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离昧
大周氏道:“娘,我们知道您只是想早些见到您大孙女,但她嫁的是皇家,规矩最大。咱们家总不好过于特立独行,让瑶娘在姑爷面前抬不起头来。”
听他拿大孙女说事,卢氏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便也作罢了,只在安乐堂的明堂里等着。
家里一向都是她拿主意,大家还怕她坚持不肯听劝呢。见她肯听,多多少少都松了口气。
傅家父子一早就把守门男仆全部赶走了,换了两个泼辣的婆子暂且代替。
王府的马车在大门口停下,王喜挥手让车夫避走,燕姑姑和翠娥从后面的马车上先下来,和傅家众人一起恭请王爷和王妃下车。
景阳先踩着条凳下来,也不让别人伸手,亲自把瑶光扶了下来,还适时地提醒:“小心脚下。”
傅家父子看在眼里,多多少少都松了口气。
——不管实际上是如何,至少姑爷还肯在娘家给自家姑娘做脸。按照他们家以往和人打交道的经验,要脸面的人永远比不要脸的好应付。
第44章 相谈甚欢简单地寒暄过后,几个粗……
简单地寒暄过后,几个粗使的婆子抬了两顶软轿过来,傅宁请女儿和姑爷一起上轿。
景阳喜爱瑶光,自然乐意给傅家长辈们做脸,当下便执意不肯,只让瑶光坐上软轿,他则是陪着岳父一起边走边说话。
傅宁让了两次,看出他是真心的,便没有再勉强,大笑道:“既然如此,姑爷便顺便看看咱家院子收拾得如何。”
他们家的宅子虽然只有三进,每进的院子也不大,但各处布局都讲究风水,整体看起来非常和谐。至少景阳才一进门,就觉得心头猛然舒畅。
他不知道什么叫气场,自然也就不明白,之所以有那样的感受,是因为傅家的院子恰好贴合他的气场。
这种东西本来就很玄妙,虽有感觉,却又隐隐约约,道不分明。
因而,景阳只觉得是自己对傅家爱屋及乌的缘故,并没有多想。
一行人跨过前院,大小周氏已经带着各自的儿女在仪门处等候多时了。
抬轿的婆子停了下来,燕姑姑掀开帘子,把瑶光扶了下来。玉微一看见自家姐姐,立刻就扑过来喊:“大姐,你们总算到了,我可想死你了!”
瑶光在她额头上敲了一下,虎着脸佯怒道:“马上就是腊月了,嘴里也没个遮拦,当心奶奶还罚你抄书。”
听见要抄书,玉微下意识打了个激灵,笑容瞬间谄媚无比。她把翠娥挤到了一边,小心翼翼地扶着瑶光的手臂,陪笑道:“大姐,妹妹扶着您进去。”
瑶光好笑地看了她一眼,算是放了她一马。
那边大周氏等人和景阳相互见了礼,景阳便走过来要同瑶光一起入内,却见自家王妃正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扶着。
估算着这姑娘的年岁,再看看她和自家王妃颇有几分相似的容颜,景阳瞬间就了然了这姑娘的身份。
“想来这位就是姨妹了,生得和瑶娘真是相似。”
自傅家入京之后,内务府就派了两个嬷嬷专门教导女眷规矩,礼部也派遣了官员来带着傅家男人们演礼。
因而,他们虽是新贵,基本的礼数却都明白。
玉微知道,眼前这位虽然是姐夫,但也是晋王,不能当做寻常亲戚对待。
她忙放开自己的姐姐,恭恭敬敬地对景阳行了万福礼,脆生生道:“民女傅氏,给晋王殿下请安,殿下万福。”
景阳抬手虚扶了一下,淡笑道:“姨妹请起。”
见他走过去扶着自己姐姐了,玉微立刻就跑到了自家母身侧,非常有眼色地没凑上去。
一行人以景阳和瑶光为首,簇拥着进了卢氏荣养的院子,老太太正由一个俏丽的丫鬟扶着,在安乐堂前的明堂里站着呢。
瑶光见状,忙松开景阳快步上前,一把握住卢氏的手,激动道:“奶奶,你怎么站在这里?岂不是折煞孙女了?”
卢氏笑呵呵地拍了拍大孙女的手背,慈爱道:“老身就是想早些见到你。我的身子骨一向强健,站一站不妨事。”
这时景阳等人也走了过来,卢氏先行了国礼,景阳也看在瑶光的面子上,回了家礼。
众人把他的言行看在眼里,推测出瑶光目前的日子应该还不错,都悄悄松了口气。
等进了安乐堂,众人推着他们夫妻上座,卢氏在左手第一位,其余长辈各自按照顺序落座,小辈们没有座位,便站在各自父母身后。
其实在他们观察景阳态度的同时,景阳也在暗中观察自己的妻族一家子。
首先人丁兴旺,在这个时代永远都是加分项;其次这一家子个个都相貌出众,让人见了更容易心生好感。
这些先奠定了景阳的第一印象,再看他们礼数上虽还有些生疏,但也算是周全,知晓他们都是认真学过了,心里不由赞了一声。
世上的事,从来不怕不懂,只怕不懂还不乐意学,更怕不懂装懂。
傅家人都肯下功夫去弥补自己的短板,哪怕在读书上没什么天分,也是值得培养的。
有了这些结论,景阳对答应瑶光要替她的弟弟们找老师的事,更是千肯万肯了。
本朝的皇室婚配制度,对皇帝来说自然千好万好,但对皇子宗亲们来说,却是坑得不行。
一般来说,皇子的最初势力,就是外家和妻族。这个制度实行之后,不管是外家还是妻族,就都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
没有初始势力做支撑,皇子们想要培养自己的势力,难度高了不止一个等级。
毕竟,从零到一,永远比从一到百要难。
景阳比起别的皇子来,还有一样不如的。那就是他的外家也是太子的外家,上官家但凡出了一个人才,都会去支持太子,和他没有半毛钱关系。
如今见妻族子弟可堪培养,景阳心中如何不欢喜?
和几位长辈们寒暄了几句,他就非常体贴地提出,要和岳父、舅子们去外面书房说话,给瑶光留足了和祖母、母亲相处的时间。
傅宁和傅安兄弟俩虽然不读书,但家里却有四个读书的小辈,外书房收拾得也极为妥帖,举业该有的书这里都有。
景阳看了一圈,随手抽了一本《四书集注》,见上面有尚显稚嫩的字迹写着一些注释和见解。
说实话,在景阳看来,无论是注释还是见解,都过于浅薄了些。但想到傅家原本是乡下人,没什么好老师教导,也就释然了。
“这是谁的书?”他拿着问。
兄弟四人对视了一眼,双胞胎里的哥哥天玑上前一步,不好意思地说:“殿下,这是小人的书。字写得不好,让殿下见笑了。”
景阳心说:何止是字写得不好,和别的地方相比,你那字还算是不错了。
但嘴上肯定不能这么说,景阳温和地笑道:“不必喊殿下,这里没有外人,咱们只论家礼,喊我姐夫就是了。”
天玑看了看自己父亲和叔父,见他们都轻轻点头,便展开笑容,响亮地喊了一声:“姐夫!”
他一开口,天枢、天
璇和天权也都跟着喊了起来。四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个个都亲亲热热地喊他做姐夫,兄弟之情大多淡漠的景阳如何招架得住?
如果说原本他愿意抬举傅家人,是看在瑶光的面子上。随着一声声的姐夫钻进耳朵里,他的心态悄然转变了。
他心中暗想:怪不得瑶光一提起夫妻相处之道,立刻就想到自家长辈。傅家果然亲情浓厚,纵然穷人乍富,也没有因钱财和富贵变得面目全非。
景阳真的开始把他们当自己人了,说话时当然就少了几分客气,多了几分真诚。
他一真诚不要紧,天枢兄弟四人大受打击。
天枢和天璇也就罢了,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如今只是更进一步加深这个印象而已。
天玑和天权这对双胞胎,可是从入学起就一直被舅姥爷夸赞有天赋的。如今从大姐夫口中得知,他们学得什么都不是,顿时就有些破防了。
但景阳也不是只打击他们,还就着《四书集注》指点了他们一番。
皇子们的学问,都是被选入文华馆的大儒们精心教导的,无论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来说,都不是卢秀才那个乡下蒙师能比的。
非但天玑和天权觉得豁然开朗,天枢和天璇也觉得受益匪浅。
见他们都有所悟,景阳才道:“不是你们真不会读书,而是从前的先生不好,便是好苗子也都生生耽误了。
这样吧,明日我差人送些字帖来,你么先描着。我认识几个因落榜而滞留京中的举人,仔细考察之后,推荐两个过来,一个教导天枢和天璇,一个教导天玑和天权。”
四人天赋不同,最好还是分开教导,以免天赋低的受多了打击,更加对读书没信心了。
虽说瑶光早就给家里透漏过,会请晋王帮他们延请名师,但这话真从景阳嘴里说出来,傅家父子仍旧大喜过望,连忙拜谢。
这对景阳来说不过举手之劳,可谁不希望自己帮助的人懂得感恩呢?
于是,他对傅家人的印象更好了。
=====
这边翁婿舅兄相谈甚欢,那边娘儿相会更是其乐融融。
瑶光问起了信王府捉妖的事,卢氏便和大周氏你一言、我一语,把皇甫公子和红玉姑娘的事说了。
大周氏笑道:“妖类和人到底不同,便是狐族慕雅,也不是个个都讲究人族那一套。依我看来,红玉姑娘接近徒三郎必有缘故,八成是不乐意嫁给他的。”
至于缘故是什么,傅家女眷要么自己见多识广,要么就是听长辈们说得多,便是玉微仔细想想,也有几分了然。
——十有八九,红玉姑娘修行到了关键时刻,要渡红尘劫了。
红尘劫又叫婆娑劫,也有叫情劫的,想来那徒三郎,只是恰好撞入了红玉的劫数中而已。
卢氏冷静地说:“只盼那徒三郎不要是个痴情种,不然日后必然是要吃些苦头的。”
不是她冷血,而是这种事她见得太多,心湖已经升不起丝毫波澜了。
第45章 熟悉的套路傅家女眷们只……
傅家女眷们只把这些当八卦说给她,也是给她增加经验的意思。所谓言传身教,这也是家学渊源的一部分成因。
但瑶光听见“皇甫公子”就心中一动,再听见“红玉”这个名字,顿时就有拨云见日之感。
——原来这个世界不只有红楼,还有聊斋呀!
对了,白秋练。
也是这个人物在《聊斋》故事里不怎么热门,瑶光从来没多想过。如今已经确定了自己身在聊斋世界,脑海深处关于白秋练的残余记忆,自然而然就涌了上来。
白秋练,慕蟾宫,这两人本是官配。
可如今白秋练跟着她进了王府,后面的故事还能进行得下去吗?
不过转念又一想,红玉都甩了官配找了徒三郎,想来两个世界融合之后,又具现化了,一切都不能再按照原著来了。
“这两天信王府还传出过关于红玉姑娘的消息吗?”瑶光更想知道红玉的后续。
大周氏摇了摇头,说:“并没有什么消息,整个信王府都仿佛当红玉姑娘不存在一般。”
“莫不是仗势欺人吧?”玉微脸色一变,想到了一种可能。
信王府毕竟是皇亲贵胄,纵然那位红玉姑娘是个狐仙,在京城里法力也要大打折扣。若是信王府因她是异类而看不上她,自然不肯让外人知道徒三郎房里有这么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