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长子 第161章

作者:因果定律 标签: 清穿 天之骄子 BG同人

  登时内阁哗然,这简直是从来没有过得奇闻异事,皇上您这么能允许这种事呢!

  这容易引发百姓不安,这大清……岂不是要完?

  张玉书满脸皱纹都是叹息:“这位爷,不好伺候啊!”

  李光地和马齐却难得一致,默然不语。

第243章 :仁善厚道元起帝(上)

  康熙在世的时候, 对西洋医学很感兴趣。受他影响,当时的直王、九阿哥等都对西洋医学报以善意。

  朝中大臣意见不一,但都觉得既然皇上喜欢,又的确有用, 那就闭嘴随他去吧。哪个皇帝没有什么喜欢的奇技淫巧呢, 可以理解。对于一个实权君主, 只要他没有玩的太过分, 大臣都不比涌上来抽皇上的耳光表忠心。

  但允许解剖, 那可就是另一说了。当年康熙想过开禁, 但是被大臣以“骇人听闻”等言劝谏, 最后不了了之。如今新君居然打着“皇考当年也想这么干”的旗号, 又重提此事。

  荒谬、滑稽!

  自古以来, 就没听说过给人看病和解剖尸体有关系的,望闻问切都不能满足大夫了?那说明这个大夫就是庸医!

  这是朝中几位大学士私下的说法,当着胤禔的面, 他们当然不是这么说的。

  “皇上,此举容易引发民间的各种流言, 而且这种话从来不好禁止。”张玉书语重心长,“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 伤人必多,民亦如之。若是一朝不慎, 这……”

  民间若是有流言, 那一时半刻很难扑灭, 特别是流言里牵涉到了皇帝家的事儿,老百姓喜闻乐见。大臣们的担心也有道理, 但胤禔心态良好。

  “朕想好了,直接发告示,就说太医院在努力解决天花问题,需要一些尸体。”胤禔正命人准备去畅春园的东西:“秦吉了,让他们记得把皇后的画具都带着,还有皇考赐给朕的刀,都要带去畅春园!”

  “这事你们不用管,朕也已经下旨给各地督抚,若是有人胆敢冒称、谣传顺天府之外的地方要尸体,务必严惩!”皇帝叹口气:“朕知道你们担心什么,但是也不要总觉得百姓都是群氓,朝廷什么事儿都不明说,才让人有可趁机之际,把事情大大方方办了,还有宵小乱言的余地么?”

  “朕尝读史书,扁鹊、华佗亦有关于人身体的描述,他们怎么知道的?还有黄帝内经,脏腑之事甚重。错一处,满盘皆输,卿等忙着正事去罢,这些事朕心里有数。”

  “哦对了,这次你们也跟着朕去园子里,朕在京郊也寻地方赐给卿等,避暑消夏到还是个好去处。”

  张玉书快七十岁的人了,他是顺治年的进士,真正的三朝老臣。熬过了顺治爷、熬死了康熙爷,对着眼前这位元起爷,他就盼着能善始善终。

  这位爷的性子倒也还好,就是这想一出、是一出,想干什么就直接干了的架势,有点让人受不了。这不,一边赐了京郊的住处,一边还张罗着到了园子里,开经筵日讲的时候,要聊聊医书!

  唉!

  出了门,张玉书难免抱怨:“晋卿,方才皇上跟前,你怎么不说话呢!”

  “延恩公那件事能看出来,皇上是个有主意的人,我听说当日御前会议,简王他们不太赞同封公的。”李光地搭手凉棚看乾清门外头的青石板地,宫里可真是个寸草不生的地儿,“皇上也能听得进劝谏。但他既定了好了主意,咱们尽了做臣子的心,也就罢了。”

  “皇上在潜邸二十多年,我不信他没考虑后果。”李光地笑道:“咱们说不定真是想多了,且看看。”反正他老李打定了主意不去和皇上过不去,他总有个感觉,这位爷似乎想趁着这个机会看看。

  临去园子里之前,胤禔将大舅子、九门提督那日松叫到了跟前,叮嘱道:“你在禁军多年,朕去园子里避暑,你留在京里帮朕盯着几个人。记得,只是盯着,什么都不要做。”

  “还有,朕打算将宗室近枝的阿哥、格格都叫进宫读书,公主郡主们也需要同窗,朕打算将京中三品上官员适龄的女儿、孙女都召入宫中。你家也预备一下,顺便把孩子都带来,让朕和皇后瞧瞧,哪个没成婚的,朕还能给他们预备好亲事。”

  “等到去了园子,请老夫人也入园子,正好也可见见皇后。皇后有身孕,如今在大行皇帝丧期,朕也不好庆贺,只好劳动老夫人陪在皇后身边,也算朕的心意。”

  那日松诚惶诚恐的遵旨,自打先帝去后,他一夕之间被当今拔擢为九门提督,每日都小心翼翼的当差,唯恐哪里做的不好,耽误了皇上的大事。

  在过去很多年里,论起私下里的亲近,那日松是比不上索伦图和牧克的。他早年先是在盛京当差,多年后,当时的直王爷站稳脚跟以后,他才从盛京回到京城。而从废太子位置不稳开始,那日松开始偏向支持直王,不过也只是略通过几次消息。

  皇后娘家兄弟三个,牧克已经从笔帖式被皇上弄到了御前做侍卫,索伦图眼看着也要回京,那日松想要不被弟弟们甩下去,为了家里孩子前程着想,他只能更加勉力报效。

  这都在胤禔心里,否则他会随便冲着那日松是自己大舅子,就让他做九门提督?别逗了。

  春末夏初,胤禔带着全家老少浩浩荡荡来到了畅春园,太皇太后因为看见园子又想起了先帝,便要独自留在住所念经平复情绪。道琴有身孕也要休息,孩子们要读书,这就给胤禔难得的机会可以陪着皇太后散散步。

  “此刻,江南正是草长莺飞之时,额娘保重身体,等到出孝,儿子奉您去江南走走。”

  三十几年了,皇太后和皇帝母子俩难得有这种机会,胤禔还能去春明园、庄子上到处走走,或者出京办差、跟着康熙出巡。但皇太后、当年的惠妃,绝大多数时间只能困在宫中,无处可去。

  自打成了皇太后,纳兰氏觉得自己心情都不一样了,别说来园子里,就是呆在宫里都觉得四方天也蓝了、红墙黄瓦也更好看了,连宫女、太监们瞧着精气神都跟着变了。

  “额娘?”胤禔自顾自说了一车华,转头却发现亲娘正在抹眼泪,“您这是干什么,如今正该是您松快过日子的时候,好好的哭什么呀?”

  “我想起我刚进宫的时候,才十二。十二的小丫头懂什么啊,还以为进了宫还能回家,你舅母就抱着我哭,问你舅舅能不能免选……”皇太后笑着拭泪:“当年你哥哥没了的时候,我哪里想到,还能有你,还能有今天。”

  “所以您更该高兴。”胤禔笑着扶皇太后坐在湖心亭中,道:“您该想着儿子陪着您来园子、日后还要奉您去避暑山庄,还要奉您去江南,去关外老家。儿子带着您媳妇、您孙女、孙子日日陪着您。还有承庆哥哥,”

  皇太后看着胤禔,就听她的皇帝儿子说:“儿子打算追谥承庆哥哥,封王追谥,您看怎么样?”

  “保清!”好好一场母子散步,最后以皇太后嚎啕流泪而告终。太后知道,皇帝没见过承庆,今儿这么做,纯粹就是为了安慰她。

  “您看您,儿子还打算改日将舅舅请来,让揆叙、揆方带着他们媳妇进园子,您也见见娘家人。”

  不想太后拭泪之后却道:“你那春明园离这远吗?额娘想到你的园子去看看。”

  胤禔笑的格外灿烂:“当然成。明儿就带您去瞧瞧,我还打算把春明园和畅春园连起来呢。”

  给承庆追谥也好、陪太后去春明园也好,胤禔除了尽力让太后也过的更舒坦之外,还有一层用意。这会看着胤祉在他面前哭的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就说明有用了。

  皇弟们也都跟着来了畅春园附近,住在自己的园子里,像胤祉这种等着皇上赐嘉号的郡王,这会更是抓紧时间巴结皇上。

  老三也不是拍马屁给自己感动哭了,他纯粹是被胤禔给招惹哭的。三爷一大早就去了园子里,然后就听皇上说起来皇太后还念着想到春明园看看。

  “可怜天下父母心,皇额娘还是惦记着朕,想看看这些年朕住过的地方。”胤禔摇头叹息,胤祉五味杂陈。三爷心里苦啊,如今眼前这位大哥当了皇上,自然可以带着皇太后散心了,自己额娘还住在宫里呢!

  临出门之前,三福晋还对胤祉说:“前儿进宫,额娘还问起家里孩子们。爷,您在皇上跟前一向也有脸面,也问问能不能早点把额娘接出来,好歹是咱们的孝心。”

  结果上头胤禔还在说皇太后,就听下面有人抽噎起来,一看居然是老三,他哭了!

  “皇、皇上,大哥,弟弟、弟弟也是替您和皇太后高兴,高兴啊!”

  当年在先皇的后宫,说是四妃主位,可四妃头上永远压着个佟佳氏的女人,后头又有一波波的年轻女人涌上来。四妃连紫禁城都没出过几回,更别说随驾离京什么的。

  胤祉这会想起皇太后腰杆硬了,抬头做人自自在在,就想起自己额娘还在宫里憋闷。这下好,他越哭越来劲,搞得胤禔也哭笑不得。

  “好了好了,先别哭了。朕知道你想说什么,可你将心比心也为朕想想,皇考孝期未过,若是让妃母们跟着儿子出宫,咱们自家人知道是全了天伦之乐,可外头人会怎么说?老三,你不是不知道啊。”

  外头肯定会有“新君容不下先帝后妃、子胤”这种话传出来,胤祉掏出帕子擦擦脸,心想也是这么回事儿。胤禔看他似有所悟,赶紧表示“三弟,你的嘉号就是诚郡王了,还有件事,朕要开经筵日讲,拟定了让你也来参加。”

  “你在咱们宗室里读书好,这是公认的,勿负朕望!”

  皇帝对一个人看重,肯定是根据他的所长给予机会,胤祉自己也开府多年,这点道理他还是懂的。满打满算也就一年半的功夫,就能把额娘接出来了,趁着这个时候,他赶紧办差争取到时弄个亲王!

  对胤祉是这种说法,等到对着胤禛,胤禔就又换了个说法:“雍有和睦之意,赐此嘉号给你,也是朕想起当年咱们兄弟在一起读书的往事。四弟做事一向稳妥,朕也不必多说,你先去看看户部和内务府的账目,心中有个数,到时候朕有差事交给你。”

  “太皇太后在园子里,你也常来看看她老人家,皇考过世之后,她老人家心情一直不好。”胤禔对胤祺、胤祐道:“如今旗下愈发不成样子,你们是朕的弟弟,也要为朕分担一些旗务,多操些心。恒郡王、淳郡王,要切记你们不是什么闲散宗室。”

  而对更年轻的如十二阿哥胤裪、十三阿哥胤祥、十四胤祯以下的小兄弟,胤禔就要更怀柔一些:“你们多练骑射、多读书,西北日后必有战事,朕是要用你们的。到时候撑不起场面,丢了人,那可就要怪你们自己了!”

  “还有胤禑,等到皇考丧期之后,你也该成婚了。瓜尔佳氏门风甚好,子弟都很踏实,等到你成婚之后亦要开府,这两年内务府也会替你预备一应器物,自己也要上上心。”

  “胤禑谢皇上恩典!”

  做皇帝就是这样,朝里朝外、宫中上下,大家长都要过问两句。勉励没爵位的奋发上进,有爵位的继续向上爬。要给甜枣,起码现在要给甜枣,而不能挥大棒。

  所以胤禔捏着鼻子把胤禩的贝勒还给他了。

  此举一出,不管是谁都要高呼万岁,都要说一句:皇上仁善啊!皇上可真厚道啊!

  八爷当年在熙朝如此跳脱,如今都还赐了爵位,可见皇上心中毫无芥蒂,是一心希望兄弟齐心的。这份心意真是感天动地。

  还真有人为了这件事上书给胤禔,为皇帝的德行大唱赞歌,一时之间,元起皇帝允许太医院和教士解剖死刑犯尸体一事,就这么轻飘飘的过去了。

  留京的胤禩原本正在闹心,他额娘良嫔还在宫里,自熙朝末年,良嫔身体就不太好,如今暑热天留在宫里,也不知道怎么样。

  虽然内务府里,他还能说上些话,可自古以来县官不如现管,当年的人情现在还能剩下多少呢。唉,胤禩头疼的关头,就在府里接旨,贝勒回来了……

  皇上打的是什么主意啊。

第244章 :仁善厚道元起帝(下)

  直到胤禩站在元起皇帝面前谢恩的那一瞬间, 他才想明白自己的爵位为什么会回来……

  我已经沦落到成为皇上宣扬仁德的道具了吗?

  胤禔也在打量胤禩,一个人有一个人的风格,元起皇帝的风格就是,他先做初一、别人自然要跟着做十五, 倘若不做, 那就是不识好歹!

  先帝驾崩那天, 胤禩还露头积极向自己表态, 努力释放善意, 胤禔看出来了。正是因为看出来了, 所以他必须给胤禩这个机会。

  “当年良嫔娘娘初次被晋封, 就放在了延禧宫, 你还是在延禧宫出生的。”

  胤禔坐在上首, 看着这个心比天高的弟弟,语气平淡:“你也是朕看着长大,当年还会问我, 和安王家的格格结亲,这亲事还好么?一转眼这么多年了。”

  “皇上……”无论如何, 良嫔和胤禩在延禧宫的时候,如今的皇太后也好, 现在的皇上大哥也好, 人家母子没有亏待他们母子的地方。这份人情, 胤禩无论如何都要认下。

  他跪着回道:“皇上说的,当年多赖皇额娘照料妃母与臣弟, 方有今日。皇上与太后的恩情, 臣弟与妃母一日不敢忘。”

  “呵呵, 朕对你究竟如何,将来九幽之下, 至少能对皇考有个交代。”胤禔饶有兴趣的看着老八,“朕记得你家大阿哥生在康熙四十三年冬天,现在满五岁,身体怎么样?”

  “臣弟的长子有六岁了,还算健康。”胤禩动了下嘴,还是继续说了一句:“只是还没取名字……”

  老八的长子出生之后不久,朝廷动荡不休,康熙也没心情给孙子们取名字,所以这孩子和申午一样,没赶上祖父取名字的最后一波。申午有个皇帝老子,现在有个堂皇气派的大名“弘曜”。

  而老八的大阿哥,从八阿哥的大阿哥,变成了八贝勒的大阿哥……依旧没有正经名字。

  孩子倒是也有乳名,可是他儿子这个乳名和得寿那个不一样,胤禩倒是也想硬气的说自己儿子自己取名,可上不了玉碟啊……

  其实说来有些诡异,当年胤禩被先帝指着鼻子骂出身不好的时候,他也没像今天这么绝望过:皇位上坐的是皇父,还是皇兄,这是完全、完全不一样的。

  皇父终究念着虎毒不食子,会宽容你,有些事情能糊弄过去。可等到皇兄当家,有些事情就格外的昭然若揭,不能混过去了……胤禩想到当年他让何焯代写功课交给康熙,若是今天上面的元起皇帝让他写字交功课,他还敢让人代写吗?

  我不敢。胤禩心中轻轻叹息,他终于认清了现实,当年他敢那么放肆,的确是吃准了皇父的脾性:对待孩子,他总会宽容三分。

  “朕之前给申午,就是四阿哥改了名字,说来诸弟的子嗣,按照弘字辈,都该有正经官名。”就听皇帝说道:“你先回去,预备在家接旨,等给孩子改了名字,把他也送进上书房,和他堂兄弟们一道读书。”

  也算是双喜临门,胤禩心中苦笑,如此想着,行礼告退了。

  胤禔继位,自然成了爱新觉罗的大家长,都要以他为核心。诸弟之子,包括堂弟,甚至铁帽子王的儿子,辈分合宜的都要叫他汗阿玛,这也是习惯了。

  所以给子侄辈取名字,也是一种身份的宣告,胤禔让人拿来了说文、广韵和过去康熙为诸孙草拟的名字,打算履行责任了。这次顺便也把得寿的名字给改了吧,

  这孩子都老大不小了,不是赶上先帝丧期,备不住孩子都有了,总顶着个乳名也不是那么回事。

  “嗯,让我看看。”胤禔翻来翻去,最先决定的是老八儿子的名字,当年康熙还真为这孩子定下了名字,叫弘旺。旺,大概是希望这个孩子能让胤禩府上子嗣红火起来,奈何如今胤禩膝下也只有一儿一女。

  不过儿女双全也是福气,希望老八惜福,胤禔翻着书,在纸上随手写下个名字:讷甘。做温婉柔顺解。

  然后就是得寿,胤禔思来想去,最后决定这个大侄子名“昪”。昪者,《说文》《广韵》说是喜乐、日光貌。算是长辈的一个美好期盼。

  其他弟弟家的孩子,按照含义不错、字眼好的给取名就是,不过这也是最后一次。胤禔打算下旨,日后各家自己取名,上报宗人府,然后登上玉碟就行了。

  胤禔最近关注的孩子,除了自家那几个,还有纯王家的广延、广绪,简王家的德隆、阿尔塔、永谦、老三家的弘晴、弘晟,老四家的弘晖、弘昀,老五、老七家的孩子也被他看在眼里。

  除了侄子,还有侄女们,都被胤禔召入宫中,搞得宫外各府起先都哭成一片海,以为皇上要效法世祖、太宗来收养女,自家即将面临骨肉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