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观察笔记 第159章

作者:她与灯 标签: 穿越重生

  白玉阳也解下了官袍搭在圈椅上,转身在杨伦对面坐下,“此案一抹,刑部就得将他无罪开释,他是东厂提督太监,何怡贤胡襄等人被判罪,你说,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会是谁?”

  炭火熏得杨伦两腮发烫,额头生汗。

  室内的其余几位阁臣此时也议论起来。

  左督御史道:“这又是重蹈覆辙啊。”

  说完叹了一口气,“先帝当年就是被托于宦官之手,以至于后来,屡次对何怡贤容情,如今这个邓瑛,虽不似何怡贤之流,但毕竟与陛下过从甚密,况且……”

  他看了一眼杨伦,犹豫了一阵,终究还是开口道:“况且宁妃有疾,长年养病于蕉园,照顾陛下的一直是承乾宫宫女杨婉,她与邓瑛……”

  “住口!”

  左督御史的话被杨伦喝断,低头咳了一声。

  白玉阳道:“杨侍郎,你不能因为她是你的妹妹,就思包庇。”

  “什么包庇?”

  杨伦几步走到白玉阳面前,“杨婉在宫中三年,一直尽心照顾陛下,何曾蛊惑陛下,做过一件错事。”

  白玉阳道:“那为何陛下当日不肯杀邓瑛,非要行‘大罪面讯’。你妹妹在陛下面前说过什么,你这个做兄长的知道吗?”

  “她什么都没说过!”

  “杨伦!”

  白玉阳也站起了身,“你让众阁臣看看,如果邓瑛此次被免罪,包括你在内,我们还有哪一个人弹劾得了他。”

  他说完转身看向众官,“你们心里就不怕吗?”

  几个阁臣都沉默了下来,其中一个伸手将杨伦拽回,轻声劝道:“其实白尚书的话是有道理的,陛下毕竟年幼,司礼监拿着御印,那就是一言九鼎啊,这个邓瑛和你妹妹的的过于亲密,陛下对他的态度,我们如今也看出来了,虽然……我也认为,他与何怡贤不同,但……”

  他摇头叹了一口气,“他私吞过南方的学田,东厂这几年,建了厂狱,刑案里哪里有不贪拿的,你也该自己去看看,那厂狱里的人,哪一个家里不是被盘剥一文不剩,就连白阁老,也被他迫害得伤重不起,至今都不见好,杨侍郎啊,他当真坐不得掌印一位啊。”

  这话说完,其余人附和起来。

  杨伦被人拽得后退了一步,看着白玉阳却无话可辩,东西也吃不下去了,甩开阁臣的手,冒着风披袍走了出去。

  他心里有事,也不想回家,一个人朝会极门走,在会极门的日荫下,看见杨婉抱着一包药草在御药房门前等他。

  杨伦放慢脚步,杨婉也迎了上来。

  “垂头丧气的做什么 。”

  “谁垂头丧气了。”

  杨婉抬起头笑道:“能赢一局是一局,我们已经不容易了。”

  他说完,杨伦的肚子就 “咕……”地叫了一声。

  杨婉低头看向杨伦的肚子,笑道:“没吃东西啊,要不去邓瑛的直房那儿,我给你煮一碗面吃。”

  杨伦道:“他的居所没有封禁吗?”

  “封了,不过旁边李鱼的房子是开着的,没有人住,还可以坐一会儿。”

  杨伦跟着杨婉一道朝护城河走去,一路上,杨婉都在咳嗽。

  杨伦不禁问道:“你去御药房是给自己拿药吗?”

  杨婉边走边摇头。

  “不是,我的病由太医在调理。”

  “太医?”

  杨伦想起之前阁臣的话,顿时有些恼了,几步追到她面前,斥她道:“宫人的病怎可由太医调理,你不要以为陛下登基,你抚养了他几年,你就可以逾越了。”

  杨婉静静地受下他的这一番话,没有辩解。

  站住脚步,看向他问道:“你也怕了是吧。”

  杨伦一怔,“我……”

  杨婉笑叹道:“我希望陛下成为一个有仁义的君主,是我却不能再承受他对我的仁义。再这样下去,即便我什么都不做,内廷也容不下我了。”

  她说完,抬头望向杨伦,“哥哥,这么几年,你也变了不少。你曾经我眼看着你为邓瑛忧心,为他斡旋,我十分感怀。但是……”

  她拢紧了怀里的药包。

  “我也逐渐明白,个别的改变是不足以抗衡一朝人心的。人心……”

  她抿了抿唇,碎发猛地被寒风吹起,耳畔的珠玉摇动,伶仃作响。

  她噙着话眯起眼睛,似乎在忍着身上的什么隐痛,“人心真是复杂而统一。朝臣也好,百姓也好,心中各自有各自的忧虑和欢喜。但他们都知道,此时此刻应该恨谁。如果你想对那个被恨的人好,反而会使他‘罪孽’更深,死得更快。”

  “死得更快。”

  杨伦重复了一句,“你就这样说他吗?”

  杨婉道:“难道不是吗?”

  “是。”

  杨伦叹了一声,“你全都看准了。”

  盯住杨婉的眼睛道:“说出来的话,实在让人灰心。”

  “那是你。”

  杨婉顶了一句。

  杨伦偏头笑了一声,一面点头一面道:“对,是我灰心,你和邓瑛一样,即便前面就是刑台,也敢头也不回地向前走。”

  杨婉将要应话,谁知却又忍不住咳了起来。

  杨伦忙展臂替她挡住风,“太医也调理不好吗?”

  杨婉摇了摇头,“我没吃太医开的那些药。”

  “为什么。”

  “我不能给自己留一点把柄,我要活着出宫。”

  她说着,取出怀中的药,“太后已经允准,我去接姐姐出蕉园,这些去湿寒的药,是给姐姐备的,我已经回明了太后,接姐姐出园以后,我就离宫,然后……”

  她顿了顿,“我要做的事情,可能会让你蒙羞,我希望……你不要管我,不要站到我这一边,更不要救我。”

  “你……”

  “哥哥。”

  杨婉打断他,“我真的很开心,你不再斥责我,不再怪罪邓瑛,你向我们走出的这一大步,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恩德了,走这一步就够了,如今……请你退回去,退到内阁该站的地方去,把后面的路留给我来走。”

  “你怎么走,你就是个姑娘家,你还想追到刑场,跟他死在一处吗?”

  “我不做那些无用的事,但是,他的后路只能我牵着他走。”

  她说着挽住被风吹乱的耳发,“他是我的人,他也只听我的话,只认我的道理,虽然我没什么道理,只会逼着他吃药吃水果,好好养生。但他已经决定跟着我了,他就只能这样活了。哥,大明律对他来说,是一副虚架子,但我这个人是真的。我要管他一辈子。”

第143章 寒江渡雪(六) 我能化身为一座桥,不……

  贞宁十四年十二月底,先帝出殡,易琅与百官皆出城送殡。

  先帝陵寝的营建本来还未完成,然而内阁的遗诏一出,工部立即缩减了陵寝原来的规制,地面建筑全部停工。

  贞宁帝出殡时,地下的工程已经完成了近九层。工部原本上奏,建议先暂时将先帝的棺椁停在笔架山的皇寺中,等门楼、享殿、左右庑配殿和神厨建完之后,再送先帝入葬,但白玉阳驳了工部的请求。

  没有司礼监的阻碍,内阁很快议定了送殡的礼制,命一切从简,不劳伤民力。

  因此,一生锦衣华服,追求享乐的贞宁帝,最后被迫成了大明历史上,后事最为简朴的君王。

  年底大雪封道,杨婉病得越发厉害,易琅便让她在养心殿中养病,不必随行。

  宫中一片冷清,太后却在离宫之前留了话,命杨婉在百官送殡期间,领尚仪局迎宁妃回宫。

  此时,内廷的大礼尚未议定,尚仪局在迎宁妃回宫的仪制上很是犹豫。太后说得是命尚仪局迎回,然而国丧期间,哪里又能动用仪仗。太后的意思其实是很明白的——宁妃是疯妇,即便是为了考虑易琅的感受,暂时迎她回宫,之后也不能把她加在内廷大礼之上。

  姜敏为此亲自去见了杨婉,歉疚地说:“恐怕要委屈宁妃了。”

  杨婉到没说什么,只应道:“国丧中这般也是该的。能把宁娘娘接回来,也就是了。”

  姜敏见她不为难,心里越发过意不去,便宽慰她道:“尚仪局拟定的是二十四日这一天,虽然不能动用仪仗,但人还是齐全的。”

  杨婉谢过姜敏。

  二十四日这一日,大雪满城。

  杨婉撑着伞立在蕉园门前,尚仪局的人分列在两边,女使们手中捧着的衣衫虽是新制的,但都不是嫔妃的宫服,而是常衣。蕉园的守卫将园门打开,对杨婉道:“可由六人入内服侍娘娘梳洗,其余人需在殿外等候。”

  杨婉转身接过女使手中的衣衫,对姜尚仪道:“我领原承乾宫的宫人进去便是。”

  “是。”

  杨婉挽裙跨入园门。

  园门后是一丛梅树林,此时花香正浓,艳丽的梅花如同粉玉一般,坠挂在林中。

  林中夹着一条小道,顺着小道往前走,越走越见花深。

  引路的宫人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姑姑,人很和善,一面走,一面对杨婉道:“娘娘这几年,不能出殿,偶尔会在窗边站一会儿。我们起初以为,娘娘是想念陛下和大殿下,但后来才发现,娘娘的心是淡的。春秋之交,陛下也时常与蒋娘娘一道入园饮宴,每每那时,娘娘都将门户锁好,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最后我们逐渐发觉,娘娘每回推窗啊,都是为了看那天上的月亮。”

  “月亮?”

  “是啊。”

  宫人抬头朝天上望去,“整个皇城,就蕉园的月色最美。我们以前也不懂得欣赏,还是娘娘跟我们说的,每到冬天,梅花开盛的夜晚,把那窗一推开啊,寒花冷月,冽香在侧,是极风流的景致,可惜这会儿天色还早,娘娘今儿是看不见了。哎……瞧我……”

  那宫人低下头,“说得是什么话,娘娘能回宫,以后什么样的景致看不到呢。”

  杨婉转话问道:“娘娘身子还好吗?”

  “好。”

  宫人叹了一口气,“愿意吃东西,睡得安稳,也肯跟我们说话,就是……很少看见娘娘笑。我们之前跟她说,大殿下如今做了皇帝,她听了也只是点头而已。”

  杨婉没有再说话,跟着宫人走到殿门前。

  殿门上有一把铜制的锁,冷冰冰地悬着。

  杨婉抿着唇望着那把锁,宫人忙上前道:“婉姑娘您等等,我这就打开。”

  开锁的声音回荡在冷清的园中,锁扣一开,锁链顿时被抽了出来,宫人躬身推开殿门,穿堂风一下子往殿内涌去,吹起了杨婉的衣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