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富贵闲人 第20章

作者:十弋 标签: 红楼梦 清穿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历史衍生 BG同人

  胤祺惊愕地瞪大眼睛,他这才想起来,清宫阿哥到了入学的年纪就要搬去南三所,此时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都住在那儿,本来他也该搬过去的,但因为生病与南巡等事耽搁了,现如今又回了宫中,搬去南三所一事必然提上日程。

  既然无论如何都得搬出宁寿宫,那搬去无人管的宫外,似乎能过得更加自在。

  想到这,胤祺默默接受了搬出宫这件事,心中盘算着要带些什么去宫外,至于要搬去的地方,胤祺反而没那么在意,反正,无论去哪个大臣家中,他都是皇子阿哥,大臣若不是活腻了,没人敢欺辱于他。

  眼见着胤祺接受了此事,皇太后立时便让苏曼去乾清宫中将康熙请来。

  乾清宫是康熙处理政事以及起居之所,一般人不得轻易踏入,但皇太后绝不含在这一般人之内,苏曼刚到乾清宫,便被大太监梁九功请到茶室坐着,笑着请苏曼等等,康熙正在接见大臣。

  苏曼望着天色,此时正是议事的时候,她只噙着茶水,耐心等着,她知道康熙绝不会晾着宁寿宫之人。

  果然,前朝重臣前脚刚从乾清宫离开,后脚梁九功便请苏曼面见,此时康熙正在书房里批着各地送上来的折子,他一听皇太后有事找他商议,立时将手中的折子放下,甚至等不得梁九功安排好御辇,抬脚便往宁寿宫走去。

  尽管不是夏日,但顶着太阳走上一遭,还是燥热,康熙走进宁寿宫时,额头上已经浮现出点点汗珠。

  “皇上怎地就走得如此着急,可千万得保重身子。”皇太后瞧着康熙被汗水打湿的衣襟,忙招手叫过宫女,服侍康熙梳洗。

  “皇额娘找儿子所为何事?”康熙惬意地靠着罗汉榻,捧着茶轻啜一口:“可是哪个下人伺候的不顺心?”

  说着,康熙锐利地眸子直直扫向宫人,宁寿宫人忙低下头,以示谦卑。

  “有皇上在,谁敢对我这儿不上心。”皇太后笑着给宫人解围:“我是想和你商量商量胤祺的事情。”

  “胤祺?”康熙狐疑地重复一句,随即询问道:“皇额娘您将胤祺教导的很好,还有何事需要与我商量?”

  “你到底是胤祺的皇阿玛。”皇太后叹了口气:“我有个想头,想着让胤祺如老大老三一般,送去宫外找个合适的人家抚养。”

  康熙浓眉皱起,随即脸带怒容:“皇额娘怎地想胤祺送出宫去,莫不是他在您这儿胡闹了?您放心,儿子一定好好教导!”

  “胡说。”皇太后拍着康熙的手,佯作不悦:“胤祺这么好的孩子,怎么会胡闹。”

  “我不过是觉得大阿哥和三阿哥在宫外都长得很好,想让胤祺也出宫住些日子。”

  皇太后将和胤祺说过的理由,同样的重复一遍。

  康熙苦笑着:“皇额娘,就算是胤褆和胤祉,也只是幼时长在宫外,等到了进学的年龄,也接回了南三所,胤祺这般反向为之,那他学业又怎么办。”

  皇太后却不以为然的笑了:“我们满人,本来就是马背上夺得的天下,胤祺身为爱新觉罗家的血脉,汉人那些东西有什么好学的,我令人从蒙古找些好的骑射师傅,好好教胤祺便也罢了。”

  这,康熙的眉头皱得更深:“皇额娘,胤祺到底是大清的阿哥,学业不能轻忽。”

  “我瞧着之前林海不错,让林海去教胤祺如何?”皇太后见康熙坚持,知胤祺必然要进学,想起南巡路上给胤祺启蒙之人,只觉着不错,说话间比那些满嘴之乎者也之人要强上许多,不由问道。

  “儿子已经将林海调至扬州盐政,天下十分盐政,扬州独占七分,儿子见林海在苏州做得不错,想着让他去理顺扬州盐事。”皇太后这个提议,康熙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涉及到前朝之事,皇太后果断闭口,她和太皇太后不同,对于朝政之事毫无兴趣,只想着过好自己的日子便足矣。

  胤祺搬出宫外一事,便卡住了,无论是皇太后还是康熙,都没有想过要让胤祺一大早的入宫读书,无他,阿哥读书的时辰太早了,甚至宫门都未开,胤祺日日大早入宫,实在过于受罪。

  “那明珠家呢?”皇太后又想起了一个人:“我记得明珠家的儿子也考中过进士?”

  纳兰容若的名字,就连在深宫里的皇太后也听过。

  听到皇太后的话,康熙眉头一跳,明珠已经是武英殿大学士,在三藩、台湾、沙俄之事上都做出了贡献,又想方设法的搭上了大阿哥,与索额图在前朝斗得如火如荼,正是激烈的时候,双方谁也压不过谁,正维持着微妙的平衡,一个阿哥加入明珠这方,这岌岌可危的平衡瞬间便会打破。

  想也没想到,康熙立时拒绝:“容若他又病了,许没有精力教胤祺。”

  皇太后最关心的就是胤祺的身子,听到说纳兰容若病殃殃的,立时便不喜了起来,她皱着眉:“这不好,皇上你还想想,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家。”

  康熙见皇太后铁了心,唯恐再“乱点鸳鸯谱”,将前朝局势打乱,索性打起精神,仔细思索起来。

  胤褆是送去了内务府大臣噶礼家,胤祉送去内大臣绰尔济家,内务府负责皇家生活方方面面,内大臣负责统领康熙的侍卫,对康熙而言,他们是绝对的可信,故将阿哥托付过去。

  但今时不同往日,此时的康熙权柄在握,疑心亦日盛,在见到明珠和索额图接着大阿哥和太子的名义掀起党争后,他绝对不允许皇子再和他的人亲近,更何况是天然拥有蒙古支持的胤祺。

  必须要找一个无法在朝中搅风弄雨的人家,但又要让皇太后满意,康熙的的目光看向了那些衰颓之家。

  有了,就是你了!

  康熙突然笑了:“皇额娘,儿子想到一个人家,您一定满意。”

  皇太后正为了这事着急上火,一听康熙的话,连连追问:“皇上你快说说是哪家。”

  “荣国公贾府,皇额娘您觉着如何?”

第35章 搬家

  荣国府?皇太后凝神细思,这名字已经许久没有出现在她耳边了,好半晌才想起来:“是贾代善家么?我记着史家姑娘是个爽利人。”

  见着对前朝事情全然不知的皇太后,康熙却笑了,耐心地解释:“就是他们家呢,只不过贾代善早些年就没了,长子贾赦袭了官,您说的史家姑娘,现如今已经是贾家的老封君了。”

  皇太后恍然,亦是笑出声来:“是我糊涂了,宫中一日日过着,都不知日月,我记着荣国府老太爷也是骁勇善战的,他们家后人想着倒也不差。”

  “皇额娘明鉴。”胤祺到底也是康熙的儿子,尽管康熙不愿意胤祺再和重臣相交,特意找了个已经逐渐势微的人家,却也不是要害胤祺。

  “贾家是有见识的,贾代善的两个儿子,长子贾赦袭了爵,走武将的路子,次子贾政却被压着读书,学问很是不错,当年他本来想走科举的路子,是朕见着贾代善的临终折子,其情可悯,赐了他主事之衔,这些年下来已经是员外郎了,贾家办了个私塾,请了家中老儒当司塾,他们家最是教子有方的(1)。”

  皇太后原本想着,若康熙选的人家不好,她也要用嫡母的名义逼着康熙改了主意,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胤祺亏待了去,听了这番细致的解释,皇太后倒也觉着满意起来,武将之家,又有文才,家中也没听到什么作奸犯科之事,胤祺在这样的人家长大,倒也能放心。

  于是,关于胤祺日后将住到谁家的重要事情,就在胤祺本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愉快地决定了。

  宫中的旨意很快发出,荣国府诸人冷不丁的接到这个旨意,所有人都与有荣焉,忙不迭地将家中西北角一整片的院子理了出来,将屋子全部翻整一遍,又将几个院子的院墙全部拆了打通,院中用从江南运来的太湖石垒成假山,又在假山旁将地凿开,开了水渠,流觞曲水,悠哉乐哉。

  至于屋子里的一应用度,内务府早已使人送来,有皇太后和宜妃盯着,内务府里的人不敢不尽心,送来的全是内库中的珍宝,也是让贾家那些人跟着开了眼。

  这一番收拾,冬日悄然而过,很快便到了年关,火树银花不夜天,爆竹声中旧岁已去,宫中过年琐碎颇多,等出了正月,才算彻底清净下来,胤祺也大了一岁。

  出了正月,前朝后宫诸事恢复正常,胤祺搬去荣国府的事情也提上了日程。

  萨满算出了宜搬家的日子,胤祺不舍地拜别皇太后和宜妃,深吸口气,毅然抬腿走出了宁寿宫,将红墙皇瓦抛在背后,走向新的路途。

  荣国公府里早已忙乱得不成样子,所有下人全部当值,每个路口都守着人,唯恐出了岔子,饶是这样,也时不时的会发生一些意外之事,时不时有人发生口角,更别说要用东西了找不着到管事的人,下人着急忙慌的跑着去向王夫人请示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

  贾母史老太君拄着拐杖,领着宁荣二府上上下下的主子站在贾府大门口恭迎,从她住着的后院一路走来,只见着能在主子面前露脸的地儿,丫鬟婆子摩肩接踵,而不显眼的地儿,打眼望去却没一个人在。

  王氏管家到底差了点意思,贾母暗暗叹了口气,还没有她家外甥女爽利,这管家权也是时候还给大房了,凤哥儿瞧着倒是能支起这一摊子的,望着这一路上的乱象,贾母陷入了沉思。

  现在不是想这个的时候,一阵寒风吹来,贾母被风吹得打了个哆嗦,将思绪从纷杂家事中抽离,专心等着五阿哥的到来。

  等着等着,天光大亮,灰蒙蒙的天里都露出了一丝的暖意,传旨太监终于骑着马赶了过来。

  宁荣二府的主子立时迎了上去,贾赦都到夏太监的马前,满面笑容:“劳烦公公跑这么一趟,家中已经准备好的茶点,请公公稍事休息。”

  说着便让小厮伺候着夏太监往偏厅的茶室走去。

  夏太监却不接贾赦递过去的荷包,只肃着脸说道:“承蒙皇太后老人家信赖,让咱家送五阿哥过来,出宫前皇太后特特叮嘱了,务必要瞧着五阿哥住的顺不顺心,且没有功夫喝茶。”

  贾赦心中暗惊,原以为这个年岁从宫中送出的阿哥,该是不得天家宠爱,谁承想却颇受重视,贾赦暗自思忖着,日后万不能对这五阿哥轻慢了去。

  说话间,胤祺的车架已经到了荣国府前。

  那是一个长长长长的车队,前车已经到了荣国府前,后车还远远的见不到身影,皇太后和宜妃唯恐胤祺受了委屈,不仅盯着内务府准备着一应用品,宁寿宫和翊坤宫的内库也尽数打开,数不尽的珍宝,用不完的绫罗全被搬到了胤祺的车队中。

  被侍卫护在中间的马车停下,贾赦和贾政忙将身上的衣裳再次扯平整了,两人互相打量,确认没有失礼之处,才在贾母的率领下,往马车方向走去,迎接即将到来的皇家阿哥。

  宁荣二府占据了一整条街,门前本就是冷落稀疏模样,这一日为了恭迎胤祺,更是早早的派小厮在路口拦了,遇着路过之人将其劝走,故胤祺推开马车门走下之时,只觉一片寂静,毫无市井之声,简直像又回到皇宫之中。

  “臣妇史氏拜见五阿哥。”虽说胤祺还是光头阿哥,但到底是天家血脉,见着从马车上走下之人,贾母忙率着家人拜了下去,胤祺见着贾母额头的白发,忙亲自将其扶住:“老夫人无需多礼,若我在你们家住却让你们不便,这事却不美了。”

  贾母听着胤祺之语不似作伪,顺势站了起来,笑着说道:“五阿哥体恤臣妇,是我等之幸,宫中让您住到贾府,是天家的恩典,我等身负天恩,再不敢怠慢了去。”

  “您的院子已经修整好了,还请您随臣妇来。”

  贾府!胤祺听到这话,惊异地抬头,却在正前方的门匾上见到:“敕造荣国府”几个大字。

  与皇太后谈过后,胤祺接受了必须出宫这一事实,他知道皇太后一定会给他选好合适的人家,只忙着收拾用惯的东西,挑选要带走的宫女、太监,对于将要住到谁家并不关心,毕竟清朝的大臣,他也没几个认识的,知不知道都不重要,反正没人敢怠慢他也便是了。

  在见到荣国府的牌匾之时,胤祺心中甚至有了种果然如此之感,如同命运的牵扯般,他在遇见甄宝玉和黛玉开始,便注定了要和红楼产生牵扯,住进荣国府似乎是顺理成章之事。

  “请老太君带路。”胤祺谦虚地示意。

  胤祺身份虽然尊贵,却全无骄横之意,贾母望着这眉目清秀之人,只觉遗憾,可惜不是我家的孩子,不然还能搂怀里亲香一番。

  贾母作何感想,胤祺全然不知,他随着贾母的脚步,走到了荣国府的西北角中,虽是冬日,院子里却是春意盎然之景,花叶不再的树上,各色的丝绢被叠成花叶模样,在日光下格外悦目,特特挖好的池子被冻上,隔着剔透的冰面,赤金的鱼儿在水下游弋,走进屋里,只觉满室暖意,在外穿着的大氅再也穿不住,汗意从额头中冒出。

  屋子里早便被内务府率人理好,一应用具全是皇家之物,除了屋子比宫中大些,胤祺并未觉着有不适之处。

  “贾大人费心了。”胤祺笑着说道,听了这句赞赏,贾赦脸冒红光:“这是臣该做的。”

  一直跟随在胤祺身后的夏太监,见着胤祺满意的神色,这才笑眯眯地说道:“五阿哥满意,咱家便能向皇太后老人家交差了。”

  胤祺同样笑着:“皇玛嬷的安排,自是好的。”

  于是,胤祺便这样在荣国府住了下来。

第36章 震惊

  许是荣国府里的一应陈设与宫中无异,胤祺在搬出宫中的第一晚,一夜好眠。

  这让夜间时不时过来瞧着胤祺的乌若松了口气,翌日一大早,连忙派人将信送去了宫中。

  宁寿宫里,皇太后和宜妃正翘首以盼,听着乌若派来小太监的回话,在酸涩之余,一直提着的心也终于放下。

  此时的胤祺,已经在往贾家的私塾而去。

  初代宁公国贾演和荣国公贾源都是有见识了,在凭着武勋封了国公后,思忖着后世子孙不能再大字不识几个,家族代代繁盛还得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两人一商量,遂决定在家族中开个私塾,挑选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掌事,并聘请落地举子在私塾中授课,凡是族中之人,无论贫富,均能入学读书。

  为了确保贾家私塾的存续,宁荣二国公商定,每年祭田的产出供私塾所用,且宁荣二府还单拨银子,就连贾氏族中,凡当官之人,亦要每年捐些银子给这族学,必要给族中子弟一个谋前程的可能。

  如今贾家私塾的掌事人,名叫贾代儒,是与贾母同辈的老人,亦是有名的老儒,学问很拿的出手,不仅贾家子弟,亲朋好友家亦有不少人找了门路进贾家私塾学习。

  胤祺虽说不住宫中了,但学业上仍是不能放松,按着康熙的吩咐,隔上几日便要将功课送进宫中给他评判,甚至每个月都要入宫接受康熙的考较。

  对于学业,胤祺并不敢放松,毕竟之前康熙没有因为他不懂汉话而发怒,纯粹是因为皇太后的原因,那是在指责皇太后家养的不好。现如今胤祺已经搬出来宁寿宫,功课再跟不上,可不用再顾忌皇太后的脸面了,到时候惩罚可是逃不掉的。

  贾家私塾离荣国府并不远,胤祺也没让肩舆与马车过来,而是按着贾府小厮指着的路,慢慢地往私塾走过去,身后跟着的是拎着文房四宝,书籍典册,茶水点心,暖炉锦帽等一应用品的小太监。

  五阿哥今日要来私塾,这消息早便在贾家传遍,无论是正经主子还是旁支人家,一大早就等到了私塾之中,当他们听见动静抬起头时,见到的便是浩浩荡荡走来的胤祺一行人。

  五阿哥到了!

  这个念头同时浮现在所有人的心中。收到贾赦送来消息,知道将有个金尊玉贵学生的贾代儒,天还没亮便赶到了私塾中,奈何年老力衰的,等了些时辰后再熬不住,往后间去躺着了,一时不察,竟然睡了过去。

  等到听见外间行礼的动静,才从榻上惊醒,忙理着头发,扯着衣服,匆匆往外走去。

  五阿哥已经在私塾里站着了,只见他身穿青缎袍,腰挂蟠螭佩,头戴明月,脚踩鹿皮靴,朗朗如山间明月,簌簌如林间清风。

  好一个丰神俊秀人物,贾代儒暗赞一声,他执掌贾家私塾也不少年,自诩也见过几个人,贾家那衔玉而生的宝贝公子,也见过几次,却远没有眼前之人的风采,不愧是天潢贵胄。

  贾代儒领着学生向胤祺请安,声音中都带着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