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惊鸦
“你以后也和环儿好好的。”
赵姨娘如坠梦中,眼眶瞬间红了起来,她重重地点了好几下头:“你放心,我会的。”
在眼泪即将掉下来时,赵姨娘攥着小丫鬟的手臂,飞一般地逃离了探春这里。
她不求探春孝顺她,因为她早就在探春和贾环之间做出了选择。
留在她身边长大的是贾环,被送到王夫人身边抚养、后来又被王夫人送到老太太身边抚养的是探春。
所以当探春奉承王夫人,贬低她这个生母时,她心酸,她嫉妒,她难受,但她不恨探春。
可是,当探春叫她娘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想哭,心里更是百味杂陈。
如果可以的话,赵姨娘也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温柔端庄、给孩子长脸的好母亲。
她对贾环和探春的爱,不比王夫人对宝玉和元春的爱少,也不比王夫人对宝玉和元春的爱卑微。
但她的出身,她所接受的教育已经决定了她的性格和眼界,赵家这个舅家,也不可能给贾环和探春长脸。
赵姨娘心想,此生能听到探春叫她一声娘,她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因为这已经很好了,她不敢再奢求更多。
赵姨娘心满意足了,探春也解开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心结,只管等着出嫁就是了。
宝玉却舍不得探春出嫁。
他只见过刘承一面,知道那人是最势利的,可他劝不动贾母,更劝不动贾政。
家中长辈和探春都对刘家青眼有加,自然没人在意宝玉的劝说。
他们只当宝玉痴症又犯了,所以才说出这样的胡话出来,刘承不合适,那宝玉能找出来更合适的人选出来吗?
还是像宝玉说得那样,姐姐妹妹一辈子都陪着他玩笑,不出嫁才好?
宝玉小时候这么说,还显得他很可爱,那是他珍爱兄弟姊妹间的情谊的表现。
可长大了还这么说,就有些不顾现实的可笑了。
待到探春出嫁的前一天,宝玉的心情更是难过,忍不住流泪道:“从此以后,这世上又少了一个灵秀人物了。”
宝钗心里翻了个白眼,恨不得自己过去堵住他的嘴。
在亲妹妹出嫁前一天哭,这是她那好哥哥薛蟠都没做出来的混账事,如今宝玉倒是做出来了。
还有……
探春出嫁了,就不是灵秀人物了?
宝钗很讨厌宝玉的这句心里话。
她忍不住想到宝玉关于死鱼眼珠子的言论,心里更是觉得腻歪。
那些嬷嬷也曾是年轻娇嫩的小丫鬟,怎么她们就不是水做的骨肉,反倒全都是死鱼眼珠子了?
按照宝玉的标准,生了宝玉的姨妈也是死鱼眼珠子,生了大老爷二老爷的老太太也是死鱼眼珠子,生了皇上的圣母皇太后也是死鱼眼珠子!
他怎么不敢想,也不敢说?
“二爷还是少说两句吧,你若是哭两声,外人还觉得二爷是舍不得妹妹。可你说这样的话,外人还以为你对小刘大人不满。”
宝玉想说自己就是不喜欢刘承那个满脑子权禄的势利眼,可是看着宝钗的眼神,他就软下去了。
一个家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果然是人间至理。
很明显,我们的宝二爷是压不过头脑聪明的宝二奶奶。
而且,在这个家里,从贾母到贾政再到李纨,所有人都站在贤惠的宝钗这边儿。
宝玉他就算生出了些许不满,也只能憋在心里,无处诉说委屈。
更何况,他还是很喜欢温柔大方的宝姐姐的……
因为宝钗的劝阻,宝玉没跑到探春那里说胡话。
只可惜家丑不可外扬,宝钗是没办法得到探春的感谢了。
待到吉日吉时,探春被贾环背出荣国府大门送上花轿,刘承吹吹打打地接走了新娘子,心里亦是无比欣悦。
荣国府和贾修撰这棵大树他算是靠上了,顾盼神飞的新娘子他也算是娶到了。
说句实在话,自从和贾门定下姻缘,刘承梦里都是夫妻和乐、前程似锦的好日子,如今愿望即将达成,他哪能不开心呢?
探春出嫁后,一开始是很不适应寒门之家的生活的。
但她终究是荣府最要强的姑娘,因此她没在刘承面前露出半分形迹。
后面她慢慢适应了刘家的生活,接受了刘家的内务,还把她身边的侍书嫁给了刘承的亲信小厮。
刘承见探春掌家是一把好手,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也很叹服他这位贤妻的气度。
原本他只是为了攀附荣府才娶了探春,没想到她还有这样的本事,于是愈发敬服起来,夫妻两个也颇为和乐。
不过,探春她从来都没把刘承的甜言蜜语放在心上。
银子和子嗣才是最要紧的。
至于所谓真心,也不过是男人上嘴皮搭下嘴皮就能许诺出去的东西。
看看王夫人的下场,再看看赵姨娘的形容,探春又怎会相信男人的真心?
眼见着亲爹的薄情,探春又怎么可能全心全意地信任夫婿?
还是像大伯母一样培养出息儿子比较靠谱,虽然这世上也有不孝子,但是不孝子的出现几率可比负心汉的出现几率小多了……
待到年关时分,薛姨妈日夜盼着薛蟠能早日归家,就连嫁到荣国府的宝钗都没少听到薛姨妈的抱怨。
这倒是很正常,眼下都腊月了,薛蟠还没回京,难道他是想在外面过年吗?
想到母亲今日张家的,明日王家的给哥哥找老婆,哥哥却一点都不念着母亲,薛宝钗心里就很不适意。
薛蟠在外面不惦记家里,还不给给家里写平安信。每次写信,都是向母亲要钱,再没有旁的事情。薛宝钗这一年多已经见多了。
但她也不愿意看到那些糟心事情,所以就先不找借口回娘家了。
她若是想和母亲团聚,还是等到哥哥回家后再说吧!
到了那个时候,母亲大抵就恢复正常了。
她总不能自己给自己找罪受。
但是宝钗没想到的是,还没过两天,薛姨妈就淌着眼泪跑过来找她:“宝钗,你哥哥出事了。”
宝钗心里忖度着薛蟠到底出了什么事。
是像之前一样挨了打,还是争风吃醋打了别人,亦或是做买卖赔了大笔银子?
这事情肯定不小,否则妈她老人家绝对不会哭得这么伤心……
宝钗心里也有些焦急,扶薛姨妈坐下后,一边给薛姨妈擦她那止不住的眼泪,一边柔声问道:“妈,哥哥到底是怎么了?”
薛姨妈听到宝钗的话,彻底绷不住自己的情绪了。
她痛苦地哭诉起来:“早知道,你哥哥喝完你的喜酒后,我就不该同意让他再出门的。宝钗,你哥哥在平安州地界遇到了响马,那些强盗不但劫走了银钱货物,还害了你哥哥性命,我可怜的儿啊!”
柳湘莲没有出京避祸,也就不会碰巧遇到遭难的薛蟠。
薛蟠没有柳湘莲相救,本人又不通拳脚,根本敌不过那些强梁。
薛家的家丁小厮更是只顾着自己保命,哪里管得了薛蟠这位主子?
被强盗抓住的薛蟠也不是没努力过,他向那些强盗报了自己的身份妄图威慑,又向强盗头子保证,薛家一定会出赎金赎他,以此利诱。
但强盗头子对薛蟠说,他又没活腻味,才不会跑去京城索要赎金。
薛家有那么多门好亲戚,他去京城,岂不是自投罗网?
还不如把薛蟠他们这些人全杀了,安安心心地受用抢到的金银,这才叫一了百了。
不过这些事情,除了强盗外,外人哪里知道细节?
若没有因为跑得快才逃过一劫的张德辉来京报信,只怕薛姨妈还不知道薛蟠去世的消息呢!
宝钗的一颗心沉到了谷底,她虽然不喜欢薛蟠这个总是惹事的哥哥,但和他也不是一点感情都没有。
而且妈她老人家白发人送黑发人,又是何等的摧心断肠?
宝钗一想到这里,不由悲从中来,也和薛姨妈一起落下泪来……
第170章 丧事后续升官筹谋,府试考官宴请门生
薛蟠去世给薛姨妈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强撑着精神办完丧礼后, 薛姨妈就病倒了。
多亏有宝钗的安慰,薛姨妈才没跟儿子一起去见阎王爷。
但她还是病得下不来床,将养了一个来月。直到元旦时候, 才将将下得床来,人也瘦了一大圈儿。
宝钗心中亦是伤怀, 薛蟠不在时, 她心里恨哥哥不成器;薛蟠不在了, 她又想起来哥哥的好处了。
薛蟠千不好万不好,待她这个亲妹妹还是有几丝真心的。
虽然这真心不多,但还是有的。
回想起儿时的点点滴滴与薛蟠的音容笑貌, 宝钗她又怎能不难过呢?
可是逝者已逝, 活着的人总要把日子继续过下去, 她也只能勤跑几趟娘家照顾母亲。
这时候宝钗倒觉得宝玉身上还是有些好处的,至少她回娘家, 宝玉没有任何异议, 反而很支持她回娘家照顾母亲……
菱哥儿一天天长大了, 眼睛与葡萄一般,手臂和藕节混同,很是玉雪可爱,真真儿是个天生的粉孩儿。
黛玉和贾璋都爱煞了菱哥儿,贾赦亦然喜爱贾菱这个曾经入他梦中的孙儿, 待他竟比待贾璋还大方,什么汉朝的唐朝的, 什么金的玉的,菱哥儿才几个月, 就已经攒下一大堆了。
因为菱哥儿的满月已经大办过了,所以黛玉不打算大办菱哥儿的百日宴。
她不想让外人觉得他们家整日里琢磨由头办酒收礼金, 更不想招惹流言蜚语,做人家口中的笑柄。
而且宝钗娘家兄长刚去世,这时候大张旗鼓地庆祝菱哥儿的百日也不太好。黛玉这么做,也是为了照顾宝钗的心情。
因此黛玉只请亲近家人聚了一场,大家逗逗菱哥儿,吃吃酒听听戏,也就罢了。
贾璋近些日子最喜欢的活动是抱着菱哥儿给他念诗词歌赋,儒家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