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富贵闲人 第46章

作者:十弋 标签: 红楼梦 清穿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历史衍生 BG同人

  这却是前些日子,蒙古送了一批好马入京,才等康熙看过,皇太后便吩咐人选了匹宝马,给胤祺送来,黛玉闻讯瞧去,只见那马眼蕴精光,毛发顺滑,跑得极快不说,性子还格外温顺。

  黛玉一瞧便喜爱上了,想要试试骑在马背上的滋味,奈何这话刚提出,还不等胤祺说什么,陪着过来的林如海大惊失色,以黛玉身子弱为由,连忙阻止,这事就成了黛玉的执念,时不时地说上几句。

  胤祺轻车熟路地便要劝解,就听见张太医在一旁说着:“林姑娘说得极是。”

  满屋子的人瞬间将头转向张太医。

  张太医捋着宝贝胡须,笑着说道:“还请贵人知晓,如林姑娘这般情况,一味躺着反倒不好,我摸着她的脉息,却也无什么大事,反倒每日里走走动动对身子更好,我瞧着骑马倒是个好法子,只要不那么激烈地奔驰,比吃多少补药都要有效。”

  黛玉欢喜不已:“五阿哥,听见太医说的了么,我不是只能坐在旁边,看你们骑马。”

  胤祺若有所思,他也知道,一味养着不动,绝非好事,只不过以前黛玉底子太弱,动辄生病,不敢冒险罢了,既然张太医诊过后,觉着黛玉已补了上来,那也不必再拘着,可以给黛玉请个马术师傅,慢慢教着,也能满足黛玉的心愿。

  “听你的,过会儿我就将马术师傅给你送来。”胤祺笑着应了,黛玉眼神亮晶晶地,颇有一番跃跃欲试之感。

  张太医见这对小儿女说得旁若无人,想着这儿已没他事情,黛玉的身子连养身的汤药都用不上,将脉枕往药箱里一收,便向胤祺告辞离开,胤祺亲自将张太医送到院子门口,又吩咐舞文给他包上今年的龙井,这龙井茶亦是贡品,虽不似大红袍那么稀少,也足以称为上品。

  张太医受宠若惊地行过礼,揣着手,慢悠悠地往外踱着步。

  胤祺顺势吩咐:“皇玛嬷前些日子送来的那匹马,我瞧着林姑娘很喜欢,问问驯没驯好,再找个身手好的女师傅,都给林姑娘送过去。”

  弄墨暗暗咋舌,这马的品相,说是千里马也不为过,就这么给了内宅女子,真是可惜。

  只不过弄墨的惋惜,无人在意,胤祺摇着扇子,又去了黛玉院子。

  黛玉轻盈地跑了出来,汗珠点点,却并未失了半分颜色:“五阿哥,我吩咐她们收拾去江南的东西了。”

  “别急,大阿哥还未成亲,钦天监算的日子就在这两天了,这是皇阿玛第一个成亲的儿子,到底得等着大阿哥婚事完成,才能启程南巡呢。”胤祺微微笑着,将黛玉着急的心安抚下来。

  黛玉也知她的心急,只不过她太思念梦中的家乡,不提还不觉着,现如今知晓回去的日子指日可待,心情急迫起来。

  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宫中朝中上上下下都在为了大阿哥的婚事忙碌,大阿哥居长却非太子,又在宫中成亲,事事都无先例,从礼部到钦天监,为了婚事的礼仪,已经在朝堂上辩了一次又一次。

  就连林如海,作为翰林,都被点名了好几次,让他和康熙讲古礼。

  暂时无人顾得上南巡一事,黛玉深知并非她催促可成,纵使心头焦急,却也耐着性子等待,好在胤祺将那蒙古骏马和女师傅送了过来,又说服了林如海,许了黛玉学马一事,黛玉兴冲冲地跑去学马,每日除了打理家事,都要在马场中消耗大半时光,等着宫中南巡的旨意。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南巡并未有消息传来,反而发生了另一件事。

  这日,胤祺应了大阿哥的约,不在家中。

  随着年岁的增大,大阿哥和三阿哥偶尔也能出宫,这一日正好是休沐,大阿哥惦记着他正在修葺的府邸,和惠妃说过后,便领着下人出了宫,等出了神武门,想着五阿哥在宫外住的年份长,对宫外事物比较熟悉,连忙派人将胤祺请去,让胤祺陪着他在京中游玩。

  黛玉骑马正在兴头上,听了胤祺派人来传的话,她叮嘱着舞文和弄墨好生照顾好胤祺,别让他在外头喝多酒,伤了身子,随后又翻身坐上了马背,轻扯缰绳,慢慢地走着。

  马儿绕着不大的地儿转了一圈又一圈,秋天的日头不似夏日那么暴烈,久了依旧觉着热腾腾的,黛玉脸被晒红,汗水顺着头发流下,黛玉喘着气,手上使劲,将马勒住,踩着马镫跳了下来。

  “姑娘骑地越来越稳了。”女师傅递上浸湿的帕子,细细与黛玉分说着改进地方。

  黛玉亦侧耳,仔细听着,时不时露出恍然大悟神情。

  正在这个时候,雪雁气呼呼地走了进来,见着黛玉已经下了马,她忘了要说的话,连忙将准备好的茶水递上去。

  黛玉喝口茶:“外头有什么事?”

  雪雁的性子,黛玉最是知道,虽说娇憨未退,但最是忠心,若非有事找她,绝不会自己离开躲懒。

  被黛玉一问,怒气重又浮现在雪雁脸上,她气鼓鼓地:“姑娘,宫中送了人过来。”

  胤祺作为皇太后最宠爱的孙子,宫中时不时的会有赏赐送来,至于人,更是每年没有停过,唯恐胤祺在宫外受了委屈。

  黛玉点点头:“宫中来的人不能慢待,可将她们安置好了?”

  宫中送来伺候的人多了,林府也形成了惯例,好生送去胤祺的院子便也罢了,雪雁做这事已经是驾轻就熟,黛玉对她很是放心,不过是例行问一句罢了。

  “姑娘...”没成想雪雁却支支吾吾,好半晌没说出话来。

  “怎么了?”黛玉细细的眉头蹙起,仔细思索起来。

  “姑娘,”雪雁一闭眼:“宫中说今儿个送来的两个格格,是为了让五阿哥通晓人事的。”

  到底是未出阁的姑娘家,雪雁又是羞赧又是不忿,说完这话,脸胀得通红。

  黛玉闻言,愣了一瞬,手中拿着的杯子轻轻抖着,杯壁与杯盖相撞,发出细微声音。

  很快,黛玉便收敛了心神,勉强笑着:“这俩格格的身份特殊,更不是我们能管的,吩咐下去,务必要客客气气的,现在五阿哥不在,等五阿哥回来了,我和他说了这事,再看该如何处置。”

  雪雁欲言又止,却又不知该说什么,一步三回头,不放心地走了。

  黛玉怔怔地瞧着雪雁的背影,好半晌,长长叹了口气,按下心头酸涩滋味,往院子中走去。

  等胤祺与大阿哥喝完酒后,再回到林家,只觉得林家的丫鬟对他的态度都格外奇怪,倒不是说不敬,不过那眼神着都隐隐泛着指责。

  这让胤祺纳闷不已,心中不断琢磨着是哪里出了问题。

  在外头跑一天,出了一身的汗,又染了满身的酒气,胤祺抬脚回了院子,守在家中的舞文早已将洗澡水准备好,待胤祺冲洗干净,换上干净的衣裳,舞文用柔软的帕子包着胤祺乌黑的头发,觑着神色,将宫中给他送来两个通人事的宫女一事与胤祺说了。

  胤祺一听,只觉得头大如斗,莫说他已经有心仪之人,就算没有,他也没有放纵的打算。

  “谁将这两人留下的?”胤祺揉着头,冷着声音问道。

  “主子,是林姑娘使人送过来的。”舞文低低答着。

  胤祺的头更疼了,黛玉打理林家事物,这等事情自然会经她手,真是脏了她的耳朵。

  “让人去问问,林姑娘歇了没?”胤祺扯过舞文手中的帕子,急匆匆地将头上的水汽擦干,又拿簪子随意挽了个发髻:“算了,我过去吧,宫中的命令林姑娘也无法阻止,还不知这一天她难过成什么模样,这个时辰必然没有歇下。”

  果然,正如胤祺所料,当他急急忙忙赶到黛玉院子门口时,里头灯火通明,丫鬟们垂手站着,鸦雀无声。

  见着胤祺,丫鬟们连眼珠子也不动,谁也不想去给他通传。

  胤祺使了个眼色,舞文扯着嗓子嚷嚷起来:“主子爷,我都说林姑娘休息了,您明儿个再来,别扰了林姑娘清净。”

  这声音恨不得让满林府的人都听见,就连树上停着的鸟,都被惊地扑腾着翅膀,迅速高飞,只留下颤颤巍巍的树枝。

  这下黛玉想装不知道都不能,她恼怒地将香囊摔进针线篓子里,冷着脸,三两步走出了房间,与胤祺面对面站着,冷笑不已:“还未对五阿哥说恭喜,那两个嫂子我给您送去了院子里。”

  胤祺苦笑着,将丫鬟们都挥退,很快院子中只剩下他们两人,琉璃角灯在屋檐下发着光,为胤祺与黛玉的发丝镀上金黄,瞧着黛玉红肿的眼,胤祺带着恼意地说道:“我对妹妹的心,你难道还不知晓,又何必说这种话来刺我。”

第82章 表白

  黛玉扭过头,以帕遮面,不愿让胤祺瞧见她红肿的眼睛,咬着牙说道:“五阿哥说得这是什么话,你有什么心思又与我何干,宫中都将人送了过来,有些话五阿哥却没必要说了,免得伤了我们从小到大的情分。”

  胤祺一听,心头一跳,黛玉本就是个心思细腻的,话已说到如此地步,黛玉明显便是吃了心。

  “妹妹,这并非我的意思。”胤祺盯着黛玉,着急说着:“那俩人是我额娘做主送来的。”

  刚瞧着那俩格格,胤祺便将她们招来仔细问了话,知晓这是宜妃觉着他到了该通人事的年龄,禀明了皇太后之后,将这俩格格送了过来。

  胤祺揉着额头,苦笑不已,尽管他否认了与薛宝钗的关系,但也提醒了宜妃这事。

  满族人成婚都早,宫中那几个年岁大些的阿哥,虽说还没开府,甚至也没大婚,但是身边伺候的人可不少,早就试过男女之事,只不过胤祺一直住在宫中,宜妃眼皮子底下又有胤禟和胤禌需要操心,之前一直没想到给他赐人的事情。

  皇太后没有儿子,也没操心过这种事,只一心礼佛,同样想不起来给胤祺赐人。

  等到胤祺与宜妃说到此次选秀,宜妃才恍然,这个自出身就被她送走的儿子,也到了需要人伺候的年纪了,更何况胤祺住在宫外,身旁服侍的人更是由皇太后亲自指派,宜妃想管也鞭长莫及,万一被哪个丫鬟勾得不知节制,坏了身子,这事才叫糟糕。

  想到这,宜妃立时出了一身冷汗,赶忙令人取来册子,仔仔细细挑了两个老实宫女,带去给皇太后掌过眼,得了皇太后同意后,直接将她们送去林府。

  让黛玉心神恍惚,也打了胤祺个措手不及。

  但其中的前因后果,此时的黛玉并不知道,她深吸口气,平复着起伏的胸膛:“五阿哥,娘娘的好意,您就领了罢,又何必平白与我多费口舌。”

  胤祺却直直地盯着黛玉,从怀中掏出特意找最好的玉雕师雕成的玉佩,低声说道:“妹妹,这玉佩送你。”

  黛玉手中突然被塞入一块玉佩,只见这玉洁白无暇,触之温润,仔细望去,雕刻着云纹鸾鸟。

  鸾鸟,这是王妃吉服上的图案,非亲王妃、皇子妃不能用,胤祺的心思,在这一刻,昭然若揭。

  黛玉如同被火烧了般,连忙将手缩回,将玉佩递给胤祺,红着脸说道:“五阿哥快将这玉佩收好,这般贵重东西,若被我摔了,我可找不到同样的赔你。”

  胤祺低低笑出声来:“妹妹,若丢了,你赔我个木瓜就行。”

  这话一出,黛玉连耳垂都红得滴血。

  木瓜,产自两广一带,每年随着贡船会送些入京,对普通人而言,算是珍贵的东西,但对于胤祺,他想要木瓜,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早上说了想吃,午间皇太后和宜妃,便会遣人将木瓜送来,摆在他的桌上。

  胤祺不缺这口吃,他对黛玉说的木瓜,自有其他意思。

  年幼之时,黛玉曾写过一幅字赠给胤祺,是诗经之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幅字,至今仍然被胤祺仔细地收好,时不时赏玩一番,每年找人好生保养,至今除了墨色稍褪,其余一切未变。

  彼时小儿女天真浪漫,带了如今,却多了旁的心思。

  黛玉羞得脖颈都红了,她将玉佩小心收到怀里,强撑着一口气说道:“我才不会弄丢。”

  胤祺笑得如春风拂过,大地回春,秋天的萧瑟瞬间离去,只有融融泄泄地明媚春光。

  “我回去歇着了,你也早点歇着。”黛玉低声叮嘱,随即便要往屋子里走去。

  “且慢,”胤祺与黛玉心意相通,怎么愿意让黛玉就这么回去,他将扇骨一下一下的瞧着在手心,笑得戏谑:“我还没说为何我额娘要给我送人,妹妹你不听了?”

  黛玉被胤祺这番话说道心如鹿撞,早就忘了那格格的事情,没想到胤祺偏又在这时提起此事,如同一桶冰水,让她热得发烫的脸迅速降温,她的脚步慢了下来,冷哼一声:“你最好能说清楚。”

  胤祺被黛玉哼地心都酥了:“此事却是因妹妹你而起。”

  黛玉没想到居然被胤祺倒打一耙,她扭头便往屋子走去:“你这是说的什么笑话,就欺负我笨嘴拙舌不会说话,这与我有什么关系。”

  胤祺连忙追上去:“妹妹,是我说错话了,这其中缘由,听我细细说来。”

  黛玉在榻上坐下,捂着胸口:“您到是说说,这事如何又与我扯上了关系。”

  胤祺遂将他看见黛玉随手放在桌上的信,见着了宝钗的请求,在和宜妃请安时,顺便提了一嘴的事情。

  “所以,”胤祺嘴角勾起,一摊手:“额娘应了薛宝钗的请求,因着我提到了选秀,特意挑了人送来的。”

  胤祺此时正是将长大未长大的年岁,隐约可见少年人的青涩,这一笑一摊手,无奈而温柔,却将身上的青涩之感洗去。

  黛玉愣住,终于愿意回头望着胤祺,她诧异地说道:“薛家姑娘到底还是贪心了,我并未打算让你帮她求情。”

  黛玉是个通透人,薛宝钗的盘算,她从信中一览无余。

  薛家祖上出过一个紫薇舍人,但那已经不知道是哪辈子的黄历了,现如今的薛家,只不过是个皇商之家,当家理事的薛父还早早去世,只留下不顶用的浪荡儿子薛蟠,只会被人哄着吃喝玩乐,再这么下去,薛家的百年基业,迟早将败个精光。

  薛父活着的时候,没有给薛宝钗订下得力的姻亲,现如今薛蟠这个模样,薛宝钗想要嫁个好人家,不过是痴人说梦,更何况,薛宝钗心里还有最隐秘的害怕,唯恐薛蟠什么时候喝酒喝上头了,将她许给那些酒肉朋友。

  诚然,薛蟠对薛宝钗很好,冷香丸那么复杂的方子,说收集便去收集,绝无二话,薛宝钗不怀疑薛蟠对她的爱护之心,但她对薛蟠的看人的眼光实在不敢相信,万一哪天薛蟠头脑一热,觉着谁特别好,直接将薛宝钗许出去,那薛宝钗真是欲哭无泪。

  兄长蠢笨,母亲软弱,薛宝钗少不得要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她是有青云志的人,选秀女入宫是她为自己筹谋的一条出路,只想着借宫中东风,走出一条青云道。

  在得了黛玉的指点,从贾府搬出去后,薛宝钗如愿以偿的成了公主伴读,这让她欣喜若狂,只觉得美好未来就在前方,薛家请了好几拨客人,薛蟠更是大宴宾客,他在外头胡混的那些朋友们,都晓得了薛蟠的宝贝妹妹选上了公主伴读。

  这让薛宝钗都没控制住喜悦,连走路都飘飘然,这份欣喜,直到见到黛玉的信,得知很有可能会陪着去蒙古,才重重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