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一宇
而张光晟的内务府案件,直接罢官免职,流放充军,张家家产充公,兄弟子侄入狱的入狱,免职的免职。
一时之间,瑞郡王这边失掉了很大一只臂膀——尤其是内务府,不仅仅能帮着宫里的吴贵妃,还帮着瑞郡王夫妇。
宋慧兰为此气的大病一场,吴贵妃则越发坚定了赶紧给儿子挑选侧妃的心思。宋家这门姻亲,助力失了一半,吴贵妃想了想,虽然天子答应让儿子尽快有侧妃,但这事儿还是要给皇后通个气,免得皇后在天子跟前搞小动作。
于是吴贵妃带着宫女去了皇后的凤仪宫。
没想到会遇上大着个肚子坐在皇后宫里陪着皇后说话的郭充仪。
对于这个受宠的小贱人那张嘴,吴贵妃已经是领教过的,所以这一次,她可不打算让郭充仪听到自己要给儿子纳侧妃的事儿,在给皇后请安后,赶紧免了郭充仪给自己请安。
“充仪妹妹,本宫有事儿跟皇后娘娘商议。”吴贵妃不打算跟这个充仪闹矛盾。
但郭充仪可不给吴贵妃机会,她还是要给吴贵妃请安:“臣妾本就是小门小户出身,身子骨儿皮实,臣妾自然得给贵妃娘娘请安,沾沾娘娘的福气,就是臣妾的无上福泽了。”
吴贵妃头一次见到这种人,但想了想自己的重要大事,也就摆了摆手,示意郭充仪该退下了。
郭充仪还要开口,皇后含笑看了她一眼,她这才起身乖乖退下了。
皇后娘娘永远是八风不动的稳重,她也不主动开口,等着吴贵妃开口。
吴贵妃倒也没藏着掖着的,直接将陛下同意给瑞郡王纳侧妃的事儿提了,然后道:“臣妾想着,到时候只怕要在宫里见见几个人家的姑娘,就先禀告皇后娘娘了。”
皇后听后就不由得想:看来张家出事,还真是刺激到了吴贵妃,这么着急,又这么高调。又不是给瑞郡王选正妃,还要高调的见那些姑娘,就有些不大合适了。
皇后略微思索了一会儿:若是自己就这么答应了贵妃,到时候天子不高兴,指不定还会说自己找个皇后不够尽责没能劝阻贵妃。
于是皇后点了点头:“贵妃妹妹操心儿子,这也是应该的,只是侧妃的事儿,本宫回头先问问陛下,看看陛下的意思。贵妃妹妹放心,只要陛下应允,本宫自然也希望皇室多子多孙的。”
“皇后娘娘说的是,那臣妾就先告退了。”吴贵妃见皇后对自己的主意没有反对,也懒得在此陪着说话,起身就告辞了。
只不过吴贵妃没有料到的是,天子的态度来了一个大转弯。
隔了几日晚上,天子来吴贵妃寝宫,吴贵妃还挺高兴的,好好打扮了一番,又让宫女准备了几样新鲜点心,打算重拾旧日温柔与天子好好说说话的,却不料天子一来就直接问道:“朕听皇后说,你要邀请一些姑娘来见见?”
吴贵妃听着天子语气不太对,忙解释起来:“陛下那日说,该给老二选个侧妃,臣妾想着,侧妃虽说地位比正妃低,可这人选也相当重要,人品才学都要考虑,尤其是性子,若是太强了,容易和正妃起冲突,反倒是不美了。”
这话说的本来也没什么问题,可架不住天子心情不好,尤其是对老二不满——这几日刑部报上来一些问题,当初老二在刑部干的事情,还真是没眼看。
于是天子才不管吴贵妃说的什么呢,当即反对:“都做到贵妃了,又是老二的生母,这些年也没个长进,侧妃是要挑一挑,但到底是侧妃,哪有大张旗鼓的,这让老二媳妇和她娘家怎么想?”
吴贵妃赶紧跪了下去请罪,心底却十分不满:肯定是皇后在陛下跟前说什么了,不然怎么会这样?
“老二侧妃的事儿,你不要过问了,朕心里自有主张。”天子说完后,也不理会吴贵妃还跪着,直接抬脚走人。
吴贵妃气的当即砸烂了一只斗彩花卉纹杯。
有气无处撒的吴贵妃第二日在给皇后娘娘请安的时候,看见挺着大肚子的郭充仪更是郁闷,转眼瞧见了不声不响的周宸妃,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儿。
吴贵妃淡淡一笑看着周宸妃:“说起来,陛下给老五封了郡王,这怎么迟迟不给选个府邸呢?眼看都快十月了,老五就要迎娶左家姑娘了。”
自己不痛快,就要给其他人也找一找不痛快。
周宸妃心底本来也是很着急的,自己儿子的大婚,她这个当娘的当然很在意,儿子册封郡王都这么久了,陛下竟然迟迟不给府邸。
周宸妃前两日就着急着来向皇后请教,皇后应允了她向陛下回禀这事儿,而天子早有打算,只不过有些话,只告诉了皇后和周宸妃。
也怪吴贵妃最近生气着急的,漏了一些信息,比如昨儿晚上天子前脚从她那儿离开,后脚就是去了周宸妃那儿。
于是周宸妃听了吴贵妃这话,丝毫不见生气,反倒是笑眯眯的:“多谢贵妃娘娘替臣妾和老五操心,这事儿陛下有安排,臣妾觉得陛下安排的很妥当。”
什么意思?
第164章 充仪产女探春递信
吴贵妃本想怂恿一下周宸妃,毕竟她儿子封了郡王可没有赏赐府邸,这眼看就要成亲了,没有新房怎么行呢。
却不想周宸妃一句话说的吴贵妃呆住了:这意思是,陛下已经有了安排?什么安排?
再一看皇后一脸坦然,很显然,这事儿皇后也是知道的,难不成就自己不知道?
更让吴贵妃郁闷的是,笑容满面的郭充仪这会儿乐呵呵开口道:“陛下真是考虑周到,如此一来替国库省了不少银子呢。”
什么?就连郭充仪也知道?若说皇后是一国之母、周宸妃是老五亲娘,知道也就罢了,怎么连一个小小充仪都知道了,自己这个贵妃还不知道?
这么一想吴贵妃又是生气又是心慌:陛下对自己,这么不满意了吗?但碍于面子,她却没法子再开口问了。
皇后倒是问起周宸妃内务府和造办处大婚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吗,又说起等会儿一同去瞧瞧,郭充仪积极表示自己也想去开开眼,听她们说的热闹,完全没自己什么事儿,吴贵妃到底不甘心,问了一句:“淑妃今儿怎么不见?”
“淑妃病了,本宫就免了她请安,让她好好养着。”皇后说着起身,表示要去看看五皇子大婚时候准备的用具器皿,其他嫔妃都乐意跟着。
“那臣妾就不去了,倒是去看看淑妃妹妹。”吴贵妃心头堵得慌,要是搁在平日里,听见徐淑妃生病,她高低要看个笑话的,可如今,仿佛自己都成了笑话,所以这只是个借口。
整个冬日到过完元宵,吴贵妃都处于心情低落的状态,又很焦虑,不知道天子到底会给老二选个什么样子的侧妃。
这期间五皇子成亲,居然就住在紫宸苑,这儿是当初几个皇子没有成亲时候一起住的院子,各自有各自的小院子。
吴贵妃这才想起来,儿子萧霆锴以前住里头名叫‘蕉风’的小院子,当初老二迎娶宋惠兰,一开始也是住在这里头,后来等着王府整修好了,才搬出去住。
如今紫宸苑就只住着老五和老六两个皇子,老五住的‘伴月’小院子,也是径深二十来步,花草点缀倒也温馨,但跟郡王府相比,那就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吴贵妃还在想,天子这么不待见老五?周宸妃就这么接受了?左家姑娘这个郡王妃,也不觉得委屈?
吴贵妃却没什么心思打听,因为年末天子赏赐,又是老三夫妇最多,就连老三媳妇那还没出生的孩子,都得了白玉雕十二件,有白玉雕永保子孙葫芦佩、白玉带皮福瓜佩、白玉镂雕喜鹊竹节纹佩等,虽然都是小玩意儿,可全都是白玉质地,玉质莹洁细腻,比如那一件永保子孙葫芦佩,葫芦腰两侧浮雕双蝠纹,寓意吉祥,工艺精湛。“葫芦”与“护禄”、“福禄”谐音,其枝叶繁茂、多果的藤蔓与多籽的葫芦常用来象征子孙万代,繁茂吉祥。
哼,还不知道生男生女,陛下就如此偏心,这要是老三媳妇真的生个儿子,那只怕陛下就真要册立老三当太子了。
吴贵妃着实气闷,可老三府上眼线传来的情报,又是太医又是医女,实在是无处下手。
哪知道宫里的事儿,更让吴贵妃难受:郭充仪二月二龙抬头那日,产下一个女婴。
一开始听见郭充仪生了个女儿,吴贵妃是松了口气的。
却不想,天子却是相当高兴,当日就给孩子取名,单名一个瑛字,又封其为永嘉公主。
当即赏赐郭充仪安南进贡的一对玉如意,另外还有皮毛绸缎、珍珠文玩等许多。
“到时候公主的满月宴,一定要大办。”天子还特意吩咐皇后。
如此一来,人人都知道,天子对新出生的永嘉公主,那可是相当的喜欢。就连郭充仪自己,摸着新生婴儿,都有些后怕——当初要不是皇后和怡郡王妃的好计策,自己这孩子,哪里还能保住呢。
这么一想,心底越发感激皇后和怡郡王妃,倒是主动向天子说:“孩子还小,不应劳师动众的,怕折了她的福气。”
天子却摆摆手:“她就是朕的福气,朕也是她的福气。你放心,公主满月宴,本朝有旧例可以参考的。不会出格。”
天子的喜悦,就连朝廷上下都知道了。
但鲜少有人明白,公主的满月宴,其实是替朝廷出兵的遮掩——嫁到岛国的清嘉郡主传来消息,岛国国主,也就是清嘉郡主的夫君,得了怪病。
趁他病,要他命。天子带着萧霆钧还有兵部户部,一起细细商议过了,又给前方将帅也有了沟通,趁着二月天气还冷,那位岛国国主又病情严重的时候,发兵讨伐。
自打探春出嫁,已经陆陆续续传回来不少信息,岛国的兵力、城防、海防等全都有,萧霆钧夫妇全都进行详细整理并呈递给天子,天子交由工部重新绘制和编录后,发给东南水师。
天子已经不止一次的感叹,荣国府的男儿不行,倒是出了个厉害的女儿,若是这姑娘是个男子,那肯定是与其先祖贾代善都是可以比一比的。
有了探春传递回来的消息,这一年多来,东南水师训练目的性很强,此番出征,自然与上一回不同。
另外根据探春传来的消息,如今岛国国主病重,他的两个儿子为了争夺大位可谓是各使手段,朝廷一半官员牵扯进去,如今正是极不稳定的时间。
加上之前胜了中原王朝,岛国上下都认为中原王朝不敢贸然来战。
对于朝廷而言,没有比这更好的时机了。
吸取了上一次大张旗鼓出征的教训,此番朝廷用兵,贵在神速和低调。就是朝中,只有兵部户部有关人员才知道,就连二皇子萧霆锴和四皇子萧霆锋,都是不知情的,更别说后宫里面,除了皇后外,其他人皆不知道。
所以看着天子皇后先是隆重给小公主办了洗三宴,又要筹备满月宴,一时间不少人都着实羡慕。
几乎没有人注意到,朝廷与东南频频往来的快马。
更别提吴贵妃宋惠兰等人,除却对郭充仪小公主的些许不满外,她们更加关注怡郡王府——怡郡王妃比郭充仪怀孕晚不到两个月,只怕也快分娩了。
第165章 孕中黛玉出谋划策
吴贵妃等人异常关注的怡郡王妃,却与她们想象中的不大一样。
虽然如今贺太医一日三趟来诊脉不说,怡郡王府的医女孟氏也是天天都给黛玉按摩。
孟氏看着黛玉的肚子笑道:“王妃倒跟寻常富贵人家的有孕女子不一样,这肚子养的不大呢。”
黛玉想到秋纹就有些后怕:“那就好,我可不想到时候吃苦头。”
说这话的时候,黛玉还站在书案前,如今因着有孕,所以弯不下腰,她低了一会儿头就觉得脖子酸。
“王妃要看书,等生了孩子慢慢看,也不急于这一时半会儿的。”孟氏劝道。
黛玉要看的却不是书,而是地图,听了孟氏这话她只是一笑。这时候萧霆钧从外头进来,见黛玉在案前,先在丫头捧着的铜盆里净了手后才上前来。
“这会儿才回来?可吃过午饭了?”黛玉问。
“吃了一点,在兵部忙了大半天,和兵部的官员们一起随便用了点儿。”萧霆钧看着案上铺的是地图,知道黛玉的心思,“你别担心,父皇也发了话,尽量想法子保全清嘉郡主。”
话虽然如此,但真打起来,刀剑不长眼,何况,三妹妹在岛国的皇宫里,情形如何也不好说。
黛玉点了点头,这时候紫鹃端着沙参乌鸡汤进来,萧霆钧中午本来就没吃饱,这会儿闻着味顿时笑道:“还真是饿了。”
不过又有几分担心的看妻子:“你能闻这个味道吗?”
萧霆钧自己总觉得沙参有股子中药味。
“能,这是贺太医和孟夫人都推荐的。”黛玉点头,如今她吃的穿的用的,全都相当精心。
紫鹃听见王爷也要喝,忙就让小丫头送来一副碗筷,萧霆钧倒是看着黛玉慢慢啜饮完一碗汤,神色安和,才放心些,自己拿起筷子则吃了块鸡肉,然后才开始喝汤。
孟氏等早就退了下去,等着萧霆钧也吃完,紫鹃带着丫头们收拾了东西也退下,萧霆钧开始向黛玉讲起东南的安排。
“算起来小妹妹满月宴那日,就是大军攻岛的时候。”萧霆钧知道黛玉在担心她的表妹,尽量想法子转移黛玉的注意力,“如今你不方便,就不要进宫去了,准备了礼物送进去,没有人会说什么的。”
黛玉倒是前几日进过宫一次,也是贺太医和孟氏都说没问题,她才敢行动的,一来是想看看新出生的小公主,二来是去看看已经做了诚郡王妃的左江秋。
“你放心,我知道轻重。你也不用说话宽我的心,我知道,三妹妹当初决定去,今日的局面她也是有准备的,只是她替我们送了这样重要的消息回来,每次看见她送来的书信,我总是想起那时候我们姐妹们起诗社作诗联句的样子。”黛玉早以为自己都冷硬了心肠,但如今不知道是不是怀孕的缘故,总是有几分多愁善感。
二人正说话,雪雁来了,送来的是加急来的一封信。见是探春的信,黛玉忙不迭就要伸手,萧霆钧却抢先拿了过来——他怕是不好的消息,吓到黛玉。
没想到一看,却是好消息——岛国内部,国主两个儿子,小的那个为了争夺大位,已经在策划谋反了,探春这边甚至拿到了其谋反的安排。
萧霆钧看完后赶紧递给黛玉,一边感叹:“你这位表妹,真是太厉害了,难怪父皇要说,她若是个男儿,只怕不输给当年你外祖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