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攻略》 第77章

作者:听风扫雪 标签: BG同人

薛宝钗刚进梨香院,就和刚巧出来的薛姨妈迎头碰上。

  她退了两步,薛姨妈却是一把扶住了她的胳膊:“我的儿,你这暑气正重的时候便出去,也要等日头落下了再回来。这又是从哪里来,还不赶紧让香菱给你端碗冰镇酸梅汤去去暑热。”

  “刚从三妹妹那里回来呢,她说我字写得好,硬是要我给她抄一篇书。我一个人待在屋子里左右没事,便去陪着她说说话而已。”薛宝钗赶紧把薛姨妈拉到了阴凉处,“妈这个时候可是要去哪里?”

  薛姨妈上下看了薛宝钗一眼,便满意的笑了笑:“你姨妈苦夏,前几日身子便不舒服,请了太医来却也说没什么大事。我瞧着正好有空闲,便瞧瞧她去。”

  薛宝钗神色一顿,突然之间道:“今日三妹妹还跟我说,老太太说林妹妹也是苦夏,还说这和我林姑妈倒是像的很。这不昨日庄子里送来了新鲜的蔬果,老太太已经打发人送了过去,也不至于让林妹妹败了胃口。”

  突然扯出黛玉来,薛姨妈似乎没有一丝惊讶,她点了点头,便笑道:“钗儿还是快进去吧,我跟你姨妈说了话,便去你屋子里。”

  薛宝钗眼中光芒闪动,却是转身便进了梨香院。

  梨香院和荣禧堂只要过一座园子,隔着一道长廊便是,因此薛姨妈倒也没有让人抬小轿,而是由伺候的丫鬟陪着行了一刻钟才到。

  门外守着的两个小丫头远远的便看到了薛姨妈,她们二人互相看了看,年纪小一些的便被推出来去屋里通报去了。

  薛姨妈进去的时候,王夫人还躺在榻上,这间耳房却只堆了两座冰山,金钏儿和玉钏儿则是站在王夫人两侧交替打着扇子。

  “太太,薛姨太太过来了。”王夫人好不容易睡着了,金钏儿不敢吵醒她,只是也不敢得罪了薛姨妈,便小声在王夫人身边叫了一句。

  却没想到王夫人只是哼了哼,声音里带着一丝含糊不清,连眼睛也没有睁开:“谁过来了?”

  薛姨妈脸色一沉,正示意金钏儿不要说话,想悄无声息的回去算了,但是玉钏儿嘴快已经出声了:“是薛姨奶奶过来了。”

  王夫人便睁开了眼睛,又被金钏儿和玉钏儿搀扶着半坐了起来:“原来是妹妹来了,快坐吧。这天一热,我身上就不舒坦,这两日都是躺着呢,怠慢了妹妹也希望不要介怀。金钏儿,快把冰镇好的瓜果端上来,让薛姨太太解解暑。”

  薛姨妈笑了笑,却也不客气的在王夫人身边坐了下来:“这瓜果可是昨日里庄子里送上来的?听说是只送了两车过来,昨日里凤丫头便送了一些到梨香院。只是蟠儿嘴馋多吃了些,我倒是还没尝鲜,这次却也来得巧了。”

  “确实是少了些,我这荣禧堂也就分到两篮子,多半都送到老祖宗那儿去了。”王夫人倒是没有在意这些东西。

  薛家虽然在京中没有多少庄子,这种时鲜之物到暑热时价钱也翻了一倍。只是薛家是皇商,在王夫人印象中,薛家便是金山银山也有的,薛姨妈这样说便是对王夫人的奉承之意了。

  “照我说啊,若是钗儿嘴馋了,我便让她去林府沾沾林丫头的光。”薛姨妈到底是笑着说了一句。

  王夫人面色一僵:“怎么好好的提到林丫头来了?”

  “姐姐难道还不知道么,今早老太太便特意打发人送了半车去林府,说林丫头苦夏,这点跟姑太太一模一样。这往年姑太太苦夏时胃口不好,老祖宗惦记着林丫头,便送了些蔬果过去,让林丫头不至于败了胃口。”

  王夫人的怒火便轻易的被点燃了,只是碍着薛姨妈在身边,倒是不好立即发作起来。

  “林丫头苦夏,我还苦夏呢,也不见得想想我,也不见得给我的宝玉多留一点,老太太也太偏心了。”王夫人抚了抚胸口,这天气本来就燥热,再加上她情绪激动,便觉得热汗已经浸了出来,“去年收拾沁柳园的时候,这屋子里便都是老太爷留下来的好东西,按照老太太的意思,便都是姓了林了。贾家的东西,宝玉都还未见过呢,就都成了别人的了。平日里这沁柳园便防的紧,林家人见到我们贾家的主子下人进去,便都是像防贼一样的守着。”

  “这还真是我不对了,也只是在姐姐跟前说句玩笑话,怎么就惹的姐姐生那么大的气。”

  薛姨妈赶紧伸手拍了拍王夫人的背,又赶紧吩咐玉钏儿去催着金钏儿把降暑的东西端上来。

  “我知道林姑太太是老祖宗唯一的姑娘,那是她亲自教养的姑娘,自然是偏疼几分的。可是这府里还有宝玉呢,还有我们元春呢,也该给他们留点吧。”说着王夫人的眼圈倒是红了。

  “说起我们元春,那可真是可怜,十几岁便进了宫,在宫中了无音讯好几年,现在终于熬出头了,也没见到老太太对她好点。”说到这里,王夫人眼神中也恨了起来,“元春也是在老太太膝下长大的,可是上回进宫,她也就给了元春五千两银子,连沁柳园里的一件摆设都抵不上。”

  “这宫里是花钱如流水的地方,五千两银子伸出手去便空了,还不够打个转的,可怜我的元春却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是我心疼她,暗地里又偷偷塞了她一点,这才稍微安心下来。”

  说到后来,王夫人便开始吐苦水来:“这林姑太太即使是老太太亲闺女,但也是外嫁女了,元春即使再不好,她还是姓贾呢,将来她若是有了造化,我们也跟着受益,老太太却也不好好想想。”

  说起元春来,王夫人的话匣子便是关不住了。先前王夫人在任何人跟前都避讳着谈论元春,现如今开口闭口都离不了元春了。

  薛姨妈倒是好脾气,还耐着性子听王夫人一遍又一遍的强调。

  “要我说啊,林家那丫头有什么好的,就是比起宝钗来,都是差远了。三天两头的病,倒真是一个病秧子了,况且我听老爷说,林家姑爷现如今都还在京中待命。”

  说起林家的情况,薛姨妈倒是留心了几分:“林家进京不是都三个月了吗,怎么还未任职,倒也真是奇怪。”

  “哪有什么奇怪的,不正是说明林姑爷已经不被今上重用了吗。”说到这里王夫人便得意的一笑,“今年春黄河不是绝了堤吗,林家可是捐了白银五十万两。”

  薛姨妈睁大眼睛,虽然薛家是皇商,整日里都是真金白银进出的,到如今还留着一些家底。只是若是要他们贸贸然拿出五十万两,还真是有些为难的。

  “只是捐了便捐了,林姑爷仍旧是在京中候旨,这五十万两便是打水漂了。”

  说着王夫人脸上便带了一丝心疼,“连家底都掏空了,却什么都换不来。若是把这些银子给了宫中的……说不定将来林家还要得益一些。”

  薛姨妈在暗地里看了王夫人一眼,眼底滑过一丝不屑。

  这贾元春还只是才人,未来的路还长的很,王夫人便这般得意起来。只是上回进宫,贾元春说了是皇后娘娘提携她之后,王夫人的得意便更加显而易见了。

  若是靠着皇后娘娘这棵大树,贾元春日后的光景必然不会太差。

  贾宝玉和贾元春是亲姐弟,贾元春若是得了势,贾宝玉的好处自然是少不了。而目前的情况,却只有贾家是最好的选择了。

  “大姑娘是个有造化的,也不枉姐姐生养她一场,姐姐将来也是个有福气的。”

  王夫人谦虚了几句,只是得意越发含在眉梢间,怎么都散不去。

  又寒碜了几句,王夫人眼珠子转了转,便拉着薛姨妈的手道:“说起来,钗儿这个孩子,我是真心的喜欢,喜欢的恨不得把她留在自己身边。这虽然只是我们姐妹俩这么一说,但是我心中也是极其愿意的,就怕老太太……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况且宝玉又是个糊涂的,钗儿懂事明理,日后妹妹还要嘱咐她多劝劝宝玉读书上进。得了闲,也让钗儿来我这里陪着我说说话。若是宝玉得了闲,我也催着他去梨香院走走。”

  薛姨妈今日来,也就是套套话而已,见王夫人言语之间松动的很,她的神色便装了几分为难。

  “亲戚之间,多走动亲近亲近也是应该的。钗儿和我们宝玉可是嫡亲的表姐弟……”王夫人拉着薛姨妈的手,语气中带上了诚恳,倒是改变了先前模凌两可的态度。

  薛姨妈便为难的应下了,二人又说了几句话,薛姨妈便推说薛蟠这个时辰该下学了,她也该回去了。

  王夫人平日里对外说念经礼佛,只是她的六根却不怎么清净,倒是盼着薛姨妈来陪着她说说话。今日又倒了一肚子的苦水,薛姨妈此刻说要走,王夫人还真是有些意味犹尽。

  她不畏暑热亲自送了薛姨妈出院门,这才回屋不提。

  第151章 确定

却说贾母送的这半车果蔬到了林家之后,却也是被堆到了小厨房的角落里和同样的一堆果蔬一般等着被处理。黛玉却也是立即留住了送到内院来的婆子,又让她们重新装了一车送回贾家,好生让人送了回去。

  黛玉素来是怕热的,不然也不会在去年冬的时候便嘱咐林家宅子里的人,冬日的时候要记得藏冰了。天还未热起来的时候,她便想了好几种办法,就连避暑的庄子两月月前便已经买好了。

  这庄子就在京郊,离林府来回也要大半天的路程,听林管家说那处确实要凉爽一些。只是庄子买下来两个月了,黛玉也没得空闲亲自去看看。

  南边的庄子和铺子的后续问题都是交给林管家处理,铺子倒是好处理,除了铺面,倒是那些典当的物什需要处理了。若是林管家觉得贵重的,便带着上京了,其余的转手卖了便卖了,就连店面的银钱一个月以前都已经全部归库了。

  庄子也是挑了一些转卖,两个月前便已经处理好。处理完南边的事情,林管家便也跟着上京来了。现如今北边加上黛玉用来避暑的庄子,也才三处田地,还要林管家慢慢物色,却也不能操之过急。

  最巧的便是这个避暑的庄子原先便是京中一个富商的产业,先前便是用作避暑和游玩的,因此庄子上面倒都是种的各种时令的瓜果蔬菜。三个月前这富商举家搬到南边做生意,京中的宅子和铺子都已经转手,偏偏这个庄子要价太高,一直无人问津。

  后来林管家见此处确实是凉爽的很,又问了黛玉的意见,便也是磨了半个月才买下来的。

  黛玉一进京中便忙着收拾,又被贾家请了几次去,余下的便是天热了起来,黛玉就更加不想出门了。因此这般久了,她还未曾去庄子里逛逛,这庄子便提前把夏季的瓜果时蔬送了上来。

  原先这瓜果时蔬都是卖出去的,今年因为换了主人,庄子里的收成倒是都堆积了起来,黛玉这次便是收到了整整四车。

  这些是庄子里的管事亲自送过来的,他的意思是,过个几天,又有一批瓜果要熟了,这才来问黛玉的意思。

  加起来也就是十几车的东西,即使卖的话,又费人力和物力,因此黛玉便做主全部留了下来。

  黛玉正头疼间,贾母便打发人送东西过来,因此黛玉倒是痛快的还了一车。

  岑先生下午要授课,皓玉在黛玉那里待了一会儿便离开了。林如海还未回来,黛玉心中也是心神不宁,安排好了贾家的事情,黛玉也睡不着了,便索性躺在榻上看京中搜罗出来的游记。

  “芷兰,你去二门外候着,咱们都在内院里,即使老爷回来了都不知道。若是二门外有动静,便打发人通知我,你还是在那里候着等消息。”黛玉随手翻了两页书,便半掩了书吩咐站在一旁的芷兰。

  “知道了,姑娘还有什么吩咐吗?”

  黛玉想了想,才回道:“若是有的话,我自然会打发人去告知你,你赶紧去吧。”

  芷兰这才退了下去,黛玉却还是重新把榻上的游记捡了起来,零零散散的看了一些,好歹是能看下去。

  直到未时过了,才有林如海身边的一个小厮回了林府,在大门内便直直往林如海的书房里去了。过了半晌,黄嬷嬷这才带了这小厮进了二门。

  黛玉在偏厅隔了帘子问话,黄嬷嬷便在一旁候着。黛玉看了她一眼,这才对着跪在帘子外面的人道:“好了,你先起来吧,老爷那边的情况可是怎么样?”

  “这奴才不清楚,我是在宫门外候着的,老爷从早上便进了宫,也是未时一刻的时候才出来的。路经肖府的时候,肖大人却正好有请,老爷怕姑娘担心,便打发我先回来回话。”那小厮口齿倒是清楚的很,该有的信息却是一样都不少。

  “老爷说,是件好事,具体还要等他回来亲自说,让姑娘现在不要挂心了。”那小厮说完便又跪下磕了个头,“老爷让我架着马车回来,现在传完了话,怕老爷突然要回来又没车,也该早些再去一趟肖府,姑娘意下如何?”

  “行了,你快去吧。”黛玉说了一声,却也转身从帘子后面回了南苑。

  既然林如海说是好事,那必然不会是罢官。最少也该是像林如海当初想的那个样子,得一个闲差混日子罢了。

  只是那小厮的语气终究是代替不了林如海的情绪,黛玉一时之间倒是无法判断“好”到哪种程度。只是林家捐了五十万两,又为今上解决了黄河决堤的难题,林如海的结果只会比得一个闲职无聊混日子好的多。

  酉时之后,皓玉便下了学,却也是立刻到了黛玉的南苑来。

  “听说父亲打发人回来报了信,可是说了什么没有?”皓玉一大早便知道林如海去了宫中,这一日上学都是有些心不在焉的。岑先生也看出皓玉精神不集中,今日便早放了一刻钟。

  黛玉也被漫长的等待磨的不耐烦了,声音里都透出一丝疲态:“具体情况也不知道,只说是好事。我累得慌,还是先小憩一会儿,你便先回自己的屋子里去吧。若是父亲回来了,你便让莲叶来南苑报个信。”

  等皓玉离开之后,黛玉却也真的睡着了。

  一觉醒来天已经全黑了,黛玉在寂静中坐了片刻,就听到外面隐隐传来的梆子声。却已经是在敲二更了。

  “芷兰,春绯……”帘子外面亮着昏黄的光,黛玉便隔着帘子叫了一声,果然听到春绯在外间应了一声。

  “二门外可是有人回来了?芷兰去哪里了,莲叶可是有来南苑报信儿?”黛玉却是一连问了三个问题。

  春绯便趁着黛玉说话的空隙一一回了:“芷兰姐姐也在门外呢,莲叶初更未敲的时候便来报了信,芷兰见姑娘睡得沉,便说先不要唤醒了。老爷也已经回来了,先如今也不知道是在书房还是回了正房,姑娘可是现在便要去见老爷?”

  春绯说话的功夫,黛玉却已经站了起来随意把衣裳整理了一下,人也已经开始往外走了。

  “跟上来吧,这个时候定然是在书房呢,咱们先过去看看。”黛玉脚步很快,春绯也只能快步跟上。

  芷兰本来在耳房里跟着春纾她们一块做针线,听到黛玉的声音,便立刻赶了出来。

  黛玉见到芷兰,脚步却不停,却还是转过头吩咐道:“让厨房做几碟子点心,送到正房的小书房里来。早上庄子里送来的瓜果,也摆两个盘子让厨房送上来。芷兰你去盯着厨房里做,我先带着春绯去书房里了,你待会儿再过来。”

  见芷兰点了点头,黛玉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林如海却果然是在正房的小书房里,这个时辰了,竟然连皓玉也在。看他们二人的样子,倒像是说了好久的话。

  见到黛玉进来,林如海却笑了出来:“我还以为玉儿的性子淡然的很,却没想到今日也这般紧张。”

  却也只有皓哥儿会跟林如海说这样的话,黛玉便看了皓玉一眼,这才道:“淡然是因为不在乎,父亲可是关系到我们整个林家,女儿必然是会紧张的。”说完她便笑了出来,“女儿今年也才八岁,遇到大事没有主见正常的很,父亲何必奇怪?”

  “为父倒还真是常常会忘记,我的玉儿实岁也才八岁而已……”林如海叹了一口气,林家最大的孩子实岁也才八岁,皓玉更是只有六岁,等十年之后,皓玉长大了,他也老了。

  “到这里来坐吧。”林如海指了指自己身边的那张椅子,黛玉却也走上前坐了下来。

  “父亲今日进宫到底如何了,虽然打发人回来报了个信,但是这样含糊不清的,也确实让人不安。”

  林如海看着面前的一子一女,言语间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情:“上个月户部尚书辞官归家,直到这个月才交接完成,为父便是顶了这个户部尚书的缺。”

  黛玉听着这话,却是结结实实的愣住了。

  进了六部,还是户部的最高官员,却真的是实权在手了。今上让林如海等了三个月,是确切的等户部尚书告老还乡,还是在三个月之后刚巧遇到了户部尚书请辞?

  只是不管是哪一种,林如海任户部尚书一职,是完全出乎黛玉的意料之中的事情。

  林如海在江南时是临门一脚才投靠了今上,按照今上疑人不用的性子,林如海日后得到重用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要说林家那五十万两银子,虽然帮今上解决了难题,今上也不会因为这件事情便给了林如海一个户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