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攻略》 第65章

作者:听风扫雪 标签: BG同人

  贾敏要静养两年,今年是黛玉第一次接管交账的事情,若是这一次被那些管事们得了手,下次恐怕他们就更加有恃无恐,花样百出了。

  所以对于第二批来交账的管事们,黛玉便格外用心的打探了情况。那些管事家中的情况,为人做派怎样,有庄子的地方甚至还打探了当年米粮实体的浮动情况。而且第二批交上来的账目,黛玉还多嘱咐了要账房先生仔细的查。

  若是这个时候抓出来一个,更是要严惩不待。不单单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而且是让下一批来交账的管事们安分些。

  毕竟她还要管几年,可再也不想每一年都那么累。

  辰时未到,那些管事们便陆续进了崇文阁,等奉茶的丫鬟端了茶上来,黛玉这才慢悠悠的说道:“我知道各位管事们这些年来为林家管着产业,确实很是辛苦。各位都是林家的老人了,最短的那位也在林家做了七、八年。”

  底下坐着的那些管事们便互相之间看了一眼,他们倒是都听出来了黛玉突然之间说这番话肯定是有缘由的,先前还在窃窃私语的人都停了下来。

  “我虽然年岁小,但是也跟着太太学管家有一段日子了。往年我瞧着这交账的时候倒也没出多大的问题,怎么到我管账的时候,问题倒是纷至沓来了。”黛玉说过便隔着纱帘看了那些管事们一眼,脸上便带了一丝笑意,“那几位若是承认了,林家素来是礼义传家,看在为林家做了那么多年的份上,这次便不深究。”

  管事们相互看着,窃窃私语着,却始终没有人主动承认。

  见果然没有人说话,黛玉脸上的笑意更深了,她还真怕有人就这样主动承认了,那她接下来的戏却是不好唱了。

  “没有人主动承认吗?”黛玉便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往纱帘的方向走了几步,“那几位见我年纪小,便欺我年幼。但是再怎么着,我还姓林呢,还是这府里的主子。”

  那些管事们便都不说话,黛玉便跟芷萍使了个眼色,芷萍连忙出了纱帘去跟陈嬷嬷说话。

  “田管事,这是你交上来的账册,是这几本没错吧。”陈嬷嬷手中抱着几本账册对坐在右侧中间的一个男子说道。

  那人四十出头的样子,模样看上去倒是忠厚的很。见陈嬷嬷突然叫他,那田管事原先还低着的头便猛然间抬了起来。他连忙站了起来,上前几步接过陈嬷嬷手中的账本,认真的翻看了起来。

  黛玉也不催促他,等他翻动着看了半刻钟,陈嬷嬷这才依着黛玉的吩咐问道:“这可是田管事交上来的账本?”

  田管事脸上带着一丝不解,却也是立刻点了点头道:“不错,我交上来的就是这几本,可是出了什么问题?”

  陈嬷嬷便转头看了纱帘后面一眼,黛玉眯了眯眼,才推了推身边的芷兰道:“芷兰,你说。”

  芷兰愣了一下,她看了黛玉一眼,想起黛玉昨日里跟她说过的,便凑到了纱帘前面问道:“均州的庄子加起来,应该有1000多亩,都是田管事在总管着吧?”

  田管事见换了一个声音,犹豫了一下这才回答了。

  “就算整数一千亩地好了,均州是稻子是一年两季。今年的年成好,姑娘先前就调查过了,今年均州即使土地中等的庄子,一年也是亩产七石,我说的可对?”芷兰拿着自己手上的那张字条便开始说了起来。

  黛玉昨日里便交代了她这个任务,昨夜她准备了好久,背的滚瓜烂熟才敢睡。

  不单单是田管事,就连坐着的那些管事们听到芷兰的话,脸色不禁也变了。

  以前的时候贾敏虽然对账极为细致,却也没有派人去各地调查情况。米价一年能变动好几次,况且每年什么时候卖粮,每次出手多少,也都是各地的管事们先做主然后再报到林家来。

  为了便于统计,便也只是由管事按照一年的均定出一个价格。这中间的价差,自然是各地的管事们占去了。

  只是管事们大多也知道分寸,不会太过,不然也是得不偿失。

  “是这样没错。”等了好久,田管事才从牙缝中挤出来一句。

  芷兰便点了点头:“便只算一千亩好了,这一千亩地今年的年产便是七千石,按照去年田管事报上来的价,是两石米一两银,这七千石米便是三千五百两纹银。”

  “原来咱们府上的地租是七成,今年年头老爷便说了再减半成,当是为姑娘和哥儿祈福,所以咱们府上的地租便是六成半。这样算起来,田管事这次交账便是两千三百两纹银。”

  芷兰越说倒是越顺口了起来,“若是这样算的话,和田管事这本账册上记下来的倒也没有差错。”

  第128章 威吓

虽然听芷兰这样说,田管事心中还是暗暗提着一口气,果然就听那声音继续道:“现在便再说说均州那边这一年的粮价。”

  芷兰这话说完,田管事反而松了一口气。

  这粮价的浮动问题倒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粮价起伏不定,况且还是他自己做主什么时候卖出去,他在账册上把时间错一错,这差价赚的银钱便是神不知鬼不觉的进了他的手中。

  而且他现在交上去的账册,做的十分细致,若是经验不够的账房,根本看不出问题来。

  而林家内宅的两位女账房是什么水平,田管事在林家做了那么多年,自然是有几分了解。

  退一万步说,即使发现了他在米粮的差价上动了手脚,却也不是什么致命的事情。这里管着庄子的管事们,哪一个没有做过这样的小动作。

  这些年来,太太也都是心知肚明的,却也没有多加置喙。

  水至清则无鱼,他们这些管事背井离乡的在外地那么多年,做这些小动作,只要不是太过分,也是主家允许的。

  想到这里,田管事便往纱帘那里看了一眼,心中却活泛了起来。这个姑娘是第一次管账,还去查了各地的米粮波动范围,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不过终究还是太心急也太较真了一些。

  即使姑娘说他们昧下了价差所赚的银钱,恐怕老爷和太太最终也不会拿他们怎么样,还会徒增尴尬。毕竟林家人口单薄,还是要靠着他们这些管事在各地忙活着。若是这点银钱也不给他们赚,谁还会这般卖命?

  田管事看着那道纱帘,仿佛就能想象出里面那一张急切的脸,不由得就露出了一个得意的笑来。

  “均州的粮价今年浮动倒不是很大,大致统计了一下,又只是取了整数。有十个月是两石米一两银,有一个月是两石米一两一钱银,有一个月是一两二钱。而田管事账册上记载的都是两石米一两银时出手的粮食。”

  田管事脸上的笑意更深了,而其他的管事们则是坐立不安了起来。

  “对了,今年算账多了两位账房先生,是老爷从衙门里拨出来的。那账房先生看着这账册倒是有些问题呢,他们粗略的算了一下,田管事在差价上至少赚了八百两纹银。再加上少算的那些边边角角,这一年下来,田管事光是从账面上,便扣了一千两下来。”

  田管事本来笑着的脸,便带上了一丝僵硬,而崇文阁的前厅里便像是炸开了锅一般沸腾了起来。

  那些管事们即使扣差价,也不敢扣的这般彻底。二十两银子就够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嚼用了,何况这田管事今年竟然打算昧下来了上千两,还不知道他往年到底捞了多少。简直是……简直是…….太让人嫉妒了。

  一时间,坐着的那些管事们便只能用不耻中带着艳羡的复杂眼神看着田管事。

  田管事则是没料到,这次竟然把他什么时候卖掉多少粮食的事情都挖了出来,一时间都是有些怔忪。

  只是片刻之后他才反应过来,脸上便带了一丝神采:“姑娘既然是去均州调查了差价,必然知道这均州的粮价何时涨到了两石米一两二钱的时候,况且粮价高的那一个月,庄子里上一季的存粮都已经空了,姑娘的这种算法到底是从何而来?”

  芷兰这个时候声音里倒是带着一丝怒意了:“既然姑娘都调查清楚了,难道还能冤枉了你不成?今年四月的时候,你跟元淮的一个商人私自签了协议,他把秋收的米粮两石米一两二钱银子买过去,你则是做主把庄子后面的那块山地贱价卖给他。那么可不是有一个月,米粮卖了高价么。”

  田管事这才面色苍白的跌坐在了身后的座位上。

  林家已经很多年没有管外地的庄子了。因为他们是老仆,所以除了对账时仔细一点之外,就连太太也不会去探查各地的粮价差,更不会去探查他们到底跟什么人做了协议。

  田管事他老子那一代还是勤勤恳恳的,等他接手了庄子,这才开始动了小心思。之后,见林家根本没人在意这些,也没有功夫仔细的管这些,胆子便越来越肥了。

  庄子后面的那一片山地,他当时是写信来扬州通报过的,也只是说荒山没人开采,有人要花两百两银子买下来。林家谁耐烦管这样的事情,贾敏自然是同意了。

  就是靠着这个山地,他才能狠狠赚了这一笔差价银,而且那片山地,也不仅仅只值两百两。

  只是田管事没有想到,林家怎么突然间查起来了这件事情,就连事情的原委还查的一清二楚。他先前还为自己瞒天过海而沾沾自喜。现在才知道,林家是不屑去查探,若是查探的话,即使隔着潜力,这样私密的交易还是能查出来的。

  芷兰道出来原委,那些原先还在用羡慕的眼光看着田管事的管事们,脸色都不由得变了。

  这不单单是赚差价的问题,而是背主。他们多半是会昧下一些银钱,却是万万不敢做背主的事情的。

  “这世界上哪有不透风的墙?之前没有抖出来,是因为体恤各位在外替主家奔波,便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对你们对我们主家都好。只是凡事做的太过了就不美了,瞒着主家做出这样的事情,不就是背主吗?”芷兰照着昨晚写下来的话一字一顿的念着,听起来倒是多有警告的意味。

  “陈嬷嬷,你打发人请林管家过来一趟。”黛玉突然之间开口,声音虽然不大,但是那些管事们此刻都屏气凝神的,黛玉如今的声音足以让人听的清楚,“便先把田管事锁在柴房里,让他家人把这些年少的银钱补齐送上来,或者是送官,让他自己选一样。”

  门外早已进来两个家丁压着田管事,又堵了他的嘴,因此黛玉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也只能瞪大眼睛挣扎。事到如今,这也只是他唯一能做的反抗。

  人很快被带下去了,大门被关上,前厅里顿时鸦雀无声了。

  黛玉在纱帘后面短暂的松了一口气,又加大声音说道:“各位管事为我们林有劳心劳力那么多年,我也很是感激。只要各位忠于职守,我们林家自然是不会苛待。今日我便把话先说清楚,这赚差价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往年太太没管,今年到我手上同样也不会管。只是刚才也说了,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若是揪出来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但是各位也都听到了田管事做了什么事情,这赚差价说起来是一件小事,能赚到,能赚多少也是众位各凭本事。”

  透过纱帘便可以看到管事们都是一脸凝重的神色,黛玉语气却没有丝毫缓和下来,“只是今日各位也看到了,田管事就是因为在价差上投机取巧,这才做出背主的事情。人心都是贪的,贪成习惯了可不好。”

  这前厅中坐着的这些管事之中,暗地里做小动作的并不少,黛玉这一番话又说的太过严苛。因此她话音刚落,就有管事冷汗涔涔的渗了出来。

  “其实想知道各地的米粮价格的浮动,想要调查各位到底是在什么什么卖的米粮,都是极其简单的事情。林家怎么多年没有过问,就是因为对各位的信任。只是大家也想想,有没有辜负林家对你们的这份信任?”黛玉说了这番话,早已经有几个脸皮薄的低下了头。

  前厅里半晌无人说话,还是芷兰突然间说道:“姑娘方才说了,田管事这事,确实是想杀一儆百。她不想撕破了脸大家脸面上都不好看,若是自己想坦白的,今天便找林管家就好。这次的事情,便既往不咎。倘若还是存着侥幸心理,想垂死挣扎的,直接捆了送官府。”

  坐在最前面的那个管事便打了个哆嗦,他抬起头来四处看了看,见陈嬷嬷盯着他,吓得连忙低下头去了。

  “姑娘累了,各位便都退下吧,若是有什么事,老身自然会去告知各位。”陈嬷嬷见黛玉不再说话,便板着脸请管事们出去。

  坐在最前面的那位管事欲言又止的看了纱帘一眼,也随着众人走了出去。

  “祝管事,姑娘让你留片刻,她还有事情要问问。”陈嬷嬷便朝着外间说了一句。

  人群中便有人停了步子,面上带着一些不安和疑惑。

  那祝管事管着京中的一处庄子,他们家从祝管事父辈时开始便管着了,之后那庄子便由祝管事接了手。到如今,祝管事已经过了五旬,若是林家不指派其他人去庄子里,京中的那处庄子便是由祝管事的儿子接着管了。

  “祝管事不用那么拘束,坐下来吧。”黛玉见那祝管事进来只是在门边站着,便说了一句。

  祝管事看着倒是一脸的实诚,见黛玉吩咐他,便“哎哎”的应了两声,却也只是在两遛长椅的最末端坐下了。

  “祝管事这些年来都在京中,对京中的情况可是了解?”

  “不知道姑娘问的是什么事情,我一直是住在京郊的庄子里,倒是很少去外面。”祝管事看了纱帘一眼,却什么都瞧不清楚,便只是低下头,回答的也是小心翼翼。

  第129章 决议

黛玉见祝管事一脸的不安,便立刻说道:“祝管事也不要这般拘束,其实是有些事情想要祝管事帮着打听情况,毕竟你对京中自然要熟悉一些。”

  祝管事愣了一下,几乎是长吁了一口气般的松懈下来。原来一直僵直的坐着的身子,背也稍微弯了一些:“姑娘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尽管吩咐便是。”

  “也没什么大事,只是想祝管事年后打听打听京中有没有什么温泉庄子,若是有的话,便替我留意着。

  年后老爷要回京述职的,林管家自然要跟着上京,我会让林管家跟你交涉。”

  进屋以来祝管事一直绷着的脸,此刻才带上了一丝笑意:“这件事情尽管交给我,我一回京中便立刻去打听。”

  京中的气候可比不得江南这边,贾敏虽然要在江南将养两年,但是尽早是要进京的。她在南边生活了十几年,早已不习惯北方的气候,若是有个温泉庄子,不管是养病还是避寒都是好的。况且黛玉自己也是怕冷的,倒是一举两得。

  只是她没有提温泉庄子的用途,也没有提自己年后会随着林如海一起上京,更没有透露一句南边很多庄子年后都要逐渐卖掉。只是这个祝管事倒是个老实的,从头到尾一句多余的话都没问,自己吩咐什么他倒是应的快。

  “好了,也辛苦你了,你便先下去吧。”黛玉吩咐了一声,自然有陈嬷嬷请祝管事下去了。

  黛玉等祝管事走出去了之后,终于才算是真的松了一口气。又坐着吃了一盏茶,芷兰便提醒黛玉昨日里吩咐了要去皓玉那里看看,黛玉便又重新收拾了一下,这才往四时居去了。

  林如海只告诉皓玉年后要跟着他上京,因此才让曹先生返家。就连贾敏中毒的事情,贾敏本来就想央着林如海瞒下来的,但是林如海把皓玉唤到书房说了两个时辰的话,终归还是把真相告诉他了。

  皓玉不用上学了之后,每日还是过的规律,除了少了曹先生,他的日子倒是过的和以前一般。知道贾敏不能耗神,皓玉便也只是每日摆完早饭后给贾敏请一次安。

  先前皓玉还时常被林如海带着去扬州四处转转。但是年关将近,林如海衙门里的事情多,皓玉也不敢提出府的事情让贾敏烦心,而黛玉又管着家错不开身。是以这么多天来,他竟然是一直待在四时居内的。

  等黛玉进四时居的时候,皓玉早已经待在外间了。

  “怎么在外间坐着,听巧儿说你近些日子大半时间都是待在书房里,十分刻苦。”黛玉便笑着在皓玉身边坐了下来。

  “春络先前便来通报了,皓哥儿知道姑娘要来,哪还坐的住。”巧儿便捂着嘴笑了一声,“这不,跟太太请了安,这一大早的便坐在外间等了,一本书翻来覆去也就看了这几页。”说完巧儿还指了指放在桌子角上的一本翻开放着的书。

  皓玉便赶紧吩咐巧儿把书拿走,又让惠儿赶紧打发人上茶。

  “这几日我管家,便是不能经常到这里来,父亲又忙,母亲又在养身子,你可是闷着了?”黛玉便仔细打量了皓玉一眼,即使只是几日未见,她倒是觉得皓玉比先前消瘦了一些。

  皓玉摇了摇头:“这段日子倒是把所学的书再看了一遍,却发现先前不怎么懂的现在大都能看明白了,正想跟父亲说说呢,看来是要等到年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