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 第71章

作者:痒痒鼠 标签: 穿越重生

  太~祖皇帝一愣:“那几何,是什么?”

  皇上放下手里的乐器书本,走到自己的小书桌上拿起毛笔,画点点、两条线,两个三角形,两个圆……:“这是点,这是线。图形的边缘都是线,线线相交构成图形,这是直角……”

  太~祖皇帝听的满脑袋浆糊,只问:“这个有什么用处?”

  皇上一副小夫子的模样:“学会《几何原本》,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巧妙的思维。徐景珩说,大明,凡能热爱《几何原本》的少年,都会是天才。”

  太~祖皇帝:“!!!”太~祖皇帝还没缓过来还是不明白,宋太~祖冒出来:“皇上,前几天的诗词太水。我这里另有一首词:‘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汉太~祖也冒出来,老流氓的模样:“皇上,我这里也有一首:‘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皇上:“???”

  然而,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有第二个就有第三个……

  唐高祖满心疑惑:“皇上,诗词方面,我那二子也有一首:‘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皇上,我研究道学多年,这图形蕴含大道理,和阴阳八卦不同,却殊途同归。奇哉怪哉。”

  隋文帝求知若渴:“皇上,论帝王诗词,当属楚霸王项羽,威武王曹操。皇上,这几何乃异域学问?果然是天地之大,人才辈出。皇上有空,可否和我们讲一讲?”

  一个个鬼鬼这般模样,皇上的眼睛瞪大。

  太~祖皇帝反应过来,生气:“载垣每天学习那么多功课,哪有时间?”

  然而各个鬼魂不怕他,一起大声呼喊指挥使。

  “指挥使,你给评评理。这老朱自己不识字不懂,还乱嚷嚷。指挥使知道,孔圣人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皇上教导我等,既可以复习,又可以巩固知新,一举三得,岂不妙哉?”

  皇上:“!!!”皇上凌空一个飞跃,速度那个快。皇上恨不得堵上指挥使的耳朵。然而指挥使听到了。

  指挥使稳稳地落下手中最后一笔,在皇上的拒绝要出口之前,缓缓开口:“各位言之有理。”众鬼魂鬼哭狼嚎,太~祖皇帝干瞪眼,皇上气得“哇哇”嚎。

  皇上的眼泪珠子吧嗒吧嗒地掉,也要乖乖当小老师,小鼻子一抽一抽的,那个叫委屈。

  “哇哇——朕要玩耍,朕要学乐器。”皇上要耍赖,要好处。

  “皇上选中哪一个乐器?”

  皇上更委屈,气鼓鼓的小样儿:“哇——都要。”

  “‘一年笛子五年箫,一把二胡拉断腰。’‘千年琵琶,万年筝,一把二胡拉一生……’”

  徐景珩提供建议,可皇上小脾气上来了,袖子一呼噜眼泪:“都要。要徐景珩教。”徐景珩不由地笑出来,接过宫人手里的热毛巾给他擦脸,还是笑:“皇上要学,很好。慢慢来,都学。”

  皇上一听,更能嚎:“哇哇——徐景珩坏啊——哇哇——哇——”

  皇上感觉,他又上徐景珩的当了。徐景珩肯定早想要他全学。皇上“哇哇”的哭,哭得地动山摇,声震云霄,还是要学啊。皇上就更能哭。

  每天早上,皇上早起背书,跟着晚起的指挥使打太极——指挥使强身健体,他学习。太极结束换衣服,早膳,若不去上朝,就跟着老师们学习,下午,处理部分政务,玩耍……

  玩耍的时候还要随时学习乐器,晚上做功课,抽时间和鬼鬼们研讨学问……

  皇上可不是要哭?

  雨中泛舟,指挥使看到一片柳叶子好看,也能吹一个曲子出来,还说,这也是乐器之一;爬山,皇上不给摘叶子,指挥使空嘴也能清啸,还说魏晋清啸最是抒情言志……

  皇上在西山大湖里哭湿了一个夏天。在太行山上大吼,吼得天地回响,奈何指挥使铁石心肠。指挥使还说,皇上人小没有腰,先不练习坐着的乐器,先学吹奏,掌握音准节奏练胸气……

  皇上表示他要生气,不敢。只能每天苦哈哈地跟着学习,一天十二个时辰,充实饱满,每天一个时辰的放风时间,玩水蹴鞠等等,皇上跟打仗一样抢时间。

  如此这边,时间很快到七月初六,皇上和指挥使一起去天津卫的沿海,看宦官们的出洋训练,军乐声声,指挥使说:“唢呐也很好,皇上后面学。”皇上张嘴就嚎,嚎的比唢呐还响亮!

  皇上一哭,两万三千多人一起哭,皇上一边嚎一边听着出洋的人跟着哭,他就哭得更惨。皇上泪眼朦胧中,听到有个人哭的最亮堂,最豪迈,“龙爪”一伸一指:“汪直——哇——”

  汪直,作为大明皇上·朱载垣的“郑和”,作为大明出洋队伍的正使;司礼监大太监张佐的干儿子张和,作为副使,正式准备出海事宜,天津卫码头上,哭声震天。

  男儿有泪不轻弹,哭完就去拼命了。七月初九,夕阳西下,徐景珩牵着皇上的小胖手,站在战舰甲板上,一起看这港口落日。

  港口的风吹动他们的正红大氅,猎猎作响。

  港口的波涛拍打船舷。

  天幕昏黄。

  海鸟在头顶盘旋,落日在西天挥洒余晖。

  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的出洋舰队,大大小小六十六艘,按照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在海面上有秩序地排开,长龙一般遮天蔽日。

  最大的宝船长达四十五丈,仅仅水手就需要三百五十人。

  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杀气腾腾;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使节团的指挥、航海、外交贸易、后勤保障、军事护航……装备之完善,船队之庞大,礼仪之宏伟,尽显华夏大国风范。

  护卫舰军官,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旗手……二万三千人;正副使六人,少监、监丞、内官内使,六十人;阴阳官一人、医官、医士二百八十人……随行的勇士、力士、民稍、买办……五千人。

  带去的金银宝货、丝织品、瓷器等等,五十艘大货船。

  大明出洋舰队,以大明王朝使节的身份,去到欧洲,沿途经过南洋、印度、阿拉伯、非洲,向各国国王赠送珍贵礼品,宣读大明皇帝诏,为大明,走出环球航海的第一步。

  皇上头上的金色凤翅、华丽的大红盔缨,一起在海风中飘扬。金色鱼鳞甲四龙盔甲,在夕阳下闪着冷光,皇上发现指挥使的手有点凉,立即输送内力。

  “三万人去,三万人回来?”

  “不确定。我们担心海路危险,不要民间商队跟着。估计,会有西洋人跟着一起来大明。”

  “……他们为什么?”

  “有些人活在世上,过小日子,繁衍后代。有些人,注定要做一些事情,这是他们的使命。”

  “……大海危险。”这是皇上从来没有考虑过的问题,“去西域,危险;去奥斯曼,也危险。”为什么他们还要去?争着抢着去?

  “因为人心富贵,人性繁华。和壮丽的大江大海一般,要涌起浪花。”

  !!!

  皇上气鼓鼓地转头看指挥使,一眼看到指挥使含笑的眼睛。指挥使伸手试试皇上的脸,嗯嗯,果然是大海一般的生机勃勃,笑容更大。

  “皇上,你要大明人的血热起来,胆气壮起来,如今他们,心上开放出勇敢瑰丽的花朵儿,要去乘风破浪,皇上不开心吗?”

  皇上因为指挥使的笑容心虚,坚持住,态度坚定:“……不要学唢呐。”

  “……?”

  “……就不学。”

  “好,不学。”指挥使脸上的表情和蔼,指挥使相信,等皇上哪天想学了,一定会去学。皇上“委屈”不起来了,扑到指挥使的怀里耍赖:“后晚上要听笛子,要《鹧鸪飞》。”

  徐景珩抱着皇上,笑容宠溺:“皇上敲鼓伴奏?”

  皇上立即表示:“朕敲大鼓。”随即皇上觉得,他又上了徐景珩的当,徐景珩要他喜欢上大鼓,将来还会喜欢上二胡和唢呐。就和皇上喜欢上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一般。

  皇上不乐意:“徐景珩,朕忙啊。”

  徐景珩刚要开口,喉咙里一片压抑,想要咳嗽,他想要忍住,但是皇上时刻关注他的身体情况,徐景珩发现皇上一个劲地输送内力,眼睛一眨,长长的眼睫毛遮住眼里所有的情绪。

  “皇上,所有的乐器都学一点,皇上就会发现,哪一个最喜欢,再专心学习。”

  顿了顿,声音里都是笑儿:“皇上,你看落日,港口的落日,和大海的落日不一样。等我们出去看大海,皇上就可以看到大海的日出和日落。”

  皇上不说话,脑袋埋在他的怀里,双手紧紧地抓着他的衣襟。

  皇上已经猜到,大明舰队出洋之后,徐景珩就要带他去南京。南京,埋葬他爹的地方,皇上曾经一心想去,可能去的时候,皇上又不敢去,不想去。

  就好比,皇上想看落日,可皇上此刻又感觉,他只要徐景珩好好的,呆在家里哪里也不去,也是欢喜。

  徐景珩抱着皇上,默默地陪伴他。

  几只海鸟在他们的头顶盘旋,慢慢地围成一个圈儿,鸟鸣声声,皇上也发现风势越大,赶紧带着徐景珩进来船舱。

  一杯热奶汤下肚,手脚暖和起来,发现外头海风呼啸,还要有雨的样子,皇上赶紧拿一个厚毯子给徐景珩盖在腿上,脱下来大氅,换一个室内的棉袍裹起来……

  一直到他确定徐景珩面色正常,体温正常,才是罢休。

  徐景珩任由皇上动作,皇上摸出来小药丸,他也很配合地服用,只在里间躺椅上闭目养神。不一会儿,张佐、汪直、张和、章怀举等等人,进来拜见皇上。

  皇上等他们行礼完毕,安静的目光依次扫过汪直、张和、章怀举……

  “汪直,张和,章怀举,林明、武弓、柳言志,你们此次出洋,责任重大,到了大海上,风大浪大,只记得安全第一。”

  “欧洲的黑死病,确定是老鼠引起,但具体哪一类老鼠不确定。不熟悉的地方有不熟悉的生灵,船上上来的任何动物昆虫都要注意,饮用水一定要保护好,欧洲人不洗澡,你们也不能随意洗澡……”

  皇上对他们只有一个要求:“三万人出去,三万人回来。”

  汪直,张和,章怀举,林明、武弓、柳言志,早就听得心酸,此刻实在忍不住,眼睛湿润:“皇上,奴婢和皇上拿人头保证,三万人出去,三万人回来!”

  皇上还觉得不够:“还有什么事情要办,没有来得及的,写下来。”

  汪直,张和,章怀举,林明、武弓、柳言志,身体里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只能磕头谢恩。

  皇上自己也想哭,吸吸鼻子,眼泪花花的。张佐赶紧示意汪直,汪直想起皇上白天一场哭,生怕他再哭嗓子疼,含泪领着人退下。

  皇上看着他们的背影,一动不动。张佐心疼皇上:“皇上,这是他们的心愿,他们这辈子,能代表大明出洋,没白活。”

  皇上点头又摇头,皇上经历指挥使受伤一事,处理国家政务有了变化。皇上沉默良久良久,只有一句。

  “他们的家人,都给照顾好。”

  张佐的眼泪也出来:“皇上,这些事儿奴婢保证都给办好。”

  皇上自己擦擦眼泪,跳下来龙椅。

  他们都要看着指挥使身体康复,才放心出海,皇上已然知道。他们要出去乘风破浪,心却还在大明。人心富贵?人性繁华?徐景珩说,他们都是贵族,富有繁华的精神贵族,皇上懂又不懂。

  大明人拼命要征服的大海,在皇上的直觉里没有一丝危险。可大明人有注定要做的事情,皇上也有。

  皇上安安静静的,张佐给皇上摘下来头盔甲胄靴子,皇上快速照顾自己和徐景珩热汤沐浴,却是泡在木桶里就睡着。徐景珩瞧着皇上安静的眉眼,心疼皇上的成长,抱着皇上出来,收拾妥当,躺到里间的榻上。

  刚躺好盖好被子,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大明太~祖……都出来,一双双鬼眼极力凶巴巴地看着他。

  徐景珩面色平静。

  众鬼魂一起在心里咬牙切齿,奈何形势不由人。

  其他鬼魂可算理解大明太~祖这几天的郁闷。大明太~祖突然欢喜,无他,看其他鬼魂受徐景珩的气,这滋味儿,爽。

  暗自爽爽的大明太~祖,板着鬼脸问道:“海外,真的有很多国家,出洋看看是必须。然,若以后大明人都出洋不回来,怎么办?”

  汉太~祖脸皮最厚,难得一副正常模样:“以后谁犯罪了,都朝海外跑。谁有二心,也都朝海外跑,华夏不都乱了吗?”

  唐高祖的问题最“稳重”:“若洋人来到大明,娶妻生子,华夏血统混淆,此大是大非,不能容忍。”

  宋太~祖最关心另外一个问题:“不喜为不喜。皇上为什么不接受佛道?云南、西域、塞外……很多地方的人对佛道信若性命。”

  一个个的,徐景珩微微睁开眼睛:“大明若留不住大明人,何来的大明?”

  大明太~祖:“!!!”

  “若跑出去的都是蛀虫,跑就跑了,留下来有何用?”

  汉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