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一宇
贾政冷冷的盯着他的妻子,仿佛不认识似的,好一会儿后才缓缓说:“若当初知道,你会跑到娘娘跟前说,不让宝玉迎娶外甥女,我当初就不会点头答应,让你们用林家的银子。”
王夫人一听,顿时叫起了委屈:“这事儿老爷怎么能怪我呢?都是娘娘的主意。”
“娘娘?”贾政现如今对自己这个满口谎言、认钱不认人的妻子,感到寒心,“娘娘在宫里,对两个外甥女的情况,根本就不清楚。老太太年纪大了,不大进宫,往常不都是你进去给娘娘请安问好。”
“若不是你在娘娘面前说这说那,娘娘怎么会带出那样的旨意?”
“我知道,当年你跟敏儿不和,可万万没想到,你会对外甥女这样。往日里,是我把你想的太好了。”
“我的东西,我要怎么用,你管不着。”
“如今外甥女即将是郡王妃了,收起你那些见不得人的心思,否则他日,害人害己。”
“日后你要再敢胡作非为,可别怪我不讲夫妻情分。”
一通话字字句句敲打着王夫人,贾政的一双眼睛,仿佛能看透一切一般的,牢牢盯着王夫人。
王夫人只觉如芒在背,一时间竟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日后,你自己好自为之吧。”最后一句说完,贾政抬脚出去了。
赵姨娘在外头伺候,听了个清清楚楚,往日里最喜欢看王夫人吃瘪,这一次赵姨娘似乎也察觉到,老爷跟往日都不同了,收起自己的小心思,只好好伺候贾政睡下,一句话都不敢多说。
赵姨娘想了半夜,第二日好不容易偷了个空,跑去找探春,将这事儿告知了探春。
探春听了没吭声,想了一会儿只是叮嘱赵姨娘:“如今老爷太太心情都不好,您还是别去触霉头了,有那功夫,好好教导教导环儿才是正经。”
赵姨娘点了点头赶紧离开了,她可是偷偷来的。
很快,贾政遣散请客相公、清点字画古董的事儿,府上就传了开来。黛玉自然也就知道了。
黛玉陷入了沉思,紫鹃雪雁见黛玉似乎有些动摇,雪雁抢先开口:“姑娘可不能心软了,这是他们该给姑娘的。”
紫鹃赶紧附和:“就是就是,奴婢看,他们就是故意唱了这么一出戏,好让姑娘心软的,姑娘可不要上当。”
黛玉却摇了摇头,反问两个丫头:“你们可还记得,当初瑞郡王妃出嫁时候,嫁妆多少台?”
紫鹃倒是记得很清楚:“一百二十八台,那时候可风光了,整个京城都在议论呢。”
“那你可还记得,连我们都听到流言,有一句话是,吴家宋家强强联合,这一百二十八台嫁妆,都堪比前朝太子妃了。”黛玉继续问。
这话一说,紫鹃雪雁双双都感觉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我想,葛家将嫁妆定为一百零八台,就是为了避嫌——葛家这样的人家,未必拿不出更多来,但那样可太张扬了。”黛玉知道,两个丫头都全心全意为自己想,但她们到底想的不全面,史书之鉴就不说了,单就本朝就有的例子,摆在那,她可不能做一个“不思”的后人。
“而我,与葛家姑娘又不同,无父无母的,若是嫁妆太多了,岂不是更让人怀疑?”黛玉想,萧霆钧和皇后摆明了要守拙,那么自己更要配合才是。
“你们清点一下,看看近日来,我从宫里都得到了多少东西?还有生日收到的礼物,也都算进去。”黛玉琢磨着,到底要如何,才能既让自己拿到日后能用的东西,又不至于显得太招摇。
紫鹃雪雁这会儿明白过来:姑娘这是要低调,毕竟日后就是郡王妃了,太张扬了说不定要惹祸。
只是雪雁到底有些不甘心:“那不是便宜他们了?”
黛玉听了笑着摇头:“有时候,眼光要放长远一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们啊,还是要多读书。”
一听读书,紫鹃脑袋大了:“好姑娘,我们听你的就是,可别再让我读书了,雪雁有灵气,让她读。”
读书上头,紫鹃还真比不上雪雁。
“行啦,先做事,其他的回头再说。”黛玉开始细细琢磨起来,还起身到案头,提笔写了起来。
写好后,待墨水干透,折起来塞入信封交给紫鹃:“让你哥哥,送去给怡郡王身旁的赵秉信。”
如今,萧霆钧早和黛玉商量好了如何联系,黛玉觉得,这事儿可以先告诉萧霆钧。
萧霆钧的回复第二日就送到了黛玉手上。
第60章 深谋远虑黛玉决策
萧霆钧很赞成黛玉的想法,这更是坚定了黛玉的决心。
紫鹃雪雁已经清点了黛玉从宫中得到的赏赐与生日礼物,加起来一共十六台。
“那行,咱们去给老太太请安。”黛玉现如今,已经很少称呼贾母外祖母了,老太太,与外祖母,总归是不同的。
如今黛玉轻易不出潇湘馆,听见黛玉来了,贾母心底不禁先琢磨这是为了什么事儿来的。
等着一番礼节之后,听见黛玉提起嫁妆,贾母更是吃惊。
“原本这些事儿,不该玉儿过问的。可惜玉儿父母缘分浅薄,只好自己来同老太太说。”黛玉说到这儿,擦了擦眼泪。
贾母一听,也跟着流下两行泪,这份伤心,倒不是假的,祖孙哭了片刻后,紫鹃上来劝慰开。
“这几日,听底下婆子丫头们议论,玉儿才知道,为了玉儿,让老太太和舅舅、舅母们为难了。”黛玉说话时候观察着贾母神情,果然是老太太,这会儿看起来慈眉善目,与往常毫无区别。
“玉儿这说的是什么话,你父亲母亲当年本就有给你准备东西,都是这些年,府里人不成器。”自打长公主来府上训斥一番,很多事情贾母在黛玉面前想隐瞒,也是瞒不住的,索性说了真话,换取黛玉的那点儿残存的亲情。
“如今玉儿嫁得好,我和你舅舅、舅母们都很高兴,嫁妆的事儿,玉儿不必操心。”贾母有心在黛玉面前,替她两个儿子说好话,“你大舅舅那边玉石盆景、自鸣钟这些都准备好了,你二舅舅这儿名家字画、古墨宋纸等也已经送了来,不管如何,家里定然会让玉儿风风光光出嫁的。”
黛玉听了先起身,庄重行了一个礼后,声音里带了点哽咽:“外孙女谢过老太太,也谢过舅舅们。”
贾母赶紧让黛玉过来坐,口内说着这本就是应该的。
“玉儿也听说了,葛家姑娘的嫁妆是一百零八台,想来老太太和舅舅们心疼玉儿,定然要比照着来。”黛玉继续说,“但是玉儿想着,万万不能如此。总不能为了玉儿出嫁,让舅舅们日后都没法子招待客人。比如二舅舅那里,偶尔来个客人,看着空荡荡的也不像样。”
“因此,玉儿细细想过了,嫁妆不要那么多。”见贾母要开口,黛玉及时说,“老太太先听听玉儿的想法,就不会反对了。”
“朝野上下都知道,玉儿父母早就不在了,若是这回嫁妆太多了,指不定让外头人怎么想玉儿的父母和荣国府呢。”要么会觉得当初林如海是个大贪官,要么觉得荣国府富可敌国,一个外孙女出嫁都那么多东西。
“何况,玉儿也打听过了,当年皇后娘娘嫁给当今陛下的时候,嫁妆也没有那么多。”黛玉抬出了皇后,就是为了让贾母不好再反驳,“紫鹃雪雁也整理了玉儿这些日子得到宫中的赏赐,前后加起来也有十六台。所以玉儿想着,就不用二舅舅再收拾清点了。”
黛玉这一番话,让贾母不由得多看了看她的外孙女:玉儿看来,真的长大了,比自己想的,还要聪明。方才玉儿这些话,既有情,又有理。玉儿考虑到的问题,远比贾母想的还要全面。
于是贾母沉默了片刻后,拍着黛玉的手道:“玉儿想的周到,既然如此,那嫁妆,定在九十九台,意味着长长久久,玉儿觉得如何?”
贾母说出九十九,是考虑过的,本来准备了六十四台,加上贾政那边送来的十六台,如今玉儿这儿还有十六台,那么,自己再给添点儿,正好合适。
“好,听老太太的。”黛玉点头,“为着我的事儿,让老太太操心,是我的不是。”
“玉儿这说的什么话,我以前最疼你母亲,如今自然更疼你。当初的事儿,娘娘开了口,我也没法子,可如今看着玉儿嫁得好,我高兴。再怎么操心,我也高兴。”贾母见黛玉丝毫没有记恨以前的事儿,的确是打心底高兴的。
“眼瞅着日子也越来越近了,玉儿能在家舒心的日子也不多了,日后到了郡王府,有什么困难委屈,只管回来说。”贾母又拉着黛玉,说了好些话后,还留了黛玉用了午饭。
黛玉从贾母上房出来,走了好一段路后,忍不住回头看:当年她进府,下了软轿后,一步一步走进了这个门里去。那时候的心情,与如今,完全两样。
看了一会儿后,黛玉这一次,带着紫鹃头也不回地走了。
不用半日,黛玉主动要求减少嫁妆的事儿就传遍了府内,就连外院的贾政也得到了消息,他对着书房的一幅画长叹一声。
那幅画,是当年贾敏画了,父亲很喜欢,挂在了书房的。
怎么就到了如今的地步呢?贾政想不明白。
下人们得知林姑娘主动要求减少嫁妆,有的说林姑娘太傻了,这女子出嫁嫁妆越多越好嘛,也有的说林姑娘体贴,不要老太太为难,也有的说,林姑娘这是去做郡王妃的,皇家那么多金银珠宝,不在意这一点儿......
黛玉并不在意府里人怎么看,天气热了起来,黛玉本就苦夏,这会儿因着快成亲了,心底反倒是多出许多烦躁来。
冰瓮里滴滴答答的水声和风轮轻轻转动的声音、园子里的蝉鸣,让本想午睡一会儿的黛玉根本睡不着。
如今许嬷嬷和顾嬷嬷都已经回宫了,潇湘馆又只剩下她们主仆几人。睡不着的黛玉起身,见紫鹃雪雁都在廊下做针线活,索性拿着团扇走了出去。
“姑娘怎么不睡了?”雪雁见黛玉竟然也在栏杆上坐下,赶紧就要起身去搬藤椅。
“不必,我就坐这儿也很好。”黛玉摇了摇手里的扇子,廊下一阵风吹来,让黛玉舒服了许多。
“我瞧着,春雨春纤如今也是越发懂事了,到时候就大家一起走。”黛玉已经决定了,乳母王嬷嬷之外,带四个丫头,足够了。
紫鹃正要说话,春雨已经在通传说琥珀姐姐来了。
原来是宫里又来人了。
第61章 心血来潮天子加恩
宫中来人,原来是要来检查荣国府并潇湘馆,主要是查看是否建筑有违制的地方、又或者是物件是否寓意不吉祥等等。
“这会儿老太太正亲自招待,姑娘收拾一下过去吧。”琥珀来通知黛玉,因为等会儿内监们也要来潇湘馆检查的。
紫鹃雪雁忙上来给黛玉收拾,方才黛玉要午睡,头发都披散开,紫鹃梳头,雪雁捧出来一套珍珠点翠的头面,黛玉却摇了摇头:“不用如此复杂,这样热的天,清爽一些就行了。”
琥珀觉得不大妥当,但她不是黛玉的丫头,而且一向有几分怕黛玉的,就没开口,紫鹃一边麻利的给黛玉梳头,一边说:“要是太简单了,会不会让人看低了去?”
“不会,皇后和郡王都说过,宫里头的人,心思深眼睛毒,看不看低的不在头面上。”黛玉倒是想的清楚,“你给梳个步摇鬓,插上那玉兰点翠步摇也就是了。”
一时见黛玉收拾打扮妥当后,琥珀都不免内心赞了一句:难怪听说那怡郡王很喜欢林姑娘,这样简单打扮,也是个天仙一样的人物。
琥珀告辞去请内监,不一会儿又亲自领着四个内监管事的进来。
黛玉刚刚走出来,四个内监们齐齐向黛玉行礼,领头的是皇后娘娘宫中的管事太监李忠,黛玉认得,笑着抬手免礼后笑道:“李公公请。”
“王妃还记得奴才。”因李忠并不是怎么在皇后跟前伺候,他主要管着后宫这些内监们,不过是从帝后还在王府时候就跟着的,所以在天子和皇后面前都很有分量。
黛玉往日进宫,见到李忠的次数其实不多,但这会儿黛玉记得他,让李忠十分满意:如今的瑞郡王妃,多少有点偏向吴贵妃那边的人,对着李忠这样的内监,并不很在意。
紫鹃雪雁送了茶来,用的是一套定窑白釉莲瓣纹的杯子,李忠等人欠身接了茶,尝一口是龙井,心下越发觉得被重视了。
一时检查完毕,紫鹃上来送上红包。
李忠回宫复命,巧的是皇帝和怡郡王都在皇后处,李忠便将黛玉夸了一通,他跟着帝后多年,深谙说话艺术,夸人也是不着痕迹。
皇帝倒是问了问潇湘馆是个什么模样,李忠虽然是个内监,但也读过书的,这会儿听见皇帝问,就忙道:“远见粉垣之内,有千百竽翠竹遮映,待走进了,先就是曲折的抄手游廊。小石子铺成甬路,一共也就三四间房舍,并不大。”
皇帝听了略皱眉:“这么小的地方呀,不都夸荣国府当年修的省亲别墅很大吗?”话语里,带出来对荣国府的几分不满。
皇后在一旁道:“臣妾倒是听那丫头提过,说是她自己喜欢那儿,清净幽雅,有江南风格。”
皇帝听了这才罢了,又问起萧霆钧他们府邸如何了,听萧霆钧一一讲了后,点头道:“正合适,朕回头下旨,让内务府好好装饰一番,用作你们的新房,到时候你们小夫妻就不必住紫宸苑了,那儿窄了些。”
萧霆钧赶紧谢恩,天子看了看这个儿子,想到了去世多年的侧妃,乔氏当年是个极其温柔又有才华的,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且容貌也是一等一的,当初几个妾室,乔氏最为受宠。
想到亡故多年的乔氏,天子就觉得好像对这个儿子有几分亏欠,尤其是这次大婚,老二和老四,都有母妃开口,向皇帝要这个要那个,可这孩子母妃不在了,皇后虽然是养母,但俗话说,养娘哪有亲娘亲,且皇后正位中宫,不能随便乱开口,否则就坏了规矩。
于是天子开口问皇后:“老三成婚,东西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吧?”
皇后有些疑惑:郡王皇子成亲,都有定例,天子怎么突然问起来了?不过皇后还是立刻就回话了:“是,前些日子内务府已经送来,臣妾过目了,九十九对成双的吉物。”
“朕今儿横竖没事,就一起去瞧瞧好了。”天子这话一说,皇后内心更是惊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