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 第118章

作者:痒痒鼠 标签: 穿越重生

  汉太~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莫大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历朝历代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唐玄宗,册封孔家为文宣公,级别为公爵,由孔家嫡长子袭爵,处正常赏赐外,首次封赏世袭罔替的土地。

  宋仁宗时期,百官进言,“文宣”为谥号,不能拿来做爵位的名称,于是宋仁宗下令改文宣公为衍圣公,意思是繁衍圣人血脉,级别依然为公爵,封赏土地加倍。

  至此,衍圣公成为日后孔家的封爵,一直延续到现在。

  随着一代一代帝王们的褒赠加封,孔家越发壮大,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帝王们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祭孔大典被称作“国之大典”。

  就差那一层薄皮,到达帝王规格。

  包括孔家人在内的天下人都说,大明三大家,儒家孔家、道家张家、皇家算一个添头——反正不管怎么改朝换代,天下兴亡,和大家族无关,和孔家、张家,更无关。

  皇上花了三天时间来到曲阜,在曲阜的城门口,抬头看着高耸的城墙,高耸的蓝天白云,面无表情。

  皇上的眉毛都不动弹一下,五月十八辰时正,阳光明媚,春花烂漫、春光无限,和煦的春风掀动皇上的□□袍,似乎是祈求——皇上不动,抬着法驾的礼仪太监,也一动不动。

  前面的鼓乐队停下来,仪仗队、锦衣卫侍卫们也不动弹。后面的文武官员都急得额头冒汗。前来迎接的地方官、孔家人,都跪着不敢动。

  死寂的一片。

  长达数十里的队伍一动不动,呼吸也仿佛没有。天地都寂静、失灵一般。

  皇上就这样,默默地看着城门。

  青色的城墙历经两千年,依旧光鲜,彩旗飘扬,朱红的大门上鎏金的铜钉程亮,这是曲阜的“万仞宫墙”。皇上几乎可以数出来,那一朵朵梅花一般的白色砖缝……

  所有人急得额头冒汗。大明太~祖高喊:“朱载垣,你不想祭拜,进去看一眼,上柱香。”鬼鬼们都喊:“皇上不要为了显示诚意,下来法驾步行,也不对着圣人像磕头,去鞠躬上柱香,朱载垣……?”

  大明皇帝·朱载垣动了,眉眼平静,语气平静。

  “人都说,宪宗皇帝除了性格弱,喜欢奶娘这个毛病外,称得上一个明君。明君,什么是明君?宋仁宗,一个‘仁’字,他要在天有灵,他羞愧不羞愧?”

  前面迎接的人,身体一软,瘫坐地上。

  后面的文武大臣“扑通”跪下。

  宋仁宗被提溜出来,就感觉忒冤枉。鬼鬼们都劝说,儒家、儒教就是那么回事儿,捧着敬着算了;皇权和百姓也就那么回事儿,忍一忍算了。

  皇上长的过分的小睫毛一动,眼睛半合。

  “天下人都健忘。可是朕看过卷宗。那一年,衍圣公孔弘绪犯大案,在曲阜当地奸yin妇女四十多人,亲手杀四个人,人赃并获,铁证如山……”

  皇上缓缓道来一个故事。

  那样的罪行,说猪狗不如,猪狗能自杀明志。这要是一般人,最少是凌迟,灭族的罪。这即使是皇亲国戚,宗室中人,也是取消继承权,降级,贬为庶人……

  可是,这是孔子的后代!天下的官员,都是读着孔圣人的书考进士做官!一级一级官府都不敢处理,好吃好喝伺候,八百里加急送给宪宗。宪宗看过卷宗,要气死,却也要给掩饰。

  这是孔子的后代啊!这要是杀了岂不是欺师灭祖???宪宗堂堂一个皇帝,不敢杀他,铮铮铁骨的满朝文武大臣哑巴。罢免孔弘绪的爵位,改由孔弘绪的弟弟,孔鸿泰继承衍圣公爵位。这事就这么了了。

  还特意下旨,不要再讨论再说,封口天下人。

  四十多个女子,被杀的四人,活该倒霉,为了维护孔家的形象,谁也不敢声张。

  最讽刺的是,孔弘绪无罪释放,回家舒舒服服过日子。等弟弟孔鸿泰死后,宪宗又将衍圣公的爵位,封给孔弘绪的儿子孔闻韶。

  皇上问蓝天白云,孔圣人要活着,孔圣人会怎么断这个案子?

  铁打的孔家、张家,大世家……?流水的王朝、苦难的百姓……?皇上看向天空的眼神带着质问。

  是不是,软弱卑微的老百姓,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皇权上,儒释道三大教上,真的是活该?

  皇上长大了,知道弱肉强食,任何种族的生灵都一样。可皇上到底是做不到,亲自前去孔家上那柱香。

  他“应该”去,可他看到曲阜百姓,他能做什么?他能给那四十多个女子翻案吗?不,那不需要翻案,案子明明白白。那他能改判吗?他怕曲阜百姓告诉他,他们不冤枉。

  皇上明白万物生灵的生存法则,他有自己的骄傲。

  他看着所有人的目光,冷漠、无情,仿若九天神帝俯视人间。

  “打道回龙舟。”皇上清脆的奶音响起,鼓乐队、仪仗队、侍卫队……一起动起来,掉头,回去龙舟。

  没有人敢拦皇上。

  朱红的大门沉默,传承两千年的“万仞宫墙”沉默。

  皇上到底是,做不到那般粉饰太平地,去祭拜孔庙。

  孔圣人是大圣人,皇上喜欢。

  孔圣人和孔庙,孔家,有何关系?

  有人试图喊话,试图哭求,锦衣卫亮出来绣春刀,刀在太阳底下发出寒光。孔家的人,只有一个孔融。皇上不是宪宗皇帝。

  全大明人都关注的祭孔大事,在皇上要开工科学院的敏感时候,在皇上预备进一步改革,急需所有大明人支持的时候,皇上拒绝去做这一场秀。

  文臣们哭着收拾后续,告诉曲阜人,皇上不是不去拜祭孔圣人。而是皇上有急事,急需赶回龙舟,皇上千里迢迢来到曲阜一趟,对孔圣人的心意是非常够的……

  有文臣代表皇上去完成仪式;有八百里加急发到北京,赶紧的,那庄子的后人在安徽,册封一个啥公侯的,还有那老子的后人,墨子的后人、孙子的后人啥的,都封一封。

  有锦衣卫拿着虎符去调兵,保证皇上在山东的安全。

  下面的人忙成一团,生怕皇上下一步就要取消衍圣公的册封。

  皇上坐着法驾回龙舟,人安安静静地在马车里看书。红石头里的人都不敢做声,四十多个女子,这是他们无法想象的事情,即使他们杀人很多。

  杨广嚷嚷:“我当年再荒唐,那也基本都是自愿的。”鬼鬼们一人踹杨广一脚——朱载垣到了曲阜城门口,也能不进去,这是要开刀杀人!大明太~祖满心苦涩,只问:“朱载垣,你还要做什么?”

  大明皇帝·朱载垣:“有人说,我爹不是我奶奶的亲生儿子,是一个宫女生的。

  我记得,宋徽宗时期,孔子的第四十七代嫡长孙,孔端友,袭封为衍圣公不久,金兵大举南下,孔端友为了保住孔家的传承宝物,携带南下,投奔在临安建立南宋的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赵构傻眼,他已经知道,朱载垣要说什么。

  汉唐宋的皇帝都看赵构。

  赵构想哭:“当时,金人也想要扶植起一位衍圣公,以此证明他们才是正统王朝。恰好孔端友南下的时候,他的弟弟,孔元措一门留在北方守孔林和孔庙,没有跟着南下……”

  南北两宗衍圣公,南边是孔端友这一支,他们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孙系;北边是孔端操这一系,是金人扶植起来对抗南方的筹码。

  再到蒙古人南下,衍圣公的情况再次发生转变,蒙古人又扶植起来一个衍圣公。

  三个衍圣公并立,蒙古人不懂,废了一个,南北两宗衍圣公的局面再次出现。可是孔元措没儿子,蒙古人无奈之下,只好把孔元措弟弟,孔元綋的孙子孔浈立为衍圣公。

  可惜孔浈这个人身世有问题,他母亲改嫁到老李家——对头,那个时候华夏女子可以改嫁,孔家媳妇也一样。

  孔浈没多久就被废掉,进一步给华夏人一个,男子只认生父不认继父,女子为了孩子不要改嫁的教训。

  江南袭封衍圣公孔洙入觐,任国子祭酒,给俸禄与护持林庙玺书。元朝皇帝也烦了,孔家人也怕了,索性就不立衍圣公。一直到南宋灭亡,南边的衍圣公孔洙谢绝衍圣公的封号,此后五十年,再也没有立过衍圣公。

  宋朝的皇帝们齐齐沉默。

  汉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十国的皇帝们,齐齐瞪眼。

  五十年后,再立衍圣公,血统说得清?好比天下人传说永乐皇帝的母亲是蒙古妃子,说先皇的母亲不是太皇太后,这种事情,最说不清道不明。

  红石头里面只有一个元太~祖,他也不知道后续情况。众位鬼鬼一起看大明太~祖,大明太~祖,叹气的力气也没有。

  五十年后,元成宗册封孔之全的长子孔治为衍圣公。孔治死后,他儿子孔思诚袭封衍圣公。但是老孔家又不答应了。

  孔家人一起上书表示,孔治的儿子孔思诚是庶出,不应该继承衍圣公。元仁宗派人去调查,也不知道怎么调查的,册封孔思晦为衍圣公。

  孔家族谱上,孔思晦是孔子四十九代孙,孔拂的长子孔浣的嫡长子。孔思诚是孔拂次子孔治的庶出子,很合理。

  此后元明两朝的衍圣公,一直在孔思晦这一脉传承,没有中断过。那么皇上的念头,孔家的问题出在哪里?

  皇上和天下人一样奇怪:“孔思晦,说他是嫡长孙,他的父亲是什么人?孔家族谱上写着‘孔浣’,关于孔浣的记载基本为零。老祖宗也知道。”

  “《元史》记载:‘孔思晦,孔子五十四世孙也。资质端重,而性简默,童时,读书识大义。及长,授业于导江张,讲求义理,于词章之习,薄而弗为。家贫,躬耕以为养,虽剧寒暑,而为学未尝懈,远近争聘为子弟师……”

  这不像是嫡长孙的待遇。天下的人也不是瞎子。有不少传言,说孔思晦压根就不是孔元孝的嫡长孙,是蒙古人用自己的孩子,代替孔家子弟,世袭衍圣公。”

  !!!

  所有鬼鬼一起看明□□。明太~祖只苦哈哈地表示:“我能怎么办?我也不知道真实情况,真实情况也不重要。”

  鬼鬼们同意——天下需要一个孔家,真实情况没人在意。

  大明皇帝朱载垣也同意:“不管血脉如何,做了衍圣公就是孔家的衍圣公。孔融不投降曹操,去世。孔家的人认清,要活下去,就不能管谁做皇帝。

  孔端友之后,孔家人又明白一个道理,孔家天下第一家,不管皇家是哪个民族华夏不华夏的,绝对不南下,磕头、享受。”

  皇上对章怀秀魂魄里的记忆非常清楚,大明兴亡覆灭,和孔家有关系吗?明清交接,衍圣公孔衍植立刻向顺治皇帝发贺信,崇祯的尸体还没凉透呢!就这么急着更换门庭?

  当然,皇上并不认为,这有错儿。皇上给予客观评价:“人为了更好地生存,这样做,没错儿。华夏的世家大族们一直都是,宋朝来了就跟着宋朝混,金人来了跟着金人混,蒙古人来了跟着蒙古人混,大明来了,跟着大明混……”

  华夏两千年来的皇帝们,都说不出来话。

  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家。大明太~祖艰难地吐出来一句话:“朱载垣,天下人,父传子、子传孙,一家一族,都是这样。”

  皇上小胖脸一肃:“朱载垣只做自己开心的事情。”

  !!!

  大明太~祖已经躺平,只求他莫要真捅破天:“大明亡了,就亡了。既然你们一代代皇帝当的,都不开心,那就不做了。可是朱载垣,你长大,要成亲生子!”

  大明太~祖说到最后,已经鬼眼发红。

  奈何朱载垣正杀心重的时候,叛逆的性子上来:“我想,我就娶。我不想,我就不娶。我爷爷娶了奶奶,一辈子软耳朵。我爹娶了我娘,一辈子不喜欢。我就不娶。”

  还右手一伸,手指头扒开眼睛,吐舌头,冲大明太~祖做小鬼脸。

  气得大明太~祖朱元璋恨不得立即魂飞魄散。

  可是这气死人的子孙,一把握住红石头,就是不给他魂飞魄散。大明太~祖气得鬼影子直抖,鬼鬼们赶紧安抚他。

  “老朱,朱载垣小孩子那,你气什么?”

  “老朱,朱载垣说得对,你这大明礼教这么严格,那四十多个女子还能活命吗?不管那孔家血统如何,反正这孔家,不能再继续捧着了。”

  宋太~祖踹一脚宋仁宗:“老朱你看,老赵家不争气的子孙,大臣说什么都答应,封什么衍圣公。”

  唐高祖踹一脚唐玄宗:“老朱你看,老李家不争气的子孙,晚年昏庸无用,册封什么文宣公,人家孔家门人根本不认,还嫌弃是谥号。”

  汉太~祖踹一脚汉武帝:“老朱你看,老刘家不争气的子孙,杀了自己的太子,虎毒不食子那。嫌弃老庄不好,没有百年老庄的无为而治,他拿什么打匈奴?”

  明太~祖伤心啊,真伤心了。

  子孙都是债,他这是几辈子的债?

  大队人马安安静静地赶回龙舟,那是真安静,人的呼吸屏住,风儿不吹,鸟雀都不飞。

  曲阜城里,临时被抓壮丁的礼仪官,被迫代替皇上完成祭孔大典,吓得腿都站不直。

  地方官和孔家人赶紧的,迎接帝王亲临的规制全部取消,五千头猪改成二千头,五千头羊改成二千头……衍圣公六神无主,问曲阜知府:“剩下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