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长子 第121章

作者:因果定律 标签: 清穿 天之骄子 BG同人

  “帕勒塔这话有理。”许久未露面的沈瞭也道:“皇上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不让索额图影响到太子,所以皇上在尽力消除影响。未来一段时间,皇上恐怕会加倍对毓庆宫施恩。”

  这个想法同胤禔自己不谋而合,康熙已经老了,不管他对“储君”感官上多复杂,他都必须考虑承继问题。在原本的世界中,康熙选择胤禛也不是随手瞎点的,从雍正一生来看,作为封建君主他完成的相当好。

  也就是说他不会轻易放弃册立许久的储君,也不会随意指定继承人,如果胤礽被废,理由只有一个:他和康熙的矛盾大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

  矛盾并不一定全是太子利益和康熙的利益,也可能是两人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和理念发生了冲突,多重叠加,太子位置的特殊让他感到不安最后做出什么事情,这都有可能。

  等帕勒塔同萨宾图都退出去了,沈瞭突然道:“当年噶尔丹屡次犯边,但皇上却一忍再忍,而且噶尔丹打下什么地方,只要他上表要求赐封,皇上就会允准给他继续加尊号。”

  “臣奉师傅回乡归来,在翰林院读书略有所感,还请王爷不要见怪。”

  胤禔自然不会当他胡说,否则沈瞭为什么不在刚才就说出来,胤禔轻轻说道:“欲擒故纵。”

  “不无可能。”沈瞭道:“王爷留神,倘若如此,日后朝中只会更加波云诡谲。尤其,如果皇上要逼着太子……那您……”

  “首当其冲,是一把好刀。”

  胤禔冷笑:“不管汗阿玛待我们多好,他都待太子更好。但汗阿玛待太子更好,也不代表太子在他心中重逾江山。不管是让我做刀,还是磨刀石,我已是郡王,便是不伺候又如何!”

  “……王爷,臣只是一说,事情尚不至于此。”沈瞭叹道:“臣在翰林院这两年观政,也见识不少了。从来天子废储,想办的都办到了,从无不可能之说,更不必用什么磨刀石。”

  皇帝也是人,他会爱重太子,也能喜欢其他儿子。毕竟百花齐放,各有各的好处,为什么不能有欣赏之情?—沈瞭想起送师傅回乡的路上,遇到的那个老太监,他就是这么说的。

  至于这花一旦成精,想要脱离赏花人的掌握,去做别的事情……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你送顾先生回南,遇上了顾谙达?”胤禔惊诧道:“顾问行顾谙达,他去江南了?”

  “听说要去普陀山。”沈瞭当时也惊讶于世间奇怪的缘分,他还怕自己的师父看太监不顺眼,不成想顾贞观和顾问行居然还聊起来了。

  “老师说,那是个有阅历的人,在宫中沉浮多年,全身而退,实属难得。”

  胤禔和沈瞭从书房走出来,旁边的院子里,二阿哥正在大声读书,大格格正在教二格格写字。胤禔站在窗外看了一会,拉着沈瞭去了王府花园。

  “观政快结束了,你有什么想法没有?是留京,还是外放?”

  “像我这样的人,留京也不会如张廷玉一样……”沈瞭笑道:“张英大学士因病告老,他儿子张廷玉已经被皇上拔擢入南书房了。要么留在翰林院,要么去六部,我本心还是想外放的。”

  “观政结束就要授品级了,到时候看看哪里合适。”胤禔忽而一笑:“鄂尔泰之前也念叨外放,不过他在汗阿玛那里留名了,许是走不了。”

  旗民之分,旗人读书考科举,但弓马也没有放下的,在皇帝那都能被提拔一二。希望鄂尔泰不要倒霉的如徐元梦,毕竟他的好前程就在眼前了。

  伊桑阿的葬礼是一个结束,为索额图被下狱、瘐毙引发的波动画上了一个句号,康熙借此表明了他并没有想要铲除谁。众人也明白,死了索三一个,幸福千万家,大家都安生。

  甚至在这年夏末,赫舍里家的纶布又一次出现在了太子身边,而如德安这样的,也依然做着官。加上太子奶公凌普成为了内务府总管,被称为“南朱北王”的文坛领袖、刑部尚书王士祯依然同毓庆宫有来有往,看上去皇太子还是形势大好。

  甚至有人断言:太子若有嫡子,我朝三代无忧矣。

  在这样平静的表象之下,不管是作为当事人的胤礽,还是目前抱定宗旨旁观的胤禔,他们心里都明白,这种平静是暂时的,而且马上要维持不下去了。

第181章 :承德惊变(上)

  前年裕王生病, 转年好转还监修了国子监,不想今年又病重。康熙原定要带着儿孙们去成德,在此之前,胤禔决定去裕王府探望过这位二大爷, 偏巧前条街纯王府传信说纯王问他是否得空。

  既然这样, 胤禔在府里等着富尔祜伦, 见了面胤禔才知道, 富尔祜伦一脸喜气:“大哥, 我媳妇又有身孕啦!”

  哎哟, 胤禔乍一听也愣了, 继而笑道:“好事儿啊!”

  广延都满七岁了, 这对夫妻膝下就这么一个孩子, 连康熙都感慨过,纯王府除了福晋还有格格妾侍,怎么就再没有第二个呢?大家都怀疑老纯王英年早逝, 是不是小纯王身体也……嗯哼,但谁也不敢说。

  “不想今日还有这么一喜, 对了,我正要去探望王伯, 你要不要一起去?”胤禔道:“听说王伯病重, 之前裕王府还瞒着, 如今消息才传出来。”

  “对,大哥等我, 我叫人预备好礼品, 这就叫人送来!”

  福全是病的重了, 看见富尔祜伦的一刹那,他老迈的眼睛里流着泪水“七弟啊!”他将富尔祜伦看成了隆禧, 他最近越来越想起年轻时候的事儿。

  从他在先帝面前说“愿做贤王”开始,夜深人静的时候,福全躺在床上忍不住想,如果当时他没有这么说,他的命运又会是什么样的?

  “是你们俩个,你们来了。也好,再晚些,怕是你们见不着二大爷。”短短一句话,福全上气不接下气,眼看着身体是不成了。

  富尔祜伦最近感情很丰富,一眨眼就哭出来:“阿穆吉!”然后就是一长串满语诉说自己的担心,哭的满脸泪水。凭心而论,富尔祜伦开府这些年,外头叔伯兄弟,尤其是福全这个伯父对他真没说的。

  胤禔却发现保泰站在一旁有些出神,这是个单薄瘦高的年轻人,今年才二十一岁。

  早年保泰也是在内廷与皇子堂兄弟们一起读书习武,但胤禔与他的年纪相差十岁,只是隐约听说过这位裕王大阿哥、如今的世子,学问平平、骑射也平平。

  想想前年袭爵的雅尔江阿头回领差事的时候还不满二十岁,他也是受教于内廷,同皇子们一起长大。而保泰这个年纪,却从来没有领过差事,裕王也从未试图让儿子出来办差历练。

  抛开龙子凤孙这个身份,保泰并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看来这一点二伯父很清楚。但保泰本人似乎只觉得自己缺少机会,听说他最近和老八走的很近,想想也是,这会他们兄弟也就老八还在分管内务府,就算凌普做了总管大臣,也不妨碍这位皇子长袖善舞。

  其实这么一想,关于八贝勒深得皇上爱重的说法,实在是太顺理成章了。

  “伯父,您保养身体要紧,侄儿们先告退了。”病人也探望了,该说的也说了,该送的礼也送了,胤禔拉上小堂弟打算告辞:“汗阿玛前儿还问起您的病,太后妈妈也很关心。”

  宫里已经几次派人过来询问病情了,康熙还把太医叫到跟前仔细问过,确定裕王暂时无大碍,这才决定继续原计划出塞。

  临走之前,康熙还亲自去了趟裕王府,不知怎地,他最近心中不安。康熙思来想去,索额图已经死了,伊桑阿的葬礼早就结束了,太子最近也还好,朝中波澜无事。天呐,也就是我二哥比较危险。

  已经过了五十岁生日的康熙掐指一算,福全的年纪已经过了他们爱新觉罗家的平均寿命了,实在是让人不放心。于是皇帝驾临裕王府探望兄长,也着实不让人奇怪。

  “皇上怎么亲自来了……”福全上气不接下气,还撑着要起身说话,结果被康熙一把按住。

  康熙就这么看着哥哥,忽然想起他们小时候一起读书的时候,那是非常短暂的时间,之后他就做皇帝了。再之后就是他有空的时候,会和福全、常宁、隆禧一起在太皇太后跟前,那也是非常短暂的时光。

  没几年,这哥仨就封王,陆续搬出宫了。

  老哥俩此刻讲起旧事,彼此都唏嘘不已,康熙一直沉浸在往日美好回忆,和如今兄长要死的复杂情绪中,几乎忘记了他们还是君臣,只当是单纯的兄弟。直到他们说起了彼此的儿子。

  “保泰哥几个都交给我,二哥放心。”康熙许诺道:“侄儿们都是在宫中读书长大的,都是敦厚老实的好孩子,必定能成器的。”这是让裕王不至于身后担忧,裕王府老少的荣华富贵,自有他这个皇帝叔叔来操心,

  福全苦笑道:“他们不成器,只是有老实一条可取。四海升平,想来他们能为皇上效力的地方也不多,能够平安一世,也就够了。”

  “二哥,我瞧他们从来都和看阿哥们一样的,不会有错。”

  “他们怎堪与皇子们相提并论呢。”福全看这个皇帝弟弟满脸真挚,他不想打破这种温情脉脉的局面,但更要牢记在最后关头保住儿子么的平安。

  只是这话怎么说,说谁,也是技巧。裕王喘了两口气,谦辞道:“不说太子风采卓然,只说保清稳重可靠,三阿哥文采斐然,就是八阿哥那样年轻,也是文质彬彬、礼贤下士,堪为皇子。”

  咦,康熙马上从兄弟情深、弟友兄恭中清醒过来,他看福全累了,就与他寒暄两句,然后就离开了王府,只是在临走之前问保泰道:“八阿哥常来探望你阿玛了?直郡王他们呢?”

  保泰同八贝勒走的近,他阿玛眼看着要不成了,前面几个堂兄年纪相差太多,他够不上。只有比他大一岁的八贝勒胤禩,为人温和好说话,俩人又有一起在宫中读书的情分,八贝勒又有本事,保泰自然的亲近他,帮他说话。

  “回汗阿玛话,直郡王等几位堂兄都来探望过阿玛,只是八贝勒常来。臣年轻不懂事,府里有什么事,八贝勒也常帮忙。”

  老八正蓝旗,裕王镶白旗,两人既不同旗份。又只在第二次征噶尔丹的时候,裕王带他办过差。只是对伯父的情分?

  康熙并不觉得一起打过仗的保清和裕王的情分,会比老八和裕王少。更别说在宫外多得看顾的富尔祜伦……那为什么保泰说老八来的次数最多,二哥那么夸他……有意思。

  这个儿子办事妥帖,也算懂得他的心意,还不错。但康熙今天才发现,原来这个老八似乎还有旁的优点,起码挺招人喜欢嘛,呵呵。

  于是康熙没有点八贝勒随驾承德,让他留在了京城,毕竟是自己儿子,到底怎么回事,是长袖善舞,还是为人敦厚本真,还要再看看。

  这次太子、直郡王、三贝勒、四贝勒,加上十三阿哥、十四阿哥,一直到十七阿哥胤礼,还有几个在上书房读书的皇孙,都被允许随驾。

  胤禔原想给苏日格操作一个名额,然而福晋再度有了身孕,苏日格要留下照顾额娘。说到福晋怀孕,胤禔简直无话可说,他们夫妻生活和谐幸福的副产品,就是崽儿们。

  再生就是第六个了,但让福晋选,她宁可再生六个,也绝对不愿意把她的阿哥放跑给旁人。胤禔呢,面对如今并没有合适避孕手段的现状,除了心中感慨:避孕套真是伟大发明之外,也只好兢兢业业的做好后勤工作,比如将家里的账本拿出来给孩子们练练手。

  主要是指苏日格和弘昱,弘昱其实也到了能随驾的年纪,可谁让他阿玛不是太子,他玛法也没有让所有适龄皇孙都去的意思,于是只好继续在家读书,顺便学学算数。

  比起抽象的数理逻辑,算学中的实际应用更好学一点,胤禔交给苏日格的教学任务就是:抽空帮你二弟把算学基础打好,教你妹妹写好字。帕勒塔要随阿玛一起出门,长史尹适教你和弟弟读书,这人学问还不错,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记下来,等阿玛回来再解决。

  临走之前朝廷里又出了一档子事,京中两个低级官吏犯了法,康熙将此事交刑部议处,也没有多问就带着儿孙们前往承德。

  谁知道就是这件事惹出了大麻烦,从尘埃落定的多年后回看,这桩案子作为引发巨大波澜的引子,本身却简单的不可思议。

  这事就是两个官员违法:一个叫王五,原本是工部的工匠,有了点闲钱就动歪心思,买了个通判,吏部清查的时候被人揭发;还有一个叫吴谦,是太医院的官员,追债的时候不小心把欠债人给打死了。

  康熙既命刑部议处,刑部的意思是王五流放,因为他买官。而吴谦判无罪,因为吴谦声称对方拒不还钱,还先动了手,加上他是朝廷命官,所以要判无罪。

  部议结束上奏康熙,皇帝还未表态,紧接着刑部尚书王士祯的奏折也来了。王士祯复查,说判决轻重悬殊不恰当,他的意思是改判王五免官,因为王五不通文墨,只是在工部多年看官员威风就动了心思买官,不必判流放,朝廷尽到教化之责也就够了。

  原本事情到这里就可以了结,然而在康熙刚刚抵达承德,刑部结论送到御前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却是京中步军统领托合齐的密奏:这个犯案的吴谦曾经行贿于刑部主事马世泰,且市井传言,吴谦是有意杀人。

  皇帝很不高兴,你们刑部怎么搞的?部里有人受贿,判决不公也就罢了,居然刑部尚书亲自出马还是没查明白。康熙下令三法司从严审问,还让纯王富尔祜伦在旁听审,而后奏报至承德。

  胤礽看康熙很关注这件事,他担心自己会被问关于这案子的情况,未免答不上来,他就写信给王士祯询问情况,顺便提醒他皇上不高兴,要有所准备。

  这个时候,胤禔还没有注意到事情的严重性,他在布置行宫宿卫的百忙之中抽空带儿子弘晗跑马游玩,顺便到他们未来在承德的别院逛了一圈。

  这地方还是半成品,胤禔指着一片尚未成型的建筑物,对弘晗道:“这是你汗玛法赐给阿玛的地方,就在这里就是咱们家在承德的别院了。”

  “阿玛,那以后咱们就不用住在避暑山庄里了?”弘晗脸上也带着轻松的笑容:“那以后,额娘、姐姐,弟弟妹妹也能一起来吗?”

  “是啊。”反正没有别人,不是太监,就是府中侍卫,胤禔揽着儿子的肩膀:“以后就住在咱们自己的地方,比住在山庄里舒服多了。”

  最近康熙对太子愈发的珍而重之,倒像是有什么愧疚弥补似的,看得胤禔牙酸,未免儿子在旁边受到什么伤害,他这才把他家崽带出来的,谁家孩子谁心疼。

  带着儿子在承德绕了好大一圈,把蒙古、西藏喇嘛待的地方都逛了一遍,这才回到行宫里。帕勒塔同萨宾图正急着见他,看见他就赶紧上前禀告,京中苏鲁和沈翰林都写了信,有要事。

  胤禔让弘晗跟着萨宾图去射箭,告诉他好好练习,改天带着他去打猎。等儿子走了,直郡王才接过火漆封口的信,拆开看了。

  苏鲁写的是他在内务府的哥哥博敦说的,凌普恨不能把内务府搬给毓庆宫,以及这老小子没少捞银子,至于这银子到底落在了谁手里,那就不好说了。

  而沈瞭的信中说,王士祯知道马世泰收钱,但马世泰是旗人,且同刑部满尚书耿额交好。他不欲多问生事,这才没有查吴谦。

  王士祯一贯如此,这满朝都知道。多年前康熙询问旗人、旗兵犯罪之事,这原本是满尚书的责任,但王士祯见同僚不能答话,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被小小的处罚了一下。事后人皆说他是敦厚君子,于是在刑部人缘极好,上下无不敬重。

  所以这次他对吴谦和马世泰不闻不问,这并不奇怪,就算康熙追究起来,也不会过于处分他。

  但这件事值得沈瞭特地写信过来吗?

  康熙派人传他过去,胤禔随手烧掉了书信,这才到了康熙跟前。路上遇到了同样奉旨随驾的新任简亲王雅尔江阿和御前大臣班第,还有他的弟弟们,等人齐了,往康熙跟前一站,听说了刑部这桩案子,胤禔恍然大悟。

  告诉康熙此等隐秘的肯定有一个是托合齐,但他为什么没告诉康熙王士祯是有意略过吴谦,避而不谈的?

  可能是托合齐知道王士祯与太子关系不错,他有意替人遮掩……也可能耿额也与太子关系密切,所以托合齐避而不谈。

  胤禔看着康熙对着皇子宗室夸太子书法好,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京中会不会有什么人将这个消息也捅给康熙知道……如果没有,他能不能想点办法,要做一个让父亲消息灵通的好儿子嘛。

第182章 :承德惊变(中)

  在胤禔正式参与朝廷体系运作的这十几年里, 如果说哪件事对他启示最深,毫无疑问就是顺天府舞弊案。

  这件事第一次让胤禔亲身体会到无序化是多么不可预测,如果想逃离这种无序,要么自己足够超脱完全不在意, 要么就得先下手把自己摘出来。摘出来的方法有很多, 像上次说他在府中弄了一堆女人荒淫无度, 结果胤禔将所有开府皇子都拉下水是一种,

  另一种, 就是先下手把水搅浑, 弄出一个重点嫌疑人来, 让大家觉得, 十之六七就是这个人了。

  刑部这桩事虽然没有扯到胤禔身上, 但胤禔可以帮助老父亲康熙发现说不定和太子有关啊……不过还得等等,胤禔不想急吼吼的,事后被人发现自己同这件事有关系, 要有耐心。

  他就这样等了这么多年,不介意再等等, 只要别被等待抹平了韧劲和敏锐,等等党能得到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