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最爱冰萄
“爱卿啊,朕一向将你视作安邦治国的肱股之臣,你且想想,像编撰大典这种名留青史的好事朕为何不交给别人,偏偏让你来担此重任?”
“还不是因为看中你!”
“如今大典问世,史书都要留下一行你的名字,多么荣耀,朕平日待你不薄,你可不能辜负朕的信任。”
姚广孝听闻此言,心中涌起一股热血,行礼相对:“为陛下效犬马之劳,是臣的分内事,臣当全力以赴,在所不辞。”
朱棣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满意。
“很好,所以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爱卿你更该以身作则。大典编完,不代表一切就结束了,还有一项更艰巨的任务,墨家试炼。”
“下去吧,回去告诉解卿,明日交一份关于试炼的计划书上来。”
姚广孝恭敬地应了一声,转身离开大殿。
站在殿外,冷风吹过,头脑渐渐从方才的激动中清醒过来。
不....假期!
又被陛下忽悠了,姚广孝痛苦面具。
回去该如何向同僚们交待啊,他真的要上吊了!
清朝。
朝堂上,大臣们为了要不要发展西洋科技争论不休。
清朝的科技发展缓慢,最大的原因在于闭关锁国政策以及政府推行的文字狱,连《齐名要术》《天工开物》这种图书都不允许出版,可见对民间的知识封禁有多严格。
但现在不是百姓学了科技会不会造反的问题了,而是他们再不发展,就要被洋人打进家门了!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桩桩件件惨无人道。
天知道圆明园一出,雍亲王的脸色黑成了什么样子。
这座园子康熙赐给他的,胤禛还邀请过胤礽一同观赏过,没想到后来被洋人烧了!
其余阿哥们的脸色也很难看。
天幕一棒打醒了他们,令他们惊觉国家看似的盛世下存在了多大危机,大清现在就像只拔了牙的虚弱老虎,周围的幼虎虎视眈眈,妄想挑战兽王的位置。
再远一点的西方,有着随时准备从他们身上啃下血肉的欧洲列强。
再者,沿海是有洋人的.....万一有奸细向他们出卖消息,洋人回去告诉它们的国家怎么办。
因此早在天幕讲晚清的时候,康熙就下了命令,严禁任何洋人出海。
如今港口风声鹤唳,看管之严,连只蚊子都休想飞出去。
康熙没想到后来的皇帝那么拉。
他本人并不抵触西方科技,甚至很感兴趣,向传教士们学习数学、物理和天文等科学知识,康熙明白西方科技发展得有多快,民间禁止是为了国家统治安稳,但上位者不能不了解,因此他允许传教士在国内自由传教,条件是交换先进的西方技术给皇家。
那乾隆皇帝干什么吃的,好的不学,坏的全学去了!
康熙暗暗磨牙,等他清楚乾隆是哪个儿子生的,非得揪过来暴打一顿不可。
“为今之计,必须发展科学,只是如何发展需有仔细的章程。你们有什么想法,都说一说。”
康熙目光冰冷地审视着儿子们,沉声道。
第79章 墨家与发明篇27始信须眉等巾帼,谁……
阿哥们静默。
仿佛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康熙的问题。
就在朝堂气氛越来越僵硬之际,胤禩开口道:“汗阿玛,儿臣提议兴办科技学堂,请有才之士担任学堂老师,不止是西方的传教士,我朝的优秀科学者也应该重视。儿臣听闻广陵有位名唤作黄履庄的老先生在制造器械方面颇有天赋,发明过人物马首能自动表演的画影,自动纳凉扇,能夜晚照光的瑞光镜等等,十分神奇。”
“儿臣认为,像黄先生这样的人才我们完全可招来学堂,让他们教授学生科学知识。”
“不错,老八的意见很好。”
康熙微微颔首,接着看向了其他儿子,意思是你们呢?
胤禛上前行礼,道:“儿臣提议,将科学考试并入科举里,新设一项笔试科目。”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必须让民众看到科学有利可图,他们才会趋之若鹜。”
“科举.....”康熙有些犹豫,清朝的科考法从顺治时期开始,延续了多年,贸然变动恐怕方方面面都要细虑。
但老四说的对,百姓们往往一根筋,学科学若无法做大官,带宗族变好,他们哪会勒起裤腰带供孙儿读书?
青史留名等大好事,与现实的馒头相比,大部分人还是觉得馒头更香,空喊口号,谁理你?
“老四的话颇有见地。”康熙再次给予了肯定。
不等他继续问其它皇子,胤题率先出声道:“阿玛,儿臣愿组建新式海军,扬我大清之威!”
胤禛、胤禩眯眼看过来,好家伙,我们认真出为阿玛出谋划策,你却想借机染指军权?
胤题勾了勾唇角,与兄长们对视的眼中暗含挑衅,怎么,他说的没道理吗?不练兵,拿什么压服洋人。
四哥,八哥,你们少小家子气,以己度人了。
“好!”
康熙满脸骄傲,儿子们还是很优秀的,他的抓娃娃教育没白教,瞧这一个个言之有物的样子。
随后他看向了臣子们,大臣们触及康熙的视线,齐齐低下头,像极了课堂上突然被先生点名的学子。
“........”
康熙无语,正待发火,一道清丽的女声从角落里传来:“皇上,臣妾有一语。”
一片寂静中,石氏缓缓出列。
她因推广天下女子放足的功绩,解除了王府软禁,可自由出入宫中,今日康熙不知怎么想的,将石氏与乌拉那拉氏一起召来,许两人在朝中旁听。
二女浑身不自在,尤其是石氏,生怕做错了什么触怒康熙,又回到以往的窘境。但在听到科学学堂的时候,依旧忍不住迈出了步子,朝康熙建议道:“既然有男女混合的医学堂,这科学学堂或许也能招收女子。”
话音落下,四周陡然一静,诸公看着石氏,陷入了沉默。
康熙转了转腕间的佛珠,同样未曾言语。
左都御史回过味来,清了清嗓子,义正言辞道:“太子妃此言过于幼稚了,学堂教出来的学子要参加科考,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稳固朝纲,乃我大清国本!贸然加进科学考试已是破例,若再允许女子参考,引发的问题就更多了.....”
“先说这检查之事,女子与男子身体有别,入闱之时该如何安排检查流程,总不能对二者一概而论。”
这时候的清朝考生考试,需要脱衣解履,散发张口,让号官搜身,以审查是否有带作弊工具。
“处理不当,
必会引起民间非议,再者,授官也是一大难题,阴阳分工乃圣贤伦理,从古至今,女子养家,学医治病,您看天女讲到现在,可讲了一位女性科学家?可见男子在钻研科学上更有优势。”
石氏被说的哑口无言,她站在原地,面对满朝文武冷漠的目光,不由茫然起来。
乌拉那拉氏担心的看了她一眼。
见此情状,左都御史不免有些得意,却并未显现在脸上,他自然的转过话题,与康熙谈论起学堂的建设章程。
....
早朝结束。
胤禛顶着兄弟们灼热的目光,上前两步,与自家福晋走在一起。
乌拉那拉氏犹豫了一下,却是与胤禛低声说了句话,然后走到石氏身边。
“二嫂,你别多想。”
石氏想法是好的,可这些日子乌拉那拉氏也看明白了,女子的权力没那么好争取。
石氏笑了笑,眉眼低落:“没关系,谢谢四弟妹关心,是我太天真了。”
天真到以为能以一己之力撼动人心中的偏见。
两人安静了下来,气氛有些沉默。
银白色的雪花晃晃悠悠,打着旋儿飘落至金红色屋檐上。
点点涟漪自湛蓝的天际荡开,一轮银月升起。
石氏听到宫人的呼声:“天幕来了!”
人们条件反射的抬头望去。
【她一生探寻星空,最终改变世界。】
【她享誉国际,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出色的天文学者。】
【国际天文学会以她的名字命名金星上发明的陨石坑,以此来纪念她。】
天幕上出现了一个少女的剪影,她手持望远镜,头顶的星空幽邃美丽。
【她是王贞仪,一位为人类走向星空奠定坚实基础的女性科学家。】
清朝,王家。
王贞仪呆愣当场。
许久,才像是反应过来,望着那个倩丽的背影,喃喃道:“我,近代史上最出色的.....女科学家?”
王贞仪呼吸微促,但有另一人比她更激动。
“闺女!”
王母冰凉的双手捧起她的脸,不住颤抖:“你,你......”
一向能说会道的王夫人此时惊得语无伦次,不敢相信地盯着她女儿。
同一时间,其它时空的女子们抬头,看着星月,不禁失了神。
“女科学家....原来女子也能做科学家?”
“天文知识复杂极了,我一点也看不懂,这位王姑娘真是厉害。”
乌拉那拉氏瞥向呆立在台阶上的左都御史,对方刚才大放厥词说什么来着,“男人在钻研科学上更有优势。”
这下啪啪打脸了。
【乾隆三十三年,王贞仪出生于清朝一个官僚家庭。
这一年,遥远的西方掀起了思想启蒙运动,满载着商品的欧洲商船来到中国,意图叩开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大国之门。
上一篇:脸盲在木叶和暗部谈恋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