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观察笔记 第171章

作者:她与灯 标签: 穿越重生

  “用过了。”

  “陛下可有疑处。”

  易琅抬起头,“朕没有疑处。”

  白玉阳与杨伦听了此话,都怔了怔。

  杨伦没有出声,白玉阳试探道:“既然陛下没有疑处,臣奏请陛下,将司礼监掌印太监交刑部查办。”

  “此事不准。”

  “陛下!”

  白玉阳没想到皇帝会回绝他的话,不禁提高了声音,“民愤沸反盈天,陛下不可徇私啊。”

  易琅起身走到白玉阳面前,“朕没有说不处置他,刑部该议罪就议罪,呈上来朕看过之后,朕会写昭示他罪行的御书,由内阁颁召天下,在这之前,朕会把他交给北镇抚司监押。”

  白玉阳道:“陛下要对他不审而定罪吗?”

  “对,不审而定罪。”

  “这……”

  “白首辅,朕此举可对?”

  白玉阳莫名地感觉到了一阵压迫,来自这个少年帝王对自己,以及对他这个内阁首辅的质疑。那一句“陛下圣明”愣是半天说不出口了。

  易琅转过身,看向沉默在侧的杨伦,复问了一句,“杨尚书,朕此举对吗?”

  杨伦呼吸一口潮浊的气,撩袍慢慢地跪下,伏礼道:“陛下圣明。”

  “尚书也说得出口。”

  杨伦按在地上的手握了握,重重得叩了一首,“陛下,臣心有愧。”

  易琅背过身,强抑住声音道:“白首辅,你与齐尚书先行告安。”

  “是。”

  殿门开合,湿冷的雨气灌入,扑得殿内灯焰摇晃。

  “舅舅你起来。”

  杨伦站起身,猛地发觉面前的易琅竟不知时候无声地流出了眼泪。

  “陛下……”

  “舅舅,姨母不会原谅我了。”

  杨伦僵硬地站在易琅面前。

  这么多年,他和文华殿的讲官一样,只将他当成皇家的学生,规训他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想,却一点都知道,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性情的人。以至于他唤他‘舅舅’,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我再也不敢见姨母了。”

  他说完这句话,泪流满面。

  身为臣子,杨伦不能为皇帝拭泪,只得退后一步,拱手道;“臣请陛下不要这样说。”

  易琅伸手抓住杨伦的衣袖。“舅舅,你帮我跟姨母讲,我不想杀厂臣。”

  “好,臣会说。”

第153章 银沙啄玉(九) 我想跟着婉婉。……

  杨伦从养心殿辞出时,外面的雨势更大,像砸石一般猛烈地敲打着琉璃瓦顶。

  杨伦踟蹰,回头见邓瑛跨出殿门,在他身旁撑开一把伞。

  “陛下命我送杨大人。”

  雨水轰然,宫道上的二人却走得很沉默。

  直至会极门上,杨伦才夺过邓瑛一直抬手撑着的伞。 “够了。”

  邓瑛避到门墙下,拧了一把兜满水的衣袖。

  按照送官员的规矩,邓瑛一路倾伞护杨伦,此时身上的官袍已被雨水浇透。

  “那我就将大人送到这里。”

  “是我把你送到这里。”

  邓瑛怔了怔,随即点头,“是。”

  他说着躬身向他作了揖。

  杨伦看着他抬举在额前的手,忽道:“邓符灵,你觉得相识一场,我这个同窗对得起你吗?”

  邓瑛垂手直身,笑了笑道:“子兮,你我都已竭力。”

  杨伦道:“我并未竭力。”

  “但至此也够了。”

  他说着笑了笑,“子兮,我求了陛下,如果他允准,就在我获罪以后,将我身籍给杨家。”

  杨伦耳中忽然“嗡”地响了一声,“怎么给。”

  “京城大户也有豢养阉……”

  “邓符灵你不是早就不想要这个身份了吗?”

  杨伦说完这句话,浑身发抖,上前一步道:“你过不过身籍,你的身后事我都会管!眼看着你落到这个下场……邓符灵,我……我已经羞愧难当,你当真要逼我无地自容吗?”

  他情绪有些失控,说完即转过身,狠捏住自己的虎口,呼出浊气,强逼自己平息。

  身后的人叹了一声。

  “对不起,我没有想到你。”

  说着垂下眼,“我想跟着婉婉。”

  杨伦肩膀一颓。

  他十七岁就娶了妻,不懂士婚之外的情感,更不明白男子跟从女子的道理,可是时至今日,他根本不忍心去问面前的这个人。毕竟他已一无所有,要的也不过一个虚妄的,羞辱他本身的归宿,即便杨伦不忍给,最后,好像也不得不给。

  “子兮。”

  杨伦背着身吐了一个“说。”字。

  “我将我的外宅绝卖给了杨婉,因担心获罪以后,会牵连杨婉,所以没有加盖官府的官印,虽不是红契(1),但也做数,我把地契交给了陈桦,让他转交婉婉。我知道婉婉不在乎那座宅子,但那算是我毕生的积蓄,请你劝她务必收下。”

  “好。”

  杨伦忍下情绪,强然平声:“我会跟她说。”

  邓瑛点了点头,“还有一样东西我要交给你,但你不要拿给婉婉。”

  “什么?”

  邓瑛解开袍襟,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包。

  杨伦接过打开,见里面是一块成色上绝的翡翠雕芙蓉玉佩。

  杨家尚玉,杨伦与杨婉,杨姁,皆爱佩玉。

  杨婉有一个乳名叫玉芙蓉,杨伦宠爱她,在地方上当任的时,时常寻玉料回来,给他这个妹妹雕芙蓉纹样的玉饰。京城中品色较好的芙蓉纹样玉饰,杨伦也大多看过,但这一块玉佩,他还是第一次见。

  “你哪里来的。”

  邓瑛应道:“老师死前留给我的,我一直收着,但这一次难免抄家,我只能把他给你。”

  杨伦看着玉面道:“雕的芙蓉,为什么不给婉儿。”

  邓瑛顺着杨伦的目光看去,轻道“这是聘赠。子兮,”

  他抬头看向杨伦,“给她你会准吗?”

  杨伦手指一握,喉咙里哽了半晌,忽道:“你管我准不准。这么几年,我管不了杨婉,你又不是不知道。”

  邓瑛没有再说话。

  雨声隆隆。

  会极门后面,几个冒雨疾行的内侍喊着:“护城河的水涨起来了。”

  民间有一个说法,护城河的水涨起来,就是沉冤日近了。

  杨伦此时觉得这个说法是真的,却也是假的。

  ——

  靖和元年六月。

  邓瑛被正式撤掉了司礼监与东缉事厂的两处官职,还押诏狱。

  刑部清审涉何党的旧案近百件,押在诏狱的司礼监众人,一个个被拎了出来,重议罪名。

  白玉阳奏启三司为邓瑛议罪,当日即被皇帝驳回。

  就在白玉阳准备联名内阁再次上书的时候,皇帝将邓瑛亲笔的一道罪呈下发到了刑部。

  督察院和大理寺的官员看了这道罪呈,对犯人配合的太对多少有些吃惊。

  根据这道罪呈,两司从琉璃厂案到学田案,联查京城与地方,四五日之间,便为邓瑛写出了八十余项罪名。左督御史看着罪录道:“虽不足以极刑,但定能判斩首。”

  白玉阳道:“尚轻。”

  齐淮阳道:“首辅大人,若陛下认可我们递上去的折子,判其斩刑示众,也不算轻了。”

  左督御史道:“顺天府的那个人命案子,积民愤盈天,不对他处以极刑,平不了民心。”

  齐淮阳刚想张口,却又听白玉阳道:“白首辅所言甚是。当年先帝纵容何党为祸,我们几次弹劾,都被阻驳。时至新朝,朝廷内外都等着开一番新气象。此人不重处,如何明陛下严束内廷的态度?”

  齐淮阳垂目沉默了一阵,“两位的意思是,要再奏启一次三司会审吗?”

  杨伦坐在一旁原本一直没说话,听了齐淮阳这一句,禁不住道:“能不能不要再折磨他了。”

  众人听到这句话,一时不知道说什么,都沉默下来。

  杨伦站起身,操起齐淮阳手中的罪呈,“他做过的事,这里全都写上了。三司堂审又是数十日,戴镣铐,跪审官,受刑讯,说的都是一样的话,到底有什么意义?他身子已经很不好了,你们想折磨得他跟何怡贤一样,连刑场都上不去吗?

  御史忙道:“首辅大人,杨次辅这句话有道理,我们动极刑,是为了震慑内廷众宦,若犯人死在行刑之前,到失了我们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