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惊鸦
毕竟,在南安郡王被俘前,所有人都觉得南安郡王是实力强大的军头。
可南安郡王战败的事情证明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南安郡王根本就不是什么实力派军头。
万一西宁郡王与南安郡王一样是个绣花枕头,那事情就糟糕了。
所以,此时此刻,敲打西宁郡王也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绍治帝心念百转,然后起身对众人笑道:“杨爱卿所言极是!朕觉得此计极妙,南安郡王郡王与茜香国主确是天作之合!不知诸位卿家觉得如何?”
张泰维、原朴、五军都督等人很是惊奇地看向这对侃侃而谈的君臣。
你们君臣两个,还真是一个敢说,一个敢应啊!
他们这位首辅,居然能想出这样釜底抽薪的计策;他们这位皇上,居然眼睛眨都不眨,毫不犹豫地做出把南安郡王嫁给茜香国主的决定。
南安郡王郡王与茜香国主是不是天作之合他们不知道,但是陛下你和杨首辅绝对是天作之合!
只怕南安郡王知道这件事情后,半夜都都要从床上坐起来骂杨宗祯两句,再在心里诅咒两句绍治帝。
可是仔细想想,若让南安郡王本人和亲,对朝廷来说还真没什么坏处。
远的暂且不提,只说银子,他们就能省下好一大笔嫁妆钱呢!
就算是为了爵位,南安郡王府的几位公子也不会在给亲爹凑嫁妆钱这件事上吝惜……
想到这里,内阁几位阁臣与两位尚书纷纷附和绍治帝,赞美气杨宗祯的计谋来。
他们上嘴皮一搭下嘴皮,杨宗祯就变成了陈平、张良那样聪慧颖达、谋定天下之良臣,绍治帝也变成了唐太宗那样虚心纳谏的君主。
就连南安郡王和亲茜香一事,也变成了缔结两国永世之约的绝佳协定。
而在与会勋贵、武将里,与南安郡王府关系差的人乐得看南安郡王府的笑话。
与南安郡王关系好的人在看到绍治帝与那帮文官眼中的兴奋之色后,也默默地闭上了自己的嘴巴。
他们可不敢为南安郡王求情。
陛下本人、内阁阁臣,兵、户两部尚书与五军都督都赞同的建议,他们却站出来反对,是这官当得太舒坦了吗?
而且,万一陛下来一句,你这么心疼南安郡王,不如朕把你的女儿充作公主,嫁去茜香把郡王换回来就好了,他们又该怎么办?
还有人想到更可怕的事情。
那就是,万一陛下跟他们说,你这么心疼南安郡王,不如朕把你收为义子,嫁给茜香国主好了,他们又该怎么办?
于是,众位武将、勋戚也纷纷附和起阁臣尚书来。
或许,这就是郡王和番一念起,顿觉大盛天地宽吧!
绍治帝与内阁、尚书、都督、将军们定计后,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
得知绍治帝的决定后,南安太妃直接厥了过去,醒来后更是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郡王妃心里却暗自欣喜。
她一点儿不在乎自己丈夫的安危,更不在乎自己丈夫是否会和亲,是否会变成茜香国主的王夫。
因为,在郡王妃看来,这本就是一件好事。
南安郡王有很多小妾,待她并不好,若非她娘家得力,只怕这老贼早就宠妾灭妻了。
在这种情况下,她这个做妻子的,又凭什么要在乎南安郡王的荣辱与安危?
她只在乎自己的女儿。
她都打听了,茜香国使者传过来的消息是,茜香国女王想要为她儿子求娶大盛公主。
皇帝肯定不会为了郡王,就把天家贵女嫁到那蕞尔小国去。
在这种情况下,她女儿才是最可能被送去和亲的那个人。
如今陛下钦定南安郡王自去和亲,她的女儿就再也没有和番之虞了。
而她本人也能从苦海中挣脱出来,永生永世都不用面对讨人嫌的丈夫。
这样的大好事,郡王妃又怎能不暗自欣喜?
南安太妃很了解自己的儿媳妇。
她完全能猜到南安王妃的想法,所以她一看到南安王妃过来,就拉下脸质问南安王妃:“临儿出了事,你是不是在幸灾乐祸?”
“贤姐儿人呢?临儿把她视作掌上明珠一般宠爱,现在临儿出了事,她跑去哪儿了!”
“你也是念过女四书,怎会不知缇萦、木兰故事?你怎么不劝贤姐儿自请远嫁救父?反倒还有闲心在这里闲逛!”
听到婆母质问讥讽的话语后,南安王妃并不觉得愤怒。
这么多年下来,她早已经习惯了。
此时此刻,她还有闲心欣赏南安太妃气急败坏的模样呢。
她把账本放到案头,对南安太妃道:“儿媳倒想让贤姐儿尽孝,只可惜我们贤姐儿没那个福分呢。”
“陛下都说了,若缔结两国之好,嫁给茜香世子终究还是差了一层,不若与女王结亲来得直接便宜。”
“所以就算是为父尽孝,也应该是府里几位哥儿去尽孝,您攀扯我们贤姐儿做什么?”
“只是现如今,您那些好孙子正忙着跟陛下表忠心抢爵位呢!哪里有心思给王爷尽孝,更别说以身相替,嫁去茜香了。”
“母亲这么会讲孝顺典故,不如还是给您那些好孙儿讲吧,说不定就把谁给说动了呢!”
“这是咱们家账册,我给母亲送过来了。您好好给王爷挑挑好东西,这可是王爷日后傍身的嫁妆钱……”
南安太妃被她气得发抖,恨不得上前打南安王妃的耳光。
只是还没等南安太妃动手,南安王妃的亲信嬷嬷丫鬟就已经挡在她身前把南安王妃保护了起来。
“母亲,您慢慢挑,儿媳告退。”
南安王妃把太妃气了个半死,但她的话却还是点醒了南安太妃。
是啊,她可以要求她那几个孙子愿不愿意代替临儿嫁给茜香女王!
可是,在听到她的请求后,几个平日里孝顺贤德的孙儿全都变了脸。
唯一一个脸色和善的孙儿也对她说,陛下和内阁要父亲亲自和亲,并不仅仅只是为了保住父亲的性命,更是为了削弱南安郡王府。
所以换人,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祖母您老人家还是好好地待在家里,颐养天年吧。
太妃恨得要命,指着几个孙儿的鼻子骂了起来。
骂着骂着,太妃又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她的命,她们临儿的命,怎么这么苦啊!
在这之后,南安太妃又是求爷爷告奶奶地想要绍治帝收回成命。
可是上到太后,下到勋戚老亲人家能面君的小字辈,根本就没人愿意搭茬。
皇帝和内阁都同意了的事情,根本没人敢反对,也没人敢为南安郡王求情。
太妃娘娘就算再生气再难过,也只能捡起她儿媳妇给她送来的账本,哭哭啼啼地为儿子挑选起嫁妆来了。
朝廷内部,倒是有些腐儒上疏为南安郡王说话。
他们只说古往今来,就没有男人和亲的例子,让天朝郡王侍奉番邦小国牝鸡司晨之主,岂不是乾坤颠倒,阴阳失序?
但绍治帝只用两个问题就能打败他们。
绍治帝会对提出这件事情的人说,既然你们这么想要维护名教,那不如你们把自己的女儿嫁去茜香吧?
而对那些对亲生骨肉都冷血无情的人,绍治帝会对他们说,你们的女儿当然可以嫁,但你们家也要倾家荡产,凑出一副至少要有王妃规制的嫁妆陪嫁。
你们愿意这样做吗?
这些人瞬间哑口无言,而绍治帝直接说他们虚伪,顺便送给他们一份贬官、罚金套餐。
在通过廷议后,盛朝这边就拟好国书,派绣衣使者八百里加急送至茜香王庭。
盛朝的国书很长,但大体的意思是说,若女王愿意与南安郡王联姻,缔结两国之好,那盛朝不会吝惜嫁妆礼物。
又暗示茜香女王,若不同意,盛朝也不会嫁公主过去。
大不了就再打一场,反正盛朝现在国库有钱,不怕与人打持久战。
茜香国本就担心因为担心持久战会输,才拿南安郡王当筹码,向大盛提及求娶公主之事的。
看到大盛的暗示后,他们自然会答应大盛的要求。
毕竟茜香国君臣看中的本就不是公主,而是好处。
所以,在看到南安郡王的嫁妆单子后,在茜香国主心里,南安郡王就已经是最完美的王夫了!
她一边书写国书,一边回忆起南安郡王的长相来。
在金钱的加持下,南安郡王这块老帮菜瞬间就变得顺眼起来了!
盛朝这边收到茜香国的国书后,立即拟定了送嫁妆的使臣团队。
贾璋、叶荆和杨叔玉直接被绍治帝御笔钦点,送进使臣团队做主使与副使。
按照盛朝规制,主使官位不能低于四品,副使官位不能低于六品,前者的品级比贾璋高,后者的品级比叶荆与杨叔玉的高。
把他们塞进去做使臣,自然要封赏他们,给他们升官加衔。
于是贾璋挂上了一个佥都御史的兼职,叶荆与杨叔玉也被拔擢为翰林院编修。
杨宗祯想出来的计策很得绍治帝的心意,绍治帝心里琢磨着要赏他些什么。
但杨宗祯本人已经是首辅了,早已封无可封了,所以这份封赏,就落到了贾璋、叶荆、杨叔玉他们这些小辈头上。
于是,贾璋他们几个,第一次遇到馅饼从天而降,而且还没毒的大好事。
对此,他们只能说一句感谢师祖/祖父的馈赠了。
第199章 南安后续贾璋出使,湘云出嫁惜春定亲
为了讨好绍治帝获得爵位, 南安王府几位公子做出了很多努力。
他们上疏宣称自家愿意放弃世袭罔替、永不降等之王爵,又愿意拿出泰半家财,凑够了南安郡王和番所需的“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