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弋
第16章 新世界大门打开了(捉虫)
灯会!胤祺的眼歘地亮了:“宝玉,快和我说说。”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1)。这句诗你听说过吗?”宝玉负着手,摇头晃脑的,这般动作倘若一个大人做出,难免让人觉得老学究,可换成孩童,特别是这孩童还长得玉雪可爱,做出这番姿态却只让人觉着可爱。
胤祺很是捧场:“先生还没教到这儿,宝玉你背得真好。”
甄宝玉扬起头,将话题拉了回来:“这诗写的就是京城的灯会呢,我听我父亲说,你们京城每年元宵节会办盛大的灯会,姑苏也一样,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挂着灯,有兔子样的,有老虎样的,还有些灯上,画着好看的姐姐们,我爹说整个姑苏的每条街巷,都灯火通明。”
“这次为了迎接圣驾,知府大人特意下令,明儿晚上在姑苏城里办一场比元宵节还盛大的灯会。”
宝玉的这番话,让胤祺听得心里直痒痒,来到这个朝代日子也不短了,但只接触宫中那几个人,就算是南巡,也只能窥见途中一角,胤祺之前也是个爱探险的,不然在发现自己穿越,他也不会如此淡定。
越来越适应的胤祺,早就对外面的世界好奇地不行,突然听到还有灯会这等热闹事,完全坐不住了。
他重重地点头:“你等着,我回去就求皇玛嬷。”
宝玉的眼睛也亮晶晶的,虽然他长在姑苏,但一来年岁小,家中怕他骤然去了热闹地方惊了魂,二来也怕人贩子将他拐了去,从不许他出去凑这种热闹,但这次有了宫中的旨意,家中长辈就再也不能阻止了。
胤祺小跑着进了春暄堂的正厅,皇太后歇了午晌,靠着金丝猩红毛毡枕,捻着雪白雪白的糕点,慢慢地咬着。
香炉里升起阵阵青烟,熟悉的檀香味让胤祺在某一瞬间还以为回到了宁寿宫。
而笑吟吟坐在皇太后下首,陪着皇太后说话的宜妃,让胤祺的这个感觉更加明显。
自来了姑苏后,皇太后将万事不管的性格贯彻的颇为彻底,除了见甄家老夫人一面后,将其他送来的拜帖全拒了。
作为大清的皇太后,只要不涉及朝政,她的行事无人敢置喙半句,收到拒帖的夫人们,也不敢怨怼,只能转而将拜帖投给宜妃和德妃,毕竟这两人是伴驾妃嫔中份位最高者。
这也导致了,宜妃和德妃住的地儿简直门庭若市,宜妃每日给皇太后晨昏定省都来去匆匆,胤祺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宜妃有闲暇坐下来了。
“小五,上完课了?快过来。”皇太后听着那蹦跳的脚步声,便已经知道进来的人是谁,毕竟除了胤祺,敢在皇太后面前这般不讲规矩的,也只有康熙和太子了,但这两人从不曾做出如此轻浮之事。
“胤祺拜见皇玛嬷。”胤祺一本正经的给皇太后行礼问安。
皇太后的笑意更盛:“上了几天的课,果然长进了,快让你额娘看看。”
“额娘。”胤祺同样规规矩矩地又行了个礼,宜妃更是愉悦,她忙将胤祺搂住:“看着便是个大人模样了。”
胤祺与宜妃生得相似,两张秾丽的脸凑一块儿,皇太后只觉得春暄堂都亮堂起来。
“宜妃今日来可有什么事?”心情大好的皇太后,温和地问道。
“太后娘娘明鉴。”宜妃拍手笑道:“可见是没有什么事能瞒过您的,臣妾这儿正有一桩事请您拿个主意。”
皇太后笑道:“万岁爷身边事儿多,这一路上全凭你和乌雅氏服侍得好,我知道你们都是忙人,每日里找你们拿主意的事多了去了,再没有做得不妥帖的,怎地又眼巴巴地来问我。”
宜妃被皇太后这么一赞,激动地脸颊都红了,本就明艳的相貌更显得艳若桃李:“能得皇太后您这一句赞,臣妾又如何能说苦。”
“这事也是臣妾的私心。”宜妃眨眨眼,眼睫微微垂下。
“什么私心?”熟悉地男声从春萱堂的门外传来。
只见穿着明黄龙袍的康熙领着太子,挥手阻止了宫人的通传,径直走入。
一屋子的人忙互相行礼。
“免礼。”这一屋子的人都是皇家之人,康熙对于规矩也没这么在意,率先在皇太后旁边坐下.
“万岁爷前边事儿这么忙,怎么这个点过来了?难得的空闲,万岁爷该多多休息,前往要保重身体。”自从来到姑苏后,康熙忙着接见这边的大臣,这两日都没有到春暄堂来,乍一见着康熙并胤礽,皇太后自是欣喜,但欣喜过后,又为康熙的身体担心起来。
“朕这两天事物繁忙,疏忽了皇额娘这儿,不知您在这儿住得是否舒心?倘若皇额娘不适,这却是朕之过了。”康熙愧疚地向皇太后请罪。
“哪里会有不舒心的地方,甄家办事素来稳妥,我还说要让万岁爷好好赏他们一番。”康熙的关心让皇太后极为受用,她乐呵呵地应了。
这时康熙才将视线转到宜妃身上:“刚才朕恍惚中听着,宜妃私心,这是何事?”
宜妃被康熙盯着,本就红了脸颊更加绯红,她情意绵绵地迎上康熙的目光:“万岁爷,臣妾正有件事拿不定主意,请太后娘娘示下呢。”
康熙饶有兴致地挑眉,他也知道宜妃素日是个主意大的,也不知是何事,让她说出这种话来。
“今儿个臣妾接到份拜帖,却是林海林大人的家眷,贾夫人送过来的,帖子里说贾夫人欲携幼女给臣妾请安,臣妾想着林大人到底和胤祺有着份师生之谊,他家的女眷,也不知太后娘娘是否愿意赐恩一见。”宜妃不等康熙询问,忙将前因后果说个明白。
林大人的家眷!本来胤祺来找皇太后,是为了求她同意去灯会的事,但一件接着一件的事儿下来,胤祺却全然插不上话,他正郁闷着的时候,突然听见宜妃甩出这么句话,立时便将灯会抛到脑后了。
林大人学富五车,长得又极为斯文清隽,也不知他的妻女是何等神仙人物。
胤祺暗下决心,如果皇太后不见,那他明天一定要去宜妃那儿,凑个热闹。
“这可不是巧了么。”还不等皇太后说什么,康熙从箭袖里掏出一封折子:“朕今儿个才收到林海的折子,他也求了朕一件事。”
嗯?林海林大人素有官声,在任上不仅将康熙交代的事情处理的妥妥当当,在当地也素有威望,又有什么事情需要求康熙呢。
一时间,屋子里的人都好奇地将目光看向了康熙,正好撞见了康熙和宜妃间那若有似无的情意。
太闪了!胤祺为其他人尴尬的病又犯了,脚趾蜷缩着,不知该将视线放在哪里,目光游移间,却不小心瞥见坐在他旁边的太子。
胤礽很奇怪,并不似胤祺的尴尬,胤礽面色平静,但黝黑的眸子里却情绪却千般复杂,有羡慕有渴望,在更深之下,甚至有着不明显的嫉妒。
胤祺心中一惊,再定睛望去,却见着太子平静地将视线移开。
太子这是怎么了?这个疑惑在胤祺心中一闪而过,很快,就被其他的事情打断。
“林海折子里说,他已经年岁不小,膝下却只养大一个女儿,女儿身子又弱,担心受不住选秀的辛劳,求朕免了他女儿的选秀。”康熙将一直握在手中的折子递给皇太后。
清朝律令规定,凡满人、汉军旗、包衣女子,年满十三岁者,均需进行选秀,或侍奉贵人,或进宫当差,或回家自行婚嫁,林海求的,便是让他家女儿免了此事,能够直接婚配。
林大人的拳拳爱女之心,实在让人动容...动容...动容...
暗自为林大人行为叫好的胤祺,在看见皇太后打开折子的第一句话后,当即呆立当场。
“臣,姑苏巡盐御史,林海叩上:臣家中唯有一女,乳名黛玉...”
姓林名黛玉,就说这名字,哪个人不知道。
等等,不对,林黛玉的父亲,名字不是林如海吗,奏折上写的可是林海,会不会又是向甄宝玉一般的乌龙?
胤祺突然想起了这事,好像抱住了什么希望一般,颤抖着手指着奏折,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胤祺,怎么了?”皇太后忙将他搂在怀里。
“皇玛嬷,我恍惚中听着有位林如海大人,怎么这人叫林海呢?”胤祺装傻充楞的试探着,受到极大冲击的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借口,索性直接询问。
“胤祺真聪明。”皇太后一脸喜色:“连林大人字如海都知道了。”
林大人,字如海,皇太后的话在胤祺脑海中循环,占据了他的所有心神,就连皇太后之后说的召见贾夫人和林黛玉的话都没听见。
等到从众人散去,回了自己卧室的胤祺还是不死心,他抓着乌若问道:“乌若嬷嬷,上次你和我说的,京中还有叫宝玉者,是哪家子孙?”
乌若略一思忖,恍然笑了:“您还想着呢,京中荣国公贾家那衔玉而生的公子,也叫宝玉呢。”
“说来也巧,那宝玉还和林大人有些亲戚关系呢。”
我X,这居然真是红楼世界!
第17章 黛玉
“五阿哥,太后娘娘同意了吗?”翌日,刚一见面,甄宝玉便迫不及待地询问,他头天晚上便将此事和甄老夫人说了,甄老夫人一听是陪五阿哥出游,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因此宝玉格外的着急。
啊...
胤祺这才想起,宝玉说过的灯会的事,若非宝玉询问,他已经彻底抛到脑后。
“等下了课就去问。”胤祺拍着脑门,飞快答应。
林大人的授课,讲得一如既往的好,不过胤祺一想到这是林妹妹的父亲,眼睛就挪不开了。
“五阿哥,微臣可有不妥?”被胤祺这样眼不错地盯着,林海心中也犯了嘀咕,思索是否今儿个出门着急,有什么没有收拾妥当的地方。
“没事,没事。”胤祺忙忙否认,林海狐疑地继续上课,但在上课过程中,胤祺的视线还是会不经意地挪到林海脸上,想象林妹妹的模样。
该说不说,林海不愧是探花郎,在这般紧迫盯人下,依然稳稳当当地将计划好的课程讲完。
“你等我传信,我现在便去求皇玛嬷。”课刚结束,顶着甄宝玉格外热切的目光,胤祺留下这句话,便往春暄堂跑。
“皇玛嬷,宝玉说今儿晚上城里有灯会。”胤祺边说边跑进春暄堂的正厅,却发现春暄堂里不似前些日子,只有皇太后并服侍的宫人。
但此时胤祺满心想着的都是晚上的灯会,只一股脑的和皇太后说着话:“我晚上想去城里看灯会,可以吗?”
皇太后也并未觉得胤祺的行为有什么不对的,她笑得慈爱:“胤祺,快过来。”
皇太后今日里心情不错,见着胤祺更是欢喜,也不责怪胤祺一路小跑乱了规矩,从苏曼手中接过帕子,为胤祺擦着额头上亮晶晶的汗珠子:“你刚刚说什么灯会?”
“宝玉说为了迎接皇阿玛御驾,姑苏城里今儿个会有个特别盛大的灯会,家家户户都提灯挂彩的,这样的热闹我从没看过呢,皇玛嬷,孙儿想去看看,求您答应。”
胤祺将话一股脑地说完,这些日子相处下来,他早已知道眼前这老太太的溺爱,基本上只要他说的事,就没有不答应的。
皇太后停了这话,并未一口答应,她皱眉想了想,对着下首垂头坐着的妇人问道:“你嫁来姑苏日子不短了,这个灯会是何场景。”
胤祺这才将目光投向大厅的左侧,只见紫檀木的椅子上坐着一位端庄典雅的夫人,这夫人约莫三十来岁,头戴金丝狄髻,髻上插着红玛瑙镶翠金头面,额上佩戴着的金丝海棠纹华胜中镶嵌着硕大的鸽血红碧玺,耳旁佩戴着红宝攅金东珠耳坠,整个人熠熠生辉。
夫人身旁,坐着一个年约五六岁的小女孩,只见这女孩五官与夫人有几番相似,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1),只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便是姝色。
胤祺本以为甄家宝玉以及家中的几个姐妹已是不俗,但见了这个女孩儿,才知什么叫超凡脱俗。
这般风姿,绝不是一般人物,难道是...胤祺心中有了个猜测。
但此时并不是验证他心里猜测的时候,胤祺只猴在皇太后身旁,听着那端庄夫人的回话。
那夫人对于皇太后的询问,并不怯场,她凝神想了想,笑吟吟地:“太后娘娘,这事您问我,那可就问对人了,咱们苏州河最是养人,姑苏城里能工巧匠何许多,每年元宵节,那些巧手的匠人们便挖空了心思做各色的花灯,家家户户门口都挂满了灯,可热闹了,特别是咱们这附近的街上,更是热闹非凡,有点手艺的人家,推着车子出摊,各色卖吃的、玩的、用的,简直不胜枚举,一是为了应景,二是填补点家用,咱们姑苏的灯会,在江南可是赫赫有名,每年都有其他城里的人慕名而来。”
“想必知府大人深感皇恩,要将这番大平盛世之景展示给万岁爷呢。”
这夫人口齿清晰,三两句话便将灯会盛景描绘地栩栩如生,让本就心动的胤祺更是期盼。
“你还是和年轻时候一般能言善道。”皇太后听了这一番话,眼睛望向虚无的远方,好似在回忆着这位夫人年轻时的模样。
“皇玛嬷。”见皇太后久久不言语,胤祺扯了扯她的衣袖。
“你先生的夫人都这么说了,这般热闹怎么能错过。”皇太后从记忆中回神:“苏曼,你去和万岁爷说一声。”
苏曼应声而去。
“夫人?”机会来了!胤祺疑惑地打量着这夫人,疑惑地询问。
“说到这个,也是巧了,你先生的家眷今日来请安就在这儿呢。”这时皇太后终于想起胤祺还没见过林海的家眷,忙指着两人介绍。
果然!
这个小女孩,就是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林黛玉林妹妹;旁边那个端庄夫人,就是荣国公府的小姐、林大人的夫人,贾敏了。
听见皇太后的话,母女俩连忙站了起来,向胤祺行礼,还不等弯下膝盖,胤祺连忙阻止:“我与林大人有师生之谊,夫人切莫如此。”
说着,忙吩咐乌若将两人扶住。
上一篇:啵嘴咒术能否拯救柯学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