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富贵闲人 第63章

作者:十弋 标签: 红楼梦 清穿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历史衍生 BG同人

  “好孩子,外头下雨了,快随你鸳鸯姐姐去换身衣裳,再喝杯热茶,你们这些小姑娘,可不能受了凉。”贾母听了雪雁的回话,笑呵呵地吩咐着,鸳鸯连忙领着雪雁去了偏房,翻出套未上身的衣服,与雪雁换上。

  至于原本聚在贾母屋子中人,更是心头清明,纷纷找着理由告辞离开。

  等到雪雁换上衣服再领上来,屋子里只剩下贾母一人。

  “好孩子,可是你们家姑娘有什么事要与我说,莫怕,有我在呢。”贾母担忧不已,唯恐黛玉在家受了什么委屈。

  雪雁连忙回禀:“姑娘在家里一切都好,只不过想着京外河水涨得厉害,特特让我与您说一声,约束着家中小辈,省得出什么事。”

  贾母自嫁进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眼见着她都要有重孙媳妇了,经历的事情不可谓不多,雪雁着话一说,便知其中必有内情,她板着脸,连忙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雪雁是林家的丫鬟,对贾母倒也不存在什么畏惧之心,她一五一十地将黛玉叮嘱的话说了,见着贾母脸色铁青的模样,又继续说道:“老太太,我们姑娘说了,宝玉少爷年岁还小,一时被人引诱移了性情,如今发现还算早,家中下些力气教导,省的再被人带坏了去。”

  贾母听了这番话,脸色果然好看许多,她哆嗦着手,叹息着:“都是一家子的亲戚,谁想到会有那等黑了心肠的呢,你回去和你家姑娘说,我知道了。”

  至于知道什么,又会如何行事,贾母未说,雪雁也未问,黛玉更不会关心。

  只不过,等到礼部准备好大公主出嫁的一应事宜,胤祺送亲之前,黛玉听到消息,不仅贾家又给贾宝玉请了严师,让他进学,薛家这次也下了狠心,将薛蟠拘在家中,一应往来全由薛母操持,更是让人传信给留在南边的二房,让薛蝌迅速上京接掌生意。

第111章 遇险

  贾府和薛府如何行事,已经与黛玉和胤祺无关,等到了良辰吉日,胤祺收拾齐整了,作为大公主的送嫁之人,押着长长的嫁妆车队,往科尔沁而去。

  京中已经是春暖花开之时,走在路上只觉着鸟语花香,正是一年里最美的时刻。

  马蹄从路上走过,踏碎满地的落花,车轮随即又碾压而过,将零落的花瓣压进了泥土,好似大公主在京中度过的美好时日,渐渐变为虚影。

  车队越往北走,景致越发荒凉,此时草原上的草刚冒出头来,稀稀疏疏的不成样子,举目望去,并无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只有苍凉。

  大公主坐在马车里,眼珠子一动不动地隔着窗户望着广袤的草原,也不知心中在想着什么。

  京中备战正是火热时候,其余人抽不出空开,胤祺就成了整个车队里地位最高之人。

  尽管如此,胤祺也无法阻止大公主嫁入蒙古的命运,他只能竭尽全力的,让大公主在路途上过得舒心些。

  起码,在大公主提出想骑马时候,胤祺没有拒绝,因此在去蒙古的车队中,经常能见着一个穿着火红骑装驰骋的美人。

  这一日,大公主在车里又待的烦闷,这些日子下来,她也晓得送嫁的这个弟弟是个不拘小节的,遂又换上了骑装,令人将她的白马牵来,翻身上了马。

  胤祺瞧着车队里无甚大事,也骑着马跟在大公主身后,既是充作护卫,也是为大公主的行为背书。

  大公主自从第一次体验过在草原上驰骋的滋味后,再也不愿意每日闷在车里,见着胤祺也不阻拦,从一开始小心翼翼地在车队附近散步,变成了扬着马鞭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奔驰。

  胤祺也不拦着,左右附近都是宽广的草原,纵马也于人身安全无碍。

  大公主骑着马,越跑越远,那一连串的车队都变成了小小的黑点,大公主才舒出心头郁气,只觉天高海阔,自有出路。

  胤祺亦一夹马腹,跟了上去。

  正在此时,异变突生,草原上危机四伏,并非玩笑,只见原本光秃秃的草原深处突然冒出一群野狼,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远远地便能从它们的眼中瞧见垂涎三尺的意味。

  此时草原的冬刚刚结束,雪将将化开,草籽才冒出绿芽,饿狠了的狼见着吐着热气的马,只觉着眼珠子都绿了。

  显而易见,这是一群饿狼。

  得出这个结论的瞬间,胤祺的后背被冷汗浸湿。

  大公主平日里不爱人多,只领着几个贴身宫女和侍卫通行,平日里离车队不多远,倒也能照应的上,偏偏今日追着天边的云,跑远了点,离车队有些距离,若要等侍卫过来护驾,黄花菜都要凉了。

  胤祺紧紧握着马鞭,仔细观察着,想办法给自己找一条生路。

  都说人多势众,想必狼也会怕成群结队的人,胤祺扬起马鞭,试图弄出大的动静,吓退狼群,侍卫和宫女见状,连忙跟着动作起来。

  然而,这招对普通的狼群或许有效,对于饿了一个冬天之久的狼群,却是毫无作用。

  那群饿狼面对人群半点不惊,反而围成包围圈逐渐靠近。

  事已至此,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或许还能得到一丝生路。

  胤祺将马鞭扬起,大声喊到:“拼了。”

  侍卫们心头一凛,心里也是知道,若是让阿哥和公主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出事,回去必然人头不保,索性拼了,只要五阿哥和大公主能成功获救,就算他们没命了,也能有个救驾之功,家人也能享福。

  想到这,侍卫们的眼神变得格外坚毅。

  胤祺将马鞭插回腰间,将背后的弓拿出来,搭上箭,手臂上的肌肉崩得紧紧的,将弓弦拉到最大。

  蓄力,射出。

  正中头狼。

  头狼嗷呜一声,应声倒地,狼本就是群居动物,都是跟着头狼行事,见着头狼倒地,脚下踟蹰地退了半步。

  胤祺心头一喜,擒贼先擒王,古人诚不欺我。

  若是其他时候,胤祺的策略也起效了,群狼无首,必会撤退。

  然而,此次胤祺面对的是饿绿了眼的狼群,在短暂的犹豫后,由饥饿造成的生存危机格外严重,它们已经彻底失去了理智,头狼的血反而激发了凶性,扑了上来。

  胤祺并未对狼群短暂的退缩掉以轻心,严阵以待的他第一时间就发现了狼群的动作,他将大公主护在身后,又张弓射箭,往狼群的方向射去。

  好消息,胤祺的武师傅对他要求颇为严厉,他不说百步穿杨,但五箭里总有三箭射中。

  坏消息,狼群实在太多,胤祺带的弓箭不够,箭袋已经快空了。

  好消息,侍卫们都是弓马娴熟之人,近身肉搏也能击退狼群。

  坏消息,狼实在太多,侍卫们双拳难敌四腿。

  好消息,远处的车队终于发现了这儿的不对劲,派了侍卫过来增援。

  坏消息,车队离这儿有些距离,若只等他们过来,与坐以待毙没什么区别。

  胤祺迅速地权衡着局面,舍了弓箭,从腰间抽出腰刀,由蒙古最好的师傅打造的精刀亮地耀眼,他狠狠地将刀斩在扑过来的狼身上,血花四溅。

  有了胤祺的身先士卒,侍卫们士气大振,更加卖力的挥着刀。

  就连大公主,也与宫女们拿着弓箭在后头射击。

  时不时迸射出的血,将黄绿色的草地染红,这其中有狼的,也有侍卫的,然而谁都晓得,此时不能退,一旦退了,命也就交代在此了。

  众人背对着围城一圈,应付着扑来的狼。

  然而狼群也愈发狡诈,它们发现胤祺这边不能突破,大公主那边的侍卫却需要分心照顾女眷,防守不是那么严密。

  饿狠了的狼抓住了一瞬间露出的破绽,往大公主身上扑过去。

  大公主都能感觉到狼身上腥臭的味道,以及狼嘴里喘出的热气,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想象之中的疼痛并未到达,大公主只觉着那浓稠的液体溅到头发上,脸上,甚至连衣裳都浸透了,睁开眼,只见一队数十人的蒙古人骑着蒙古马,冲了上来。

  胤祺抽空瞧了一眼,只见那领头的汉子穿着蒙古袍,膀大腰圆的,从头上和衣服上的饰品,能看出是蒙古贵族,更多却看不出了.

  但不可否认,有了这群蒙古汉子的加入,胤祺的压力减轻许多,甚至都不等到车队的侍卫到来,那些狼群见着陡然增加的人,不甘心地嚎叫两声跑了。

  狼群被赶跑本是好事,然而胤祺他们却还不能放松下来。

  无他,为首那人一直直勾勾地盯着大公主。

  草原上这么些年,仍然信奉弱肉强食的定律,部落之间抢夺之事从未少过,虽然她是大清嫁给科尔沁的公主,但要是哪个部落脑子不清楚,仗着草原是他们的主场,动了歪脑筋,解决起来也够烦人的。

  “你们是何人?”大公主一惊,娇声呵斥,手中的马鞭抓得格外紧,见势不对便要飞奔远去。

  然而为首那个人,却只痴痴地看着大公主,一言不发,透过黝黑的皮肤,都能瞧见红了脸颊。

  大公主愈发觉得此人居心不良,怒目圆睁,正要呵斥之时,却见胤祺调转了马头,他上下打量了许久,终于认出了什么,疑惑地问到:“敢问阁下,可是班第台吉?”

  班第台吉!这不就是康熙的赐婚对象吗。

  大公主的这个婚事,纯粹就是盲婚哑嫁,在此之前,她从未见过班第,虽说她已经认命,但到底少女怀春,总是默默期盼能够嫁给个英雄人物,她在沿途的路上,曾经无数次的幻想过,她要嫁的人到底是何模样。

  此时,在她从未想过的时候,突然见着了对方,大公主亦怔在当场,喃喃自语:“班第台吉?”

  “科尔沁台吉班第拜见五阿哥、大公主。”为首的人被胤祺叫破身份,翻身从马背上下来,在一地的血色中,单膝下跪行礼:“春日里野外不太安生,各种动物都跑了出来,我们担忧公主沿途受到惊吓,特特领着侍卫来迎接公主,没想到真有这等不开眼的畜牲,让公主受惊了。”

  大公主呆坐在马上,草原上的春风依然凛冽,却吹不散大公主红了的脸。

  途中的插曲很快过去,最大的影响是车队的规模又大了许多,大公主外出跑马更加谨慎,再也不敢与车队离得太远。

  当然,就算离得太远也无需担心,在大公主驰骋的火红色身影后,总会默默地跟着那个蒙古台吉。

  车队的速度不经意地加快了,再走了数日之后,终于到达了科尔沁草原。

  科尔沁出美人,大清后宫了科尔沁出生的妃子不少,从哲哲皇后到孝庄太后,再到现在的太后,无一不是美人。

  胤祺一到科尔沁,就见到了与京中风情迥异的美人。

  都说美人配英雄,胤祺在草原上与狼搏斗的故事很快便通过班第台吉传到了科尔沁所有人的耳中。

  草原上的人最是崇拜英雄,男人们已经拿起马奶酒,走到胤祺的身旁,与胤祺畅饮起来。

  而姑娘们,反应就更大了。

  胤祺作为大清朝的阿哥,本就地位尊贵,等再知晓了胤祺与狼搏斗的英勇,少不了的人对他芳心暗许,在欢迎他和大公主到来的篝火晚会上,不少人对他频送秋波,欢快的舞蹈跳着跳着就转到了胤祺身旁,弯下腰向他倾倒。

  胤祺连忙起身,在众人起哄的笑声中走到班第台吉身旁,拿起桌上的马奶酒,一饮而尽,笑着作揖求饶。

  班第台吉等人哄堂大笑,揶揄说道:“最难消受美人恩。”

  胤祺笑着再喝了杯酒,在又掀起的笑浪中,将杯底倒过来,显示杯中再无余酒。

  “好!”众人再次叫好,篝火更加热烈,将天幕映照得通红。

  酒酣耳热之时,月上中天,歌舞尽兴,篝火已冷,晚宴终于还是散了。

  有了这次宴会之事,后来胤祺见着科尔沁的姑娘们,都绕着道走,恨不得隔着三米远就将已有婚配的牌子挂在身上。

  心中还不断祈祷着,康熙可千万别听到这些传闻,要知道虽说皇太后应了不给他侧福晋,但若是康熙决意给他添一个科尔沁的侧福晋,显见皇太后是乐见其成的。

  唯恐夜长梦多,胤祺在大公主与班第台吉成亲的三天后,充当大公主的娘家人,过了回门礼,见着大公主日子过得还不错后,拒绝了蒙古这边新认识的兄弟的挽留,往大清而去。

  大公主与她的陪嫁们,自是留在了草原。

  天苍苍野茫茫,在已经见到了绿色的草原上,大公主打马而立,目送着送亲的队伍远去。

  薛宝钗叉手站在最后,望着天边翱翔的鹰,茫然的目光逐渐坚定。

  回京路上的胤祺还不知道,知道了他在草原上表现的康熙,并未动给他侧福晋的心,反而心念一动,给了胤祺新的差使。

第112章 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