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富贵闲人 第58章

作者:十弋 标签: 红楼梦 清穿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历史衍生 BG同人

  只听见屋内一阵衣物的窸窣之声,随后贾母苍老却掩不住喜意的声音传来:“姑爷快请进来。”

  林如海这才跨进门槛,走进正厅。

  只见原本开阔的正厅里,摆放着一扇乌木屏风,屏风上刻着四时风景图,春日里旭日初升,夏日里繁花似锦,秋日里硕果累累,冬日里白雪皑皑,那屏风隐隐散发着木头的清香,木料手艺无一不精。

  避到屏风后的保龄侯夫人暗忖,这林家确实底蕴深厚,旁的倒也罢了,这木头却是百年的好木料,能保存地这般好,可见品质。若他们家得了这屏风,必然仔细收着,只有宴请重客时,才会领出使用。

  这林家居然随便就摆了出来。

  连一门双侯的保龄侯夫人都为这屏风惊叹,王子腾夫人更是对林家高看几分,人丁不丰的不足都被家族底蕴给弥补了。

  唯有贾母还能定住,但她也同样心不在焉,随意应付林如海几句后,期盼地目光便不断地看向门口。

  没多久,贾母一直盼着的人,黛玉,终于到了。

  贾母连忙站起,就连屏风后的史侯夫人与王子腾夫人也有了动静,听见环佩之声,林如海连忙向贾母道恼离开。

  林如海正是壮年,与这一屋子的亲戚且得避嫌,不然瓜田李下的,终非美事,贾母也知晓,自贾敏去了后,前些人林府闭门不出,与京中其他人几乎要断了往来,等到黛玉大了,林家后宅的交际往来便全由黛玉支应。

  贾母连忙说道:“我们娘几个好生亲香,姑爷前头有事忙便先去,妇道人家的私房话,不是你这干大事的人该听的。”

  林如海遂向贾母行礼,低声叮嘱黛玉几句,便离了正厅。

  等到远去的脚步声消失,史侯夫人和王子腾夫人才从屏风后转出,一出来便拉着黛玉的手上下打量。

  只见黛玉穿着一身湖绿色对襟裙子,头上梳着闺阁女子中常见的飞仙髻,髻上只简单的戴着金冠,金冠上嵌着拇指大的东珠,隐约显露着奢华。

  王子腾夫人倒吸了一口冷气,这般品相的东珠,找寻不易,每年都是当做上好的贡品送入宫中,当年王子腾立了大功劳,宫中才赏了那么一小盒东珠,被她小心地收在库房里,轻易不拿出来示人。

  这林家姑娘,却能在金冠上嵌上数十颗东珠,足见她深得宫中主子的欢心。

  想到这,王子腾夫人更加热切。

  史侯夫人的见识,只有比王子腾夫人更多的,她不仅看出了黛玉深得宫中主子欢心,还认出了按照这珠子大小,只有皇太后的宁寿宫能大手笔地赐下这么许多。

  与绕了好几个圈的王家不同,史家可是黛玉母亲的舅舅家,这份关系日后可不能放着,必须好生走动起来。

  今儿个带来的礼,还是薄了些,前些日子新得了些好东西,晚些时候使人送过来,史侯夫人低头盘算着。

  正当王子腾夫人与史侯夫人各有计较之时,贾母已经将黛玉楼在怀里,心肝肉地疼过一遍了。

  到底是嫡亲的外孙女,黛玉能有出息,贾母比谁都高兴,她一听到黛玉被赐婚为五阿哥福晋,想起早逝的女儿,在贾府先哭了一场,随后被王熙凤等人苦劝,才止住泪,连忙吩咐家中开库房,给黛玉找些合用的东西。

  没想到到了府门口,却撞见了史家和王家的马车,四大家族同气连枝,既见着了,少不得周全几分。

  她指着史侯夫人:“这是我娘家的侄儿媳妇,你母亲要叫一句表嫂的,你该叫表舅母。”

  随后又指着王子腾夫人:“这是你凤嫂嫂的婶母,你便随了你凤嫂嫂,也叫一句婶母吧。”

  两句话间,亲疏远近立显,黛玉心中也有了计较,只见黛玉口称:“表舅母,王家婶母”盈盈下拜。

  黛玉既已得了赐婚,便已是皇家人,她的礼,史侯夫人与王子腾夫人又如何受的起,连忙弯下腰,将黛玉扶起,没口子的赞道:“早便听说林家姑娘才貌俱佳,最是难得,我往日里还不信,哪有这般好的姑娘,今儿个见了人,才觉着是我没了见识,那些话甚至都说不出姑娘半分的好。”

  黛玉在躲在房间的这段时候,已经平复了心情,此时听着王家夫人与史家夫人的奉承,心中只觉波澜不惊。

  这份从容气度,更是让人高看了一眼。

  史侯夫人暗自后悔,怎地早些年没有频繁联系,她冷眼瞧着观黛玉品格,在皇家媳妇中也是独一份的好。

  黛玉却不再多理会两人的恭维,她笑着道了谢,自觉已尽了礼数,又贴着贾母,听她的谆谆教诲。

  尽管在贾母心中,黛玉重不过贾家,但黛玉依然是贾母最心疼的外孙女,在得了外孙女被封为五阿哥嫡福晋的好消息后,她紧赶慢赶到了林府,除了向黛玉表达祝福,还是为了与黛玉交代进宫谢恩的注意事项。

  是的,黛玉今儿个接了指婚的圣旨,明日一大早便要入宫像皇太后谢恩。

  贾母早便知晓黛玉与胤祺青梅竹马,黛玉的教养嬷嬷里,更是少不了宫中放出来的宫女,在规矩上,她没有什么可教的,她使劲想着昔日入宫的情形,与黛玉交代着在宫中没那么遭罪的小窍门。

  诸如入宫当天千万记着别喝汤水,真渴得厉害,茶水沾唇润润即可,万不能咽下去,还有什么宫中花木里的蚊蝇不少,千万要记着撒上驱虫的药粉,等等等等。

  黛玉入宫数次,从未在宫中被慢怠过,但她从贾母的叮嘱总,听到了拳拳爱护之心,想必她母亲要是活着,得知她要成为阿哥嫡福晋,也会这般,既骄傲又放心不下,絮絮叨叨地叮嘱吧。

  想到这,黛玉心中一阵暖流涌过,她微微红了眼眶,依赖地投入贾母怀中。

  贾母轻轻拍着黛玉的背,两人陷入无言的沉默。

  直到王子腾夫人打破沉默,“是呢,姑娘千万记着,入宫前在荷包里塞些提神醒脑,却又不犯忌讳的香料,宫中规矩大,且得有着熬。”

  黛玉才坐直身子,打起精神与她们应酬。

  而此时的胤祺,却是满心欢喜地去了宫中。

  被赐婚的福晋在收到旨意的次日清早入宫谢恩,胤祺却没有受到这些规矩的限制,刚搬出宫的时候,胤祺还好生记着规矩,每次入宫请安都提前向宫中递折子。

  没多久,皇太后便忍无可忍,她拿着胤祺递进来,请求入宫请安的折子,哭地泪眼婆娑:“胤祺还这么小,连想回家都不得回,还得写这折子让人批,我一想到这,心里就难受得厉害。

  康熙本就尊敬嫡母,只要皇太后拎得清,不将手伸到前朝,这些后宫事在他看来都是小事,加上还有宜妃敲着边鼓,康熙索性大手一挥,给了胤祺一张可以自由出入宫中的令牌。

  皇太后这才止了泪,重展笑颜。

  当然,随着胤祺年岁增长,他对这令牌使用的次数愈发谨慎,每次入宫都通过正经程序,入了宫也只去宁寿宫和翊坤宫请安,绝不给自己招惹麻烦,

  但事急从权,胤祺唯恐黛玉入宫会受什么为难,收了许久的令牌,又被他翻了出来。

  林府离皇宫并不远,半个时辰不到,胤祺便已经入了宁寿宫。

  宁寿宫里,同样的满是喜意,皇太后坐在椅子上,瞧着宫女们搬出来的一套又一套首饰。

  皇太后的首饰,料子手艺无一不是这个王朝最顶尖的水准,然而皇太后瞧了,却只觉着不满意,见到胤祺,皇太后愣了愣,连忙笑眯眯地扯着胤祺袖子,走到炕前,只见窗沿下的炕上,炕桌已经被挪走,江南新近贡来的杭白绸上,各色珠宝争奇斗艳。

  红的是鸽血红的宝石,白的是温润的珍珠,绿的是帝王绿的翡翠,金的是黄澄澄的黄金,随便哪一样拿出去,都是稀世的珍宝。

  “胤祺你来的正好,赶紧看看,哪个是玉儿喜欢的,明儿个她来谢恩,见面礼可不能寒碜了。”皇太后都来不及一如往日对胤祺嘘寒问暖,忙不迭地问道。

  就连对黛玉的称呼,都从略显生疏的林家姑娘,变成了亲昵地玉儿。

  见着皇太后这态度,胤祺停了停,失笑出声:“皇玛嬷您这儿哪个东西都是宝贝,想必林姑娘都喜欢。”

  皇太后嗔怪地拍着胤祺的手:“林姑娘是你讨的媳妇,可不能这么不上心。”

  胤祺佯作委屈:“这真是有了孙媳妇忘了孙子了,皇玛嬷您库里这么多好东西,我从来都没见过,还是沾了林姑娘的光,才开了眼界。”

  皇太后被哄得眉开眼笑:“可怜见的,我这库里的东西,除了给小五的嫁妆,旁的都是你的,还和玉儿较劲呢,我老了,也不知年轻姑娘喜欢什么,快来挑挑。”

  胤祺这才笑嘻嘻地,挑了个金镶宝石松鼠簪:“皇玛嬷,我瞧着这个就挺好的。”

  皇太后皱着眉,拿着胤祺精心选出的簪子,翻来覆去看着:“这簪子这么细,不好。”

  不知想到什么,皇太后脸色沉了下来:“其他的几个福晋,我自也不会亏待,不要听了宫中那些闲言碎语,委屈了你媳妇。”

  在皇太后眼中,金器自然是越重越好,胤祺挑选出的这簪子,真真是排不上号。

  胤祺隐约也知晓宫中流言,不过就是诟病皇太后对他偏心,借此挑拨他们几兄弟的关系,但说实话,胤祺对此毫不在意,身为康熙的儿子,终究免不了那一场争夺,此时的兄友弟恭又有什么意义。

  胤祺选择这簪子,自有他的理由,别看这松鼠簪不若其他首饰压手,但这簪子的技艺,也堪称顶级了。

  就不说那刻地活灵活现,恍若活物的松鼠,也不提簪子上那足有婴儿拳头大的祖母绿宝石,就说那簪子,是用金子拉成一跟跟比头发丝还细的金线,编织而成,其中所费的精力,绝非寻常。

  放后世,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宝。

  最重要的是,这簪子瞧着精致小巧,又兼之天真浪漫,比起沉甸甸的镯子,黛玉必然更喜欢这个。

  胤祺笑嘻嘻地:“皇玛嬷放心,孙儿才不将那些话放在心里,为那些事烦忧。”

  皇太后见胤祺信心满满的模样,狐疑地应了,但内心却并未相信,皇太后只觉着还是她养大的胤祺贴心,为了平息宫中那些流言,都主动退到什么地步了。

  虽然皇太后不在乎那些话,但说得人多了,听着还是心烦。

  不成,不能让胤祺吃亏,虽然顺利胤祺的意,给黛玉挑的首饰不如何出挑,但私下里得给他们多补些东西,皇太后当即便打算让苏曼将库房打开,她要好生挑选。

  瞧着在旁边碍事的胤祺,皇太后挥着手,嫌弃地说道:“别在我这儿碍事了,快去给你额娘请安,你被指婚了,你额娘还不知道如何欢喜呢。”

  胤祺摸着鼻子,被赶去了翊坤宫。

  翊坤宫中,同样是兵荒马乱的模样,宜妃收藏多年的首饰全被取了出来,品相上略逊于皇太后的,但也是上品。

  胤祺一见着那满桌子的珠宝,脚步不经意地停住,往后退了一步,却还是慢了,宜妃欣喜地说道:“胤祺来了,快给我参详参详,你媳妇喜欢什么。”

  于是,宁寿宫的场景再现。

  在宫中看珠宝看得头昏脑涨的胤祺,知晓了宫中态度,并不多担心,但翌日一大早,他还是早早的等在了林府门口。

  夏日的天已经亮得很早,天边已经露出白光的时候,空气中仍是晨间的凉意。今儿个入宫谢恩的不止黛玉一人,还有胤祉未来的福晋董鄂氏以及胤禛未来的福晋乌拉那拉氏,胤祺再陪着去宁寿宫就不那么合适了,以前还能说他岁数小,在宁寿宫陪着老太后,但指婚之后,不管他岁数多大,其他人也只会把他当做大人看了。

  “妹妹,你放心。”胤祺站在黛玉的马车外,低声说道:“你在宫中有什么事情找乌若就行,我已经全部打点好了。”

  黛玉捏着帕子,轻轻应了一声。

  马夫扬起鞭子,马儿扬起马蹄,往紫禁城方向驶去。

第104章 交锋

  林家的马车在宫门口便停了下来,黛玉嘱咐雪雁在外头等着她,只点了乌若陪着她入宫,是的,尽管胤祺已经去宫中跑了一趟,却仍然不是那么放心,又指了乌若伴着黛玉入宫。

  指婚旨意下了后,黛玉成为五阿哥福晋一事彻底定了,日后她便名正言顺是乌若的主子,乌若对黛玉更加尽心起来。

  退后半步跟在黛玉身后,时不时轻声与她讲解着路过的宫殿是什么宫殿,住着哪位主子,没有住人的宫殿又是作何用途,这却是以前黛玉入宫时没人和她说过的事情。

  黛玉却并不恼怒,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之前尚未定亲,胤祺住在林家倒也说得过去,现如今定亲了,胤祺住林家却与礼不符。

  现如今大阿哥都领着妻女住在宫中,长幼有序,胤祺提前在外头开府,必是不能的,这两日已经着手收拾,准备搬回宫中了。

  黛玉也听父亲说过胤祺自幼出宫,住在林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疯和尚的批命,她与胤祺若分开,两人都得不到好,但目前婚事已定,她和胤祺的关系已经比同住林宅更加密切,想必胤祺搬回宫也无大碍。

  至于胤祺何时能够开府别居,却要看康熙的心情,大阿哥的府邸好歹已经选址开工,三阿哥、四阿哥和胤祺的府邸,却刚提上日程,若是康熙有了其他考量,想将他们在宫中多留几年,说不得黛玉都得在宫中住段时间。

  黛玉听着乌若恭谨有礼,却事无巨细的介绍,知晓这是乌若对她的投名状,侧着头,仔细听着,一一记下。

  就这样,乌若说得仔细,黛玉听得认真,很快就到了宁寿宫,此时黛玉的额头上已经出了点点汗珠,原本昏暗的天空中露出鱼肚白,将靛蓝的天空照亮,渐渐地,天色愈发明了,从云层中能见着隐约露出的金光,当黛玉见着宁寿宫上的匾额时,正好瞧着日头从天边一跃而出,金光大盛,瑞气千条。

  正在这时,又来了另外两队人。

  “姑娘,是董鄂家和乌拉那拉家的姑娘。”乌若凑近黛玉的耳旁,悄声提醒,另两人身旁的嬷嬷也都低声说了些话。

  无需乌若提醒,黛玉便已经从他们身上一般无二的衣裳明了彼此身份,这都是内务府统一送去的,阿哥嫡福晋的吉服。

  宁寿宫前不容喧哗,黛玉与董鄂氏和乌拉那拉氏相□□头致意,便算全了礼节,随后也不发一言,在宁寿宫门口等着皇太后的宣召。

  守门的小宫女见过礼,急促地走进去,与皇太后通传。

  皇太后一听,止住与妃子们说笑:“还等什么,还不快让进来。”

  妃嫔们亦连连应和,深宫寂寥,后宫中好长时间没有如此热闹的事儿,凡是叫得上名号的妃嫔,全部到了宁寿宫中。

  听了小宫女的传话,几人将引路的宫人留下,董鄂氏、乌拉那拉氏以及黛玉按着顺序入了宁寿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