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手札 第12章

作者:连城雪 标签: BG同人

  冬日的鸟啼婉转,给这静谧添加了几分幽然。

  他还是走着,白皙的鼻尖冻得有些红,修长的手把包裹抓的很紧,露出苍青的骨节。

  终于,转了一个弯,望见前面隐隐的一家寺庙。

  年轻人加快了脚步。

  ——

  普陀寺。

  三个大字遒劲有力,年轻人仰头看了看,才抬起步子迈了进去。

  “施主。”一个小和尚迎来。

  “小师傅,在下孔雪笠,特来求见住持。”他恭恭敬敬的拿出封信来。

  小和尚结果,行了个礼:“稍等。”

  说完迈进了大殿。

  不一会,他又出来,道:“施主请进。”

  院内恢复了平静,只剩下墙头的枯草,摇曳的沙沙作响。

  ——

  孔雪苙少负才名,为人风流倜傥,一副好相貌,又擅长吟诗作对。

  只是家境贫寒,总有些生活无奈之感。

  原本他是受在天台做县令的朋友邀请,前来走访,谁知突生变故,朋友暴毙,也是名清官,本就缺金少银,死后更是无人资助孔生。

  回去的盘缠是没了,多亏得老管家与普陀寺的主持是旧交,介绍他来抄经文,以便糊口度日,攒着钱早日回家乡去。

  寺里的日子也没那么难熬,虽然清苦。但三餐温饱,闲暇时还可以看书作画,倒也雅致自在,只可惜身边都是出家人,规规矩矩的阿弥陀佛,少了些灵气,不免感觉孤单寂寞。无聊时便自己四处走动,排遣心绪。

  离普陀寺百余步的地方,有个单家大宅。单先生原是世家公子,出身富贵,后来吃了官司,家境才萧条下来。无钱打理宅院,人又不多,一家人合计了合计,就全部搬到乡下去了,整个宅院都荒废了下来,空无人烟。

  每次孔雪苙从宅门经过时,都不免感叹世事无常,却也没十分在意。

  ——

  一日,大雪棉絮似的纷飞飘扬,天台郊野比往常更加寂落,道路上半个行人也看不见。

  孔雪笠用了午膳,闲来无事,听和尚说东南三里外有一丛梅花盛开,白雪之中煞是好看,便捂了层厚衣服,打算出去踏雪寻梅。

  又过了单宅,这次,却从里面出来一个俊朗的少年,眉如远山,目似秋水,一身锦缎的印花白衫。

  少年见了孔生,三步并作两步迈了出来,潇洒的一拱手:“孔先生,久仰。”

  孔雪苙见单家公子回来了,愣了愣,才道:“不敢。”

  “久闻孔先生才名,今年能得一见,确是小生的荣幸,不知孙先生可否赏脸,到寒舍一坐。”

  少年文质彬彬,恭谦有礼,孔雪苙十分喜爱,便打消了远足的念头,寒暄了几句,愉快之余就跟着小年进了屋内。

  房屋虽然不如想象中宽敞,但收拾的高雅亮丽,四处垂着花纹绚丽的锦帘,雪白的墙壁上有好些的古人字画,墨色飘香。

  孔雪苙欣赏了一番,看到桌上倒扣了一本书,走近一看,书签上写着《琅嬛琐记》。不由好奇的翻阅起来,内容果然闻所未闻,他平时酷爱读书,阅历无数,今日偶得佳作,念着念着就念了进去。

  “不知孔先生为何在此处闲游?”少年突然一问,孔雪苙惊了惊,抬起头来才知自己失态,忙回答:“我本是打算探望朋友,他竟意外暴毙,没了盘缠回家乡去,只好凭人介绍,在西北边的普陀寺抄写经文度日。”

  “先生如此人才,却不幸之至。”少年叹了又叹:“凭先生才学,为何不在此设馆教学呢?”

  “流落他乡,人生地不熟的,谁肯介绍孩子给我教,能在寺里寻一闲职,已实属不易了。”孔雪苙无奈。

  少年一笑:“先生若不嫌小生愚笨,小生愿拜先生为师。”

  孔雪苙也笑:“不敢当,不敢当,当老师倒不必了,你若看得起我,我们便是学友,共同学习才是。”

  少年没再纠缠,转为与他谈起诗词歌赋来,孔雪苙对答如流,让少年十分佩服。

  两人大觉畅意,相见恨晚。

  熟了孔雪苙也便不见外,随口问道:“这单宅如此风雅,怎么长期关着呢?”

  “这是单家的地产,单公子早年移居乡下,很长时间没人住宿。我姓皇甫,老家在陕西。前些日子遭了火灾,所以才来这借单府小住一段。”

  “原是皇甫弟,我还以为是单先生的公子呢。”孔雪苙点点头。

  “初来乍到,难怪,难怪。”皇甫也不在意,哈哈一笑:“天色已晚,先生不如就留在这休息一晚。”

  “多有不便,不按叨扰。”

  “这是哪的话,小生还有许多问题未能解答,先生留在这,算是我求的了。”

  见少年真诚,雪笠点点头,不再推辞。

  ——

  孔雪笠与皇甫秉烛夜谈,很晚才睡下。

  天快亮时,有个老仆人进来,悉悉索索的生了盆炭火,不一会,稍显冷清的屋子暖和了不少,雪苙裹着被坐起来,软软的床铺让他迷糊了好半天。

  谁想,那仆人又慌慌张张地进来,道:“孙先生,老太爷来了。”

  吃了一惊,他赶快下了地,草草穿上衣服,一个神采奕奕的白发老者就进了寝房,声如洪钟,不同凡响。

  “久仰孙先生大名,只盼先生不要嫌弃小儿,愿意教导他。”

  孔雪苙道:“孔某何德何能,老人家客气了。”

  “小儿出学,资历尚浅,您千万不要以故友,同辈的身份对待,不然他得意忘形,必将一事无成。”

  孔生点头。

  皇甫老爷向身后仆人一招手:“还不快给孔先生添置用品。”

  老仆应允,麻利的让人拿来了整套的棉衣,貂帽,还未等他推辞,又被拉着吃酒聊天,恍然入眼的客厅,奢华漂亮,光彩夺目,孔雪苙看了一会,才回过神来落座。

  老太爷是清静之人,几杯过后,就起身告辞,柱着拐杖出了门去,只留下二位年轻人相谈甚欢,消磨了个把时辰。

  饭后,皇甫公子呈上了习作。

  孔生翻阅半晌,见他写的都是些古人诗词,而不见八股文章,不由疑惑:“你为何不做文章。”

  皇甫道:“我学习只为增长见识,不求功名,那八股,不做也罢,足足倒人胃口。”

  雪苙笑笑,没有回答,心里却叹这孩子行事洒脱。

  ——

  一晃到了晚上,少年又摆起酒桌来,雪笠觉得有些铺张了,皇甫却笑:“今天就合格尽兴,到了明天,爹一准不让我如此了。”

  三巡过后,他有些酣意的对伺候的书童说:“去看看老爷睡了没,如果睡了,就悄悄把香奴唤来罢。”

  书童转了转眼,答应着,去了绣花锦囊包裹的琵琶出了房门。

  很快,便进来了一个小巧可爱的丫鬟,仅及豆蔻,却眉眼妖娆,一身红装说不出的艳丽。

  “公子。”香奴款款行礼。

  “起身吧。”皇甫看向雪笠:“不知先生喜欢听什么?”

  孔生家贫,极少出没风月场所,只得笑答:“随便谈些小曲就好。”

  “那就……来段《湘妃》吧。”

  香奴颔首,款款坐下,白皙的指尖一挑,立即惊了雪笠。

  都言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原以为是文章做戏。

  今日听闻,果不其然。

  嘈嘈切切一曲弹完,却如绕梁三日。

  雪苙良久方醒,大叹:“这是什么曲子,我竟从未听闻,姑娘果然技艺高超,在下佩服。”

  香奴嫣然:“家乡小曲罢了,还望公子不要见笑。”

  话毕,就抱着琵琶缓行离去了。

  “来来来,喝酒,喝酒。”皇甫也甚为开心,又叫人搬了几坛,两人对饮直道三更,方才就寝。

  ——

  日后,雪苙与皇甫每日早起共同读书。皇甫造诣虽浅,却天资聪颖,读起书来过目不忘,不到三月,就可提笔成章,让雪苙很是欣喜。

  半载忽逝,孔生忽然意识到很久没有外出,抽了空打算到郊外散散心,没想到刚度到门口,却见铁门上挂了把黄铜大锁。

  正巧皇甫在前院背是,见了忙解释:“是父亲怕我乱交朋友分了心,耽误学习,才关上门谢绝客人来访的。”

  孔生闻言大惭,没想到他们富贵人家,竟也一心向学,而自己毛毛躁躁的倒想出去,实在辱没了老太爷的重托。

  “先生要出去吗?”皇甫又问:“我换人给你开门。”

  雪笠一甩袖:“不必。”

  说着便进了屋,查阅古文去了。

  自此,他安心留下教书,皇甫大有所成。

  ——

  盛夏来临,天气闷得厉害,完全不见冬日的刺骨,在屋内着实难受,俩人便把书房搬到园亭中,花香四溢,凉风习习,倒也惬意。

  不料一日,孔雪笠突然得了怪疾,胸口莫名其妙的红肿起来,一夜之间痈疖便有碗口大,疼痛难忍,折磨得他日夜呻吟,卧床不起。

  他患病以后,皇甫便起早贪黑的照顾他,送药递水喂食,而自己却常常顾不得吃东西,有时困的坐在床前就迷糊了。

  孔雪笠万分感动,但无奈自己病情越发险恶,疼的刻骨嗜心,最后简直滴水不进,性命垂危。

  这下可惊动了老爷子,他拄着拐杖风风火火的赶来,诊察半天,也是毫无办法,愁的父子二人连连叹气,相顾无言,最后,皇甫突然一拍腿:“孔先生病的如此之重,我想只有娇娜妹妹能够医治。”

  老太爷大喜,恍然大悟似的忙派人去请了娇娜。

  过了几个时辰,皇甫又着急:“让他们去外祖母家叫她,为何还不来?急死人了!”

  “莫急,莫急。”老太爷正劝慰着,就听见书童近来禀报:“娇娜姑娘来了,还有小姨和松姑也来了。”

  “快请啊。”皇甫瞪眼,小童忙闪了出去,不一会,就引着娇娜进了屋为雪笠看病。

  雪笠正苦苦忍着疼痛,干净的额头全是冷汗,忽见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翩然伫立在眼前,婷婷袅袅,身如幼松笔直,颜如美玉温润,最动人的是一双漆黑的大眼,望上去,像是秋水粼粼波光闪动不止,他精神为之一振,就连疼痛也好了许多。

  皇甫对娇娜道:“孔先生与我情同挚友,深如兄长,你可要好好地给他治病。”

上一篇:还珠之后宫传奇

下一篇:红楼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