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工霸主 第608章

作者:芊之羽 标签: 长篇言情

  “其实我也是,梅隆先生,在我心中,你一直是位值得尊敬的人,也非常希望能一直保持和你个人的友谊,而作为我表达诚意的一种方式,梅隆先生,请接受我送你的一件小小的礼物。”

  “一件礼物?是什么?”

  “嗯,准确的说法是,一个人,以及,一段香艳的小故事,我猜,你会非常感兴趣的。”

  

第1663章 这瓜包熟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所有人的心中都藏着一团八卦之火,没有例外。

  而现在,这团八卦之火就被点燃了,并且熊熊燃烧。

  谁能有这么大的关注度?难道是哪位全球知名的娱乐明星?或者是哪位体坛健将?

  不,他们都不够格,再红的娱乐明星、再牛逼的体坛健将,也都要在这次这位的面前甘拜下风。

  威廉·杰斐逊·克雷顿,米国现任总统,号称“全世界权利最大的人”,他的形象,每天都要出现在全世界各路大大小小的媒体上无数次,绝对是顶流中的顶流,他的一言一行,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对这颗蓝星的运转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过今天,几乎所有人津津乐道的,却都只因为一件事——米国总统先生的裤裆拉链。

  绯闻女主角名叫莫尼卡·莱文斯基,这位现年26岁的白宫前实习生有着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混合血统,样貌美丽、身材高挑、珠圆玉润、肥而不腻……的确配得上媒体给她起的“性感小野猫”的外号。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她向媒体曝出的一段猛料——1995年,在她于白宫实习期间,与总统先生曾经发生过一段旖旎的地下恋情,并且,两人经常趁着总统夫人外出的时机幽会!

  哇哦,恐怕这世上再也没有比这更大、更刺激的八卦了吧?

  于是,这则新闻在爆出之后,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就成了全球各路媒体的头版头条、网络置顶热搜,全世界的吃瓜群众都端着小板凳备好了香烟瓜子啤酒矿泉水等着看热闹……

  按照惯例,这一事件被米国媒体冠以了“拉链门”的标题。

  观众们这次没有失望,这则“拉链门”花边新闻很快就有了续集:先是总统先生本人亲自出面矢口否认了这段绯闻,接着是总统夫人西拉里女士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丈夫的力挺,并表示要动用法律手段追究造谣者的责任——别忘了,西拉里女士可是大律师出生,精通各种打官司的手段和诀窍,她发出这声威胁可是相当有分量的。

  既然事涉现任民主党总统,共和党也迅速地将此事当成了攻击民主党的武器,推动国会两院紧急召开了听证会,要求总统先生接受质询并就此做出解释——可这种事情,但凡没有实锤,有哪个男人会马上就承认呢?于是克雷顿在接连两次的听证会上,都对此事矢口否认并宣称,这是前白宫实习生为了出名而自导自演的闹剧。

  然而莫尼卡·莱文斯基显然有备而来,紧接着,她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声泪俱下地诉说了因“爱上”了自己的上司而被全世界当做“笑柄”,只是因为她的上司是米国总统。这令她非常“痛苦”,接着,她就向记者展示了一条裙子,并且告诉记者,这条裙子上沾染了某种特殊的液体,是她在某次幽会之后无意间保留下来的,她可以将其交给权威部门进行司法鉴定。

  喔嚯,这瓜看来包熟哦!

  这瓜是真熟——因为就在莫尼卡·莱文斯基公开展示了那条裙子,并表示愿意接受司法鉴定后,在国会就新证据再次质询总统先生时,他黯然承认,这些事都是真的,并且,他就前两次接受质询过程中向国会撒谎表示道歉。

  一时之间,全球舆论大哗。

  围观的吃瓜群众们关心的大都是总统先生与“性感小野猫”之间那些不得不说的香艳故事,但很多对政治敏感的人却嗅出了其背后浓浓的阴谋味道。

  因为今年是1999年,米国4年一度的总统选举投票年。

  一件发生于1995年的风流旧事,却在1999年,距离大选全民投票日(11月首个星期一)只有2个来月的时候忽然被当事人之一主动爆料,这难道会是偶然吗?

  当然不是偶然,这肯定是被人精心设计的局!

  谭振华虽然人已经不在米国很久了,但在米国的江湖上,依然流传着他的传说……

  要说动莫尼卡·莱文斯基“勇敢地站出来”,只需要填上一张支票,让师兄李亚楠走上一遭华府而已。

  而在与史凯夫·梅隆通过一个电话之后,共和党的“钱袋子”家族族长,自然知道如何将这桩绯闻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就像当年西拉里女士刊发的那篇文章《下一颗子弹将射向谁?》般振聋发聩。

  “乔治·沃克·布希,祝你好运,未来的总统先生,还有,未来的国务卿莱斯博士,也祝你好运。”

  谭振华默默地送上了自己的祝福,同时转向了郭钊德道:“时间到了。”

  ……

  当米国政坛被一只突然闯入的“性感小野猫”搅得天翻地覆之际,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已经发动。

  战争的起因,依然需要追溯到几年之前。

  1994年,随着“矩阵”实验室推出的“Netscape”浏览器并将其内嵌在“IDoor”系统中免费提供给用户,以及World Wide Web网页的出现, 互联网开始从一种专用工具转向公众,电子邮件更是以其快捷和高效的特性逐渐取代传统的邮政系统,到了1996年,对大部分米国公司而言,一个公开的网站已成为必需品。

  初生的互联网具有免费、即时、世界性等资讯特性,并且具备双向沟通能力,人们很快便意识到,这将是一个改变世界的伟大开始,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各种商务活动及全球性的即时群组通讯很快便蓬勃发展起来,这些概念迷住了很多人,他们认为这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商业模式将会兴起,并期望成为首批以新模式赚到钱的人,第一代“互联网英雄”由此诞生。

  事实也的确如此,互联网这种可以大大降低人们的沟通宣传成本的工具,大大改变了商业的运作方式,它可以即时把买家与卖家、广告商与顾客以低成本联系起来,很多公司因此而受益,当然,也顺理成章地吸引到了不断寻找各种新经济增长点的风险投资基金的关注和积极参与,他们寄希望于能从这个新兴的行业中,发掘出一座座金矿。

  的确有一部分风险投资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比如投资了思科这样从事互联网设备制造企业的人,再比如投资了如“雅虎”这类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的人,他们的投资都获得了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回报。

  财富故事总是激动人心的,一时之间,在偏爱高科技公司的纳斯达克市场上,加上了“.COM”标签的公司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了资本的热烈追捧,很多初创企业都获得了极高的估值,原始股东们的个人身价也伴随着股票成功上市的钟声而在一夜之间翻天覆地,硅谷几乎每天都会诞生新的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豪。

  公司有了钱,自然更加注重自身的形象包装和宣传,于是在1999年1月17日举行的第三十三届“超级碗”全米橄榄球职业联赛决赛场上,所有的广告位置被网络公司们包圆,而20家电视转播节目赞助商中,有17家都是这类企业,平均每家需要为短短30秒广告支付1000万美元!

  而随着“互联网新贵”们不断涌现,硅谷附近的house(单门独院小别墅)开始一天一个价地上涨,豪车游艇更是遍地开花,“互联网新贵”们大都年轻、受过良好的教育,但这不代表他们不喜欢享受物质生活,在被金钱和欲望以及美好的前景刺激起来之后,他们更加挥霍无度。

  这一切,像极了80年代中后期的倭国。

  

第1664章 焦头烂额

  

  然而,泡沫,终归是要破灭的。

  .Com类公司的模型有着天然的缺陷:大量公司在相同的领域均有着几乎完全一样的商业计划,运作的基本逻辑就是借助网络这个廉价获客工具用“烧钱”的办法来吸引新入用户同时也排挤竞争对手,最后的目标是培养用户习惯再形成市场垄断,最后收割利润。

  很显然,由于市场总归是有限的,即便计划再好,每一个行业板块的胜出者都只会仅寥寥几个,实际上,许多板块甚至连支持一家头部企业的能力都没有,因此大部分有着相同商业计划的公司将会失败——读者朋友们可以回忆一下几年前的“共享单车大战”、“外卖大战”,再看看最近兴起的“社区团购大战”,想必就能有所感悟。

  风起时,猪都能飞上天,但当风停时,第一个掉下来的,也肯定是猪。

  很多.Com类的公司从创建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了无法盈利,它们只是在烧钱,主动或者被迫地烧钱,待烧光了融来的风投资本之后,它们的生命期也就结束了。

  但这样的结束,不会是默默无闻的,特别是那些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获得了公众认购股票的企业。

  于是从1999年中开始,陆续有不少互联网公司出现了经营难以为继的现象,开始还只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再后来就是不少行业内小有名气的企业也陆续传出了这种消息,范围也不再仅仅局限于.com企业,开始向相关产业的从业企业蔓延,直到著名的老牌通讯设备制造商摩托罗拉也传出类似消息。

  “铱星”公司被股东申请破产,涉及到的未偿有息债务高达40亿美元!

  消息传出的最初几天,人们还一度寄希望于摩托罗拉能出手拯救该公司免于破产的命运,因此市场的反应还算平稳,只在当天下挫百余点后便企稳,但当更多的消息被随后爆出,人们知道了“铱星”公司的不少股东其实早就通过各种方法套现跑路,知道该公司的巨额负债大部分是由摩托罗拉担保,因此,这40亿美元很可能需要摩托罗拉偿还,而摩托罗拉在偿还完这些债务后自身的经营将受到极大影响的时候,市场终于承受不住了。

  一连串的噩耗彻底击溃了市场投资人最后的信心,而在一个价值明显被高估的市场中,信心,从来就是比黄金更重要的东西。

  纳斯达克在6天之中巨跌900余点,整整跌掉了18%,一个月后,纳指已经从高峰时的5048点跌到2586点,近乎腰斩,并且完全看不到企稳反弹的迹象。

  这是大盘表现,很多个股更是跌得惨不忍睹,根据部分研究机构的统计,在这短短一个月时间里,超过5万亿美元灰飞烟灭!

  而随着纳斯达克泡沫的破灭,原先被虚假繁荣所掩盖的问题也浮出了水面,很多公司爆出了财务丑闻,比如,World.com被发现以会计造假的方式夸大其利润以10亿美元计,事件被揭发后,其股票价格大跌,短短数日后就申请清盘,并成为米国历史上最大的清盘案。类似的例子还有NorthPoint Communications、Global Crossing、JDS Uniphase、XO Communications及Covad Communications……等等等等。

  所以你看,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某咖啡既不是这类事件的始作俑者,恐怕也不会是终结者,只要人性中还存在贪婪,这些事永远都在循环往复地发生。

  暴跌的不止是纳指股票,受到影响的当然还有道琼斯,在经济已经高度关联的1999年,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

  互联网泡沫,就这样被戳破了,仿佛偶然,其实却也是必然,无论有没有谭振华的参与,这些事总归都会发生,他只不过是轻轻煽动了翅膀,让这些事都按照他需要的时间点,以他需要的方式、按照他需要的节奏发生而已。

  这是他身为一名重生者与生俱来的优势,不是么?

  而当谭振华尽情地挥舞着镰刀,收割着无数米国投资人的绝望与泪水之时,克雷顿也面临着他当选米国总统以来,最大的危机。

  因为他将成为米国历史上第二位在任内遭受弹劾的总统!

  在这里,得首先介绍一下米国的弹劾制度以及此时米国会的一些基本情况。

  在米国,要弹劾现任总统,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挺难。说容易是因为程序不算复杂,只要众议院有人觉得总统不是东西,要发起对总统的弹劾,大伙儿讨论后投票,有超过一半的人也认为总统不是东西,就可以通过弹劾条款,开启对总统的正式弹劾程序。

  接着程序的接力棒交给参议院,由参议院来审判总统。怎么审判?还是投票。但是这回要求严格一些,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参议员投票认为总统有罪,这个总统就甭想再干了,下台吧。下台之后,弹劾程序继续往下走,审判是否对下台总统追加处罚,这就属于墙倒众人推了。

  在米国的历史上,克雷顿之前,只有一位总统遭受过弹劾,这位倒霉蛋就是因为林肯遇刺而以副总统身份幸运地继任为米国第17届总统的安德鲁·约翰逊。

  好吧说这位总统先生是个倒霉蛋其实不太贴切,因为他其实是个运气爆棚的家伙,不但因为专门来对付他的那位刺客临时变卦而幸免与林肯总统同时遇刺,还白捡到了一个继承大统的总统职务,并且在遭受弹劾之后,更加幸运地在参议院以1票之差险险过关。

  只担任了半届总统的安德鲁·约翰逊其实还是对米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因为正是他花720万美元从毛子手中买下了阿拉斯加,历史已经证明,这是一笔划算之极的好买卖,由此也可见,这位首开米国总统受弹劾记录的家伙,确实是个人物,那么自己呢?

  在任期即将结束的最后这点时间,居然也要被弹劾了,众议院已经通过了两项指控,分别是“作伪证”和“妨碍司法公正”,好吧总统先生扪心自问,这些都确有其事,但现在要考虑的不是这些是不是事实,而是自己如何才能避免被任内罢免,或者还要加上,如何才能在卸任后不被追究法律责任。

  至于标志着他任内经济成就,“辛辛苦苦好多年,一朝回到解放前”的股市,那已经顾不得了。

  还真是焦头烂额啊!

  

第1665章 党争

  

  什么叫“党争”呢?

  《辞海》给出的字面意思是:为争取个人或共同的政治经济等利益而互相对异己人士或团体进行攻击的行为。

  不过在这本华夏权威字典中,在这条释义下,还有一行注释:常见于议会政治。

  谭振华认为,这条注释加得实在太贴切了,用来形容米国目前的形势实在妙不可言。

  众所周知,米国虽然名义上有多个政党,但其实有能力长期把持国政的,只有民主和共和两党而已,而每4年一次的总统大选,就是这两党较量的总决赛。

  自然,也是党争最激烈的时候。

  那么,当党争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通常会发生些什么呢?

  在华夏悠远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类似的情形,比如导致大唐王朝彻底走向衰败的“牛李党争”,再比如最终毁灭了大明朝的“浙、齐、楚、宣、昆”各党大乱斗以及“东林党”与“阉党”之争。在“党争”的过程中,各方人马可以说各出奇谋、斗智斗勇,情节烧脑、场面精彩,宛如《三十六计》的现场版教科书,读起来令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然而,所有这些时代的精英们玩的“党争”,最后的结果却是一致的,无论打着什么样的旗号,有着什么样的初衷,参与者的智商和情商如何的高超,又或是哪一个党派获得了暂时的优势,“众正盈朝”也好,“奸佞满堂”也罢,“党争”最后都导致了国家的毁灭。

  因为对权利和利益的角逐,会让人忘记了初心,无论何种形式的“党争”,最终都会演变为对对手不择手段的打击,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维护自身和本党派的利益,也为了打击对手而不惜一切代价,沉迷于“术”而最终与“道”背道而驰,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结果,从社会精英到普罗大众,所有人都主动或被迫地站队,并被各种原因裹挟着向极端的方向越滑越深,社会也因此而被撕裂,最终将导致国家失去了最基本的动员能力,甚至无法就客观事实做出最基本的科学判断,也就无法对外部侵袭做出有效的抵抗。

  到了这种时候,再强大的科技,也将失去力量,因为控制着科技的始终是人,而不同的人会因为立场、感情、利益等各种因素在面对同一局面时,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

  就好像现实世界中2020年的米国,这个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超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及医疗能力,但在灾难面前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也让无数“公知”们一力鼓吹的“米国灯塔”彻底幻灭,沦为全世界的笑柄。

  有果必有因,“党争”恐怕就是导致今天的米国社会陷入如此被动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之所以会如此,应该归咎于米国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已经激烈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

  从历史经验来看,但凡产生了激烈“党争”之后,国运将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败,因为引发“党争”背后的根本原因以及“党争”对社会和阶层的撕裂,将给这个国家制造出一道无法填平、无法抹去的巨大创伤,并且,这道创伤永远也无法愈合,只会越来越深。我们将有幸见证“山巅之国”从此开始慢慢坍塌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能很长、很缓慢,但却无人能够阻止它的发生。

  而在1999年的夏天,一件小小的风流韵事,也终于将米国大选之前的“党争”引向了高潮!

  坚固的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的。

  这一条,已经被全世界的历史无数次证明过,然而,真正能意识到这一点并将其引以为戒的,只有极少数,绝大部分人只是将这句话挂在嘴边而已。

  因为堡垒内部的裂痕,在开始的时候,通常都细微到难以察觉,或者,有人察觉了,也会认为这样细微的裂痕无法引发更大更严重的危机,又或者,认为危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发生,也有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生,即便发生了也可能是在很久以后,不需要自己来承受代价,因此根本不需要自己去关心。

  但眼前的利益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关切身,无法放弃。

  谭振华看到了米国社会中那道细微的裂痕,他是绝不介意将其再撕开一些的,更何况,他还有另一个重要目标需要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