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大不如妻 第290章

作者:一个女人 标签: 种田 长篇言情

只是金氏又失算了:这位新嫂嫂没有被吃姨娘们的亏,反倒把宋氏弄出了府去;赵府不但没有鸡飞狗跳,而且还被新嫂嫂整治的上上下下都收了心——她再不急急的赶回来,这赵府就真没有二房的什么事儿了。

所以,金氏回来后虽然明知道小陈氏在月例银子上动了手脚,而孙氏的银钱来得总有些蹊跷:她娘家如果真有钱,也不会让孙氏来做姨娘了;就算是有银钱的人家,也不会常年累月的贴补女儿啊——她可是有兄有弟的;这些情形金氏是一个字都没有向红裳提:还有比坐山观虎斗更有意思的戏码嘛?

金氏现在打得就是混水摸鱼的主意,她当然不会提醒红裳一言半语了;只要她平日里对嫂嫂做出一副亲热状来就成了。

画儿跟在老太太身最久,对于二夫人回来后对红裳一字不提姨娘们的事情,她是心中有数儿的:以二夫人的为人,她绝对是知道宋氏等人私下的勾当,她不说自然是有她的打算了;画儿把这些曾对红裳细细说过——所以鱼儿等人都感觉二夫人有些奇怪,可是画儿和红裳却认为很正常。

红裳听到鱼儿话后轻轻一叹:“人再聪明也有失算的时候,更何况我们还只是一般的女子呢?大姑娘的事情本就不在我们的预料中——我是想到了她会回府,可原本是打算在收拾完了那事儿后,赶在年节前把她接回来的,不想……;”红裳说着又一笑:“变数嘛,就是过日子的乐趣了。如果什么事儿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这日子还有什么过头儿?”最后一句话,分明就是苦中做乐的话。

侍书四个丫头一笑,便放了凤舞的事情没有再提:她们私下会好好商议商议,明儿就要接大姑娘回府了,她们要好好做些安排,千万不能让太太有什么闪失。

魏太姨娘晚伺候老太太安歇时,闲话般提到了凤舞:“老太太,今儿这天可真冷;现在想想夏日,那个时候人人都恨不得找个阴凉的地儿呆着,人们为了凉一些都爬到山上去避暑,说是山上要比城里凉爽许多;现在想想,那山上更冷吧?唉哟——!一说这个我倒想起了大姑娘,上次我使人去山上给大姑娘送了一点东西,那人回来说山上比我们城里冷呢,眼下这个天儿,真不知道大姑娘要怎么过。真是可怜见的,她那个一个姑娘可不要着了凉才好。

老太太看了魏太姨娘一眼,然后淡一笑:“你倒是有心了。说起来也是,你同那孩子原就投缘的很,她在家时,你们就常常在一处说句话儿什么的,想来你也是想她了吧?”

魏太姨娘好像有些不意思,她带着一丝怯意道:“婢妾只是想着老太太一直极疼爱大姑娘的,她这一去可有两个来月了,老太太能不掂记着?且现在天儿又冷了,我也是怕大姑娘在山上再受了凉什么的,到时也是老太太心疼、烦恼。”

老太一面除去钗环,一面答道:“就是这么回事儿。我前两天也有这个想法,可是你也知道,大姑娘上山可是老太爷的意思,哪个敢轻言让她回来?今儿下了这么大的雪,我能不担心嘛。不过你也可以放心了,你们太太已经同老太爷说了,明儿就使人把舞儿接回来了。她的屋子,我下午使了丫头去收拾,丫头却回报说你们太太已经把舞儿的院子收拾妥当了,连火盆都点上了,说那院子久不住人了,烘一烘免得屋子凉,大姑娘回来住着不舒服。”

老太太话里透着对红裳的十二分的满意:现在这个媳妇,哪个人在老太太跟前说她个不好也是不成的!老太太就这么个脾气,她看人好就好上了天。

魏太姨娘正在整理床铺的手顿了一顿:太太说的?她继续给老太太铺床,笑道:“要不说太太和老太太您有缘份呢?您想什么,太太都能替您打算好,这样贴心的媳妇可不好找;虽然这媳妇不是您挑中的,可如今想想不也正是一种缘份。”

*****

赵一鸣拱了拱手:昨日多得亲们的支持,我家裳儿腰也不疼了,腿也不抽筋了,走路也有劲儿了!不只是我们家裳儿,就是我现如今得了些好处,腰杆也直了,在父母面前为裳儿说话底气也足了,所以说小女人的补奇方就是好啊!我今日一来拜谢大家对裳儿的爱护,二来求大家再继续为我们裳儿补,她还没有大好对不对?求求大家了,补的奇方大家知道吧?就是粉票和推荐票了,大家一定要记得投啊!裳儿生了,我一定请大家吃满月酒,谢谢了,谢谢大家!(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二百九十一章 老了吗

二百九十一章 老了吗 类别:美文散文 作者:一个女人 书名:妾大不如妻

太太起身让丫头们更衣:“可不是嘛。人的缘份啊,了,我和你们太太,娘俩一南一北的能聚到一起,说不是缘份哪个相信?更可贵的是你们太太什么事儿,都能想到我头里;瞧瞧我这屋里的一些小东西,像这个鞋拖,暖手等等,虽然并不精致却但极实用的——不也是她的一番孝心?想想,这样的媳妇极好了,什么自己挑不自己挑的,人啊总是要知足才算是惜福啊。

魏太姨娘没有听到往常一说太太好,老太太就对太太这般那般的报怨;她仔细瞧了一眼老太太,感觉老太太虽然是因为孩子才对太太不错的,可是话里话外也透着对这个媳妇的几分真心夸赞。

魏太姨娘收拾好了床铺,过来服侍老太太上床,口里应答道:“就是,老太太说得有理儿,太太是南方人,如果不是缘份能进得了我们赵家的门儿?说起来,老太太本就是有福之人,所以就算不是自己亲自挑选的儿

魏太姨娘说老太太是有福之人,这话可说得是真心实意,且在心中带着三分嫉妒的。

老太太真得不是那种极有心计与手腕的人,但她嫁了老太爷做下妻,这是一福;而她一进赵府便当家作主了:她上无婆母,这是二福;老太爷因着原来的共过患难一直很敬重她,只要老太太行事不太过份老太爷一般都是睁只眼闭只眼,从来没有因为家事与老太太争执过,这是三福;后来老太太一连生了两个儿子,她腰杆儿更直,而且大儿子十分的争气,这就是四福了。像老太太这样的福气,天下间有几个女人能有?

不要说魏太姨妒嫉问问府中的姨娘们,哪个不妒忌人家老太太的好福气?魏太姨娘在心底忍不住一些叹:人啊,生得再聪慧、再漂亮,也抵不过人家的好命、好运道。

试想,如果老太太不是妻妾,她在赵府连三个月也待不住是被人暗算赶出了府去,就是被打死了:她还不知道是哪个要杀她;又哪里能有儿子?

老太太躺好,魏太姨娘给她盖好了被又给她掖了掖被角,才垂手立到了床头;老太太打了一个哈欠:“有福?真是未必了。你和我哪个都不是有福的人,只看我们老太爷现在晚晚都在那两小狐狸里处宿下,我们两个还能算是有福的?都说是少年夫妻老来伴到如今我们都老了,却一日不能见老太爷几面儿,这算是哪一门子的福气?唉——”

老太太叹完气后,又道:“算了算了,说这些了,提起也是心里堵得慌;你也早些回去吧里的事情交给言梅就好;今天儿又冷、路又滑,你一路上小心些。”

魏太姨娘答应了一声儿了一福便转身出去了:老太太还说自己是个没有福地。她自己岂不是薄命地不应该活下去了?老太太抱怨一日见不到老太爷几面可是自己却已经好多日子没有老太爷一面儿了。

只这样地话儿。魏太姨娘是不能说出来地:她是极知道本份并且安于本份地人儿;不然她哪里能在赵府待到现在。

外间。来接魏太姨娘地香草看到她出来。抖开了手里地斗篷给魏太姨穿上。并给她带上了昭君帽儿:“奶奶。车子虽然换上了毛毡。但也并不是很暖和。您抱好手炉吧;好在也不是很远。一时也就到我们院子了。屋里已经烧好了火盆。床也是热热地。”

毛毡因为易粘上雪。所以外面有一层织得密密地布。雪花便不可能积聚在毛毡上。把车子弄湿。不过这种车子当然不如毛皮地暖兜轿暖和。老太爷也曾说要给她做一顶暖兜地。可是魏太姨娘拒绝了。她说她不想惹得老太太不高兴——他日如果老太太要赏她。她倒是不敢辞地。

魏太姨娘一向是个极省事儿地。从来没有让老太爷为难过半次;所以老太爷往日也是极喜到她房里歇歇。虽然话说得不多。倒也图个清静舒服。

魏太姨娘听到香草地话并没有答她。只是对着香草点了点头便接过手炉。在昏暗地灯笼光地照引下。向院子外地车子走去:她心情非常不好。

灯笼本身的光就暗,再加上雪又大了一些,大半个灯笼被雪一会儿就罩住了,光越发的暗了。不过借着那点儿微弱的灯光,也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雪花打着旋往人身上、花草树木上、……狠狠的砸了下来;瞧那雪的劲头就好似要把整个大地上所有的东西,不管是不是生灵都要埋起来才会罢休。

风吹起了魏太姨娘的斗篷,她似乎并无感觉,只是一径儿走着:那寒风倒让她头脑更加的清醒了。

魏太姨娘瞅了一眼小丫头手

笼,又抬头看了看黑沉沉不见一丝光的天空,她感到的,似乎压着什么东西一样,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她是老了嘛?魏太姨娘抬了抬头便被迫很快又低下了头:雪实在是太大了,她抬起头来,那雪花打得她眼睛也睁不太开;她走到了车子跟前却没有立时上车子,她抬头向远处相邻的两处院子看去,那里透出的灯光比丫头手中的灯笼明亮了许多,也就显得温暖了许多。

可是魏太姨娘看在眼中,只感觉到冰冷——即使她手中抱着手炉,可是那暖意似被阻挡在了外面,一丝也渗不进去心里。

那两处院子就是莲姨娘和琴姨娘的,现在老太爷就在其中一处院子里:也许两位姨娘正在一起伺候老太爷也说不定。

魏太姨娘一时间看那两处院子看得入神起来:自己真得老了嘛?这个念头又一次划过了她的脑海。

香草看了看满雪花,还有在雪地中打着哆嗦的众人,上前轻轻扯了一下魏太姨娘:“奶奶?”

魏太姨娘惊醒了过来:“走走了。”看来自己真的是老了,居然会在这种时候发呆。魏太姨娘一面步上了车子一面暗叹:不就是太太主动让大姑娘回府嘛,回府就回府呗;只是自己日后不能再与大姑娘太过亲近了,免得让太太多心招惹麻烦上门儿。

魏太姨娘心思量着,挑起车子上的毡帘向那两处院子又看了一眼,才放下了帘子来闭上眼睛,不知道是乏了还是在想事情。

香草坐在一旁一句话也没有,即她看出了魏太姨娘心情不好,也没有劝解魏太姨娘,更加没有问魏太姨娘可有心事儿,她只是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

暖阁内倒是热闹极了。赵的男主子们,还有长房的舅老爷于钧都在座,正是吃到酒半酣的时候,人人都是一脸的笑意儿。

老爷也许是因为今儿兴致不错,也许是看在于钧在坐的份儿上,反正他对赵一飞那是和颜悦色了许多——这可是赵一飞回府后第一次得了老爷子的笑脸儿,他当然更要表示一下孝心:酒便多吃了几杯,头有些晕晕的,好在还不曾醉到信口胡说的地步儿。

一鸣和赵俊杰兄弟三人虽然自回府后没有正正经经的好好聚一聚,不过日常处理事务常常见面,也不算生份,言谈间倒是十分的亲热;尤其是赵俊杰对赵一鸣执子礼是恭恭敬敬,很有那么几分父慈子孝的样儿。

于钧倒像是和每个人都能说得上话,不管是什么话题他都能接上两句,而且说得风趣幽默;而且他也没有客气的过份,所说所做都恰到好处,既不会让主人家不安尴尬,也不会让席上众人感觉唐突;菜过三味,酒过五巡后,于钧便同席上的各人熟络得像老友一样了。

不要说赵家的子侄们,就连赵一飞都对于钧的印像很好,他都想着改日要请大房的这位舅老爷一同去吃花酒:能同自己说得上来的人可不多,而且他说得话连老太爷也只是笑,并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满来,这样的人怎么能不深交。

老太爷吃得酒不多,他大多是以茶代酒:他向来是个有节制的;他只是同大家说笑,与于钧倒不时吃上一杯酒,一老一小常常对个眼神笑上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