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造反的日子 第66章

作者:想见江南 标签: 种田文 女强 历史衍生 爽文 BG同人

  赵淳楣一拍脑门儿,她差点忘了,不过大宋皇族起名也是件麻烦事儿。举个例子,像宋真宗,原名叫赵德昌,又叫赵元侃,后改名赵元休,又叫赵恒,一共四个名字。

  归根到底是皇帝这一枝又想进字辈跟宗族打成一片,又想凸显自己特殊性,还要避开民间的常用字免得百姓犯忌讳,更兼得一点中二病作祟,总之是一团乱麻。

  赵淳楣跟花荣商讨半天,最后还是决定自己定名字,女儿单名一个忴,意思是健康,二人对孩子也没什么大要求,平平安安就好。而且忴这个字比较生僻,方便民间避开。

  不光如此,赵淳楣还在江南比较偏远的地区圈了一块地,旨在建立纺织学校,让越来越多的女孩子们参加,学校里除了一些专业技能还教读书写字,毕业了优秀学员可以留校或进织造局工作,甚至每年的精品还可以进贡到宫里。

  有了女儿后,赵淳楣的感触愈发深了,她想加快进程,尽量创造出一个对于女子更加宽松的社会。

  对此朝中一些老古板虽然颇有微词,但毕竟也只是行匠人商贾之事,如今皇帝就是女的,此举也无可厚非。重要的是,前方已经传来消息,二帝以及被金人掳走的宗室百姓皆已动身,想来几个月后就能到汴京,满朝文武顾不得别的,心思全在此事,就连花荣这种平素不管事的,都忍不住来找赵淳楣商议。

  赵淳楣一边翻奏折一边气定神闲道:“不用担心,我既然让他们回来,总有办法解决。”

  “这我自是清楚。”花荣迟疑道:“只不过他们回来后是不是要住在宫里?到时候我跟小宝出入起来好像不太方便。”

  赵淳楣轻笑一声,“想什么呢,我还能让你们父女没地方待怎么,放心吧,所有事交给我,你一切如常就好。”

  备受安慰的花荣点了点头,信赖地看着妻子在灯下的身影,不管别人怎么说,关键时候有这样的人在身边他都要感叹自己是三生有幸。

第90章

  赵佶本就是风流天子,半辈子声色犬马儿女一箩筐,自然不会将女儿们放在心中,答应了完颜希尹联姻的要求后粗略挑选了一番,最后决定让第五女茂德帝姬赵福金嫁予金国皇帝。

  赵福金本为明达皇后所生,不光身份高贵,在所有女儿中也是最为貌美,当年完颜宗望打进开封,曾亲口点名索要,完颜宗望死后一直在其宅院居住,原本以为这次能顺利回国,最后却等来了此噩耗。与这时代大部分女子一样,赵福金不敢反抗父兄,甚至在她的认知里,此为自己应当做的,所以即便使团强烈反对,梁红玉与扈三娘甚至亲自上门劝诫,她依然执意答应。

  皇命与本人都是如此,众人也没办法,好不容易与金人谈妥条件,总不能因此事多做耽搁,最后无奈之下,只能将这位苦命的帝姬留在敌国。由于这件事,原本因着马上就要回家而兴奋不已的使者们有些萧索。

  毕竟金国山高路远,这次来的基本都是些年轻官吏,大多是赵淳楣登基后提拔上来的,对于迎回二帝抱有一腔热血,结果近距离接触后发现自己国家曾经的君主真如传闻中一般荒诞,心中不免难受。

  这其中属扈三娘最为愤懑,她本就是从二龙山出来的,对什么朝廷皇帝向来看不惯,现在这两瓣烂蒜又闹了这一出,气得她当时就想闯进去骂人。最后还是较为成熟的梁红玉与李纲将其劝住了,见她如此,二人也不敢再让三娘接触二帝,寻了个由头将人送到后方,负责看管随行百姓。

  路途遥远,几万士兵行进起来都颇为困难,更别说这么多平民,其中一半还是老弱妇孺。好在为了回家,这些百姓意志非常坚韧,扈三娘与梁红玉也有指挥大规模人员的经验,所以队伍虽然缓慢,但终归没乱起来。

  如今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宋金两边大致以黄河为界,真定、河间这几个府还在金人手中,剩下北方大部分都是辽国旧地。要知道女真人只有那么多,要管理好这么大的地方还是颇为吃力的。为了防止宋朝这边搞事情,金人也派了一支军队随行,领命的正是曾经与赵淳楣交手的金国四太子金兀术。

  对于这位金国贵人,赵佶赵桓二人一开始也是极力拉拢示好的,然而金兀术不比老谋深算的完颜希尹,有些年轻气盛,对于窝囊废二人组极为看不上,面对他们的讨好表现得也很平淡。好在眼看马上就要归国,父子二人的心思也不在全金人上面,毕竟回去后他们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是了,对于赵淳楣这个皇帝,两人是不可能认下的,说白了,所谓的皇室血脉,不过是赵佶当年为了拉拢二龙山随口说的,赵淳楣这一支,往上追寻甚至不是太宗直系,而是太、祖赵匡胤的后人,并且也早就出了五服,她还是个女子,凭什么当皇帝?

  不过嘛,这父子二人就算再自信也明白眼下局势,赵淳楣掌握着军队以及北方大部分地方武装,朝堂上的局势也稳定下来,提拔了一大批自己的人,想要推翻对方十分困难。所以,为了避免回朝后陷入窘境,他们决定现在就行动起来。

  这日,趁着大军休息,赵佶赵桓将使团的负责人李纲叫到跟前,先是道谢,之后又对其工作的辛苦表示了肯定,李纲连

  连推辞,恭敬地行礼,全程挑不出半点错误。

  二人满意地点了点头,其中赵桓态度尤为热切,拉着李纲动情道:“卿家,当日一别,没想到还能再见,吾悔不听你的进言,这两年在金国,每每忆起卿家忠肝义胆,都禁不住垂泪,你能来接我们,吾心甚慰啊。”

  “太上皇严重。”李纲躬身道:“此为大宋子民应当做的,况且臣出身卑鄙,深受皇恩,怎敢托功。”

  赵桓听到“太上皇”三个字面容微微扭曲了下,片刻后勉强调整过来,露出一抹干巴巴的笑意,“吾知道卿家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赵桓与其大聊恩义倒也不算错,李纲原本是个普通官员,因为在第一次东京保卫战中力挽狂澜被其提拔为宰相,不过很快就遭到厌弃,赵桓甚至骂他“惟辟作福,大臣专权。”最后一贬再贬,直到金人再次兵临城下,皇帝才又想起他,然而已经晚了。

  赵桓与李纲相处过几个月,知道这人虽然有才,但性格刚直,而且心胸狭窄,当年还跟赵淳楣起过争执,于是刻意长吁短叹道:“我父子二人都清楚,现在朝廷这个样子,来接金国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卿家与我们相处这般久,回去恐遭猜忌,你放心,回去见到赵淳楣,我们必定帮你解释。”

  李纲微愣,回神后淡淡行礼道:“如此臣便谢过二位太上皇了。”

  感觉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父子二人眉头微皱,继续蛊惑道:“回来之前,我等与几位叔伯们商议过,等到了京城,得先祭天祭祖,感谢保佑我大宋渡过此关,同时将赵氏子孙汇集起来,重新编写玉牒,也算正本清源了。”

  此话几乎是挑明了,正谁的本,清哪里的源?不就是要针对如今龙椅上的赵淳楣吗?

  然而李纲却怔下,诧异道:“有这等事?怎么分别前没听他们说过?”

  分别前?什么分别前?赵桓摸不着头脑,紧接着反应过来,直接失态地大喊,“宗室们走了?!”

  “是啊,”李纲面色如常,“因着咱们行进实在缓慢,有几位年龄大的宗室身体不适,便先让人送他们回京城了,金人那边担心他们路上出什么意外也答应了。”

  “混账东西!怎么我不知道!”赵桓气得面色通红,一旁的李纲连忙请人息怒,安慰道:“宗老们也是不想您二位知道后担忧,放心吧,臣安排了扈将军协同,定然会把所有人成功送到开封府。”

  他那是因为担忧吗!赵桓气得要吐血,虽然同样被俘虏到金国,但宗室们可没有那么好的待遇,路上死了一批不说,余下的都被安排到各个地方做体力劳动,折腾得够呛,李纲说好些个身体不好其实也没撒谎。但是这让一门心思想要在路上跟宗室们商量对策搞事情的二帝彻底没办法了。

  赵桓当场心态就崩了,他跟亲爹赵佶不同,赵佶在北狩时已经是太上皇了,基本没有复辟的可能性。赵桓可是正儿八经的皇帝,他跟赵淳楣到底谁是正统还是可以掰扯一下的。

  李纲见其这个模样,知道对方能消停些日子了,于是恰到好处地提出告退,然而刚要转身,赵佶就叫住了他,之后表示自己这边服侍的人手不够了,希望能多调些人来。

  考虑到二人的身份,此等要求并不过分,李纲才要答应,冷不丁想到什么,开口道:“两位太上皇的日常起居应由梁红玉将军负责,可是她有不周到的地方,臣可以在旁稍加提点。”

  “这、这倒是没有……”赵佶有些尴尬,毕竟梁红玉是个女的,而他们现在最大的敌人赵淳楣也同样是女的,于是便自动将其划分到一个阵营。

  李纲收敛了笑意,他起身,极为认真道:“梁将军曾带着兵马与金人浴血奋战,为国鞠躬尽瘁,连生死都可以置之度外,虽是女子也忠肝义胆光明磊落,太上皇若是连这样的人都要猜忌,岂不是令将士们寒心嘛?”

  “这我自然知晓,不过是见梁将军忙碌,唯恐打扰到罢了。”赵佶随口给了个解释,之后又是对着李纲吹捧一番,努力拉近关系,直到对方再三表达忠心感谢方才放人离去。

  之后的日子,这对父子因着计划被打乱,倒是没太作妖,况且他们也察觉到,随行的官员似乎对二人高贵的身份不怎么感冒,憋闷之下,只好折腾自己身边的。

  李纲答应的事倒是照办了,他从民间百姓中选出一批女子,经过简单的培训送到赵佶赵桓身边充当婢女。然而平民百姓粗手粗脚的,干些力气活儿还勉强,至于什么伺候笔墨根本干不来。是的,眼见马上就要回京,他们也开始给各地官员写信,争取联系上些曾经的心腹,赵佶甚至将写字画画的爱好重拾了起来。最后没办法,二人索性找了几个年幼的帝姬在身边侍候,女孩儿们没办法违背父兄的命令,好在只是铺纸研墨整理书稿,便轮流上岗。

  今日刚巧是永福帝姬赵佛宝当差,她生母乃崔贵妃,被皇帝厌弃,自打出生就没过过几天好日子,本身性子刚烈,不同于其他姐妹,对于父兄有很大意见,见了赵佶赵桓没多久便直接呛了起来。

  这两父子在接连碰壁,正一肚子火没处发泄,对着敢顶撞自己的赵佛宝便是一通怒骂,直接点名其不忠不孝性情乖张。要知道此事如果传出去,即便赵佛宝是帝姬,得了个此等评价以后的人生也会极为艰难,气得小姑娘晚上回帐子痛哭出声。

  赵多富见此轻声安慰,表示明日会去跟爹爹求情,也让小妹先服个软。

  “我才不去!你怕他们我可不怕!现在回京前途未卜,就算事事都顺从也只会是下一个乔才人!姐姐,我有时候真不明白,这些人害死了乔才人,把我们变成这样,你难道不恨嘛!”赵佛宝大喊。

  赵多富连忙捂住妹妹的嘴,确定周围无人后苦笑出声。

  恨又能怎么样呢,自己这辈子反正也就这样了。

  她温和的安抚着怀里的女孩儿,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妹妹们能过得好,而在其看不见的地方,赵佛宝狠狠握紧拳头。

第91章

  大军已经离开金国都城许久,来到了旧时辽国南京道,再走个三五天,差不多就到了真定府,此处岁被金人把持,可距离大宋已经非常近了,赵淳楣也派了部分军队在真定外接驾,可以说家就在眼前。如此让疲惫不堪的百姓们兴奋不已,事实上,别说他们,就连使节团都有些激动,毕竟离国已一年,谁能不想家呢?

  一时间人心浮动,守备也跟着懈怠起来。李纲与梁红玉看在眼里,却没怎么管,打从出发所有人都绷着一根弦,总要适当放松些。况且两国都商定好,也快要到大宋了,想来是不会有什么变故,只要不过分,就由着他们去了。

  是夜,一道瘦小的身影借着守备换岗的功夫偷偷溜进营帐,此处乃是二帝书写存放之处,夜里很少有闲人经过。

  只见那人在文书中不断翻找,借着外面微弱的光源辨别上面的字迹,然而半天时间依旧一无所获,如此一来他似乎也有些泄气了,想要转身离去。突然,身后响起到阴冷的男声。

  “你是想找这些吗,我的好妹妹。”

  接着烛光亮起,赵佶与赵桓因愤怒微微扭曲的脸被照映出来,顺着他们的目光看去,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惊惧地站在角落,正是前些日子被骂不忠不孝的赵佛宝。

  赵佛宝本来就因为母亲的遭遇怨恨赵佶,在金国的一切则是令这个小女孩快速成熟,以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这对父子,然后她就发现,这两人不光是对家人无情,对整个国家也半点担当。由于出身皇家,虽然没系统地学习过,赵佛宝对于权力也有一种天然的敏感度。她知道,放任这两人回去,对现在好不容易重新走向正轨的大宋来说无疑是一种破坏。

  返程途中发生的可以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新仇旧恨促使赵佛宝做出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她打算将二人联系心腹,想要暗害朝臣的文书偷出来交给当今皇帝赵淳楣!这样不光做实了二人有通敌卖国之嫌,也能让对面提前准备。

  无奈赵佛宝虽然有勇有谋,终究年纪太小,在动手之前就流露出迹象。赵佶赵桓这两人,能力平平但猜疑心非常重,可以说是有点心眼子都用来对付身边人了,见此便不着痕迹地做了个局,果然将人引了出来。

  父子面色通红,明显气得不轻,虽然在金人那边尊严尽失,但在妻妾儿女面前,两人素来十分威严,如今赵佛宝的行动不光是背叛,同时也相当于在打他们的脸。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我的好女儿,这些都是谁教你的?是不是姓梁的那个女人?”赵佶呵斥道。

  事到如今赵佛宝反倒平静下来,她放下手中的东西,冲着二人冷笑,“没有人指使我,你们俩做的事老天的看不下去,我不过是顺应天意罢了。”

  “啪!”赵桓狠狠一个巴掌将妹妹抽晕在地,看着她倒下的身影,父子交换了下眼神,似乎做出了什么决定。

  ……

  扈三娘带着几十人轻装上阵,很快就抵达了京城。得到消息后赵孝颖一大早就率部分官员在门口迎接,双方相见,即便之前关系平平,如今也不由涕泗横流。

  “叔父!十四弟、十五弟!”赵孝颖激动万分,对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行礼,此人名赵仲理,乃是太宗之孙,在宗族里辈分最大之一,平日在开封府养尊处优基本不理事,堪称大宋吉祥物,结果没想到临老遭这一回罪。看着对方明显佝偻了许多的身影,赵孝颖流出泪来。

  “行了,我不还活着吗,活着就比什么都强了”老人安慰。

  赵孝颖之前就管着宗人府,对皇室最为熟悉,此番前来还拿着玉牒,放眼望去,人数较记忆中少了将近一半。其中有人是因为生病、有人因为气节自尽、也有被金人折磨的,即便是成功回国的这些,也个个骨瘦嶙峋,瞧着只剩一口气吊着了。

  长叹一声,赵孝颖将准备好的话咽了回去,终归是自家亲戚,无论怎样先将人安顿下来吧。然而有些事,即使不说大家也明白。比如紧跟着赵孝颖身后的那位英俊男子,大概率是传说中的“皇夫”,再联想到赵孝颖于新君上位中所出的气力,众人长叹一声,怕是回京之后也不安稳了。

  事实上,对于将他们提前接回来,也是赵淳楣与左右臣子提前商量好的,一来可以防止二帝搞事情,二来也是要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其实有孟太后在,即使宗室全体反对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可赵淳楣毕竟是女皇帝,能上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身上的皇室血统,所以与这帮“亲戚”,关系尽量处好些。倘若真连这些人也一致拥护,那么她的法理性将彻底坐实,基本上无可挑剔了。

  “我听闻那两位私下里说回来之后打算祭天祭祖,”赵淳楣摇头,嗤笑一声“也亏得这副厚脸皮,不担心把老祖宗们气死。”

  闻焕章张了张嘴,想要询问对方是如何知道的这些消息,然而话到嘴边却犹豫了,他清楚地知道,这不是臣子该问的。不知怎么的,他突然想起赵淳楣大力推广的棉布,在第一次见到此物的时候,闻焕章惊讶地发现这东西比自己爱穿的丝绸吸水力强多了,身上出再多的汗也不怕。

  如果权力是水,那么赵淳楣就是那种棉布,从二龙山到东京,走到哪儿吸到哪儿。只不过短短两年,便彻底在朝堂上站稳脚跟,如今更是成长到连自己都无法企及的地步,跟在这样一位帝王身边,只能小心再小心。

  “先生、先生?”赵淳楣叫住了他,随口打趣道:“想什么呢?你最近怎么总是发呆,可是你闺女小阿秋又让你心烦了?”

  阿秋前些日子刚及笄,算起来也要开始相看人家,虽说闻焕章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肯定是要晚嫁,但贵族人家大多会头几年先订下,有机会还得给小情侣相处段时间,不至于盲婚哑嫁。闻焕章如今乃京中头号红人,天子近臣,来提亲的要把门槛都踩破了,让他好一阵头疼。

  “阿秋那丫头是我看着长大的,实在不行改日让她进宫,我多找几个帮着相看。”

  此言一出,顿时让闻焕章一激灵,他哪里还敢让女儿再趟这浑水,连忙找了个理由拒绝。

  赵淳楣微愣,也没说什么,君臣二人又套路起别的事。

  与此同时,使节团那边。

  赵佶赵桓借口要用永福公主帮着伺候笔墨将人囚禁在身边,他们好歹也是曾经的皇帝,这一路还是收拢了两三个下人做心腹,又人帮着遮掩,再加上路上繁忙,李纲梁红玉倒也没发现。

  不过此事还是瞒不了赵多富,想到妹妹之前表现出的恨意,在其失踪的当晚,她便去父兄那找人了。二人倒也没瞒她,主要赵多富性格逆来顺受,当日在宫里,她一边拉扯着妹妹一边服侍金人,面对赵佶赵桓做衣裳之类要求依然咬着牙完成,即使知道也不敢怎样。

  不出他们所料,得知此事后,赵多富吓得说不出话来,旋即不住替赵佛宝求情,不过每回都被打发走就是了。

  这天夜里,她提着油灯再次去找父兄,然而才进去便见两人阴沉着脸,原来是有沿路有亲信传消息,说回京的宗室许多都被赵孝颖说动,愿意承认赵淳楣的身世,甚至不少都重新在其手下当起官来,这如何不让两人惊怒。

  所以面对赵多富的苦苦哀求,赵桓不耐烦地将妹妹推开。

  “啊!”赵多富痛呼一声,原来是手中的油灯被打翻,不光掌心烧伤一片,油还洒了一地。

  赵多富担心惹他们生气,想要收拾干净,就听父亲长叹一声,“不用了,让奴婢去干就好。”

  只见赵佶温柔地将人扶起来,轻声道:“柔福今年也二十了,之前在金国受了那么多委屈,等回京爹爹定然帮你找个好人家。”

  “为爹爹分忧,女儿不敢居功。”赵多富小心翼翼地回答。

  “好孩子,”赵佶抚了抚她的头顶,“爹爹知道,那么多女儿里,属你最有孝心,那么你再为我们做件事好不好?”

  赵多富茫然地抬头。

  赵佶转身,从书房的夹空里拿出一把锋利的匕首,放到赵多富的面前,“等会儿带你去见永福,你把这个交给她,假如要是不从,你就亲自动手。”

  借着装模作样地感叹道:“我这当爹的,到底给她留个全尸。”

  赵多富如遭雷击,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的父亲,曾经的一国之君,要杀了亲女儿?!

  事实上,最开始二人也是想留着赵佛宝的,虽然其吃里扒外,但女性作为附属者,无疑也是一种资源。然而宗室们的倒戈让他们改变了主意,即使是相处多年的血亲也可能会背叛,像赵佛宝这种,无疑是个大隐患,万一回京后在旁人的怂恿下再说出些什么……

上一篇:玛蒂尔达女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