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富贵闲人 第45章

作者:十弋 标签: 红楼梦 清穿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历史衍生 BG同人

  “都仔细着收拾,这些都是姑娘回京要用的,若落下了哪一件,到时候你们自己走过来取回去。”雪雁扬起声音,叉着腰站在院子里,吩咐着小丫鬟们将黛玉的行李收拾起来,许是随着黛玉长了见识,雪雁已经不再是以前那样,一团孩子气模样。

  黛玉已经将夏日的薄纱衣裳换下,今儿个上身的是今岁江南织造局新供上来的锦缎,她支着头,瞧着雪雁的忙忙碌碌,叹出声来:“这儿真真是个世外桃源,再无俗事纷扰,可惜了,我等凡俗之人,终究还是要回到红尘中去。”

  是了,胤祺与黛玉两人是为了避暑而搬到庄子上,现如今暑热已消,也是到了要回京的时节,莫说皇太后和宜妃已经派人催了许多次,就说今年的选秀,不仅选了公主伴读,还为大阿哥挑选了福晋,他们大婚的日子近在眼前,尽管胤祺与胤褆的关系冷淡,但兄长的婚事,他必须出席。

  总之,黛玉与胤祺实在不能再在这庄子上拖延,必须尽快启程回到京中,唯一可惜的是,这庄子上的温泉,天气太热了,一直没有泡过。

  黛玉也将这个遗憾如是表达了出来。

  胤祺轻咳两声,低低笑出声来:“这有何难,不过是等冬日里再过来小住几日罢了,这园子里有个梅园,每年冬天开得最是夺目,赶上下雪天,红梅傲雪,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黛玉心旌神荡,一时想得入了神,只觉着恍惚已经见着了那银装素裹的时节:“那便这么说定了,等冬日下雪了再过来。”

  胤祺却神秘地笑了,含糊说着:“等下雪日再说。”

  康熙今年又有南巡打算,在胤祺和黛玉躲在园子里,不管外间纷扰之时,宫中已经为了南巡准备许久,这次南巡同样奉皇太后出行,胤祺自是在皇太后钦点的名单中,必然要伴驾。

  至于黛玉,胤祺一时想着黛玉已经离家多年,许是会想念江南的和风细雨,一时又想着她素来身子弱,忧心路途劳累,犹豫着没将这事告诉黛玉。

  “和我装神弄鬼些什么,”黛玉与胤祺一同长大,一瞧便知他有未尽之意,扭过身子,帕子在指尖扭成一团,气鼓鼓地,直让人手痒地想在她脸上戳一下。

  胤祺知黛玉这份气恼来得快去得也快,他止住蠢蠢欲动地手指,决定听从黛玉的心思:“皇阿玛过些日子又要去江南,沿途将经过苏州,不知你是否想去,若你也去,冬日下雪之时,我们未必会在京中。”

  “万岁爷南巡,我也能跟着吗?”黛玉眼中流光划过,随即又熄灭,康熙南巡带着官员女眷,官员都是朝中重臣,林如海作为翰林,许是能在随行名单内,但随行的女眷要么是宫妃,要么是重臣妻室,她这一未出阁的姑娘,按常理而言,并不在出行的名单之内。

  “皇玛嬷今年也随着皇阿玛去江南,自我从宫中搬出来后,皇玛嬷将五妹妹抱去了宫中,很是喜爱,这次去江南也将五妹妹带上,但五妹妹年岁小,一个人未免无聊,皇玛嬷一早从贵女中挑几个陪着五妹妹一道去江南,若你想去,加个名字也不碍事。”胤祺将其中内情细细道来。

  “我自是想要回去看看的,”黛玉实在是想念姑苏,想念那潮湿的风,想念那汨汨的水,想念那宅子里都是美好时光,她早已忘了为何生气,扯着胤祺的袖子:“只不过,我也没个兄弟姐妹的,不知该如何陪同五公主,若得罪了就不好了。”

  胤祺嗤笑着:“那么多的丫鬟婆子在,谁还指着你干些什么不成,有谁为难你,尽管和我说,旁的不说,这宁寿宫里,就没有我摆不平事。”

  胤祺故作的纨绔模样,让黛玉忍不住笑出声来,她迅速地点头:“就这么说好了。”

  “只一点,”胤祺点头同意,又不知想到了什么,神色严肃起来:“旁的我不论,你必须将身子养好,大夫说你能受得住这一路的奔波,才能去江南。”

  胤祺的这个条件,黛玉却未放在心上,她随意地挥着手:“你不都说了,不要我真的陪公主,不过是担个虚名,路上有什么劳累的,我今年咳嗽渐少,自觉身子好了许多,大夫且说不出一二来。”

  穿堂风从屋子中吹过,新换上的帷幔被吹起,夕阳斜斜地照在这帷幔上,拉出长长长长的影子,金色的初秋,此时此刻好似能直接触摸上去。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胤祺与黛玉挑了个不错的天,坐着马车回了京城。

  尽管每日与林如海有书信往来,对于这独一个的女儿,林如海依旧放心不下,若非当值走不开,他早就收拾东西跟着去了园子,终于见着黛玉,他忍不住絮絮叨叨地关心起来,全然没有在外头的出尘模样。

  胤祺更是稍一收拾,便入了宫中,皇太后和宜妃早在宁寿宫翘首以盼,等见了胤祺,两人连忙上下打量着,仔仔细细地瞧着,唯恐胤祺在她们没见着的地方吃了亏。

  “瞧着比走时候又长了些。”皇太后满意地点头,她瞧着胤祺一日比一日高,一日比一日壮实,骄傲溢于言表,宜妃站在皇太后身后,同样眼不错地打量着,眼中全然是是一个母亲的牵挂。

  胤祺知晓两人的关心,陪着皇太后和宜妃彩衣娱亲了许久,将园子里有意思的事儿全说了一遭,甚至让皇太后都动了心思:“等从南边回来后,找个日子去你园子里住几日,我瞧瞧是不是真的这么好。”

  胤祺笑着替皇太后锤着腿:“这园子还是您心疼孙儿,特意赐给我的,又怎么会不好。”直将皇太后哄得眉开眼笑。

  等陪着皇太后用了膳,皇太后望着眼巴巴盯着胤祺的宜妃:“我身子乏了,要歇会儿,胤祺去你额娘那儿,陪陪你弟弟。”

  皇太后虽然将胤祺报了过来,却从未有将他和宜妃阻隔的想法,无论从地位还是礼法,胤祺与生母亲不亲近,都影响不了她和胤祺的关系,又何苦做这个恶人。

  宜妃感激涕零地向皇太后谢恩,亲自服侍着皇太后在床上躺下后,领着胤祺往翊坤宫而去。

  翊坤宫中,长大了些的胤禟正拎着胤禌的后领,和他说些什么,胖嘟嘟却难掩精致的脸上全是愤怒模样。

  “胤禟,”宜妃原先还在柔声细语地问着胤祺的衣食住行,抬眼便见着另外两个不省心的儿子,又闹腾起来,立时便冷了声音,怒声呵斥。

  “五哥!”胤禟手一松,胤禌顺势在地上打了个滚,杏黄莽纹妆花缎蹭的灰扑扑的,宜妃皱着眉,吩咐着嬷嬷将胤禌收拾干净。

  胤禟却没管他做下的事,他三两步跑到胤祺身旁,亮晶晶地望着,胤禟从小就知道,他还有个一母同胞的哥哥,住在宫外,对于每日囿于四四方方紫禁城的人而言,住在宫外简直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胤祺也成了胤禟最崇拜的人。

  奈何胤祺进宫次数不算多,入了宫还得先去宁寿宫请安,分给翊坤宫的时辰少得可怜,胤禟骤然见着胤祺,既激动,又不敢和神色略显冷淡的胤祺亲近。

  “九弟。”胤祺颔首,从袖中掏出从外头给胤禟准备的小玩意儿,不是多么昂贵,贵在别致。

  胤禟爱不释手地把玩着,宫中将作监唯恐除了岔子遭受责问,从小到大给他都是一样的东西,早就看腻了。

  “额娘,胤禌年岁还小,民间东西不知能否合用,没敢给他带来,等他大了,我再亲自搜罗些有趣的玩意儿,送给胤禌赔罪。”胤祺做事面面俱到,既给了胤禟,自然也不会忘了胤禌。

  “你这孩子我是知道的,最是有心。”想起胤祺每日遣人给宁寿宫和她这儿送来的新鲜蔬果,宜妃心软得不行:“你是他们的兄长,何至于说道赔罪。”

  按着皇太后和宜妃的份位,每日的果蔬自是不少,缺了谁也不敢缺了她们,宜妃并不缺这口东西,不过是受用胤祺的孝心。

  胤祺陪着胤禟玩了会儿,此时正式胤禟和胤禌平日里小憩的时间,尽管有胤祺在,胤禟的眼皮也如沾了胶水般,睁不开来,宜妃吩咐着嬷嬷将他带下去哄着休憩。

  等胤禟也睡熟,胤祺与宜妃对坐着,终于说起了正事。

  “额娘,今年选秀,有个皇商薛家的姑娘,成了大公主的伴读,这是为何?”胤祺问得直截了当。

  宜妃能掌后宫事,心中自有一本账,她略一思索,便想到了薛宝钗的模样,是个标致姑娘,遂笑着问道:“是呢,我见过那姑娘,长得端庄贤淑,很有福相,莫非你看中了不成?若看中了,我将她送你府上去。”

  对于胤祺,宜妃总觉着亏欠,不过是个还未入宫的伴读,若胤祺真的看中了,直接领回去就成。

  “您莫开玩笑了,”胤祺连连摇手:“我连那薛姑娘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可别坏了人家清誉。”

  听了这话,宜妃失望地拉下嘴角,兴致寥落:“既然和你无关,你巴巴跑来问什么。”

  胤祺拖长音,撒娇似地说道:“额娘,您甭管我为什么问,您告诉我,这薛家姑娘,是给大公主准备的陪嫁人员吗?”

  宜妃一直忧心送去宁寿宫的大儿子和她不亲,听到胤祺亲昵的话,心里头乐得不行,赶忙说道:“那姑娘长得很是出众,我估摸着是想让她陪着出嫁,也能笼络额驸。”

  果然,胤祺手指轻轻在大腿上敲击着,宫中的打算不出他的意料,不过是他设想的最坏情况罢了。

  “额娘,离大公主出嫁还有些时日,到时候能让那姑娘留在京中,不陪着去蒙古吗?”胤祺试探着问道。

  宜妃细眉皱起,揉碎了分析:“胤祺,若是薛家姑娘不愿意入宫,托到你这儿,看在你的份上,我将她名字划去还成,等她入了宫后,上头还有皇太后呢,若让她知晓薛家姑娘不愿意去蒙古,那她日子不会好过。”

  胤祺讪笑着:“额娘,那若是让薛家姑娘以公主贴身女官的身份陪着过去,是否可行?”

  宜妃笑着戳了戳胤祺的额头:“和你额娘还耍什么心眼,若只求这个,那我却可以应了你。”

  宜妃好歹也是四妃之一,甚至是四妃中最受宠的一位,给公主伴读一个女官身份,并不难。

  这也算是达成目的,与黛玉有个交代了,胤祺笑着谢过宜妃,便将此事抛开,与宜妃说笑起来。

  这却是薛宝钗在收到黛玉写的信后,连忙拿着信与薛姨妈商量,薛姨妈一听,当即吓得六神无主,薛宝钗便知指望不上,至于薛蟠,也不知道又被狐朋狗友撺掇着去了哪里鬼混。

  想着家中光景,由不得她不入宫,否则还不知会败落成什么模样,薛宝钗强笑着,给黛玉写了封信,辞藻华丽地感谢着黛玉的好意,最后才试探的求黛玉,能不能求求宫中,让她以女官身份去蒙古。

  毕竟,当额驸的妾,这辈子也到头了,不如趁着女官身份,好生挑选一二,择个家世尚可的嫁了,也算是为薛家多找条道。

  黛玉看了信,她知宝钗的为难,却也知此事兹事体大,不是她能随意插手的,黛玉叹了口气,将信压在镇纸下面,并不能答应薛宝钗的请求。

  说来也巧,这信恰好被胤祺瞧见,想到黛玉的愁绪,胤祺趁着入宫顺便问了句,果然得了宜妃的应允。

  胤祺与宜妃又亲亲热热说了番话,天色慢慢暗下去,望着外头逐渐变暗的天色,宜妃赶紧让胤祺出宫,别等到下钥了,出不去宫门,又得折腾一番。

  胤祺顺势求着宜妃手谕,求了个太医院的太医,随着他回林家,说是要请个平安脉。见着胤祺中气十足的模样,宜妃当即便明了,这又是为林家姑娘求医。

  当年癞头和尚的话,宜妃也是知晓,再加上胤祺对林家姑娘的偏爱,宜妃爱屋及乌的,也对黛玉喜爱几分,亦真心实意的为黛玉的身子发愁,一听见胤祺求医,连忙允了。

  就这样,踩着落日的余晖,胤祺回了林家,等着宫中将太医送来。

  没想到,宫中却不仅送了太医,还送了很大一份惊吓过来。

第81章 坦露

  入了秋,夜间的风渐渐凉了下来,将树上的叶子吹得稀稀落落地往地上掉,夏日扰人的蝉鸣早已不再,夜间只能听见树叶的婆娑之声。

  被这夜风一吹,早晨起来黛玉又咳嗽几声,这让端着热水进来的雪雁听了个正着,忧心忡忡:“姑娘,换季最易染病,我叫小厮去城里请个大夫,给您开几帖预防的汤药如何?”

  黛玉拿着帕子洗干净脸上的胰子,摇着头没有答应:“先不急。”

  “姑娘,这事且等不得。”在这初秋的天里,雪雁急得额头上全是汗珠,心急地劝着。

  黛玉连忙笑着安抚:“我和你打个赌,今日之内太医必定会上门。”

  雪雁一拍脑门,气鼓鼓地说道:“是我着急忘了,五阿哥比谁都关心您的身子,肯定早就安排好了,谁和您打这个赌。”

  雪雁是陪着黛玉长大的贴身丫鬟,黛玉并非苛责的主子,这些年对雪雁很是照顾,雪雁在乳母的调.教下,行事已经颇有章法,但心性依然天真浪漫。

  “好雪雁,我不该逗你。”黛玉从妆匣中抽出一根鎏金簪子出来,插到雪雁头上,笑着说道:“这是外头刚送来的簪子,我瞧着这簪金手艺不错,便留了下来,正好与你今儿个的衣裳相配。”

  雪雁反手摸着头上的簪子,想气也气不气来,她跺着脚:“姑娘您就逗我吧。”

  说完,雪雁端起水盆,一溜跑出去,将盆中残水泼到那一株西府海棠下。

  正在这时,院子外传来舞文的声音:“雪雁姐姐,张太医到了,五阿哥让我过来问一下,林姑娘方不方便见。”

  雪雁连忙走到院门旁,让小丫鬟将舞文请到旁边的茶房喝茶,随即迈着小碎步,进了黛玉的屋子:“姑娘,可让您说准了,五阿哥打发人过来,说太医已经到了。”

  黛玉低头笑着,令雪雁拿来见客的大衣裳换上。

  林府前头,随着胤祺年岁增大,他住着的院子也扩了好几次,好在林府现在正经主子少,还有地儿让他扩,等再过几年,可能整个林府都不够胤祺住的,好在过几年他到了开府的岁数,宫中将准备新的府邸。

  此时胤祺正在书房里,陪着太医喝茶:“张太医,我知你爱茶,你尝尝我这茶滋味如何。”

  这张太医是新近征召进太医院的太医,说也奇怪,自张太医入了太医院后,许多后妃积年的疾病都好转起来,这让张太医声名鹊起,平日里只负责高位妃嫔的脉案,从不私下给人看诊,下值之后除了宫中宣召,更是找不到人影,任是什么高官显宦,都请不动他。

  就连胤祺,也只能去找宜妃,让宜妃给太医院下旨,正经当值时候来林府看诊。

  这张大夫是个古怪性子,不爱金银,也不慕权贵,只一点,他就好那一口茶,曾经有过奔波千里,就为了喝上江南新茶的事情。

  “好茶。”张太医喝过数不清的茶,从顶级的名茶到山野的茶叶梗,他自诩已经喝遍了世间所有茶,却从未喝过杯中茶的滋味,那浓郁的茶香扑鼻而来,已经将张太医的魂都勾走,等喝了一口,更是目眩神迷,只觉此茶只该天上有。

  “这是今年武夷山新送来的大红袍,拢共就那一斤,皇玛嬷给我送了一两,我也不爱喝茶,你喝了才不算辱没。”胤祺笑着说到。

  大红袍!张太医一惊,作为爱茶之人,他尽知这茶的珍贵,在武夷山上总共就那么几株茶树,每年摘下的茶叶全部进贡给皇家,寻常人连这茶是什么样子都不可能见到,没想到沾五阿哥的福,他还有喝上这茶的一天。

  张太医捧着杯子,如同捧着稀世珍宝,又抿了一口,感受到茶汤的美妙,拱手承诺:“承蒙五阿哥看得起在下,日后您府上有事,使人去我那儿招呼一声,只要我不当值,我随时赶过来。”

  张太医他犟,但他不蠢,他与五阿哥非亲非故的,凭什么喝上这用金子都买不到的茶,不过就是图他医术罢了,甚至这就是摆在台面上,实打实的阳谋,谁让他不争气,就止不住对那口茶的爱好,也只能被拿捏,破了从不私下接诊的规矩。

  达成目的的胤祺,笑兮兮地让丫鬟又冲泡了一轮茶送来,就着茶点,张太医品得心满意足。

  茶过三巡,得了舞文的话,胤祺这才领着张太医往黛玉的院子走去。

  黛玉已经收拾妥当,正在起居室等着,隔着丝绸帕子,张太医将手指搭在黛玉手腕上,摸着下颌的胡须,仔细诊断起来。

  雪雁在一旁候着,随时回答太医关于黛玉日常起居的问题,张太医听了,皱着眉头,又换了只手诊脉,斟酌许久,总算将手收回。

  “太医,”黛玉还记着胤祺答应过她的,等太医看过,身子没问题便可以去江南,格外期盼地看着张太医:“我自觉这些日子身子好了很多,也没怎么犯过病。”

  “五阿哥,林姑娘,”张太医醉心医术,对于其他事情并不关心,对太医院说话只说八分准,遇事先开太平方的作风嗤之以鼻,他摸了这好半天的脉,对于黛玉身子情况,已经是了然于心:“姑娘胎中不足,生来体弱,幸得这些年来精心调养,依我看,已经补足了大半,不过比寻常人弱上一些,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病。”

  黛玉悄然笑了:“我都说了,我没什么事儿,以后可不要那么担心,这也不准那也不准的。”

  胤祺舒了口气,笑着说道:“天地良心,你想做的事儿哪个我没有依你。”

  “上次我想学骑马,父亲便不许。”黛玉拧着眉,撇撇嘴说道:“每日只让我养着养着,我瞧着好好的人都要养出毛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