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599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我们华夏国土面积广大,更兼有高达300余万平方公里的海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主力型号战斗机必须有较大的航程和载弹量,因此,采用双大推发动机为动力系统的战机才是最符合我军需求的,而且双大推战机在储备动力方面天然就有优势,能获得更强大的机动能力——所以我们的下一代主力战机,必须是双大推的重型战机,而西京所的“飞豹II”,只是一架采用双中推的中型战机,虽然从目前的设计参数看,尺寸只是比老“飞豹”略小一点点,作战半径可能缩水不大,但其载弹量和机动能力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和制约,除非“涡扇12”将来能在推力和推重比上获得大幅度提升,否则,这将成为“飞豹II”战机一个无法弥补的重大缺陷——而我们都知道,想要对一型发动机进行这些改进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金钱以及可能面临的各种技术困难,因此我认为,这个缺陷不是技术上的,而是路线选择上的。”

  杨巍想了想,有些疑惑地问道:“老师您说的很对,我也认为,双大推才是我们华夏下一代战机的动力系统标准,但西京那边有这个疏忽,老师您不觉得有些奇怪吗?明明谭师兄手里掌握的发动机资源是最多的,除了我们“歼十”上用的这款罗刹AL-31F以及盛京那边还没搞完的“太行”,几乎所有的国产涡扇发动机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就算燃气涡轮院和西航发牵头的那型“涡扇15”发动机短时间内没什么眉目,西京方面也至少可以采用“秦岭”作为第一阶段动力,这款发动机老是老了点,但胜在皮实可靠,可他们为什么没采用,而是用了“涡扇12”这款中推呢?”

  听杨巍有此一问,宋文华的嘴角忽然挂上了一丝玩味的笑容,他的眼神也变得非常奇怪,沉默了半天才轻声说道:“我想我应该是知道为什么的,只是,这个猜想实在太离奇了,离奇到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老师?”

  “很多年前,连“十号工程”都尚未正式定论的时候,刚去米国留学的振华他送了我两件礼物。”

  宋文华轻声叙说着,他的手在桌上一架浑身透明,被窗外映照进来的阳光折射得五彩斑斓的战机模型上抚过,而声音竟然有些缥缈,“其中一件你们都很熟悉了,就是我一直放在桌上的这个模型,后来,模型变成了现实,成了我们“歼十”的模样,而且杨巍你看这个模型的进气道部分,这个蚌式的进气道,直到90年代初,我才在国外资料上见到了实物照片,米国人将其安装在一架F16上进行了试飞,测试了这种新进气道的性能,也是在看到了那张照片之后,我才终于下了决心,要在我们的“歼十”上采用这种全新的技术,现在经过了一系列的测试,我们都已经知道了,这种DSI进气道不但能去除附面层、达到传统进气道的功效,还简化了进气道的结构,大大降低这部分的重量,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设计,虽然这个模型上的DSI部分参数一个都不对,不过思路却非常正确,只是,在80年代初期,一个学电子的大一学生怎么能知道这些的?”

  “那你没问过谭师兄么?”杨巍也被勾起了好奇心,不由得追问道。

  “问我当然是问了,只是他的回答模棱两可,而且你也知道,那个小子,满嘴里跑火车的,他说的话,你敢信?”

  这又是个没法接的茬……杨巍苦笑了一下,只好转换了一个话题继续问道:“老师,刚才您说谭师兄送了两件礼物给你,其中一件就是这架“歼十”的模型,那另一件呢?”

  “另一件啊,一直被我锁在柜子里,不过今天,我要将它转送给你。”

  宋文华一边说着,一边摸出一串钥匙打开了一个柜门,从里面拿出了一个纸箱,接着,又从纸箱里拿出了一件东西,放在了桌上。

  居然,又是一架飞机的模型!

  而杨巍看到了它的第一眼,就情不自禁地脱口惊叹道:“好大一个“土”啊!”

  

第1637章 交接班

  

  当西京才刚能察觉到一丝丝秋日凉意的时候,华夏东北却已经能够感受到冬日渐近的脚步。

  盛京,3601所。

  李天紧了紧身上的大氅,走进了办公室,迎面就见到了华夏科学院与华夏工程院两院院士顾诵丰正坐在他的座位上,看样子,已经等了他一会儿了。

  李天连忙打了声招呼道:“顾院士,这么早,找我?”

  “老李,你来啦,就是昨天我们聊的新一代歼击机的事,昨天回去之后啊,我思来想去,总觉得,如果还是以我们之前预研的三翼面K98方案竞标的话,把握不大,那个方案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对最新发展起来的雷达隐身技术方面的考虑不够,你看西京那边搞的出口项目“飞豹II”选择的路线就非常有针对性,明显做了取舍,而且西京和蓉城早就针对雷达隐身这个课题做了大量的预先研究工作,两家成果又是共享的,可以认为,蓉城用来竞标的方案也肯定会突出这一点,去年米国人搞的那个YF22验证机也明显是对雷达隐身性能做了优化,说明下一代战斗机,雷达隐身是重中之重的要点和趋势,这很可能会成为竞争对手攻击我们的重点。”

  李天皱了皱眉头道:“这一点我也想到了,只是我们的K98方案从1991年就开始预研,经过不断地修正才发展到了今天相对成熟的程度,现在改,那时间上恐怕来不及啊?第一次方案评审会可就在眼前了。”

  “这我也知道,现在改方案,无论如何也是来不及的。”顾院士答道:“虽然我们单位手上还有“苏27”的国产化工程在做,这是最起码也有4、5百架订单的大项目,但我们也不能光靠这一个项目吃饭啊?之前我们被蓉城抢了先手,丢掉了单发第三代战机的合同,接着又被西京厂一个海军项目出口转内销抢走三代双发战机项目,还有“枭龙”,这些新战机的出现导致我们穷尽心力搞出来的“歼八II”只能草草收场,要不是引进“苏27”再进行国产化,我们连饭碗都要保不住了,这样下去,我们的人员、技术储备等各方面都会出问题,所以这一次,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空手而归的。”

  李天默默点了点头,对顾院士的看法颇以为然,但此时此地,再谈这个问题,又好像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所以,昨天开完会后,我一宿没睡着,思来想去,觉得我们也许应该另辟一条蹊径。”

  “哦?怎么说?”

  “老李你看,过去,我们都把目光盯在空军身上,因为战斗机么,空军是当然的采购大户,这导致我们忽略了其他军种的需求,现在看来,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未来的市场环境。”

  李天微微一愣,随即便醒悟过来,立刻应道:“顾院士,你难道说的是海军?”不过话一出口,立刻又自我否定地摇了摇头道:“海军那边,现在手里有他们投入重金搞出来的“飞豹”,而且这个机型的第二阶段发展型号也都在最近几年展开了试飞,甚至就连原先并未列入国家计划的舰载型号都已经试飞成功了,看海军方面的意思,第一代航母舰载机应该是非它莫属,还有啊,那位财神爷已经打着“出口项目”的名义又启动了“飞豹II”项目,西京厂方面已经扬言,会拿这个新机型参加本次的投标,要我看,其实他们才是我们这三家中最稳坐钓鱼台的,因为他们就算败了也陪不了本,以那位的能量,将这型战机拿出去卖个百八十架的根本不在话下,或者再搞一出“出口转内销”的事儿出来也不足为奇,要知道啊,他在好几位大领导的心中,那可是挂了号的人物。”

  “这些我当然知道。”顾院士应道:“我和那位财神爷也算有过几面之缘,对他的事迹和作风也算了解,所以我才会想到要另辟蹊径的,老李你仔细想想,不管是西京还是蓉城,最近这些年混得风生水起的,都是因为啥?是不是都和那位财神爷有关?”

  “咦?顾院士你不说我还没注意到,被你这么一说啊,好像还真是。”

  “所以我琢磨着,这条蹊径啊,也得着落在他身上才行,对了老李,你有没有听说过那位财神爷的一句口头禅?”

  “呃,这我还真不知道,是啥?”

  “他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就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老李你这么想,咱们盛京所,可毕竟是华夏飞机研制的摇篮所,要是没了将来的国家项目支撑,光靠一个仿制“苏27”的项目撑着,还能叫好么?”

  李天乍闻此言,顿时有些哭笑不得,摇摇头道:“顾院士,你要拿这条理由去说服那位财神爷,恐怕这也说不通吧?”

  “当然不止这一条理由。”顾诵丰微微一笑道:“还得加上这个。”

  说罢,他徐徐展开了手边的一卷图纸,李天低头看去,不由得目光就是一凝,轻声呼道:“这个机型我们讨论过,结论是目前要搞的话,难度太大,顾院士你当真要弄?”

  顾诵丰点了点头道:“如果我们在这次新一代战斗机的竞标中失利,我就打算在本单位内部启动这个机型的研制,当然我也知道,以我们华夏当前的状况,这个项目绝对拿不到国字号的科研课题立项,但按照我对那位的了解,越是这种情形,他才越会感兴趣,“出口型号”,不就一直是他的最爱么?”

  李天皱着眉头盯着这张图纸认真考虑了半天,终于下定了决心道:“好,这个方案我同意,而且我个人认为,对于我们华夏海军来说,迟早也需要能够执行垂直/短距起降的固定翼战斗机,那样一来,我们甚至能在两栖攻击舰上都部署一定数量的固定翼战斗机,而且对于很多装备不起正规航母的国家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种获得海上空中力量的好办法,未来的国际市场,也确实有较大的想象空间,只不过,我们手上虽然有前苏俄雅克41的资料,但毕竟从来也没有搞过这类机型,现在开始弄的话,恐怕这时间和费用,会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顾院士,你有把握能说服那位财神爷?”

  “能不能说服,总要试过才知道。”顾诵丰答道:“不过我和他那位岳父大人倒是挺聊得来,这一回啊,我打算走走他的门路,先去探探口风再说。”

  李天喜道:“原来顾院士你还有这么一条蹊径,那倒真的可以一试。”说完了这话,他的眉头旋即又皱了起来,喃喃道:“就是有个问题啊,就算那位财神爷真的肯投资这型战机,我看,没个十年八年的,我们也搞不瓷实,而且这其中还有一个矢量发动机的大问题,顾院士,以咱们两个的岁数,恐怕是……”

  顾诵丰却失笑道:“老李啊老李,我今年都78了,你也有60了吧?怎么还想着亲自下场干活呢?你看西京、蓉城那边,不都是年轻人顶上来了吗?咱们诺大的盛京所,还能挑不出几个挑大梁的接班人?”

  李天微微有些尴尬地摸了摸脑门道:“顾院士您批评得对,是到了我们这一辈交接班的时候啦,哎,你这么一说啊,我倒是想起个人来,今天正好请顾院士你帮我参谋参谋,你觉得,孙冲那个小伙子怎么样……”

  

第1638章 等不及了

  

  当盛京的3601所里,一场新老交替的交接班行动悄然展开的时候,远在西京飞机制造厂所属的一座机库大门正在缓缓打开。

  在一辆电动车的牵引下,一架飞机慢慢地从机库的阴影中显露出了真身。

  这是一架外形颇为古怪的飞机,它有着与“运7”近似的机头,但身材却明显短了不少;它的起落架超乎寻常的粗壮,双翼竟然也不是张开的,而是以一个奇怪的角度收拢在它的机身后部;在它的背上,背负着一个大大的盘状物体,看那复杂的铰链和传动机构,这个盘状物应该还具有旋转的功能;它的机尾更是古怪,不是运输机通常的单尾翼,也不是有部分飞机采用的双尾翼,而是足足有4个尾翼!

  随着飞机被牵引出了机库,在它机身驾驶舱下喷涂着的那一行大大的字也全部暴露了出来——空警100。

  这,应该就是它的名字吧?

  这架古怪的飞机被牵引到了跑道的尽头,紧接着,牵引车就离开了,一名身穿红马甲的地勤站到了它的前方,举起了一面小旗,随着小旗的挥动,这架飞机开始了一连串好似变形金刚般的科幻表演——刚才还收拢在机身后部的机翼,在液压装置的驱动下,缓缓张开,然后以一个均匀的速度,向前伸展,再伸展,最后“咔”的一声,合拢了!

  驾驶舱中,试飞员眼前的大屏幕上,刷新了一连串的自检数据,一切正常,耳麦中传来了塔台的命令声,试飞员依次启动了机翼左右两侧的两台涡桨发动机——这是株洲6608所在“涡桨6”的基础上,应用了“自由涡轮”技术发展而来的全新型号,最大推力达到了3530千瓦、4800轴马力,平均使用功率超过4300轴马力,而自重只有950公斤,功重比达到了3.72,因为该发动机应用的技术对比老“涡桨6”完全可以算完成了一次更新换代,所以,这型发动机已经得到了一个全新的型号名称:“涡桨10”。

  这是当初的“路线之争”会议中,株洲厂所对谭振华的承诺,5年时间,他们必须完成在“涡桨6”的基础上发展出这型发动机的工作,看来,费秉方完成了当初的承诺,时间刚刚好,就是性能参数上尚未100%地达到要求,对这一点,谭振华表示理解,事实上,能做到今天这个地步,他已经非常满意了,任何一款发动机,都需要时间和飞行小时数的沉淀,并通过不断地改进才能慢慢达到最佳,他相信,已经攻破了“自由涡轮”技术壁垒的华夏涡桨发动机,在材料、工艺等各方面持续进步的推动下,必将一步步地前进。

  随着两台发动机爆发出巨大的轰鸣声,这架古怪的飞机开始在跑道上滑行起来,速度越来越快,并终于脱离了地面的束缚,跃升入蓝天之中,越飞越高,化为地面一众仰望着它的人们眼中的一个小小黑点。

  龚国正也仰望着天空中的这个小小的黑点,有微风拂过,吹乱了他一头花白的头发,而他却浑然不觉,直到陈义坚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才转过脸来,与陈义坚相视一笑,然后肩并着肩,一起向塔台的方向慢慢行去,风中传来了他低沉的话语:“老陈,所里的小伙子们越来越棒了,那个小董,董建鸿的表现尤其突出,完全可以接我的班了,我想我可以退休啦……”。

  ……

  当“空警100”展翅飞入了蓝天的时候,在位于蜀中的江油市某座秘密试验场上,也正进行着紧张的施工。

  刘大想和江河甫这一对老搭档肩并肩站在SB101高空试车台下,看着一群年轻人忙碌着将一台全新型号的发动机缓缓地吊装上去,三天之后,这型发动机就将进入全新的研制阶段——高空试车。

  SB101高空试车台,1965年开始动工,直到刘大想成为它的第三代主持设计师,才终于在1995年建设完成通过了国家验收,历时整整30年,而这座亚洲第一高空试车台的建成,也标志着华夏终于进入了国际航发研究领域的第一梯队,有了完整的测试手段。

  这座试车台的试验舱(暨高空舱)内径3.7米,长度22米,最大模拟高度25公里,最大模拟M数2.5,试验对象是流量为120千克/秒以下、最大推力200千牛的涡喷和涡扇发动机。

  可别小看了这个小小的试验舱,为了能保证这台试验舱正常工作,需要为其提供高达17万千瓦的电能,其一天的用电量相当于一个250万人口的中型城市日生活用电量总和!

  除此以外,为了模拟各种温度环境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它还需要消耗大量的天然气,比如其加温器运行一天所消耗的天然气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一天的消耗量,而降温装置的制冷量足够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在夏天人人享受空调!

  所以说,航空发动机是用钱烧出来的,那是一点也不假,就算不计算这座高空台的建设成本,仅使用它一天的花费,那也是个天文数字。

  在华夏,除了“国”字号的工程,恐怕也就谭振华烧得其起这钱了——事实上,现在正在进行着紧张的吊装作业的,就是他投资的多款航空发动机其中的一款——代号“涡扇20”的15吨级推力大涵道比发动机。

  “涡扇20”,也是当年“路线之争”会议上确定要发展的重点型号之一,该发动机采用了三转子体制,参考引进的D18-T发动机数据缩比改进而来,涵道比5.6,因为得到了伊夫琴柯设计局倾力参与,因此进展神速,仅5年时间,就接连迈过了核心机研制、增加低压压气机段、原理样机阶段、工程试验样机阶段等多个关键技术性节点,到今天,工程样机已经要登上高空台进行试验了。

  虽然就研制一台航空发动机的整体过程来说,到了这一步,也才不过是走到了一半而已,接下来的路还有很长,但能够用仅仅5年时间就推动一型全新的发动机走到这一步,也充分说明,华夏对涡扇发动机的研制进程已经掌握得相当充分、熟练了,有渐渐走向设计“自由王国”的趋势。

  这不仅仅是航空发动机这一个行业的进步能做得到的,更得益于这些年华夏在各类合金和复合材料、液压、电子、精密机械加工等各领域能力的集体提高——事实上,以伊夫琴柯设计局完整授权,西京发动机厂生产的D136/D18T这两大型号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远比乌克栏马达西奇生产的原装货要好。

  因为西京厂方面并不是单纯按照授权图纸一模一样地生产,他们还与伊夫琴柯一起,对这两个成熟型号发动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包括为这两型发动机适配FADEC系统,包括以国产材料对发动机进行零部件的更替,包括生产工艺改进等等,这些改进使得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可维护性、排放标准等一系列的性能数据都得到了提高,油耗则相对降低,且价格相比乌克栏原装货还要便宜一些,导致最后的结果就是——在罗刹和其他很多独联体国家中运行的各类使用了这两型发动机的飞机用户,都更愿意向西京厂订购发动机来维护他们的机队。

  而刘大想和江河甫更知道,当这台“涡扇20”研制成功的那一刻,华夏将完成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的最后一块拼图,从此,华夏的运输机将不用再担心被外国公司卡住脖子,他们无比期待那一刻的到来。

  他们已经有些等不及了!

  

第1639章 岁月静好

  

  在江油,高空台上的“涡扇20”开始了运转,而在地面上,另一台被称为“涡扇15”的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机也完成了首次点火,也许十多年之后,它将成为华夏未来新一代战机的动力核心。

  在宁都,一块全新的钢锭正在慢慢冷却,这是钢铁研究院与宁都特种钢铁公司联合研制的最新型号钢材,在经过锻造、钻孔、膛内镀铬、自紧等一系列加工之后,以这种钢材制造的坦克炮,将能够承受700MPa以上的膛压——比罗刹的2A46足足高了40%,也就是说,这门坦克炮,将能够采用蕴含能量更大的发射药并以更多的装药量发射炮弹,结合华夏最新研制的第二期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将能够在2000公里的距离上,一炮洞穿1000毫米厚的均质钢板,这世上,没有任何一型现役坦克能抵挡得住该炮的正面一击!

  而这门炮,将是祝总师领导下的最新型号的国战主战坦克的标配!

  还是在宁都,一种新标号的碳纤维也正从一条全新的生产线上下线,这种碳纤维达到了倭国东丽公司T800的模量标准,而这种碳纤维的量产,标志着华夏从此能毫无顾忌地在飞机、火箭、卫星等各类需要在保证强度的同时还要尽可能降低重量的环境下使用的材料有了可靠的保障,而国际市场也对此作出了最迅速的反馈——东丽T800的价格,在消息公布的当天就跌价30%!

  同样还是在宁都,马卡洛夫默默地站在一艘巨大的船舶前,看着这艘巨舰上搭满的脚手架和船上一群群正忙碌着的人们,就像他过去数十年,曾经在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曾经无数次做过的那样,只是这一次,在那艘巨舰上忙碌的工人们,大都有着黄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眼睛;

  而在同一段江岸边,“宁都化工园”第三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之中,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伫立在一栋业已落成的大厦最高层向下俯瞰着工地上热火朝天的这一幕,嘴角挂着满足的微笑,看了一会儿之后,他转过身来,向着办公室中正坐在沙发上品茶的,一个比他更老的光头大脑门说道:“师老,你说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一切,像不像在做梦?”

  光头大脑门放下了手中的茶杯,想了想道:“老陈,被你这么一说啊,这一切好像还真像是那个小家伙编织出来的梦境呢,就是这个梦实在太美好了,好得我永远都不愿意醒来……”

  当两个老头还在热烈地讨论着梦与现实之间的边界这种哲学问题的时候,数十公里之外同在宁都市的一间试验室中,身穿白色大褂的贲德放下了手中校验到了一半的一本名为《机载雷达技术》的专业学术著作,他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然后微笑着望向了被透明玻璃隔断的无尘实验室——实验室中,他的一位名叫林幼权的最出色的学生正指挥着一群比他更年轻的“孩子”们小心地将一部雷达的各个部分组装起来,代号“1476”的国产第一代AESA雷达验证机,即将迎来诞生的那一刻。

  与挂名学生谭振华不同,林幼权才是得了贲德真传的首席大弟子,而且这位还是在宁航大学攻读的本科和硕士,算起来,还是已经从宁杭副校长位置上退休的郭蓉玮的学生,不过真要论起入门的时间,这位林幼权也得像杨巍一样,喊谭振华一声“师兄”。

  只是这个“真传”中的很多内容,其实都来自于一本名为《谭振华笔记》的绝密资料的启迪。

  到了今天, 4014所内几乎所有研究过《谭振华笔记》的人都私下里认为,这本笔记,绝不可能真像它的提供者供述的那样,源自某一位米籍华人工程师的慷慨,因为它囊括的内容实在太多太先进了,而且对未来技术方向发展的指引,经过了无数的实验都被证明了其正确性,它就像一本规划了华夏未来30年雷达相关领域发展的精确指南!

  所以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这是一本从未来穿越而来的著作,然后由谭振华交到了贲放的手上。

  然而,这可能吗?

  贲放的脑海中忽然掠过了这个念头,不禁连自己都有些失笑,他微微摇了摇头,接着拿起一支笔,在《机载雷达技术》这本注定要成为华夏机载雷达发展史上可以公开的,最经典著作的封面上,认真地添上了一个作者的名字——林幼权。

  像这样的场景,在华夏的很多地方,都在不断地上演,比如,经受住了洪水考验的汉阳动力集团宜昌船柴的车间内,一部巨大的船用柴油发动机正在进行最后的组装,满头白发的谢广丰拉着业已人到中年的潘卫国站在这台巨型机械边不停地叮嘱着什么,而潘卫国的眼中是满满的尊重和不舍;

  比如在遥远的哈冰市,一大群人正兴高采烈地围绕在另一台巨型机械旁边准备合影,这台巨型机械浑身上下披红挂彩,而在它上方的条幅上,大大地书写着“热烈祝贺国产首台2.5MW船用燃气轮机正式通过国家验收”;

  比如在魔都,一台精密的机器正在一块10英寸的晶圆上刻画出一道道需要借助极高倍的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线条,一群身穿连体洁净服的人正围绕在这台机器的身边,尽管大大的护目镜将他们的脸遮挡得严严实实,但,他们无意识之间做出的动作暴露出,他们一定在庆贺着什么!

  比如在西京,西京航天发动机研究院试验场中,一台采用全新液氧煤油燃料的火箭发动机正喷薄出巨大的火焰;

  比如在京城,一栋日夜灯火通明的办公大楼中,无数人正敲击着键盘噼啪作响,在这里工作的人们,习惯性自嘲地称自己为“码农”,而在他们的辛勤工作下,“熊猫”系列工程软件,已经不仅仅成为了华夏事实上的标准,更开始向国际社会输出,并逐渐成长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工程软件供应商。

  比如在闻州,毫无意外地被刚刚推出首期的“胡润华夏百富榜”列为第一任“华夏首富”的郑项青正在华夏最权威媒体采访他的镜头前侃侃而谈,表示从绕第一个线圈开始,“制造兴国”就是他与生俱来的初心……”

  好吧本书的读者们都知道,郑项青之所以能加冕这一桂冠,是因为 “胡润华夏百富榜”在排列这份榜单的时候,下意识地将某人排除在外了,因为他已经被列入了米国的洛克菲洛或者摩根家族、不列颠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汉斯的容克家族同样的级别,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数字来描述其拥有的财富了。

  ……

  一切都好像在自然而然地发生,就仿佛岁月静好的模样。

  这样的日子总是让人心中宁静、暗生欢喜,不过此刻的谭振华却有些胆战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