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璋传 第144章

作者:惊鸦 标签: 红楼梦 豪门世家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BG同人

  因为贾璋说迎春的婚事对他有好处,邢夫人也很是说了几句场面话。

  赵夫人听了,更是心生欢喜。

  至于赵家萍,他只能在贾璋的陪同下远远地看迎春一眼。

  在看到迎春腮凝新荔、鼻腻鹅脂的好相貌后,赵家萍的脸瞬间又红起来了。

  而迎春见到哥哥和哥哥身旁的少年人后也不怎么慌张,虽然耳朵有些发热,但还是稳稳地行了一个万福礼。

  赵家萍慌乱地向迎春作揖,在迎春带着司棋和绣橘离开后都没回过神来。

  贾璋见此情形,心中松了口气。

  翰林院修撰、编修都是在翰林院当满四旬差事后,才会去御前轮值的。

  如今把二妹妹的婚事定下来了,他的心事也了了。接下来,他也能安心地准备入内轮值的事情了。

第117章 赵家下定姻缘已成,和风细雨初次轮值

  “听说了吗?二姑娘的婚事已经定了!我听大太太身边的嬷嬷说, 过些日子赵家就来下定了!”

  “赵家?是哪个赵家?我怎么没听过?”

  “不怪你没听过,三爷给二姑娘挑的夫婿不是勋贵老亲家的公子,而是他的同年小赵大人。前些日子家里办宴, 三爷请来的那些客人里面最年轻的那位就是三爷给二姑娘找的夫婿!”

  “原来如此,要我说二姑娘也是有福气。便是大老爷大太太对二姑娘不上心又能怎么样呢?有三爷这个哥哥, 二姑娘是不用愁了。”

  “可不是, 大太太还说要把二姑娘记到名下呢!”

  探春原在陶园里赏花, 走到蔷薇丛附近,正要采下一朵蔷薇簪到鬓边,就听到了小丫鬟嘁嘁喳喳地说话声。

  听到她们在谈论迎春的婚嫁, 心里恍然。

  原来昨日大太太带着三哥哥和二姐姐去皇觉寺不是去还愿的, 而是带着二姐姐去相看夫婿的……

  有三哥哥在, 二姐姐的终身是有靠了。可她还不知道自己以后要怎么办呢。

  若她是个男人,也能像三哥哥一样参加科举就好了。

  就算不能像三哥哥一样三元及第, 也能像那位小赵大人一样铨选入仕。

  再不济也能像琮儿芸儿他们一样考个功名出来, 去学堂里做先生也是好的。

  可惜如今生为女儿身, 一生命运只能寄托于丈夫身上。如此一来,好与坏又岂是她本人能掌握的?

  老爷是个万事不管的,丝毫不在乎她这个女儿,她根本指望不上老爷这个父亲,只求他不要头脑发热随便把她许出去, 让她所嫁非人。

  太太又整日里吃斋念佛,就连宝玉这个亲儿子都撂开手了, 更何况是她这个庶女?她前些年为了讨好太太花费的心思也全都白费了。

  其实探春心里也有数,太太八成是犯了错被禁足了。

  老太太说太太自愿为全家吃斋祈福, 这才不理世事的。

  可若是真正的自愿,又怎会年节时都不离开小佛堂一步?

  至于姨娘……姨娘她不让自己丢脸就已经不错了。

  自从太太开始吃斋念佛后, 姨娘就张狂起来,不是在老爷跟前儿邀宠,就是给大嫂李氏找麻烦,妄图管二房的家事。

  姨娘她也不想想,老爷和老太太怎么可能会越过大嫂,让她一介妾室管家?

  是荣府不想要名声了,还是老爷不想要官声了?

  姨娘这么闹,只会让老爷愈发对她不喜。到时候老太太给老爷塞了新姨娘,姨娘的面上难道会有光吗?

  偏生姨娘还过来怂恿她,让她帮忙在老太太跟前儿说好话好让她管家。还说什么太太完了,宝玉也不出息,以后二房的家产就都是环儿的了。

  探春都不知道赵姨娘是依据什么得出这么离谱的结论的。

  宝玉不出息,环儿又好到了哪里去呢?就算环儿出息,二房也还有一个兰哥儿呢。

  真要算起来,大嫂膝下的兰哥儿才是二房的长子嫡孙,才是二房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啊!

  想到这些乱七八糟的家事,探春就觉得头昏脑涨。

  可是她不得不保持冷静,好为自己多打算些。如今父亲和姨娘都靠不住,她只能努力讨好老太太了。

  只希望老太太能看在她听话懂事的份上,给她安排一个好前程了。

  在把迎春和赵家萍的婚事定下来后,贾璋安心地回到翰林院当差去了。

  又过了六七日,在贾璋勤勤恳恳地编写实录时,韩凭把他从史馆里叫了出来。

  “你们几位新翰林马上就要参与轮值了,史馆的差事你暂且放一放,先去翰林院藏书阁里仔细阅读翰林前辈们掌记时留下的草稿。”

  “你笔力稳健,学问扎实,我不担心你用词不恰当,但却担心你犯了朝廷的忌讳。好好准备,你以后能不能常去御前,都要看陛下的心意。”

  新任翰林在御前第一次轮值时,皇帝陛下会赐下赏赐。

  如果皇帝陛下赐下玉如意,就代表皇帝很喜欢这位翰林官,翰林院里需要给这位翰林官排班,多让他去御前轮值。

  如果皇帝陛下赐下金笔锭,就代表皇帝对这位翰林官并无不满,翰林院可以给这位翰林正常排班。

  如果皇帝陛下什么都没赐下的话就惨了,因为这代表着皇帝陛下很不喜欢这位翰林。

  不过一般情况下,皇帝都不会这么做。因情废人乃用人大忌,除非这位翰林第一次轮值时就把所有差事都搞砸了,否则皇帝是不会这样无情的。

  韩凭和贾璋是朋友,自然希望贾璋能够拿着玉如意回来。

  为什么朝廷内外都说翰林是“储相”?

  除了朝廷“非翰林不得入阁”的规定外,还因为翰林官可以入值大内,跟随在皇帝身边。

  越接近皇帝,就越接近权力。在御前得到皇帝青眼而一飞冲天的翰林数不胜数,零星听到两耳朵的国策也是中外官员求而不得的机密。

  这才是朝野内外都把翰林视作“储相”的真正原因。

  贾璋能感受到韩凭的拳拳之心,听到他的叮嘱后,贾璋笑着应道:“下官省得,多谢大人体贴。”

  韩凭拍了拍他肩膀:“去吧,做好准备,别让陛下失望。”

  在旬休前,贾璋、王良誉和吴庭生都被列入轮值名单。

  贾璋和吴庭生都叮嘱王良誉好好准备,在陛下面前千万别掉链子。

  要是王良誉能得到一柄玉如意的话,想来他那上官就再也不敢欺辱他了。

  在贾璋和赵家萍当差的这几天里,贾赵两家完成了纳采、问名、纳吉等几项礼仪。

  在得到清虚观张道士算出来的“八字相合”的好结果后,赵大人夫妇在休沐日带着赵家萍来荣国府下聘。

  撂下赵家准备的聘礼、交换完龙凤书帖后,两家的婚事就定下来了。

  在赵家来下聘前,贾母就在帖子里面暗示了迎春嫁妆银子的数量。

  谁家也不差那八百一千的银子,贾母可不愿意让自家女孩儿因为聘礼嫁妆的问题被婆家轻贱。

  赵夫人也明白贾母的意思,因此按照迎春嫁妆银子的数量准备了价值五千两银子的聘礼,又单独添了一套赤金红宝石头面进去。

  在下聘的时候特意说了,这是她给儿媳妇准备的礼物。他们家老大的媳妇也有一套,最衬年轻的小姑娘了。

  意思是这东西是她这个准婆婆给准儿媳的见面礼,并不算在赵家的聘礼之内。

  贾母心里对赵家的做法很满意,特意挽留赵夫人和她一起用过午饭后,才让邢夫人送赵夫人离开。

  贾璋则收下了赵家萍给迎春准备的礼物,待到迎春院子里贺她的姐妹们都散了后,贾璋才让红杏把赵家萍给迎春准备的簪子送到迎春那里。

  赵家萍送给迎春的簪子是海棠样式的。

  眼下正值五月,海棠花开得正盛。

  赵家萍这簪子切合时令,迎春戴起来也合宜。

  贾璋看了,也动了给黛玉打一套海棠样式头面的意思了。

  当下就画了花样,吩咐雪檀拿了银子去银楼定制头面。

  第二天早上,对好上个月的账目后,贾璋约黛玉一起在湖边钓鱼。

  瞧着湖中风摆荷叶,垂钓了大半个时辰的贾璋轻声吟道:“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水钓台四。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黛玉在一旁笑他道:“鱼没钓上来两条,你倒是想要做渔翁了。”

  贾璋指了指桶里的鱼:“妹妹这话,纯粹是在浑说了。我钓的鱼数量不多,但是个头都挺大的。就算做不了大菜,但也足够让厨房做一碗好鱼汤出来了。”

  黛玉笑道:“好吧,三哥哥总是有道理的,鱼汤也是极好的。你现在忙于经纶,有闲垂钓就已经很不错了,我又怎能扰了你的好兴致呢?”

  贾璋道:“我整日里跟着韩学士修实录,也算不得太忙。倒是下旬就要入大内轮值了,想来不会像眼下这般轻松了。”

  黛玉看向贾璋,很是认真地道:“父亲说过,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我只盼着三哥哥享和风细雨,不用面对那霹雳雷霆。”

  “我虽然知道三哥哥做事谨慎,不用我提醒,但还是忍不住提醒你谨慎小心些。人人都羡慕你的风光,又怎知这君恩来之不易呢?”

  贾璋心里暖流洋溢,他扔了钓竿,走到黛玉身边,蹲到她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妹妹不用担心我,我会万事小心的。好歹我也是陛下亲自点选的状元郎,只要不犯大错,陛下不会惩罚我的。”

  黛玉听到这话,才放下心来。

  在贾璋钓完鱼后,和贾璋一起扫了岸边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

  然后两人登山渡水、过树穿花,前往黛玉往日里葬花的花冢里将残花葬了,这才拎着装着鲫鱼的木桶离开了陶园。

  至于那几条小鲫鱼,自然是被送到了厨房,熬成了一碗香气扑鼻的鲫鱼汤。

  待到休沐日结束后,没过两天,贾璋就被前来翰林院领人的小内宦带到了奉天殿。

  轮值翰林的工作内容包括记录君臣对话,为皇帝草拟诏书,回答皇帝的问题等工作。

  贾璋来到奉天殿后,被小内宦引至角落里的桌椅旁边,这里就是他办差的位置了。

  贾璋展纸磨墨,做好准备工作后站在桌子旁边想,他这第一次轮值就赶上了大朝会,工作压力可不小。

  不过,这份压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如果他能出色地完成全部工作的话,那他也会得到绍治帝的赏识。

  会读书的状元和会办事的臣子从来都不是一回事……

  待到绍治帝御临奉天殿,贾璋跟着殿中大臣们一起给皇帝行礼。

  在这之后,他才坐到椅子上开始工作。

  今天早朝讨论的主要事件不算特别多,但也说不上少。

  李朝世子病逝,高句丽请封新世子;夏季将至,河道衙门奏请疏浚黄河;户科给事中弹劾江西粮道贪弊。

上一篇:吹响!小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