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161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你说,他们五位有意联袂回甬港祭祖?”

  “是啊,要不我跟你废那么多话干嘛?”

  “这可真是件大事了。”詹诺竹说道,随即摸着下巴琢磨了一会儿,然后说道:“振华,这件事的意义非常重大,我需要马上向上级汇报看如何安排。对了,他们有说什么时候去吗?”

  谭振华一翻白眼:“我这不正跟你商量着么?不过我从香江回来的时候,老人家们跟我说了,越快越好。”

  “行了,这事交给我了,你等我消息。”詹诺竹说罢,立刻起身,直接出门就跑了,倒把个谭二公子晾在了一边。

  谭振华起身去关上了詹诺竹走的匆忙都没来得及带上的门,摇了摇头,腹诽了一句:“德行,看见有钱的粗腿就急着冲上去抱了吧?还有脸说我,哼!”

  他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想了想,还是先打给了郑项青,温州那边才是他实业部分的根基,无论是现在已然硕果累累的迷你风扇和咖啡机,还是正在孕育当中的4旋翼无人机、新型镍镉电池,都是他的心头肉。

  相比起来,香江那边虽然挣钱的速度超过了印钞机,在他心目中却只不过是个工具而已。

  他和郑项青通了很长时间的电话,知道了自己最关心的几个项目均进展顺利,也知道了闻州那边的形势在他不遗余力地牵引下,正沿着与历史上截然不同的进程愈行愈远。

  自从4月份从广交会上获得了天量的各种订单后,整个闻州市上上下下都被彻底调动了起来,形成了一股建设和生产的浪潮。

  别的不说,就说那一千多万美元的农副产品订单,就让闻州市一大波大大小小的工业单位都红了眼。

  订单是农副产品的,怎么会让工业单位红眼?

  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你就比如海产品订单。

  你要下海打鱼,那至少得有条渔船对吧?可闻州市水产公司原先那几条老旧不堪的渔船,你指望能打上来几条鱼?

  那怎么办?

  办法有两个,一个当然是现造新船,一个呢,就是将原先当做别的用途的船拿来改造。

  但不管是哪一种办法,都离不开船厂参与。

  诺大的闻州市,船厂也不止一家,分别叫做一厂和二厂,不过规模都不算大。

  虽然闻州市的这两家也叫做船厂,可与魔都的沪东船厂、江南船厂或者渤海大联那样老字号的国营大厂比起来,连人家的半个车间都比不了。

  这两家原本都只是百来人的小型市属工业企业,承担的主要功能也就是为市里几家单位的各种小船做做日常维护,偶尔能接到个造条渔船的任务那都是要放鞭炮庆祝的大项目了。

  可这次倒好,两位厂长被叫到市里开会,给压下来的任务是:半年之内,分别造出20条长度超过30米,排水量达到百吨级的渔船,配备260马力以上的柴油机,同时改造20条老船为渔船,并且言明:干得出来重奖、干不出来下课,绝无二话!

  两位厂长大人被这胡萝卜加大棒当场就砸晕了过去,拍着胸脯跟领导立下了军令状,保证完成任务,可等到回到厂里一算才发现,从人员到物资储备就没一个够的。

  这可这么办?

  两位厂长大人也是久经风雨的能耐人,就连使出的招式都一模一样:立刻召开了全厂会议,一口气成立了好几个什么“五四青年突击队”、“三八红旗突击队”、“物资采购突击队”等等组织,四面出击,从物资采购到生产组织,忙成了一锅粥。

  为了完成这自从建厂以来最大规模的订单,两个厂都拼了,采购物资的钱不够怎么办?找银行借,押上厂里的全部身家;人不够怎么办?把所有已经退休的老工人,只要还能动弹的都找回来;物资不够怎么办?厂长亲自带人天天去堵计划管理委员会的大门……

  造一条船,哪怕只是条百吨级的近海捕捞渔船,那也牵涉到了大量的社会分工,绝不是一家小小的百人企业能包打天下的,从柴油机到钢材,从通讯器材到捕捞设备,从生活设施到冷冻储存,等等等等,数十家配套的企业也因为这个巨大的订单而忙碌沸腾起来。

  就这样,在天量外贸订单的牵引下,整个闻州市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被动员起来,从产品端不断向供应链上游传导、扩散……

  甚至就连公安局的傅大局长都忙的脚不沾地。

  他忙什么?

  当然是忙着维持秩序了。

  各家单位都被订单压得喘不过气来,所有的社会资源都成了抢手货,从人员到原材料,无一不是如此。

  比如:被各家单位原先视为包袱的退休工人群体突然变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馍馍,原先的单位猛打亲情牌,希望老工人们看在过去的情分上回去指导工作;可别的竞争单位更是开出了天价的工资充当诱饵。

  就比如刚才说的闻州两家船厂,为了争夺某位已退休的高级技工,据说差点在人家家里上演全武行!

  至于计划管理委员会的门前,那更是天天车水马龙、门庭若市,据说生生将其门槛都踩下去半截,把闻州市计委主任吓得都不敢在办公室办公……

  这样下去可不行,市里只好让傅局长抽调警力天天到计委门前站岗维持秩序。

  可需要他维持秩序的又何止计委门前这一处?还有市煤炭厂、市电厂、市化肥厂、市钢铁厂……几乎所有涉及到基本能源及生产物资供应的企业门口,都是这副德行。

  傅大局长每天一睁眼就被各种申请支援的电话搞得头昏脑涨,有限的一点警力全撒出去了,就连办公室里的文职人员都全部出动,哪里还有闲心管那什么“八大王”的案子?所以每次李厅长打电话来问情况,他也只好含糊其辞,一拖再拖。

  这些,其实都在谭振华的预料之中,事实上,他制定“连环九计”之“顺手牵羊”,就是为了达到今天这样的效果,而现在,他已经达到了目的。

  闻州市,正以一种一往无前的姿态,奔驰在改开的道路之上,没有任何的犹豫。而谭振华相信,闻州迸发的这点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九州大地。

  挂断了与郑项青的冗长通话,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先安排一下那件事情,谢力已经在抹谷站稳了脚跟,所以,那件事也要着手进行了。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在听到听筒中传来询问的声音后,沉声说道:“嫂子,我是振华,下一步的行动,可以开始准备了。”

  

第361章艰难的选择

  

  与鲍燕来通完话,下面一个要电话请示汇报的,当然就是自己那位远在蓉城的老师宋文华。

  说实话,谭振华心里对这位老师是又敬又怕,这位可与郭蓉玮不同,郭教授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谭振华,不但尽心尽力帮他改进了四旋翼无人机,还在与巴铁、米国的谈判中出面镇了场子,更为了解决电池的问题从哈工大召唤来了王集山做了他的帮凶……

  可宋文华呢?虽然也帮着自己改了四旋翼,还帮着解决了最关键的碳纤维旋翼加工问题,可该下手狠宰一把的时候他也绝不手软,那付出去的碳纤维到现在都还让小谭谭心疼不已。

  唉,没办法,谁叫他也是自己的老师呢?虽然是个挂名的。

  谭振华硬着头皮拨通了电话。

  宋文华现在的心情不好,很不好。

  1982年对于蓉城飞机设计研究所来说,是事关生死存亡的一年。

  今年年初,由航空部组织,空军等相关单位参加,在京城举行了第一次的“新歼”选型方案讨论会。

  说是讨论会,其实还不如说是部里组织各单位给老大哥“盛京飞机设计研究所”也就是3601所捧场的会。

  在会上,3601所脱胎于1981年3月已经下马的“J13”方案而来的“新歼”设计方案获得了几乎所有人的一致好评,就连宏都所陆总师的方案也不过是个陪衬。

  凭心而论,3601所的这个方案对比已经胎死腹中的“J13”的确有了巨大的进步。

  华夏新歼的目标其实很明确,就是力争赶超米国的F16,所以,3601的这个方案与F16非常接近,腹部进气,单座单发,常规布局,突出中低空、跨音速区间机动性的同时,兼顾了高空高速的截击能力,在0.9马赫数时的稳定盘旋使用过载达到了6G,升限超过1万8千米,最大马赫数达到了2.0,起飞推重比超过了1。

  而且,这架飞机设计的初衷就顾及到了当前华夏的基础工业能力,采用了由前段时间从某种友好渠道获得的“米格23MS”飞机上装备的“R-29-300”发动机的测绘仿制版本“涡喷15”,没有装备火控雷达,而以一部简易的测距雷达代替,操控则沿袭了相对成熟的“机械-液压”操控体系。

  显然,要搞出这架飞机,其研制的难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即便是以当前华夏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希望在短时间内实现的。

  而一架新型号飞机的研制成功,对于所有参与研制工作的人来说,无疑意味着立功、获奖、晋升等等等等看得见的好处,这当然是会上这型飞机被三机部内几乎所有人认可、看好的原因。

  毕竟,在“歼9”、“歼13”纷纷下马之后,整个航空工业体系内太需要一个新的型号产品了。

  但是,有人不愿意。

  而不愿意的这个人,偏偏又是这款新歼的唯一客户——华夏空军代表。

  空军代表提出了既然以“F16”为追赶的目标,那么新歼研制成功后的能力必须达到或者超过“F16”现阶段的作战能力,而在3601的方案中,完全看不到希望。各种作战指标全都比现有的“F16”落后,即便以最快的速度研制出来了,比如说10年,可也落后了米国相当长的时间,花那么长时间研制一款出生就落后的飞机,实在不值得。

  宋文华当然知道空军肚子里打的是什么小九九。

  改开以来,华夏逐步打开了大门,巨大的人口、地域及市场潜力顿时成为了世界各主要工业国眼里的香馍馍,来推销各类商品的络绎不绝。

  而华夏当前所面临北方强邻施加的巨大国防压力,也让升级整个国防尖端武器的需求迫在眉睫,这,当然让全世界各大军火商垂涎不已。

  在航空这块地盘,就有众多的国家和企业展开了角逐,其中,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就有两个国家、三家企业,它们是:米国通用电力公司的奶油小生“F-16”、米国格鲁门公司的威武壮汉“F-14”以及高卢达索公司的当家花旦“幻影-2000”。

  这三款飞机,都是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颜值高、身材好,不但是大长腿,会的活儿还全……所以不论是哪一种,都令依然靠“J6”、“J7”撑门面的华夏空军垂涎欲滴。

  对比这几款飞机,3601的这个方案简直就是“矮矬穷”的典范,所以空军不满意是当然的。

  再说了,人家现在心心念念的明显是洋妞……

  所幸的是,航空部里总算还有明白人,航空部军机局副局长王若松给了宋文华一个机会,虽然这个机会只有15分钟,而且,所有的资料准备也仅仅一个晚上的时间。

  一个晚上能做什么?

  只有宋文华知道,也暗自庆幸,这次出差之前鬼使神差装进包里的那份“新歼鸭翼预研方案”终于有了曝光的机会。

  他去隔壁兄弟单位的房间借了几张明胶片和绘图工具,把一些重要图形、曲线和参数画在明胶片上,临时制作了几张简陋的幻灯片。

  第二天,在盛京3601所和宏都3620厂汇报的间隙,宋文华上台了,他从未来战争的形态和需求入手,提出新歼要强调机动性,敏捷性,要有中距拦射能力,要有电子对抗能力等等……

  幻灯片虽然简陋,但是宋文华的语言表述能力很强,他让在座所有人都对这个鸭翼方案惊艳不已,空军更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原来,国产妞也可以这样美的……本来已经一边倒内定的盛飞方案,开始出现变数。

  然而,演讲的成功不能代表什么,反而为他带来了相当多的烦恼,部里好几位高级领导相继找他谈话,话里话外要他让一步,退出新歼的竞争,这是他第一次烦恼的根源。

  也就是在那次之后,他回到蓉城,不久就接到了谭振华的电话,要他帮忙解决碳纤维的加工问题,他从谭振华那里敲诈到了一批碳纤维,这才让他心情好过了一点点。

  然而,在4月中旬召开的第二次“新歼”选型方案讨论会后,他的怒火又被点燃了。

  在那次会议上,准备充分的他详细汇报了鸭式布局的涡流原理,气动特征,技战术指标等等方面,并提出“一号”腹部进气和“二号”两侧进气两种不同方案;而在这个基础上,他还提出更加激进的“三号”方案,也就是假如飞控方面进展顺利,则可以加大鸭翼面积,在一、二号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静不稳定度,从而使得战机的操控更加的灵敏;当然,为了保险起见,针对当时对“静不稳定布局”风险过大的质疑,他也提出了“四号”方案作为后路,也就是减小鸭翼面积,回归静稳定布局。

  五天会议的结果是,在场的其他专家和空军一致倾向于蓉城3611的鸭翼方案,尤其是军方,态度更是一边倒,而只有在航空口,“部分内部专家”对该方案,尤其是该方案中的“静不稳定布局”,提出了极大的异议,表示风险过大,从而支持3601的方案。

  这样的结果,其实早在宋文华的预料之中,对于技术路线的争执他从来持宽容对待的态度,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这是他一惯秉持的观点。

  他的怒火,来自于那些见不得光的私下动作。

  盛京3601,一直是航空系统的老大哥,是华夏航空工业的摇篮与骄傲,也一直以共和国航空工业的长子自居,他们从来不用担心没有任务、没有订单,因为三机部大多数的上层领导就出自于他们单位,他们甚至还占据了系统内绝大多数“学部委员”的名额,从而掌握了学术话语权。

  而这次,宋文华就明显感觉到了这个话语权带给他的巨大压力。

  即便系统外专家以及用户都认可了他的方案,在这次的会议上,依然还是没有最后形成决议,阻力何在,所有人心知肚明。

  而他本人所面对的各种或明或暗的小动作,才是让他恼火的根源。

  很快的,年底之前,第三次“新歼”选型方案讨论会就要召开,而他也将面临着新的考验。

  如果他退了,那么将对不起3611这里与他一起艰苦奋斗了那么长时间的同事下属,而如果他坚持,那又有何面目再次踏进3601的大门?

  毕竟,他也曾是3601的老人,那里有他太多的老领导、老同事,有他飞扬的青葱岁月,也有他为之付出过的汗水辛劳。

  真是两难啊,退,还是不退,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宋文华思考着这个问题,然后,就听见了桌上的电话铃声响起。

  

第362章了不得的事情

  

  宋文华拿起电话,就听见话筒里面传来了一个小心翼翼的声音:“是宋老师吗?我是振华,我从香江回来了,给您请个安。”

  没来由的,宋文华突然有点想笑。

  这个他一时兴起收的挂名弟子也实在有趣,自己帮他稍稍折腾了一下他那个大玩具,哦,其实主要还是郭蓉玮干的活,他也就是从旁边提了提意见——然后他居然就把这小小的玩意儿给卖到了巴铁,听说一口气就签下了好几百万美元的订单,而且好像后续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