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富贵闲人 第48章

作者:十弋 标签: 红楼梦 清穿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历史衍生 BG同人

  “赶紧去池子里泡着。”皇太后看着胤祺冻得透明的脸,心疼不已,连忙吩咐宫女,服侍着胤祺去沐浴。

  “皇玛嬷,不用他们伺候。”话未说完,人已经一溜烟地跑去了后头的池子,这是康熙为了奉养皇太后特意令人在紫禁城里修的池子,按着太医的话来说,虽然比不了温泉庄子,但每日泡着,最是舒筋活血。

  当然,这池子没少便宜胤祺。

  “这孩子,性子还是这么急。”皇太后嗔怪一句,随即吩咐着太监:“跟上去服侍五阿哥,为他舒活筋骨。”

  太监轻车熟路地取了东西往池子走去。

  “苏曼,胤祺年纪也不小了,怎地还是不开窍。”等到太监离开,皇太后又想起胤祺对宫女避之不及的态度,霎时愁得眉头都要拧成结了。

  苏曼新拿上一个鎏金葡萄花鸟纹手炉,将皇太后手中失了温度的换下,静静听着皇太后的抱怨,她深深知晓,这话太后能说,但她却不能接。

  “前些日子他额娘送去的那俩格格,我也是瞧过的,长得温柔可亲,听人说也没留下来。”皇太后越说越愁得慌,满蒙成婚都早,搁关外那些年,胤祺这个岁数,都能生出孩子了,怎地胤祺偏偏对女色毫无兴趣。

  想起宫中隐约流传的太子癖好,皇太后脸色铁青:“明年选秀给胤祺找几个好的。”

  泡着池子里,暖洋洋轻飘飘地胤祺还不知道,皇太后对他有了如此大的误解,甚至打起了让他尽快成亲的主意。

第85章 除夕(一更)

  康熙二十七年的选秀刚刚结束,此次选秀正是三年一次的大选,也正是这次选秀中,选出来了大阿哥的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再下一次的大选是三年之后,按着岁数该为三阿哥胤祉与四阿哥胤禛指婚,再等三年才能轮得到胤祺。

  皇太后是个急性子,她一想到还得等这么些年,便忍不住的着急,盘算着趁着来年的内务府小选,挑出几个出挑的,好歹让胤祺开窍,再趁着下一次大选,让康熙将胤祺的亲事也定了,这样她才能放心呢。

  自从胤祺搬出宫后,这么些年了都是无病无灾的,越长大越健壮的和小牛犊子似的,弓马娴熟,再没有幼时病弱模样,皇太后对昔年癞头和尚说得话深信不疑,眼见着胤祺和林家姑娘两小无猜长大,感情越来越好,皇太后心中已经定了五福晋的人选。

  “苏曼,那林家姑娘也不知道出落成什么模样了,也不知能不能当得住胤祺的家”胤祺是皇太后当心头肉一样宠大的孙子,他的福晋皇太后自是上心,皇太后恍惚记得曾经见过的林家姑娘是个标致懂礼的,可惜这些年家中没有当家主母,在外头交际应酬的少,皇太后更是没有见过。

  “主子,”苏曼看着胤祺长大,自是知道胤祺对黛玉的上心,她嘴角微微翘起,温声应道:“可巧了,奴婢虽在宫中,却也听乌若提起过这林姑娘,长得如那画中人一般倒也罢了,最难得的是那性子,真真极利落,乌若说这些年林姑娘将林府里里外外一把抓,偌大府邸被她打理地井井有条。”

  苏曼服侍多年,自不会与那等糟心烂肺的人一般,编瞎话骗她,皇太后一听苏曼的话,连连点头:“这样就好。”

  草原上不乏当家的女人,皇太后素来喜爱这样的性子,听说黛玉容貌、手段、性情无一不佳,只喜不自胜,在心中盘算着要哪天将黛玉召入宫中,亲自掌掌眼。

  “皇玛嬷,还有什么吃得吗?”胤祺在外头折腾一糟,连水都没喝上一口,之前被冻得没有知觉,尚且感觉不到其他,等被热水一泡,小太监一按揉,终于缓了过来,感受到饥肠辘辘。

  “快把今儿的点心盛上来。”什么黛玉红玉的,皇太后都顾不上理论,她连忙吩咐宫女将点心端上来,后宫中缺了谁也缺不了皇太后,不多时,炕桌上摆满了点心,粉彩碟子将糕点衬得格外诱人。

  胤祺打眼望去,全是他平日爱吃的东西,与皇太后道过谢后,胤祺连忙拿上一块点心,宫中点心讲究精致,一口便吃尽了,一碟子的点心也不过就是三两块,没多久,只剩碟子底下的酥皮证明上的并非空碟。

  皇太后笑眯眯地望着胤祺一口接一口没停下来,沙琪玛、饽饽、绿豆糕、驴打滚飞快消失,皇太后亲自将奶茶递上,如同民间普通老太太一般,慈祥地说着:“慢慢吃,不够还有,没人和你抢。”

  胤祺将奶茶一饮而尽,长长地舒了口气:“还是皇玛嬷您这儿的东西好。”

  皇太后被逗得合不拢嘴,扭头吩咐苏若:“问问这些是哪个厨子做的,待会儿随着胤祺回去。”

  胤祺笑嘻嘻地:“这厨子手艺好,正该好生在宫中伺候皇玛嬷才是,孙儿要馋了,便入宫蹭顿点心,还望皇玛嬷赏。”

  皇太后动容道:“都说我偏心胤祺,可你们瞧瞧,哪个孩子有胤祺孝顺贴心,由不得我不偏心。”

  在一旁伺候的宫女赶忙凑趣,你一言我一语的,只将胤祺夸得天上有地上无,好像他不是拒了了太后将自己的厨子送给他,而是做了什么卧冰求鲤、割肉奉母那般的事情。

  饶是胤祺自认为见多识广,也被这夸张的吹捧脸红,奈何皇太后全部觉着,她还一脸认真的点头认同。

  胤祺羞耻着羞耻着,也就习惯了,没多久他便坦然自若地受了这些恭维,又将皇太后哄得喜笑颜开,眼见着天越来越晚,才在皇太后谆谆叮嘱中往宫外走去,那厨子也与他一道出宫,入了林家。

  不得不说,这御厨不愧是给皇太后做点心的师傅,手上本事名不虚传,在林家短短几日,做出的糕点征服了林府所有人,就连素来胃口不好的黛玉,脸都稍稍圆润了一些,不再像之前那般,好似要冯虚御风而去。

  这让胤祺大喜,他对黛玉的上心甚至超过了黛玉自己,见着黛玉终于不再那般清减,胤祺狠狠地赏了这厨子,喜不自胜的厨子更加精心,将压箱底的本事拿了出来。

  冬日昼短,大雪纷扬,往来亲戚的礼已经打理妥当,每日里吃着糕点,饮着香露,或吟诗作对,或弹琴下棋,每日里将毛笔蘸着朱砂,在消寒图上懒懒画上一笔,尽日不知岁月长,很快便到了除夕。

  除夕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就连康熙都封了笔,不再处理朝廷大事,林如海一年到头的,也有个清闲日子,他与黛玉两人在暖阁,在摆满冷热三十六道菜的桌子旁,有滋有味的吃着锅子,经不住黛玉的缠磨,允她喝了口热热的黄酒,霎时间酒意浮上脸颊,黛玉感受着微醺的滋味,只觉着整个人轻飘飘的,被林如海哭笑不得的送回来屋子。

  被雪雁服侍着睡下前,晕乎乎的黛玉想起了一件事,强撑起眼皮:“那针线篓子里的香囊是我费了小一年的功夫才做好的,一会儿你们给五阿哥送过去,换了他身上那个旧兮兮的。”

  胤祺平日里佩戴的那个香囊也是黛玉所做,每每出门必带,再如何爱惜,还是逃不过变旧,也不知背后召了多少人笑话。

  被黛玉惦记着的胤祺一大早便赶去了宫中参加宫宴,按着传统,宫中宴席分为前朝和后宫两个部分,前朝康熙在乾清门下大宴群臣,后宫中由份位最高的佟佳贵妃,率领满宫妃子,步行前往宁寿宫向皇太后请安,再奉皇太后前往坤宁宫,与宗室福晋,诰命夫人开宴。等到用完膳,外臣散去,爱新觉罗家的人再去奉先殿中祭祀先祖,分吃白肉。

  这流程年年如此,胤祺已经熟得不能再输,若说不同,大概是今年后宫中那些份位高些的妃子,都心不在焉的,眼中全是期盼与喜悦。

  胤祺皱着眉思索,确实,往年只有一个太子在前朝,其余阿哥全随着他们母妃待在后宫,这一年大阿哥也被拎了过去,但大阿哥去朝中当差,惠妃高兴便也罢了,怎地其他人也如此兴奋,甚至就连宜妃也不例外。

  胤祺拧眉,总觉得是他忘了什么,却一直抓不住那瞬间的灵感。

  宴席过半,皇太后已经乏了,她被苏曼扶着去了后头歇息,胤祺找个机会蹿到宜妃面前,瞧着胤禟又胖了一圈的脸,以及他手中放下的肘子,胤祺挪了挪身子,与胤禟隔远了些,唯恐胤禟将油乎乎的手印到他的衣裳上,胤禌在一旁乖乖地被乳母喂着汤,胤祺捏着胤禌软乎户的小脸,凑到宜妃面前,小声问道:“额娘,宫中有什么喜事不成?”

  难道是康熙突然大方,趁着新年的好日子,大封后宫?

  宜妃葱般的手指轻轻戳着胤祺的额头:“前些日子万岁爷下了旨,允了我们正月十五能够回家省亲。”

  对了,是省亲!

  这些日子外头的事情一件接一件,胤祺已经将省亲一事忘到了脑后,既然省亲能够定下来,那代表着荣国府的园子修好了,等元春省过亲后,贾家又能腾出功夫找黛玉,得提前想个法子,别让贾家又扰了黛玉的清净。

  “想什么呢,半天不说话。”宜妃狐疑地望着胤祺,胤祺将桌上的水晶粉丝包子拣了一个,笑着放到宜妃眼前的小碟子上,不动声色地转移话题:“额娘,十五那日儿子送您回家。”

  宜妃当即笑得合不拢嘴,胤禟和胤禌还小,正月里天寒地冻的,去城郊折腾一通,恐会得病,宜妃无论如何也不敢冒这个险,她想大儿子护送着她过去,也让大儿子和正经外家亲香,却又不好开口,毕竟皇太后将胤祺当成心头肉护着,若被皇太后知晓她吩咐胤祺做事,即使她是胤祺的亲额娘,也讨不了好。

  胤祺主动提出却不同,皇太后只要胤祺高兴,其他的没什么要求。

  果然,等去太庙祭完祖,视死如归地吃完油腻又腥膻的福肉后,胤祺走在皇太后的凤辇旁,步行将她送回了宁寿宫。

  等皇太后换了朝服,听了胤祺的话,她毫不犹豫便应了:“十五日不少妃子都要省亲,宫中的宴席未必有意思,你若想去便去吧。”

  胤祺连忙行礼,眼见着天色不早,便要告退。

  “今儿个别出宫了,外头天也黑了,雪也下着,明日一大早又要入宫,就住在我这儿。”胤祺虽然搬出了宫,但他在宁寿宫的厢房一直给他留着,里头的东西也从没断过,内务府给皇太后送东西时候,总记着给胤祺备上一份。

  翊坤宫中还住着康熙的其他低位妃嫔,胤祺到底也是知人事的年纪,为了避嫌也不能在翊坤宫久待,宁寿宫却不同,只皇太后领着五公主住在这儿,其余便是黑压压一片服侍的太监和宫女,无需担心其他。

  胤祺一天下来,也已经困乏不堪,听了皇太后的吩咐,毫不犹豫地应了,轻车熟路地往厢房走去。

  除夕的晚上并无月亮,但天空中遍布着闪烁的繁星,犹如宝石粉碎成尘埃,铺散在幕布上,胤祺躺在不大的架子床上,透着百家帐的缝隙,只见漫天星辉中,突然有星辰划过天际,燃烧着为这除夕添上独特的标识。

  也不知黛玉是否见到此景,胤祺摸着香囊,渐渐陷入沉睡。

第86章 召见(二更)

  宫中素日里一行一止最讲究规矩体统,说话声音不能太大,走路步子不能太快,不能直视主子...诸般规矩将人绑得严严实实的,正月里这些规矩都放松下来,宫女们允许将灰褐色的头绳换成彩色,胭脂水粉也能够薄薄的涂上一层,甚至还能剪些彩花插在头上。

  宫女入宫年岁也小,又是在踢毽子哄着五公主玩,一朝松泛,嬉闹着难免声音大了起来。

  胤祺听着窗外传来的笑声,掀开被子,趿拉着软底鞋,披着大氅走过去,只见此时已经天光大亮,他心下懊悔,林如海得下了值才有空讲课,他并不需要起的如何早,在外头散漫惯了,在宫中也没改过来。

  “主子,”守在门口的弄墨听见了动静,连忙走了进来,一脸羞愧:“奴才有罪,让他们惊扰了主子。”

  胤祺笑着摆手:“本来就是我起晚了,五妹妹这么高兴,可不能扫了兴。”

  弄墨忙将放在熏炉上的衣裳取来,被碳火烘得暖呼呼的衣裳套在身上,胤祺却闻道了熟悉的味道,他一怔:“这个香?”

  “林姑娘说您素来不爱闻香,但冬日碳火呛人,不放点香熏着,衣裳裹着碳火的味,实在难受,知道您要入宫,便吩咐我去暖房中寻些花,放衣服中一道烘着,等衣裳热了,也只剩花香。”

  胤祺手轻轻抚摸着衣裳,笑着一件件穿上。

  “这林姑娘是个心思灵巧的。”皇太后听见胤祺醒了的消息后,便走了过来,在外间正好听见了这段主仆间的对话,她满意地直点头,既知晓胤祺的喜好,又能想出法子,还不忘叮嘱胤祺身旁服侍的人,最重要的是,那些下人也听她的吩咐,确实是无一不好。

  “皇玛嬷。”腰带绑上腰间,胤祺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半旧的青色香囊挂上,随后才转过身子,急走几步,站在皇太后身旁,佯作云淡风轻:“林姑娘确实心灵手巧。”

  只不过那尽力压抑却止不住上扬的嘴角,暴露了他的心思。

  皇太后也年轻过,在草原上她也曾经有过一想起便止不住笑的人,只不过入了这满清的后宫,寂寥的生活生生将她少女时期的天真磨灭,她愿意护着胤祺,护着这个她从小养到大的孩子,去得一份她没能得到的圆满。

  “上元那日,传林家姑娘入宫给我瞧瞧。”皇太后最后对胤祺如此说道。

  太后的懿旨就连康熙都得敬着几分,既她已经说了黛玉上元之日需要入宫,宫女太监们便忙了起来,拟旨的、传旨的、修改席位的、调整上菜的等等等等,方方面面都动了起来,更有操持着这宴席的佟佳贵妃,更是赶忙坐着步辇来了宁寿宫,询问皇太后的意思。

  但佟佳贵妃到来时,胤祺已经不在宁寿宫了,他瞧着时辰差不离,便去了乾清宫,与一众兄弟向康熙请安,又去翊坤宫给宜妃行礼后,匆匆回了林府。

  初一是回娘家的日子,林家几代单传,没有嫁出去的姑奶奶,不用等着招待其他人。至于贾府,贾敏已经去世,黛玉也没有初一去舅家走亲戚的理,正好前一日她喝了口酒,睡得正酣,林如海难得听到黛玉睡得安稳,连忙吩咐全家的丫鬟婆子,动作都得轻些,万不能扰了姑娘的清梦。

  黛玉这一觉睡得格外久,久到若非雪雁瞧着黛玉脸色红润,呼吸绵长而平稳,怕得都想不顾正月不能求医的忌讳,去药堂里请大夫。

  等到日上中天,胤祺都在宫中转了一圈回来,黛玉才从睡梦中醒来,只觉筋酥骨乏,她慵懒地靠在引枕上,伸了个长长的懒腰,舒适地叹了出来:“春睡香凝索起迟(1)。”

  低低地笑声从窗外传来,黛玉脸涨得通红,她醒来时见天光大亮,念了句应景的诗,却忘了东坡居士的诗是好诗,却过于香艳,非闺阁女子所读之诗。

  如今被胤祺听个正着,她羞地似要滴血,恨不得缩在拔步床里,再不出门见人。

  胤祺并非故意冒犯,他不小心听见黛玉的感叹,本想悄悄离开,却没忍住笑出声来,听到房间里毫无动静,他心知失策,连忙向黛玉道歉:“妹妹,是我错了,我刚刚什么也没听见。”

  等了半日,也没听见回应,这是羞得狠了,虽说在胤祺看来,这诗实在没什么,好好的人又如何会由于看了几本书念了几句诗就移了性情,但对黛玉而言,已经是天崩地裂的大事。

  “妹妹,”胤祺索性揭过这事:“皇玛嬷下旨,让你上元节入宫参加宫宴。”

  “什么!”安静不已的屋子里突然传来声音,是绣鞋踩在地上的声音,黛玉穿着簇新的日常衣裳,头发松松的绑成一个辫子垂在脑后,惊讶不已:“五阿哥,您刚刚说什么,隔着门我没听清。”

  果然,要将一件事揭过,就得提件更大的事:“我刚刚说,皇玛嬷让你上元那日入宫,传旨的太监许是已经在路上了。”

  贾敏早逝,黛玉从未入过宫,不知宫中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心中难免没底。

  更何况,上元节宫宴每年都办,每次都是宗室福晋以及诰命夫人受命入宫,从没有过招见官员女儿的情况。

  “太后娘娘为何突然想着要招见我?”黛玉罥烟眉拧起,她细细地思索着,却没有想到缘由。

  “我听苏曼姑姑说,皇玛嬷下次大选要给我指婚。”胤祺含蓄地暗示。

  听见皇太后召见这个消息,已经退热的脸颊,又重新红了起来。

  彼此都是聪明人,许多事无需说得太透,便已心领神会,黛玉伸手将胤祺推地后退几步:“五阿哥,我要换衣裳了。”

  胤祺耳朵也偷偷红了,他强作镇定地退开,眼瞧着黛玉屋子的门在他面前关上,转身一脚深一脚浅地离开。

  雪雁和弄墨捂着嘴,悄悄地笑着。

  等宫中传旨太监到的时候,林如海和黛玉已经换上了见客的大衣裳在正屋里等着了,同样在等着的,还有胤祺。

  传旨太监已经习惯了狐假虎威,平日里去其他人家,仗着手中的懿旨,只恨不得好处没收尽,等到了林府,见着胤祺似笑非笑的嘴角,传旨太监吓出来一身冷汗,半点不拿腔拿调,干脆直接地宣了旨意。

  林如海忙从袖子中拿出个鼓鼓囊囊的荷包,递到传旨太监手中,传旨太监双腿战战,眼睛向胤祺看去,胤祺嗤笑着:“看我干什么,这是林大人给你的赏,既给了就好生收着。”

  胤祺无意坏了多少年的规矩,传旨太监每次传旨,多多少少都会收些茶水费,这是上上下下都心知肚明的事儿,胤祺盯着只是为了让那些太监不狮子大开口,什么一千两、两千两的张嘴就来。

  太监传完旨,度日如年的喝了杯茶,迅速离开了,留下林如海和黛玉商议着上元如何入宫才不失礼。

  按着宫中规矩,这等大场合,后妃、命妇、诰命们按着品级都有吉服,按着品级梳妆,唯有黛玉,既无诰命也没品级,也不知该如何穿合适。

  新做的衣裳已经全部穿上了身,入宫穿旧衣裳未免不敬,此时还是正月,就连请裁缝赶身衣裳,都找不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