排好了。

  乾元帝时常越过内阁,直接叫杨宗祯和张泰维来东暖阁议事,这件事其他阁臣都知道。

  周东野和李汲对此很是不满,但他们清楚,这是皇帝分化相权的手段。

  他们绝不能对此表露出任何不满来。

  甚至不能因为此事为难杨宗祯和张泰维。

  他们伺候的这位陛下是出了名的小心眼,谁知道他们为难了杨宗祯和张泰维后,陛下他会怎样想?

  杨宗祯等人落座后,戴权就把刚才做活的小太监们撵了出去。

  殿内伺候的人也全都变成了聋哑的太监。

  杨宗祯见戴权如此郑重其事,便知今日必有大事发生。

  他的心瞬间提了起来,大脑里也敲响了警钟。

  他有一种预感,接下来的事必然是是他人生命运的转折点。

  他必须做好准备,全力以赴地应对接下来的情况。

  杨宗祯从来都不轻视自己的直觉。

  在宦海沉浮的几十年里,他的直觉不止一次挽救过他的身家性命与政治生命。

  接下来的事,绝对值得他郑重以待。

  杨宗祯自觉自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不管乾元帝说什么他都不会惊讶了。

  但他还是没有料到,乾元帝脱口而出的话居然这样让人震惊。

  “朕老矣,齐守礼说了,朕的身体已经不能挑起九州万方了。”

  乾元帝这句话刚说出口,殿内就跪了一地。

  杨宗祯和张泰维刚想说话表忠心,乾元帝就摆了摆手,继续道:“朕说的都是真心话,朕想退位颐养天年了。”

  “但是朝廷需要天子当家,盛朝的子民也需要英明的君父。朕为你们选定了出色的新君,就是六皇子景王。”

  “老三被圈禁了,老四有才无德,老五身体不好。如此一来,六皇子就是诸王里最年长了。国赖长君,老六当国,朕很放心。”

  就在张泰维被这个惊天霹雳般的消息震得手足无措时,杨宗祯发挥出了他有史以来最好的演技。

  他伏惟哭泣道:“陛下,陛下!您突然生出了退位之念,臣实在惶恐至极……”

  他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你惶恐什么?”

  乾元帝饶有兴致地问道。

  “自臣记事以来,国朝天子一直都是陛下。如今陛下突然要退位,臣只觉得天都要塌了,又怎能不惶恐呢?”

  乾元帝笑骂道:“别拍马屁了!”

  “杨宗祯,你告诉朕,景王是不是最合适的新君人选?”

  杨宗祯毫不犹豫地道:“陛下,臣不知景王是不是最合适的新君。几年前臣就说过,臣只盼望陛下健康长寿,不忍思及新君之事,因此也不知道哪位王爷最合适。”

  “新君是您选定的新君,臣只需要按陛下之命效忠新君就是了。景王爷是您选定的新君,必然有过人之处,否则也不能得您青眼。”

  “就算有什么不好之处,陛下日后再教导新君为政之道也就是了。”

  “有了陛下的教导,景王殿下一定会和陛下一样英明神武的。”

  乾元帝听到杨宗祯的话后笑了起来。

  他确实很满意杨宗祯给出来的答案。

  他转头看向张泰维,鹰一样锐利的眼睛与张泰维的眼睛对视着,语气却是温和的。

  “张泰维,你怎么看?”

第82章 泰维应对帝王心术,磨刀弃子君父无情

  听到乾元帝的问话后, 张泰维在心中疯狂辱骂杨宗祯。

  杨宗祯把所有好话全都给说了,半句都没给他剩,真是可恶至极。

  有杨宗祯珠玉在前, 他说什么才能让陛下满意呢?

  总不能跟陛下说杨阁老说得全都对吧?

  那也太敷衍了,陛下他不见得会满意……

  除此之外, 乾元帝的视线也很有压迫性。

  张泰维觉得, 乾元帝的视线像刀子一样, 能割开被注视之人的皮肉。

  还能化作盐水,去刺激那刚被割开的、血肉淋漓的伤口。

  张泰维后背上泛起细密的冷汗。

  他冥思苦想后,终于找到了一个还算合适的切入点。

  “回陛下, 景王勤谨仁孝, 世子亦允文允武。由景王爷嗣位新君, 不但可以延续陛下的施政纲领,还能让国家传承有序, 确是天下万民之福祉!”

  “杨阁老的话给臣也带来了很多启发。就算景王殿下有什么不好之处, 也能跟着陛下您学习。如此一来, 我朝必然大治,海晏河清不成问题……”

  乾元帝无可无不可地点了点头。

  他想听到的答案本来也只有最后一句话。

上一篇:吹响!小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