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王妃生活 第100章

作者:钟离昧 标签: 红楼梦 天作之合 爽文 日常 BG同人

  瑶光早就从皇太后那里得到了消息,求着皇太后给了一份名单,上面列的都是懂得一些基本推拿养生之道的宫女。

  等人被放出去之后,她就派人把名单上的宫女都请到别庄里来,问他们愿不愿意在她这里再就业。

  “我准备开一个养生馆,愿意留下的,会有大夫来教你们刮痧拔罐、艾灸温灸、足浴足疗、药浴熏蒸、经络养生等技术。

  每月底薪一两银子,每服务一位客人,还根据客人的消费情况有提成,多劳多得。若敢有人从中克扣,只管来王府找我,严惩不贷。”

  这些宫女都是在宫里打磨过的,经的事多,见识也比寻常人强,晓得“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

  听她说得这样好,反而没人敢信了,彼此相好的站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先开口说话。

  对此,瑶光早有预料,被人晾着冷场也不以为意,笑道:“想来你们在宫中也听过我的名号,如今京城里最大的珍珠生

  意、银耳生意和琉璃生意都是我的。

  经商的人,最讲究的就是诚信二字。说句不怕你们吃心的话,莫说区区一两银子,便是十两一百两,对我来说也不算什么。你们觉得,我会为了一月那几两银子诓骗你们?”

  这话不好听,却是大实话。宫女们听了这一席话,提着的心里反而放下了几分。

  有个大胆的上前一步,躬身行了礼,问道:“这么好的价钱,有的是人愿意来,王妃为何要找我们呢?”

  “因为你们有基础呀。”瑶光坦言道,“你们可以相互问问,我找你们来可不是随便找的,而是提前从皇太后那里要的名单,知道你们多多少少都懂些养生推拿之术,教起来好入门。”

  见许多人的神色都松懈了下来,瑶光又道:“留不留全凭自愿。你们既然到了我这儿,就算是与我有缘。不管愿意走的还是愿意留下的,我都有十两银子奉上。

  要走的,就算是给你们添的盘缠。若有意留下的,那就是庆祝你们入伙,咱们日后合作愉快。你们考虑考虑,半个时辰之后我再派人来问答案。”

  说完便起身走了出去,跟在她身边的人也都出去了,只把这些宫女留了下来。

  一开始没人敢说话,怕有人在门外偷听。

  可时间久了,终是有人忍不住了,问了一句:“你们怎么想?”

  这句话就像是滚油锅里滴进了一滴冷水,整个人群轰就炸开了,议论声嗡嗡地形成了一片音浪。

  半个时辰之后,燕姑姑垂手走了进来,笑眯眯地说:“想来诸位有认识我的,我姓燕,原是宫中女官,后来被选做晋王妃陪嫁。

  如今蒙王妃恩典,已经立了女户,养下一个女孩来。母女二人每月也有几十两的进项,一辈子都吃用不尽。

  王妃是个宽厚的人,给了这么个好机会。错过了这个村,可不会再有这个店,诸位莫要自误。”

  说完之后,她也不在给众人反应的时间,立刻便道:“愿意留下的到我左手边来,急着回乡见父母的到我右手边来。”

  这时,有四个小厮抬了两张桌案进来,一边放了一张。又有两个穿着绫罗,头戴金簪与通草花的丫鬟,捧着笔墨纸砚,分别坐在了两张桌子前。

  有人早就想好了要留下,立刻就走到左手边。那桌后边的丫鬟笑眯眯地说:“这位姐姐进前来,登记姓名、年岁与籍贯。说说自己擅长什么。”

  也有下定决心要走的走到右边,那边却只需要登记姓名和籍贯,让他们留个手印,就可以到门口领银子走人了。

  听见“领银子”三个字,这种人才往门口看去。就见不知何时,门口一堆了两只箱子,打开的那一口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子,十两一锭的雪花银。

  还有原本想着要走的,听了燕姑姑的话又犹豫起来,站在原地许久没有动作。

  对于这些人,燕姑姑也不着急,只笑眯眯地站在那里,等他们做出选择。

  =====

  不但晋王府在招人,京城里许多人家也在聘请从宫里出来的这些宫女,为的是教导自家女儿,顺便了解一些宫里的忌讳。

  他们要聘用的时间不长,也就是两个月左右,给的奉银却不少,一百两到三百两不等。很多宫女都乐意淹蹇两个月,多挣一笔盘缠。

  荣国府那边自然也不例外,王夫人十分积极,花重金请了一个伺候过太妃的。

  请回家后就好吃好喝地招待,平日里除了请她教导元春规矩之外,就是打探一些宫中事。其中打探最多的,就是关于圣人的事。

  可是这些事情,王夫人敢问,那宫女却不敢多说呀。她只是说圣人和皇后娘娘都重规矩,入宫之后只消要规规矩矩的,前程都不会差。

  至于是什么前程,那就不知道了。

  见她拿了钱还推三阻四的,王夫人有些着恼,却又不敢狠得罪她,只得忍气吞声,想着日后有报。

  再说元春自幼养在贾母身前,很是学了些眉高眼低,知晓内宫秘事,特别是关于圣人的,这些宫女是不敢轻易透露的。

  因而,每每听完了王夫人的抱怨,她虽心里也不舒服,却仍要劝说一番,叫王夫人别和那宫女一般见识。

  “她在宫里那么多年仍旧是个宫女,连个低阶女官的品级都没混上,又有多少本事?横竖咱们请了她来,能学好宫里的规矩就是万幸,太太又何必苛责?”

  王夫人摇头叹道:“你就是太好性了,日后到了宫里,怕不是要被人给吃了。”

  元春对此不以为意,她可是国公夫人亲自教养出来的。

  贾家虽是本朝的新贵,祖母史太君出生的史家,却是从前朝就做官的。如若不然,史家先祖一介文臣,凭什么在开国时封侯,还是世袭罔替的侯爵?

  “太太不必担忧,女儿虽与人为善,但若有人欺上门来,我也不是吃素的。”

  一时宝玉进来了,给母亲行了礼便扑到姐姐怀里,仰着头问道:“大姐姐,他们都说你要进宫去了,是真的吗?”

  元春皱眉,追问道:“这是谁告诉你的?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呢,怎么就胡乱说话?”

  见她动怒,宝玉缩了缩脖子,小声道:“是媚人姐姐。”

  元春眉头微动,当时没说什么,只哄好了宝玉,叫他回去读书,转头便对王夫人说:“宝玉跟前那个叫媚人的,太多嘴了。”

  王夫人不以为意:“我儿本来就是要进宫去的,那媚人也没说错什么。”

  “太太!”元春皱眉说道,“您刚才还在抱怨那宫女嘴巴严实,可见在宫里当差的,嘴巴严实是第一要务。

  女官是要经过选拔的,若是咱们家的下人嘴巴不够严实,在外面乱说什么,难保不会影响女儿参选。”

  王夫人的神情立刻就严肃了起来,沉吟了片刻,点了点头:“我的儿,你说得不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心驶得万年船。”

  她捏着团扇站起身来急走了两步,又想起了什么,回身叮嘱元春:“元儿,你当着那老宫女的面,可一定要恭敬几分,省得她教规矩的时候坑你。”

  元春点了点头,自信满满:“太太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王夫人得意道:“我的元儿就是有出息,此一去必然是能选上的。那老宫女有机会教元儿规矩,也是她的荣幸。”

  正好,元春也是这样想的。母女二人脸上的笑容如出一辙。

  等王夫人走了之后,元春便招来侍女抱琴,吩咐道:“去小厨房端一盏燕窝粥,替我送到秦姑姑那里去,再替我道一句辛苦。”

  那宫女姓秦,贾家人为了奉承她,尊称一声“姑姑”。

  元春每日都有一盏燕窝,今日她那一盏早就用了。但贾家如今是王夫人管家,多要一点燕窝而已,后厨那边根本不会为难。

  抱琴应了一声去了,元春则是起身,在屋里练起了秦宫女教导的规矩。行起坐卧,都有法则。

  整个京城里,像贾家这样的事,发生了不知道几起。那些宫女都是宫里出来的人精,未必不知道那些人看不起他们。

  但他们就是为了赚个快钱,只要钱到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呢。

  再者说了,哪怕那些贵族心里把他们恨得牙痒痒,表面上不还得敬着他们?

  就看谁更难受了。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两个月之后,贵女们入宫参选的时候到了。那些被请做家教的宫女非常麻溜地主动告辞了。

  有些人拿了钱就直接回家,但也有些脑子灵活的,想着这种女官的选拔每三年都有一次,做一次就有几百两的进项,连续做上三五次,挣的钱就够吃一辈子了。

  有这些想法的,就在京城里租房子留了下来。只等三年之后打出招牌,再来一次。

  

第122章 贾元春归家,公主初入朝堂……

  等到女官选拔结束,瑶光特地留意了一番。在原剧情已经歪了的情况下,贾家元春还是入选了,被分派到了凤藻宫,从低阶女史做起。

  做了多年的皇家妇,瑶光自然知晓,凤藻宫根本不是给嫔妃住的地方,而是宫中藏书之所。

  除凤藻宫之外,宫中还有好几处藏书阁。后宫嫔妃们爱看书的不多,圣人看书的地方又太多。在此处当差,可谓是既清闲又清静。

  对于想要安稳度日的人来说,这是个绝好的去处。

  但元春求的不是安稳,而是富贵,心下十分郁郁不乐。

  她入宫时,王夫人特地换了许多小额的银票和碎银子叫她带着,以为入宫打点之用。

  元春刚开始并没有轻举妄动,安稳了一月有余,和凤藻宫原有的女官混熟了,又用银子收买了底下伺候的宫女,在她偶尔外出时有人替他遮

  掩了。

  直到这个时候,她才顺着花钱买来的路线,悄悄摸到了太妃们居住的寿康宫,找上了甄太妃。

  甄太妃膝下虽有两子,年岁却都不大,还不到成婚之时,自然是无法将母亲接出宫去奉养的。

  贾家与甄家是老亲,同为金陵大户,贾家因是战场上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勋贵,开国时就封了两门国公,论门第不知道比甄家高了多少。

  但自从甄妃入宫并生下皇子之后,贾家这边也逐渐意识到,太平盛世里是不需要太过耀眼的武勋的。

  再和甄家相交时,身段就往下放了许多,贾家几个诰命入宫请安,也不忘到甄妃那里坐坐。两家从那个时候起,才算是真正亲密起来。

  可再怎么亲密,对甄太妃来说,也比不上自己儿子的前程。

  如果像原著那般,上位的是参与过掀台子叛乱的八皇子景阳,且上头还有个太上皇压着,甄太妃作为太上皇的宠妃,自然愿意拉拢勋贵官员,替自己儿子造势。

  那是因为看得见希望,要趁着太上皇还在,帮自己儿子争夺皇位。

  可如今没有太上皇,先帝的骨头都化成灰了,继位的又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众臣钦服。甄太妃是疯了,才会为了一个亲戚家的女孩去算计圣人。

  双方的诉求不同,也没有求同存异的余地,自然就合作不成了。

  只可惜,元春从小就听祖母念叨甄贾两家的关系有多好,已经形成了定势思维,觉得自己做了新皇的宠妃,是对两家都有益的事。

  再加上入宫之后的生活,和他在家时千金大小姐的条件差远了。虽说有银子开道,该她干的差事又有带进宫的婢女抱琴帮衬,凤藻宫上下都乐意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也就是如此了,再多的也不可能有。

  元春迫切地想在宫中出头,根本没有仔细打听甄太妃的处境,就买通了人手找过来了。

  这么毛毛躁躁的,就算甄太妃当真有心扶持圣人的后宫,大概率也是不会找她的。

  太妃态度亲和地招待了元春,拿捏着态度,对于元春的请求不答应也不拒绝,让元春以为她只是想拿乔。

  可前脚把元春送走,后脚她就派人去坤宁宫求见皇后,把凤藻宫女史擅离职守的事报了上去。

  回到自己歇息的庑房,元春刚躺下没多久,皇后那边的训斥就下来了。不但是她,凤藻宫所有的女官、女史和宫女都受了牵连:宫女罚俸一个月,有品级的女官和女史都罚俸三个月。

  要知道,宫中才开始从官员勋贵家里采选女官,原本的女官也都出自平民之家,没什么家资。一下子罚去三个月的俸禄,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割肉放血。

  宫女们一个月的俸禄是不多,也正因为不多,才看得更真。

  元春连皇帝皇后的面都没见到,就把整个凤藻宫上下都得罪了。

  哪怕她事后自掏腰包,把众人罚的钱都给补上了,众人待她也只是客气而疏离,不做为难而已。除了随身带进宫的抱琴,没人再愿意给她行方便。

  在宫里空耗了半年,她因各处打点,身上带的钱财逐渐耗尽,便写了一封书信托人送回家去,让王夫人再送钱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