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成为无名氏 第59章

作者:第三只李子 标签: 清穿 穿越重生

  低伏于水面的荷叶里滚动着白色的水珠,船行过来的水波晃动了浮在水面的荷叶,然后就见叶子上面晶莹的小水珠在荷叶上面灵动地滚着打圈儿,荡过来荡过去,最后停在叶子最中间的低凹处。

  “这荷花开的挺好,主子要不要剪几支回去插瓶?”

  亭亭玉立就是水中荷花的真实写照,白秋问她要不要剪点鲜花回去装点屋子。

  作为吃货,五儿怎么可能会同意?一朵荷花就对应着一支莲蓬,一支莲蓬里面最少都有十粒莲子,剪一朵只能看三四天的花就意味着损失十几二十粒莲子,想想就觉得心痛,太亏了好吗!

  想看花了走出来看就是,就几步路,又不是不方便出门?比起插在瓶子里,长在池子里和叶子一起构成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要更加美丽。

  没敢带狗狗们上船,不过五儿特意给黑子它们和白白一家都分了莲蓬。她也不知道动物们能不能吃出甜味儿,但是每次她剥好了递出去,它们总是很捧场地大嚼特嚼,全部吃下。

  有这么多张口消耗,所以每日五儿都要去客串一两个小时的采莲女,偶尔兴致来了就自己乘船待在藕花深处垂钓,享受独处的时光。

  见她这几天都泡在荷花池这边,两位师傅教她新的针法时自然就用了荷叶荷花来打样子,每日的画画练习对象五儿也自然而然的转换成了荷花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段时间她对这片荷花的兴趣还是很大的。喜欢加上密切频繁地接触,结果就是她自认为进步还是很大的。

  作品看起来写实了不少,至少别人一眼就能看出她绣的和画的是什么东西了。特别是各种莲蓬头,是有关荷花池的所有创作的作品里最逼真的。

  学的越多,对刺绣的了解也越深。

  五儿发现不管是教她的两位师傅,还是专门负责她所有衣物的针线房里的夏祥夏意她们都拥有高超的刺绣技艺,她觉得不把这些优秀的知识记录下来简直就是一种罪过。

  不知道这些绣法有没有传承到后世,五儿对此不甚了解。但是五儿还是想把现在的所有针法、绣艺都整理成册,对前人的经验做一个总结。

  所以在征得绣娘们的同意之后,当初那批画舞曲的画师又被请了过来,现在是要画针法和绣图了。

  刺绣比舞蹈乐曲更好记录一点,除了用纸笔画简图,五儿还特意造了一种布书,里面的书页都是一片片大小一致的布料,上面分区域绣了不同的针法。

  只要保存得当,现在记录下来的信息应该是可以准确无误地流传到后世。就看她的这些努力能不能逃过漫长时间的洗礼了。

  人多力量大,再加上朝廷有人好办事,内务府那边也是十分配合,要人给人,要物给物,主动出力协助。一切都特别顺利,所以这套刺绣大全从五儿提出制作计划到完全成书只花了不到一个月时间。

  当然,这项工程不是完全从零开始的,她也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通过查阅资料,其实现在已经有各种绣法的纸质图书了,只是缺一个把所有资料汇总的机会。五儿的出现,恰恰就提供了这个机会。

  而且成书之后,只要看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解释,再配合老师的讲解,教得容易学得也轻松。入门刺绣就变得更加容易了,事半功倍。

  知识的生命力在于传播,得到广泛传播之后,知识能够流传、更新的机会也就更大。再加上现在印书也很方便,所以五儿给她一直资助的育婴堂各送了几套刺绣大全。

  那里的孩子们长大了也是要学一门谋生的手艺的,女孩们学的一般也就是织布绣花,这个有关于刺绣的教材送过去正好合适。

  这个世道对女孩子的恶意总是要大一点的,孤女要靠自己立足于这个时代可能要面临想象不到的巨大困难。

  五儿曾不止一次地想过要是她当初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穿到贵族家里,而是投到普通人家,或者再倒霉一点,成为育婴堂里面那些被抛弃的无父无母的女孤儿,她该怎么活下去?

  光是想想她就觉得自己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坚持,那些女孩子比她要强多了。所以她对育婴堂里的女孩子总是会多照顾一点,希望她们能有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材都送了,五儿想着干脆送佛送到西,把老师和教室也一起准备了吧。

  教室好办,三爷给了她那么多产业,随便拿出两三处房产来做教学场地那不是绰绰有余?她这也算是帮着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赵嬷嬷、钱嬷嬷,你们有没有教小孩子刺绣入门的老师人选可以推荐?只要脑袋里面有真材实料,眼睛和手指现在还能不能接着绣都无所谓。”

  五儿知道很多老绣娘到了晚年,眼睛会看不清、手指的稳定性也不好,腰也会出现问题不能久坐,这些都是绣娘的职业病。一旦出现这些问题,绣娘的职业生涯基本上也就随之断送了。

  但是这些人去当老师正好合适呀,既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也保障困境人群的生活,实现了双向救助。

  现在教材也有了,只需要老师结合教材做进一步讲解就好,用的主要是她们脑袋里面的知识而不是操作技能,也不怎么需要她们去亲自绣。

  “老师们的待遇由我来保障,月例钱和以后的养老、看病都由我来安排人负责,不会亏待她们的。”都是高级人才啊,待遇肯定不能差喽。

  “这倒是件好事,奴婢有许多老姐妹现在都年纪大了眼睛花了,手也拿不起针了,能继续帮主子做事那是求之不得。”

  不说待遇好不好,就是能和这位娘娘扯上关系那也是多少人都求不到的事。

  “娘娘什么时候要人?奴婢这就去联系。”

  这个机会对于晚年的绣娘来说真的很难得,赵嬷嬷替她的一些老朋友感到高兴,怎么着也要帮她们把这个机会先抓到手里。

  “越快越好,第一期就先招十位老师,等以后一切上了正轨,再扩大教室人员。赵嬷嬷、钱嬷嬷十位老师你们应该能找到吧?”

  还是初次实验,不能搞大动作,先请十位老师试试水。京城里三家育婴堂,适龄的女孩儿加在一起有差不多四百人,一个老师教四十几个学生应该是没问题的。五儿记得自己小时候一个班里最多的时候有五十多个同学呢。

  “能能能,主子娘娘再要多一倍奴婢也能给您凑齐。奴婢在这里就替她们多谢主子娘娘的提拔了。”

  “哪就麻烦两位嬷嬷去帮我联系老师了。”

  感谢三爷!借着他的资金和权势,五儿的计划很顺利就展开实施了,也不需要她去亲力亲为,很多事她只负责提出方案然后监督就行了。

  别的事情自会有人帮她实施。平日里不用还不知道,现在用上了五儿才了解到三爷给她留了很多人才,真的各个方面都替她考虑到了。

  联系育婴堂,挑选合适的校址,培训老师,设立课表,分班排级……还有好多她不知道的环节都从无到有、一一落到了实处。

  虽然成功的果实来得太轻松让她挺没成就感的,但是什么都顺顺利利的样子还是让她好高兴呀,希望她的这一通折腾真的能帮助到人。

  自强学校于三日后正式开课。

  学校规模比较小,目前只负责教育育婴堂里的女孩儿。技能课程是刺绣和厨艺,文化课只有识字和算术,再加强身健体的体育课。

  课程设计五儿有参与,结合了现代义务教育的课程设计,应该还算比较科学合理。

  至于为什么叫自强学校这么土的名字?

  她们都不给学校命名,非要让五儿来,那她这个起名废只好延续以往的起名风格。取“自强”二字,是希望女孩子们能自强不息,勇于与不公的命运抗争。

  名字都起了,不当校长好像也说不过去?化名为伍嘉,五儿成了自强女校的第一任校长,伍校长。

第77章 工作 她好了,他好像病了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轻柔的女中音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稚嫩的女童音

  五儿站在窗外往教室里面看,虽然没有黑板粉笔, 没有统一的校服,学校也就是一个普通的民居。但是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氛围有了,这就是正式的学校了。

  台上的老师念一句,台下的学生就跟着念一句, 知识就是这样被传递下去的。

  她们的识字教材是《千字文》和《幼学琼林》, 这是五儿要求的。没有《三字经》, 更不会有《大学》、《中庸》这些儒家经典, 没必要也不合适。

  五儿办这个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女孩子们能有个一技之长, 以后能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 不是为了培养才女和知识分子的。

  所以能认识基础的文字, 明白基本的为人处事的道理就行了, 别的东西她们要是感兴趣的话以后可以自己去继续深造。

  女校这边的文化课就只负责教基础知识。她也不会去夹带私货教一些超前的有关平等、自由的思想, 这些虽然正确却不合时宜,教这些对她们没好处。

  文化课的老师是春喜春平她们几个,一听说五儿在找教女孩子识字的老师她们就主动找过来了, 刚好解了学校招不到合适文化课老师的燃眉之急。

  要知道现在识字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男人、读书人,指望他们里面能出个人来教这群无父无母的孤女还不如五儿自己亲自上阵来得容易。

  五儿小时候读书学习春喜她们就是陪读,跟着一起学习了这么些年不说能吟诗作对出口成章, 基本的看、读、听、写她们都是没问题的,教小孩子读书写字绰绰有余了。

  而且在嫁人自己管家的这些年里面, 春喜她们还学会了管家看账本的本事。所以算术课,也由她们来教了。

  再说学生都是女孩子,要真找个男老师来教,五儿还怕影响到学生的名声, 也怕大材小用反而教不好。

  因为是刚开班,所有人都是零基础,所以现在教室里的学生从六七岁到十三四岁各个年龄段都有。她们要教一段时间以后,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进度去分班。

  但是,不论年龄大小,她们对知识的渴求却是如出一辙的。都清楚这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宝贵机会,极少有人不珍惜。

  不过,就算真有孩子不愿意上学、不愿意吃苦学东西五儿也不会去强求。机会她给了,抓不抓得住就看个人了。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

  等以后步入正轨了,就会按低、中、高把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年级,一个年级两年的课程时间。一般来说学生七八岁进学,十三四岁毕业,表现优秀的话也可以提前申请出师毕业。

  在这个时代十三四岁的人已经能当成人对待了,所以学生毕业的时间刚刚好。

  学校会提供早餐和中餐,食堂就是厨艺课的教学地点,打扫卫生、食材清洗处理、等学习厨艺之后高年级的学生就会接手食材的烹饪……都是要学生自己去做的。

  五儿没打算完全照搬现代的教学模式,不会让学生只管学习其余的什么都不用需要做。

  她没想着供着学校里的学生,想要得到教育资源不能完全等着别人施舍,希望培养出她们用劳动来换取机会和资源的习惯。这样教出的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自立自强。

  厨艺老师就是育婴堂里请的帮工,不过五儿已经派了烹饪高手去指导她们的厨艺。她把藏书楼里能找到的食谱书都复制出来了,送到学校发下去作为教材,有悟性的自然可以学到东西。

  学校目前教的只是初级厨艺,不过也会提供给想要继续钻研厨艺的学生深造的机会。

  内务府里想要退休的老厨子有大把,在外面养老可比在宫里养老要舒服。到时候请一两个出来开厨艺进修班也是随时都可以的。

  体育课就是劳动课,这个就由育婴堂那边安排了。据她所知,育婴堂里面的孩子是需要做一些手工劳动来赚取生活开支的。

  五儿只需要确保平日里的劳作不伤到学生,不是压榨学生就够了。至于别的,她不想管也管不了太宽。入乡随俗,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决定。

  “柳嬷嬷,我记得你给我看过的账册里有京城里的一家绸缎庄?”五儿印象中那家店铺每个月的流水还挺大的,虽然没有亲自去看,但她猜那家店规模应该不小。

  “主子说的是洪昌布庄吧?四月里主子也去看了苏州那边的产业,城郊大庄子里的那一大片桑树林主子可还记得?洪昌里面的料子全是南边儿那庄子里的织造坊产出的。

  那边儿出的料子品质高,销路好,货品供不应求。因为这个,这两年洪昌的店面都往外扩大了一倍。离这儿也不远,就隔了三条街,主子等会儿要不要顺道过去看看?

  皇上过几天就要回京了,主子这段时间都忙着办女校的事也没有好好休息玩乐,和不趁着机会出去逛一逛?”过段时间要再想这么自由地出门可就不容易了。五儿懂柳嬷嬷的言下之意。

  嗯?时间过得这么快的吗?感觉三爷好像才出去不久啊,怎么就要回来了……果然快乐的日子过得就是要更快一点。

  “那等会儿就过去看看吧,学校这边教裁衣刺绣的料子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呢,等下去那边看看有没有适合的布料。要是可行,以后学校教出来的学生还可以从布庄里接活儿。”

  当然,一切凭实力说话,她只负责提供一个机会。

  不过,接下来是不是可以考虑创办校园企业啊?学生里面有基础有天分的可能简单培训几个月就能出师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总要给她们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要是校园企业办好了既能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能赚到钱,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学校就能靠自身去运转了,良性循环下以后就算没了资助者也能继续维持办学。

  大作坊暂时不敢想,小的裁缝铺、成衣铺、食铺还是可以试试的。反正人才有、启动资金有,甚至开铺子要用到的进货渠道她也有。

  “等等,先不走了。让春喜她们下课了就过来,说我有事要找她们商量。”

  既然想到了,最好就不要拖,今天就是个开会商量的好时机。毕竟她从园子里出来一趟也挺不容易的。

  春喜她们几个放着家里富家太太的福不享跑出来帮她,五儿这个人是从来都不愿意亏待对她好的人的。如果要办校园企业,管理人员的任命她首先就想到了春喜她们几个。

  一节课就三刻钟,而且文化课一天也才两节课,春喜她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情。

  “奴婢见过主子,给主子请安。”

  “免礼,都坐。你们今天第一天上课感觉怎么样?”

  五儿主要怕她们会不适应当老师,一天下来要站不短的时间,嗓子也要不停地大声说话,刚干这个感觉还是挺累人的。

  至于春喜她们的婆家?五儿不觉得他们会反对春喜她们出来帮她做事。

  不得不说和三爷扯上关系,有了皇贵妃这个名号之后还挺好使的,至少她能护住身边的人不受欺负。

  “哈哈,那些孩子都挺好教的,比奴婢家里那几个小的要听话懂事得多。以后要是男孩儿也能上课的话,奴婢就把家里的皮小子带过来,看看和这些孩子多接触接触会不会变乖一点。”

  “对呀,我都没有想到这些。你们出来上课,家里的孩子怎么办?谁来管着?要是放家里不方便的话,就把他们带到学校来一起上课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