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惊鸦
而他这两位姨母,全都生得花容月貌,完美契合柳湘莲的要求。
继母尤氏与尤老娘也不会觉得柳湘莲不合适,毕竟这两年柳湘莲也赚了不少钱,日子很过得去。
他配尤家,还是绰绰有余的。
想到这里,贾蓉越发觉得这桩婚事是天作之合,偏生月缺难圆,柳湘莲已经去相看妻子了。
贾蓉就算后悔也晚了。
因此,贾蓉回家后向妻子胡氏抱怨:“也是我之前没想到,若我想到了,又怎会错过这样的好姻缘?”
“可惜柳家叔叔业已北上,说不定还会在北边完婚。我现在就算后悔,也没别的法子了。”
胡氏听到贾蓉的抱怨后,心想那二姐性子轻浮,三姐性子刁钻,虽然生得美貌,但不见得会是良缘。
尤其是二姐,她来东府里做客时,还跟儒老太爷家的瑞叔眉来眼去过。
这哪里是好人家姑娘的做派?
可尤老娘也不管束她女孩儿,只一味地纵容隐忍。
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尤家母女上梁不正下梁歪了。
要胡氏说,柳家的列祖列宗八成显灵了,这才没让她们家大爷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若她们家大爷真为柳大镖头与尤家姊妹拉纤保媒,促成了一段姻缘,日后小两口出了什么差错,岂不会损伤她们家大爷这个媒人的福缘?
“太太她也是老糊涂了,要不然她也不会请你帮这种忙!哼,这世上哪有让没血缘关系的外甥为姨妈婚事操心的道理?”
“太太她年纪大,又有威望,不比大爷会挑人?要我说,还是太太瞧不起继妹,又怕不管妹妹,对自己名声不好,这才把事情推脱给大爷。”
“太太不心疼大爷,我还心疼大爷呢。这些天,大爷操心给太爷过生日的事,忙得脚不沾地,半点儿也不着闲。偏太太会支使大爷这个儿子,给大爷找了这么一个好差事。”
胡氏说尤氏有威望,会挑人,却绝口不提尤氏这个没后代依靠的继室夫人在勋贵夫人圈子里面混不开的事实。
她言之凿凿地说自己心疼贾蓉,把贾蓉的心肠都哄软了。
在看到胡氏眼里蒙着水光后,贾蓉整个人都慌了神。
他连忙凑到她身边,发誓赌咒地哄她:“我的好奶奶,你可别哭。我听你的,什么二姨、三姨,全都交给太太去管!我只管自己的老婆儿子,再也不管那些与我不相干的事情了……”
“太太若问我,我随口应付过去也就是了。”
听他这样说,胡氏转悲为喜:“大爷能这么想,我也就放心了。”
第190章 贾敬寿宴六旬大庆,妯娌闲聊伯侄谈天
秋光停驻, 葛屦履霜。
在轻霜未雪时节,贾敬六旬生辰家宴将在宁国府饮绿堂举办。
因东府贾蓉夫妇尚在孝中,贾璋和黛玉夫妇前往东府赴宴时, 并未着红紫之色。
黛玉穿了一身蜜合色银罗云锦长衣,发髻上斜簪了垂着小股珍珠坠儿的累丝双鸾衔寿果步摇。
贾璋又给黛玉挑了一对与她妆容很是合宜的双蝶恋花明珠耳铛佩戴。
在黛玉梳妆时, 贾璋换了一件与黛玉长衣同样颜色的云雁衔苇纹云锦夹袍, 又用玉簪固定发髻, 并没有佩戴巾帽冠带等物,看起来很是轻松闲适。
在乳母抱着菱哥儿过来时,黛玉也梳妆完了。
她把菱哥儿佩戴的金项圈换成了匣子里轻巧的五福璎珞:“今儿给敬大伯庆祝生辰, 还是戴这个更合景儿些。”
贾璋笑着点头称是, 又从黛玉手里接过菱哥儿抱着:“咱们菱哥儿愈发沉了, 还是我抱着吧,省得累到你。”
夫妻两个这才带着丫鬟乳母, 一起前往荣庆堂, 又与贾母一起前往东府做客。
宁国府门口, 管事一大早就带领小厮长随等家人,静待荣国府主子们的到来。
贾母等女眷的轿子直接被抬进了二门,贾璋、贾琏、贾赦、贾政他们这些人则是被宁府下人引至贾敬的居所说话谈天,席间所谈,不过风月而已, 又有贾蓉、贾蔷二人陪侍。
待到吉时到来,众人皆前往饮绿堂做客。
只见此地屏开鸾凤、褥设芙蓉, 笙箫鼓乐,萦绕双耳;兰桂芬芳, 氤氲鼻翼,一杯一盏, 都能看到贾蓉这个孙儿孝顺的心意。
贾敬请贾母坐了上首,他坐在上首次席。
因席上贾族中人亲昵无比,故官客堂客并未分席而坐,只一起按序齿列席落座,拢共坐满了三张圆桌。
身为宁府的管家奶奶,胡氏不但安排了尽善尽美的席面,还安排了手脚麻利的丫鬟在饮绿堂布菜斟酒、预备呼唤。
她还给这些丫鬟发了清一色的淡青色新比甲与杨妃色新衫裙,衣裙上面有八仙庆寿纹,瞧着十分喜庆,也很赏心悦目。
贾母在众人分长幼坐好后,提议大家一同举杯庆祝贾敬六旬生辰大庆。
在这之后,贾赦、贾政先后向堂兄敬酒,贾璋、贾琏他们这些玉字辈的子侄与贾蓉、贾蔷他们这些草字辈的孙辈分别执银壶玉盏,上前为贾敬敬酒祝寿。
只菱哥儿与胡氏膝下的哥儿年纪极其幼小,所以不在饮绿堂参加宴会,此时正在胡氏的院子里,由乳母嬷嬷们照料。
胡氏见众人祝寿完毕,便捧了戏单送至上席,请贾母等人点戏。
贾母谦让了一回,让贾敬这个寿星先点,贾敬推辞不受,只请贾母这个长辈先点。
贾母这才点了一出经典的《麻姑献寿》。
贾敬见贾母点好了戏,这才接过胡氏送过来的戏单,点了一出《西华山陈抟高卧》。
众人听见后,并不觉得奇怪。
虽然东府敬大老爷已经下定决心归家养老,但他在玄真观玄修多年,估计心里还有出世之念。
他会点《西华山陈抟高卧》这出神仙道化剧,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在贾敬后面,贾赦等人又分别点了几出自己感兴趣的戏曲。
若还有余份的时间,便由戏班自己选好的唱两出,也就罢了。
在众位长辈点完戏后,贾蓉站出来道:“蔷哥儿还找来了百戏班子,会滚地葫芦、水上点灯、纸蝴蝶飞、玉女传书等戏法,一会儿孙儿就让他们过来表演。若能逗得老太太和祖父一笑,那也算孙儿们的孝心了。”
贾母听着贾蓉的禀告,对贾敬笑道:“你也是个有后福的,瞧瞧,咱们蓉哥儿多孝顺你啊!”
听到贾母对贾蓉的赞誉,贾敬心里也十分畅意。
他捻须微笑道:“老太太说得是,蓉哥儿虽然不擅长文武之道,但却是个极孝顺的好孩子。”
“前些日子,蓉哥儿还去家庙那边为我跪经祈福了呢。”
因为贾蓉的纯孝,贾敬因贾珍谋害他而产生的悒郁之情也消散了不少。
蓉哥儿不像他父亲,这一点就很好。
对于年迈的贾敬来说,这已经算是一个很大的安慰了。
饮绿堂戏台上已经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贾蔷寻来的戏班小生、小旦的扮相不是最漂亮的,但他们嗓子好,身段好,编的戏词也好,倒也博了个满堂彩,就连贾赦这个爱玩的行家都觉得这戏班子还算不错。
贾蓉和贾蔷已经很尽心尽力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菜已四献,汤始一道,众人业已酒足饭饱,纷纷贾离席前往客居更衣漱口。
而在主子们离开时,随侍各位主子的贴身丫鬟纷纷带着常备的礼物前往戏班后台给班主和角儿们放赏。
倒是引来了好一阵儿千恩万谢。
待贾母等人更衣漱口、回转饮绿堂后,宁府的丫鬟媳妇们已经撤去了狼藉杯盏,往桌子上摆好了香果点心、名茶小食任人取用。
戏台上的主角也从戏班的生旦净丑换成了耍百戏的伶人。
贾兰、贾芝他们这些年纪小的孩子见到水上点灯、玉女传书等戏法,都有些惊讶,也都很喜欢。
不过贾兰腼腆,只眼睛亮了一些;贾芝活泼,此时已经跑到湘霓身边,拉着母亲的袖子笑道:“娘,您看这多有意思,等到你过生辰时,我也学蓉大哥哥给你请一班百戏!”
湘霓哑然失笑。
芝哥儿这小家伙,还说什么为她请百戏班子呢!
实际上,还不是他自己爱看?
不过,湘霓并没有拆穿贾芝的想法。
她只拍了拍他的手臂,柔声道:“那我们芝儿还怪孝顺的呢。”
贾芝不好意思地补充道:“到时候,我也像蓉大哥哥一样去家庙给娘跪经。在佛祖面前祈祷,请他保佑娘长命百岁,安乐无忧。”
他这话说得极干脆,黛玉和白蔷听到后,皆会心一笑,又夸贾芝是个孝顺体贴的好孩子。
贾芝的耳朵都被夸红了,他忙作揖道谢,顺便告辞道:“多谢婶婶们的夸奖,娘,你们看百戏,我找兰堂哥有话说。”
湘霓笑吟吟地挥手让他离开了。
她还能不知道她儿子的小九九吗?
要找兰儿说话,不过是芝哥儿随便想出来的借口罢了。
芝哥儿这是年纪小、脸皮嫩,被两位婶婶夸得不好意思了。
所以他才寻了借口借机遁走的。
而在贾芝离开后,湘霓重新加入到妯娌们谈天的队伍当中。
此时,黛玉她们正在夸赞起胡氏的能干。
这个话题最开始是李纨挑起来的。
她对坐在她身边的宝钗道:“珍大嫂子真是好福气,得了一个这么能干的儿媳妇。瞧瞧这场宴会,蓉儿媳妇办得井井有条,竟然半点儿疏漏都没有,这一点是最难得的。”
宝钗正在剥松子,听到李纨的话后,她接话道:“嫂子这是羡慕珍大嫂子了?等兰哥儿大了,你也给兰儿寻个这么好的媳妇。到时候,就是我们这些弟妹羡慕你了。”
听闻此言,李纨轻轻地叹了口气:“哪是那么好找的?蓉儿媳妇这么好的模样,这么好的性情,只怕打着灯笼都难找呢!”
黛玉不着痕迹地瞥了一眼尤氏。
她与胡氏关系亲昵,知道尤氏与胡氏婆媳二人面和心不和的关系。
正因如此,黛玉才有些心惊。
尤氏在听见妯娌们盛赞胡氏的话语后,居然还能面色如常地微笑,甚至笑得更开心了。
看起来,她好像真的在为胡氏感到高兴。
但黛玉知道,尤氏心里绝对不可能产生与有荣焉的想法。
黛玉思忖了一瞬,还是为胡氏扯了虎皮大旗。
她先是安慰李纨道:“珠大嫂子很是不必这样忧心,咱们兰儿人品学问样样都好,找个四角俱全的好媳妇还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