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一宇
三年前,萧霆钊的舅舅周遇初,升任同州知府时候进京述职,带了妻子和女儿,也就是萧霆钊的舅母和表妹。
得了天子和皇后应允,周宸妃带着儿子在栖宸宫见了娘家人。
萧霆钊也就是那时候,见到了伶俐烂漫的表妹,周知许。当时连母妃都感慨,舅父舅母蒹葭情深,表妹的名字是周知许,舅母就姓许。
因着舅舅在好些地方做过官,从最初的山阴县县令到利州府同知,一家人都跟着,表妹便有机会去过许多地方。加之舅舅舅母爱好游览,舅舅休沐时候时常带着一家出行,所以表妹见识过许多地方的不同风景,了解了很多乡间的风俗人情。
加上表妹天性风趣,谈吐不俗,周宸妃当即留了她在自己宫里住了几日。萧霆钊也得到机会,听表妹讲过许多有趣故事。
萧霆钊的心里从此就住了一个姑娘,当他听见要给他指婚的时候,他当即就找到了自己的母妃。
然而母妃轻轻说了一句话:“你瞧瞧你的哥哥们,哪一个娶了后宫嫔妃家的姑娘。”
哪知道萧霆钊想了一会儿就说:“三哥娶的,不就是贤德妃娘娘的表妹?”
周宸妃当即瞪了儿子一眼:“这能一样?你三哥娶得,可不是他舅舅家的姑娘。再说了,你瞧瞧,怡郡王妃和贤德妃之间,感情好不好?”
说完后,周宸妃自己也叹了口气,她当然喜欢自己的侄女儿,但一个家族,总把姑娘嫁入皇家,别说天子不乐意,就是天子乐意,也不见得就是好事情。
娘家本来就是儿子的舅舅家,自然是会扶持自己的儿子的,娶不娶姑娘进门,影响不大,但要是联了一门得力的姻亲,那就大不同了。
为了断绝儿子的念想,周宸妃还特意说:“你舅母前些日子还送了书信来,你表妹都订下了人家了,是同州的读书人家,青年才俊呢,过些年就要来参加春闱的。”
萧霆钊这下子彻底没法子了。
如今他也去户部做事儿,小年这一日,他三哥笑盈盈问他:“今儿我们家里小聚,五弟要不要一起?”
萧霆钧其实是得了天子的授意——对于老五似乎对赐婚一事有些想头,天子是知道的,天子的意思呢,让老五见见左家姑娘,兴许就不那么抵触了。
若是宫里头,未免太正式了些,于是天子私下里向皇后说了几句,皇后倒是笑道:“前几日,宸妃妹妹邀请左家姑娘,让老三媳妇作陪,听说两人相处不错,不如就让老三夫妇帮个忙好了。”
天子一听,点头道:“那就交给皇后了。”
如此一来,这事儿自然也就落到萧霆钧夫妇头上了。黛玉这边思索了一阵,单单邀请左家姑娘就太突兀了,索性邀请了惜春与萧霆钧的表妹兰若,也将高馨给请了来。
而萧霆钧这儿呢,叫了五皇子和六皇子。
哪知道六皇子萧霆钰问他三哥:“如今我和荣国府的贾兰还有李大人家的李科是一起念书的,我能不能叫他们一起呀?”
这事儿人多也好,萧霆钧爽快答应。
于是等着萧霆钧带了萧霆钊回到王府,府内热闹的很。远远就听见萧霆钰的声音:“去年的灯都是御窑厂里烧出来的,那兔子灯呆气的很,今儿能自己做,那就太好了。”
萧霆钧恍然大悟:玉儿这些日子让人准备的东西,原来是为了做灯呀。
这时候听见一个女子声音:“做兔子灯,光有竹篾条和彩纸还不行,要有轱辘,我那时候去西北,那边的孩子元宵时候拎的兔子灯,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
既然说到西北,那应该是左江秋了。
萧霆钊显然也听见了这话,他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一下子不知道该进去呢还是该怎么样。
看他呆呆的样子,萧霆钧倒是有些感慨:自己这个弟弟,心思比二哥四弟都简单不少呢。
“那我也要一个有轱辘的兔子灯。”萧霆钰立马表示很感兴趣。
身边的李科打趣他:“你又不是小孩子了。”
“那有什么关系,我看你也想要。”萧霆钰才不在乎这些。
萧霆钧他们进去,他先就示意大家不必多礼:“我也好多年没玩过花灯了,记得小时候,五弟和父皇还一起做了走马灯呢。”
萧霆钰那时候还没出生呢,当即好奇:“真的吗?五哥今儿也能做一个走马灯吗?”
随着萧霆钰这话,好像所有人都目光都聚集到了自己身上,萧霆钊莫名有些紧张。
“太久不做了,但是可以试试。”萧霆钊总不能扫大家的兴。
虽然口内说着试试,但萧霆钊很是费了一番功夫来做他的走马灯,他在灯罩上画上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选了一枝假花安置在灯罩的中央,点上蜡烛安好灯罩,那灯就悠悠转动起来,假花在蜡烛映衬之下,外面的纸屏上就映出花影,仿佛刘关张真的就在桃园结义一般了。
引得萧霆钰和高馨都大呼有趣,就连方才取笑萧霆钰的李科也为之惊叹:“我在元宵节看到过很多走马灯,都不及这一盏有趣。”
萧霆钊得意的一笑,却看到了左江秋做的灯——一盏用绿色蝉翼笺做出来的络纬灯,做的生动极了,让萧霆钊想到了夏末秋初的一个夜晚,紫宸苑内有络纬秋啼,他曾秉烛去看,一只络纬趴在朱漆栏杆上,红与绿对比鲜明。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然后萧霆钊就忍不住去看做了这灯的人。
这时候左江秋正教高馨做灯,二人一起将竹篾弯出来一个弧形,高馨在笑,左江秋也笑。笑语盈盈。
萧霆钧和黛玉看到了这一幕,夫妻交流了个眼神,都微微一笑。
天色渐暗,紫鹃来请示摆饭,黛玉招呼大家移步得月楼。得月楼西临荷花池,天冷,池子上,落了一层薄雪,烛光里别有一番滋味。
左江秋笑道:“等会儿该把灯都点到这儿来,都说,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雪湖,加上那些灯,也就是良宵美景了。”
“此言甚合我意。”乔兰若觉得左江秋的提议好极了。
怡郡王府单独请了老五和左家姑娘的消息,后宫嫔妃们都知道了。徐淑妃还在琢磨,而吴贵妃就出了手。
第125章 贵妃不满压力大增
吴贵妃得知怡郡王府宴客,特意请了老五和未来的五皇子妃,顿时警惕了起来——老三这是想拉拢老五吗?再一想到前些日子,周宸妃请左家姑娘进宫,还特意叫了怡郡王妃作陪呢。
又或者,周宸妃觉得自己儿子没指望,现在看着老三得重用,准备站队老三了吗?
不管真相究竟如何,吴贵妃反正坐不住了——以前她比徐淑妃淡定,一来她父亲可是吏部尚书,可现在他父亲辞官回老家了,二来,以前她的二皇子年长又最早出来做事,比起老四要得天子喜欢的多。
可如今情形全变了,吴贵妃也就没法子那么淡定了。
吴贵妃当即叫了宋慧兰进宫来,看着宋慧兰像是没事儿人一样,心底就不大高兴,开口时候语气也有几分冷:“怡郡王府小年宴客的事儿,你可知道?”
宋慧兰没料到吴贵妃叫自己竟然因为这个事儿:“知道,但人也不多,就几个人。”
“不多?你怎么不想想为什么偏偏请了老五和左家姑娘呢?”吴贵妃见宋慧兰居然没把这事儿当回事,更是不悦。
虽然宋慧兰也觉得,怡郡王夫妇单单请了老五和老五未来媳妇,摆明了在拉拢人,可宋慧兰也觉得,自己能知道,那父皇也该想到才是嘛。
“母妃,儿媳也思考过,但这事儿,母妃和儿媳都知道了,那想来父皇也该知道,儿媳想着,看看父皇的反应,要是父皇不反对,儿媳再好好宴请一番五弟和左家姑娘。”宋慧兰倒是乖觉,吴贵妃的不悦都写在脸上了,她赶紧伶俐的说。
吴贵妃一听也有几分道理,她和宋慧兰都不知道,怡郡王夫妇可以说是奉天子之命宴请老五夫妇的。
想了想,吴贵妃还是提醒宋慧兰:“左家可不简单,如今东南那边,左老将军亲自坐镇,副帅偏偏是老三他舅舅,所以能拉拢左家姑娘,对你和老二尤其重要。你细细打听打听,那姑娘喜欢什么,可别被怡郡王妃给比下去了。”
宋慧兰当然明白左家的重要性,听说当年徐淑妃给老四求的就是左家姑娘呢,可惜被父皇拒绝了。
父皇还真是偏心眼儿。
心底嘀咕,面上恭恭敬敬的应了。
“我听闻,怡郡王夫妇和客人们一起做了花灯,你那边自己看着办。”吴贵妃还是忍不住,将怡郡王府自己安插的眼线传来的消息告知了宋慧兰,“听说气氛特别好,左家那姑娘,是个爽朗大气而且好相处的。”
宋慧兰顿时抓住了重点——怡郡王府的事儿,母妃这么清楚?刹那间她抬头看着吴贵妃,眼神中的惊讶没来得及遮住。
旋即又赶紧收回了目光,心底却是种下了一颗种子的。
宋慧兰又陪着吴贵妃说了会儿话之后,才出宫回府。马车上,她就在想,难不成母妃在怡郡王府安插了眼线?是了,王府的宫女太监,都是内务府那边挑选了调理后分派到王府的。
对呀,问问舅舅就行了嘛,自己的舅舅就是内务府总管呀,宋慧兰莞尔一笑。
一想到怡郡王府被吴贵妃监视着,宋慧兰的心情就很好,回到王府当即开始琢磨邀请左家姑娘和五皇子来做客。
横竖也是宴客,只请这他们二人冷清了些,宋慧兰想了想,邀请了杜夫人、廖夫人,又给宋家两个堂妹、吴家表嫂和表妹都下了帖子,一开始还琢磨着要不要请宝钗,后来转念一想,到底是个商人出身,她丈夫也没有功名,万一左家姑娘看不上,也就作罢。
时间太紧迫,马上就要过年了,宋慧兰只好把日子选在了腊月二十七这一天。
怡郡王府做花灯,自己这儿总不能也如此,思索了半天,也就双陆、围棋这类,当然,还有抹骨牌,可就怕左家姑娘不喜欢。
“也不见得嘛,左家是武将世家,说不定家风更豪放。”反倒是回来的萧霆锴,听了宋慧兰发愁怎么玩的后,倒是觉得可以摆出骨牌来,“到时候她爱玩就玩,不爱玩就算了嘛。你又不是没准备其他的。”
宋慧兰一听,倒也是这么回事儿,毕竟像吴家表嫂,又不爱围棋那些的,到时候冷清着也不好。
萧霆锴这边除了邀请五皇子萧霆钊,还邀请了以前兵部的两个同僚,兵部武选清吏司,一个是兵部武库清吏司,虽然只是五品郎中,可前者掌管武职官员的选授、品级、封赠、袭荫,后者则掌管戎器、符勘、尺籍、武学、柴薪、皂隶。都是重要的位置,而且,如今萧霆锴不在兵部了,想多了解消息,自然得费心思了。
此外,萧霆锴还邀请了吴家的表兄、宋慧兰的两个堂兄,比起怡郡王府上,瑞郡王府的宴客规模就大多了。
拿到邀请帖子的左江秋顿时向自己的大丫头松烟笑道:“看看,这还没有成亲呢,麻烦事儿就多了起来。”
松烟很是了解自家姑娘的性格,其实左家没有人乐意让姑娘嫁给五皇子——姑娘的性子洒脱,人又聪慧,找个如意郎君不是难事。小两口过日子,轻松惬意,可一旦姑娘嫁给了五皇子,事情可就大不一样了。
“姑娘都去过怡郡王府了,玩的还挺开心的,想来去瑞郡王府也没问题的。”松烟知道,自家姑娘要是不去,瑞郡王府肯定是不高兴的。
左江秋早就认识宋慧兰和葛夕佳的,京城虽大,可官宦人家之间往来不少,左江秋在一些宴会上不止一次见过那二位。
反倒是怡郡王妃,以前左江秋可不认识。等听说三皇子妃是荣国府的外孙女后,左江秋才打从祖母那儿听了一些信息。
宋慧兰,瑞郡王妃。
左江秋不免就想到瑞郡王妃那个花房,摆明了抄袭怡郡王妃的点子,这让左江秋很不喜欢。
“我这人,一向知道该怎么让自己开心的。”作为家里最小的姑娘,左江秋上头哥哥姐姐、堂兄堂姐、表兄表姐的一大堆,家里长辈全都宠着她。
在瑞郡王府看到摸骨牌的时候,左江秋就笑了——今儿她的财运来了。
第126章 怡府获赏妯娌口角
宋慧兰这波瑞郡王府宴客,可谓是猪八戒照镜子。
首先是当日的时候,宋慧兰为了拉拢左江秋,摸骨牌的时候各种给左江秋放水,可没想到的是,人家左江秋虽然不爱玩,但却是个中高手,因此轻轻松松了赢了不少钱。
这让陪着摸骨牌的吴家表嫂就不大高兴了:你瑞郡王妃要拉拢人,可让我出钱,还是出了不小的一笔钱,那我就不乐意了。
其次,是天子得知此事后,竟当着点了萧霆锴的名字:“你这兄友弟恭做的就不够好,请没成家的弟弟,怎么不叫小六一起呢?”
萧霆锴当时压根儿没想到六弟,不然这个顺水人情他还是乐意做的,而且,他总觉得天子对他们府里宴客,很是不高兴的样子。
回家后忍不住就向妻子抱怨起来:“父皇还真是偏心,老三宴客就行,我们宴客就不行。老三那不也是摆明了拉拢五弟嘛?”
“就是,我还跟母妃商议,说看看父皇的态度,那不是见父皇都没有说三弟夫妇不对,这才请客的嘛。”宋慧兰听了丈夫的话后,也是愤愤不平。
然而等着宫宴的时候,他们夫妻就更为不平了。
除夕宫宴,天子给几个儿子都赏赐了东西,但给老三府上的东西,可比给其他几个皇子的都要多,这不是摆明了偏心了吗?
不只是如此,竟然还特意赐了一柄白玉高浮雕凤衔牡丹纹如意给怡郡王府,赏赐之前还特意说什么:“这一柄如意,深得朕心。”
那的确是一柄很好的如意,白玉材质,玉质清润。头部作如意云头,浮雕凤衔牡丹,左右展翅于花丛之上,灵动欲飞。柄身线条流畅优美,中部微隆起,向下逐渐下凹,至柄端又微翘起,如丝带波动,柔滑秀雅。长柄正中浮雕一凤立于山石竹篁之上,颇有“凤凰非竹实不食”的高洁擢秀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