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 第151章

作者:痒痒鼠 标签: 穿越重生

  太皇太后的张家、前一任首辅李家都被罚没大笔银子,才得以保住这些土地。

  而这些人家,于国多少有点功劳。张家?孔家?如果说以前的皇家和朝廷,需要借助他们收拢人心,如今的皇上完全不需要,皇上一个人顶三倍的孔家和张家。

  “以前可以说,宗室外戚占据大量土地,如今……”谢迁叹气:“我清查自家土地,才发现,自家那么多土地。”

  提起这个事情,一位位阁老都是沉默。

  他们做阁老,每天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家里的人,家族的人,那是真享福。不是说不能享福,而是……

  世家大族一串儿,大官背后一串儿,富商一串儿……一个人吃百碗饭。老百姓千千万,抢一碗饭。

  他们也是一颗忠心报国,立志青史留名的人!

  王守仁疲惫的眼睛里一片清明:“有孔家自己提出,放弃封号、府邸、田、民……和普通百姓一样纳税,或者类同天师张家。朝廷收回孔家所有特权和曲阜县,委派官员……孔家或者可以保住部分家产。”

  杨廷和岂能不知道,太皇太后的弟弟,还在刑部大牢里……商人和匠人目前能量不大,但勋贵外戚们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他狠狠心,一咬牙:“诸位,老夫是要退休的人。四川杨家的土地,如今保留一百五十顷纳税田。杨家的宅子,拿出来做工科学院。”

  “孔家……我同意王阁老的提议。儒家四圣的祭祀,有朝廷统一管理,天下所有圣人后代都一样。正好前一段时间册封墨子、老子……后人,都还没有正式册封,也没给土地,以后……圣人和圣人后代,分开。”

  “附议。”

  “附议。”

  “附议。”

  “附议。”

  五位阁老做出决定,六部九卿自然都同意——他们官儿没有那么大,自然也没有很多家族财富,不那么心疼。

  如果皇上能答应这样处理,是最好的办法。

  一个个,可算是解决这个天大的事儿,自觉今晚上可以睡一个好觉,都挺高兴。尤其户部尚书,乐得满脸菊花开——改革好啊,罚没银子好啊,国库满了不怕,我加盖一个!

  其他各部尚书争着去抱“大财神”大腿。

  “工部要加造战舰的费用?”

  “兵部要给将士们换装备?”

  “刑部这次审案子,暴露很多问题,急需破案人才。那什么,刑科学院……”

  户部尚书脸一黑:“没钱没钱!”甩手就要离开,奈何其他人都不放过他,就是最小透明的礼部,那也因为最近大明学院太多,急需很多礼仪人才,也要开礼仪学院……看得几位阁老情不自禁地笑。

  其实,做出决定,也不是那么难,他们安身立命的,不是祭拜孔庙,而是这份公心。

  事情定下,朝廷一面派人去和孔家沟通,一面去信给皇上。后宫里头,孔家宗妇,年轻的衍圣公夫人,在清宁宫和太皇太后正哭。

  “姑母,我爹说,大明的宗室勋贵外戚武将们,紧紧地盯着文臣们的动作。姑母,文臣们会舍弃孔家吗?”

  太皇太后眉眼不抬:“宗室勋贵外戚武将们,本就没有多少土地,还都改革了,你叔叔还在刑部大牢。”

  “我知道孔家要保不住了。姑母,我知道。我就是想不通。姑母,我这一颗心分成两瓣儿,一个是娘家,一个是夫家,姑母,女子的命怎么那么苦?”

  衍圣公夫人哭得悲戚。太皇太后轻轻一叹,“未嫁从父,出嫁从夫。百年喜乐不由己,这就是女子。”

  “可是姑母,侄女儿不甘心。江西张家……姑母,孔家也会被发配流放吗?”

  “那是朝廷的决议。你只回去告诉孔家人,如果有办法,你叔叔不会还在刑部大牢。”

  “姑母?”

  “皇帝要正式招收女兵,建女兵编制。”太皇太后眼里都是冷漠,“你若不甘心,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江南不少大家女子,都积极写书办学馆,也要青史留名。”

  “姑母……?”

  “姑母……?”

  衍圣公夫人再喊一声,双眼含泪,娇弱祈求,无法接受姑母的冷漠。可是太皇太后已经不想多说。

  太皇太后轻轻一闭眼,宫人做出送客的姿势,衍圣公夫人一步三回头,泪水涟涟地离开。

  良久良久,太皇太后长长地舒出一口气,半是感慨半是似真似假的遗憾。

  “我要是年轻五十岁,我也去当兵。”

  宫人们都笑,没有人当真:“太皇太后,女子当兵那多苦?”

  太皇太后一笑,小宫女来禀告,皇太后来了。

  皇太后笑意吟吟地进来:“太皇太后,那江南郑家二姑娘要当兵,皇帝答应了。北京城的姑娘们都不服,我听说,好多家的女娃娃,本来打算要裹脚的,如今都犹豫那。”

  她的话儿比人还先一步,可见是真高兴。太皇太后也欢喜:“大脚的女子多了,还都学文学武的,将来啊,我们皇帝不愁媳妇儿。”

  皇太后笑得好似一个小姑娘,蹲在太皇太后的身边,手上给她捶腿,嘴上说个不停。

  “因为这个事儿,魏国公夫人作为推荐人,好不出风头。年轻姑娘都说魏国公夫人‘慧眼识英雄’,哎哟哟,她们哪里知道魏国公夫人当年的事儿?”

  太皇太后被她逗笑:“你要想开女学馆,也去开。”

  皇太后心里一动,到底是从未想过的事儿,没有信心,而且她也担心:“等下雨了,儿媳妇琢磨琢磨。”

  太皇太后胸有成竹:“快了。”

  皇太后一愣,太皇太后笑而不语。

  太皇太后相信文臣们,一定会舍弃孔家,因为他们祭拜的是孔圣人,不是孔家后人。

  七月流火,太阳炙烤大地,整个大明就是一条干涸的小鱼。世家大族求神拜佛,求皇上。老百姓白天对着庄稼哭,晚上对着皇上的画像哭。

  老天爷还是不下雨!

  大明人都意识到什么,都在等皇上和那家人最后的决定。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1-06-08 01:12:44~2021-06-09 03:08:5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1232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1章

  皇上在南京,收到北京的来信时候,正在和南京气学派的文人大辩论。细细地看完信件,几乎可以听到他们那嘶哑的呐喊:“皇上!臣等在处理孔家的事情。皇上!你可千万别派人去敲登闻鼓~~”

  皇上表示,他是那样的人吗?他顶多要锦衣卫找好一个苦主,不怕滚钉耙一百延仗的……随时准备着去敲鼓。

  登闻鼓……自尧舜时期确立,人称“敢谏之鼓”。要敲登闻鼓先挨打。不是军国大务,大贪大恶,奇冤异惨……没人去拼命。但一旦有人击登闻鼓,在位的皇帝不管在干什么,都必须亲自处理。

  文臣们要给孔家留面子,不敢要皇上亲自处理。

  事情看似即将落地,皇上却一点不敢放松——没有尘埃落地,不要着急欢喜。

  孔家会怎么做?皇上挺期待。

  孔家不是张家,张家面对朝廷文臣们的集体施压,只能求一个活命。可是孔家?皇上不表态,只等孔家的反应。

  孔家……孔家……

  孔家一代代人,平时安享尊荣富贵和祖宗福泽的人,哭泣。平时抱怨朝廷只拿他们当门面,不给真正的职务;抱怨他们身为“圣人之后必须注意这样那样的约束”的,恐惧。

  近两千年了,他们躺在祖先的圣名下过着,人上人、再上人的日子,早就脱离红尘世俗,跟着祖先“超凡入圣”。真到了这一天来临,要和天下人一样挣扎于世俗,他们仿徨,他们无措,他们痛哭……他们都不愿意失去这份荣光。

  他们去求各方亲友,他们要去大闹,甚至有人说:“凭我们孔家,我就不信,皇上说废就废!”

  孔家人害怕、愤怒,曲阜的人都害怕、愤怒。失去“国中国民、圣人之故乡之民”的光圈,纳税服徭役,他们无从想象。他们认为,他们不应该和天下的其他人一样,他们是圣人之后!

  孔家年轻的衍圣公,面容清秀、身姿挺拔、气度斐然、风度翩翩,一身丝绸缎子的薄薄衣裳,可以看见衣裳下面的毛孔。

  面对妻子带回来的消息,沉默。面对朝廷快马加鞭派来的说客,沉默。

  衍圣公夫人小声地啜泣,那抖动的肩膀,叫他心碎。

  说客是以给事中夏言为代表,那刀锋一般的言语,要他胆寒。

  他唯有沉默,好似他沉默了,就可以拖延时间,就可以不用做出决定。

  孔家的族老们早就开始准备,亲友们各自自顾不暇;要发动民间读书人给皇上施压,民间读书人面对家里的饥荒,更是自顾不暇。可他们还是要折腾。而他明知道这于事无补,却心存侥幸,一直没有加以阻止。

  衍圣公夫人想起姑母的冷漠,尚且在大牢里的叔叔,隐约明白他们的举动只会恶化局势,忍住心痛劝说他:“……我们留一部分家产,好好过日子。”

  他面皮扯一扯,眼波不动——好好过日子,如何容易?

  夏言回忆当年,父亲送他去学堂,他拜在孔圣人塑像下的一幕一幕,“天地君亲师”啊,他苦笑:“衍圣公,下官领命而来。下官希望,孔家可以尽可能地保住部分家产。衍圣公,这不是你的错误,这也和你无关。”

  衍圣公坐成雕塑一般。

  不是他的错误,和他无关。可是,是他承受这一切,是他失去衍圣公的位子,沦落为平民。

  衍圣公沉默了一天,沉默就是一个回答。

  衍圣公夫人哭了这些天,加上北京曲阜的来回奔波,身体本就不大好,却还能撑住那口气。此时此刻,因为夫婿的逃避行为,或者说反抗行为,突然心生悲凉。

  衍圣公夫人苦苦地哀求他,昏黄的烛光下,晶莹的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在他的衣襟上,落在他的心口上。

  “夫君,你要不甘心,我陪你,孔家人都陪你,九族也好,十族也好,生死一起。

  你要答应朝廷,我也陪你,孔家人都陪你,南方一支孔家可以过苦日子,我们也可以。

  我有陪嫁,我可以办学馆赚银子。夫君,你说一句话,夫君……”

  她哭得语不成句。如果是平时,衍圣公已经心疼地给擦眼泪,柔情地呵护她。

  可是,衍圣公此刻看着她的目光,只有痛苦。

  长在外戚张家的姑娘,不知道平头老百姓日子的苦。

  刚刚嫁来孔家的女子,不知道,孔家人躺在祖先荣光下的那份,面对偌大世界的恐惧。

  衍圣公的眼里有泪,嘴唇抖动,却还是没有开口。

  夫妻两个抱在一起流泪到天亮。夏言耐心等候一天一夜,第二天再次见到衍圣公夫妇,眼见他们憔悴不堪,却又倔强地一起装哑巴,唯有叹气。

  “衍圣公、夫人。大势如此,老天爷要惩罚人间,吾等能奈何?大明六个月,一滴雨没有,今年注定全国粮食减产,大部分地区绝收。如果秋天还是没有雨,大明明年还是全国大灾,大明……大明……衍圣公、夫人,大明完了,天下大乱,孔家又如何?”

  孔家梦想着,改朝换代,照样做衍圣公?真当皇上这几年脾气委婉一点,就是菩萨?

  夏言是真的,满心希望他们好好表现,尽可能大家都给求情,皇上不看僧面看佛面,怎么也不会依法严办。

  这大半年来,他和所有同僚们一起,没日没夜地办公,和同僚们一样,人瘦得一把骨头,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多做劝说。

  “衍圣公,下官不明白,也大约明白你的心情。老天爷不下雨,皇上不答应,全大明等着大雨的老百姓不答应,大家都要活命!

  常平仓的粮食只够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