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162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然后就是找碳纤维加工又找到了自己头上,还被自己狠敲了一把竹杠,让他手里的碳纤维库存数量大大涨上了一截……这么算下来,其实倒是自己占了这个学生不少便宜。

  话说自己好像啥也没教过他……

  还有,这小子每次跟自己谈话的时候,那种耗子见了猫一样的表情语气,实在让他有些忍俊不禁。

  而且为啥他每次打电话来的时候,都挑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呢?难道这小子就是为了给自己解闷而生的?

  嗯,今天老夫心情特别的不好,你小子可准备好了!

  于是他一副不耐烦的口气道:“是振华啊,啥事,快讲,我这儿忙着呢。”

  谭振华心说我还真没啥事,就是来请安问好的,便开口道:“其实也没事,就是我这次去香江吧,给几位老师都带了点小礼物,想问问老师您的收件地址,我好给您寄过去,您别多心,真就是点小礼物,三位老师都有的。”

  宋文华听说是这样的事,也没在意,在报出了自己的邮寄地址后随口问道:“振华,你这次去香江,有什么收获吗?”

  谭振华小心答道:“也没什么别的收获,就是挣了点小钱。”

  “挣钱啊,唉。”

  他这个挂名学生,在印象中就像他曾经对郭蓉玮说过的那样,什么都好,就是小脑袋瓜子里面全是钱,他最不满意谭振华的也是这一点。可最近一系列的事情的发生,却让他不由得又心生感慨,谭振华说的还真是有道理。

  钱,不是万能的,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你就比如这个“新歼”的项目吧,3601和3611争来争去的,说到底,争的还不就是一个钱字?而自己之所以背负这么大的压力,也不外乎因为这个钱字?

  对于“J9”下马之后几乎没有来自国家项目支撑的3611来说,挣钱,那可是天大的事情,关系到单位里每一个人的饭碗肚皮。

  所以,巴铁、两伊、中东的其他几个国家甚至还有黑非洲,3611和他的小伙伴3132也就是蓉城飞机制造厂的销售人员玩命般地跑遍了世界主要第三世界国家推销,哪怕那里穷山恶水、战火连天?

  也所以,他才会与3132的屠济达一道,不遗余力地将“J7”改了又改,只为了满足客户提出的哪怕一个小小的要求,只为了能多卖出一架战机,好挣回钱来养活这一所一厂嗷嗷待哺的老少爷们、姑娘大嫂。

  对于老大哥3601和它的铁哥们3112也就是盛京飞机制造厂来说,失去了“新歼”也没什么,他们还有已经定型的“J-8”一直在生产交付,还有已经确定立项上马的大改机型“J-8II”正在研制,完全不愁会没有饭吃。

  可对于3611来说,就完全没有退路。“新歼”,他们必须拿下,否则,就会再次游离于新华夏战斗机研制的主体之外,而这,关系到本所的立足之本、生死存亡!

  谭振华的一句“赚了点小钱。”却让电话那边的宋文华思绪万千,也下定了撕破脸皮也必须拿下“新歼”项目的决心。

  这次,他不准备退了,绝不后退!

  在这一瞬间,宋文华想通了一直纠结在心中那个艰难问题的答案,顿时觉得心头卸下了一个巨大的包袱,整个人都轻松起来。

  更何况,他是如此的自信,自己的鸭翼新歼方案,一定是日后世界战机发展的潮流所在呢?

  “十号”工程,宋文华志在必得!

  谭振华还以为自己说到挣钱这件事,免不了又要被这位宋教授教训一番,叫他不要一门心思钻在钱眼里,却没曾想电话那头在一声叹息过后,却传来了哈哈大笑之声。

  “振华,又挣到钱了?好啊,多挣点,老师给你加油!”

  挂断了电话的谭振华不由得有些发呆,自己这位宋老师今天这是怎么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居然让自己去多挣点钱……

  特么的不会是在说反话吧?

  再说,这位宋老师最近应该在为那件大事操心才对,为啥电话里听起来他今天很高兴呢?难道是“十号”工程已经落到他口袋里了?不能够啊?按自己前世经历过的历史进程来看,这个工程正式立项可要到1984年,今年才刚刚开始项目可行性讨论。

  之所以对这个工程的时间进度了解的那么清楚,是因为啊,当初“J-10A”搭载的火控雷达,可是咱4014所荣誉出品,自己另一位老师贲放大院士领军,由老爸谭铭的好友韦川安担纲总师研制的“1473”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该雷达装备部队后的正式型号为“K/LJ-3”。

  至于这位韦川安,虽然没有获得“院士”的称号,可也是所内一名真正的大牛。

  他就是宁都本地人,1963年毕业于京城航空学院毕业后就到了4014所,从一名最基层的研发人员干起,历任专业副组长、组长、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自1969年以来,他一直从事机载雷达的研究工作,1975年后一直致力于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系统和总体技术的研究。1987年获宁都军区军队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2年荣立电子工业部型号工程三等功,1995年获电子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8年获电子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华夏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而谭振华还知道,为了这部“1473”雷达能够顺利研制成功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韦大研究员整整折腾了18年!

  想到了这些,谭振华忽然一拍自己的脑壳,哎呀,好像,自己又想起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啊!

  

第363章路从脚下起

  

  谭振华想起的,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因为这件事情关系到了华夏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战机上最重要的电子系统——火控雷达的发展和研制路径及历程。

  新华夏立国之初,几乎所有的武器装备基本都走过了“引进-吸收-仿制”这一过程,而所谓“引进”的源头,当然是当时的阵营老大哥苏俄,机载雷达也不例外。

  新华夏使用过的第一种机载雷达,就是随着“米格17”及“米格19”这两款飞机中的夜间型号一同进入华夏的苏俄“圆锥扫描体制单脉冲搜索雷达”。这两种飞机的白天型都是没有装备雷达的,夜间型装备的雷达也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测距和搜索功能,而且有效作用距离短、抗干扰能力差、可靠性不佳,低空探测效果几近于零。

  而在华夏与苏俄彻底闹掰以后,就连这种简陋的雷达也断了来源,为了能给正在研制中的自研战机“J-8”配上雷达以使其具备夜间作战能力,三机部将仿制改进苏俄机载雷达的任务交给了本系统内唯一的一家雷达研究所既3607所。

  但是,华夏羸弱的电子工业基础以及3607所不算太强的研发实力,使得这部雷达的研制历程步履维艰,事实上,这部日后装备代号为“204”的火控雷达,在谭振华的眼中就是一部彻彻底底的废柴。

  “204”雷达,采用了弱鸡的单脉冲体制,坑爹的卡塞格伦天线,探测距离短不说,可维护性能也糟糕至极,还经常漏警或虚警,几乎完全没法正常使用……就这么个玩意还一直折腾到1979年才勉强定型验收,而其时,距离“J-8”1969年的首飞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

  而因为这个原因,原本定位于全天候歼击战斗机的“J-8”只能又被空军当成了白天型战斗机才勉勉强强通过了验收。

  虽然“204”的研发颇多坎坷,但是,基于照顾本系统内兄弟单位的原因,当“J-8II”在1980年9月获得国家立项并开始正式研发历程的同时,“204”的改进型号“208”雷达的研制任务还是落在了3607所的身上,只不过,这次多了一个负责批量生产的协作单位:四机部的4780厂,也就是日后红遍大江南北的彩电生产企业“川长虹”的前身。

  当然,“208”不出意料地又成为了一个超级大坑货,而装备了该型雷达的“J-8II”某改型在谭振华前世的网络上也因此被喷成了“和平鸽”……

  而其时,原本因为并非同一系统且一向以“大型远程预警雷达”闻名华夏而被机载雷达竞标选型排除在外的4014所,早已悄悄开始了机载雷达的预研工作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就是谭振华的另一位老师贲放,他最重要的助手与合作者,就是前文介绍过的韦川安。

  正是由于3607所在“204”、“208”这两个型号上的糟糕表现,作为用户的空军终于按捺不住,向三机部提出了强烈的要求,才让航空口终于向四机部完全敞开了竞争的大门,4014所也得以挤进了机载雷达领域,并一发而不可收。

  在谭振华的前世,4014所的各款产品装备在华夏空军大到战略预警机、战略轰炸机,小到喷气教练机的各种型号飞机上,几乎垄断了华夏机载雷达这一领域,并在国际市场上一路高歌猛进。

  当然,贲放贲大院士日后又收了一位名叫林幼全的真正弟子传人,并在此人的带领之下,一举将华夏机载火控雷达相控阵化、相控阵雷达“白菜”化,甚至在各项主要功能参数上全面超越了“掌握核心科技”的米帝,那是后话。

  毕竟,这位林幼全同学与谭振华同岁,今年才刚刚考上宁都航空航天大学,开始了自己大学生涯。

  贲放、韦川安、林幼全,4014所的这两代人三位大牛,才是华夏机载火控雷达研制历程中最关键的三位功勋人物,而他们三人合著的那本《机载雷达技术》则是这个专业领域内被奉为圭臬的至高圣典。

  “十号”工程,终于要开始了啊!谭振华心中感叹。

  “J-10”战机,在谭振华前世的历史之中,在华夏军工装备的发展史上,具有无比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华夏完全按照自研战机规范设计研发的,首款跟上世界主流潮流的第三代战斗机!

  可以说,正是这款战机的研发成功,将华夏整体的飞机设计与制造能力推进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没有它,也就不会有后来登上顶峰,石破天惊的“J-20”!

  但是,据谭振华所知,“十号”工程从1982年开始立项讨论,1984年最终拍板立项直到1998年首飞,2002年正式交付部队试用直至2003年最后定型验收,“J-10”走过了漫长的21年艰辛历程,期间,甚至多次面临下马的坎坷窘境。

  谭振华当然知道“十号”工程对于华夏航空事业的重要性,那么,身为一名重生者,自己能做些什么,好让“J-10”的诞生少一些波折呢?

  哪怕,就是早一天也好啊,让“J-10”早一天起飞,就能早一天保卫华夏的蓝天!

  可“十号”工程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它的发展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制约,需要解决的问题成千上万,就他所知,“J-10”身上采用的新技术高达60%,远远超过新型号采用新技术一般不超过30%的普遍认知,这也充分印证了郭蓉玮对宋文华的评价:“他就是个爱冒险的性子。”

  可惜,谭振华前世是搞电子和雷达的出身,对于飞机完全是个门外汉,仅有的一点知识也大多来自于前世工作中与飞机打过的一点点交道以及出于兴趣爱好而从军事论坛以及科普读物上看到的那些似是而非的知识,对于真正如何研制一架战机来说,作用几近于无……

  所以,从技术上对宋文华进行帮助是没可能的,那也只有发挥些自己的特长以及重生者的天然优势,助自己这位宋老师一臂之力了。

  路从脚下起,那就先从帮宋文华顺利拿下“十号”工程开始吧!

  谭振华这样想着,找出了几张纸开始写写画画,他要给谢广丰写一封信。

  

第364章不鸣则已

  

  谭振华终于写完了信,将它认真叠好塞进了信封。这封信比较重要,所以,他是打算明天一早去邮局寄挂号信的。

  接着他就打算出门,想去找自己的另一位老师兼邻居贲放聊聊。

  从由贲放主持研制,并让他功成名就,荣膺“院士”称号的华夏首部机载PD制式也就是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1471”,到真正具备优异实战性能的“J-10A”上装备的“1473”,可也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呢,更何况就算“1471”现在也还是个没影子的事儿,“J-10”的研制过程中,从纯技术的角度来说,别的忙他帮不上,可这雷达是他前世的本专业,小谭谭自信还是能掺和一把的。

  虽然不能明着跟贲放说你应该咋地咋地整,旁敲侧击一下总还是可以的吧?至少也能让研发的进程少走很多弯路不是?

  他才打开门,却听见走廊里一声大喝:“三宝,你可回来了啊!”

  这一嗓门大的,震得谭振华耳朵里一阵“嗡嗡”乱响,险些连耳屎都震出来了——都不用问,能这么嚷嚷并且嚷嚷这么大声的,必然是潘家的小子,自己的同学兼铁杆之一,外号小宝的潘卫东。

  潘小宝这一嗓子顿时又惊开了另外一扇门,门内探出个头发乱糟糟的脑袋,睡眼惺忪地问道:“喊什么喊什么那,大中午的还不让人好好睡个午觉了……咦,是振华回来了啊!”

  不用问,这位必是同学兼铁杆之二,大号薛晓辉的薛子是也。

  走廊上的潘卫东见到薛子这幅德行,顿时起了坏心,他一把将手里的水壶扔在了一边,紧走几步蹿到薛子身边,然后一拧他的耳朵,凑过去对着就大吼一声:“都下午4点啦,还午睡,你这不是午睡,是昏迷!”

  这一嗓子让薛子的小心肝一阵乱颤,也顿时让他清醒了过来,他抬手看看腕上的手表——果然已经下午4点了,顿时就一阵“卧槽”,然后嘟囔着说道:“话说没有作业的暑假还真是容易让人堕落啊,这一觉居然能睡这么久。”一边说,一边还咂咂嘴,好像挺遗憾的样子。

  谭振华一撇嘴不屑地说道:“薛子你算了吧,你这是明显得了便宜还卖乖!”

  薛子一吐舌头做了个鬼脸道:“振华你等会儿啊,我收拾一下就到你屋里找你去。”

  潘小宝一扯他脖领:“大夏天的又是糙爷们收拾个啥?走走走,赶紧走。”

  谭振华笑着把门开到了最大:“都来吧,别墨迹了,正好跟我讲讲同学们都怎么样了。”

  三个小伙伴既然已经聚齐,那自然是要好好吹会儿牛逼的,再说他刚才也回过味来了,现在才下午4点,离下班还有一个多钟头,贲放现在不可能在家,那还是等到晚上再说吧。

  三人进了谭振华的房间,随便坐了,他先问潘卫东:“小宝,听说你考上飞行员了?怎么考的?又为啥听说是个什么委培生?”

  他这就叫做明知故问,潘小宝的这一出,还是当初他给编的一本名为《潘小宝养成计划》上给写的,而这本计划的执行人詹诺竹忠实地执行了上面的养成步骤——嗯,至少执行了第一步。

  潘小宝得意地说道:“哥可不是吹牛,这次招飞,哥的身体素质全校排名第一!”

  “真的?”这个事儿老妈昨晚可没说,谭振华还是头回听见,闻言不禁感兴趣地问道:“这身体素质都考了些啥?赶紧说来听听。”

  潘卫东难得有卖弄的机会,闻言不禁愈发得意地吹嘘道:“其实也没什么,刚开始的几项也就跟体检差不多少,不过比体检多了点内容罢了,不过哥身高体壮,视力优良,过这些项目是小菜一碟,不过,和我一起去的同学倒有一半在这个环节就被刷下来了。”

  “然后呢?”

  “然后啊,就是心理测试,一个小时时间,问的问题五花八门啥都有,这又刷下去一波,还好哥心态杠杠的。”

  “你那就是傻大胆,什么都不在乎。”薛子在一边补刀。

  潘小宝难得地没有反驳,反而摸着后脑勺“嘿嘿”傻笑着说道:“你要这么说好像还真是……”

  “快说然后,薛子你别插嘴,让小宝说完。”谭振华不满地嚷道。

  “再然后啊,就是最难也是哥表现最好的一项了,叫做坐转椅。”

  “啥?转椅?怎么个玩法?”

  “就是啊,闭着眼睛坐在一把奇怪的椅子,头靠椅背的头托,以 2秒 /圈的速度匀速地跟着转椅转动 49圈,而且在转的过程中还需要左右不停摆动 60。我跟你讲,哥转下来就跟没事人一样,稍微晕了一会儿马上就好了,我看好多人下来直接就吐了。”

  “那,按你的这个成绩表现,招飞应该很顺利啊,为啥又是委培了?”

  “呃,这个,这个……”

  “因为他文化课考试挂了好几门红灯,人家招飞那边说了,身体再好,文化成绩差也不行,他们招的是飞行员,不是铁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