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小公主[清穿] 第160章

作者:晏央 标签: 清穿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第155章 一更

  乾隆在得知果真有人对自己包藏祸心, 欲置自己于死地后,怒不可遏:“派人去将他带来,朕要亲自审问他!”

  那名蒙古亲王毕竟也是个实权在握的亲王, 若是没有实证, 乾隆还真不好轻易对他动手。只是如今, 乾隆手中既然掌握着与之相关的罪证,自然也不会轻易放过他。

  在接连用兵之后,短时间内,乾隆的确是不愿意再兴干戈, 但这不代表他怕了这些蒙古王公, 更不代表他能够容忍有人对他包藏祸心!

  然而,在乾隆派兵去捉拿那名蒙古亲王没多久, 奉命而去的士兵就空手而归,向乾隆禀报, 那名蒙古王公已经不见了踪影。闻言, 乾隆心中生出了不好的预感:“给朕严加警惕,一旦发现他的踪迹, 就立刻将他抓捕。”

  此外,为了以防万一。乾隆又下旨将距离此地最近的一支军队给调派了过来。虽说诸位蒙古王公在赴木兰围场之约时, 身边儿所带士兵人数有严格的限制, 应该不至于对乾隆一行人的安危造成威胁,但不怕一万, 就怕万一!

  乾隆的谨慎是对的。

  就在那名蒙古王公神秘失踪的第三日, 乾隆便再度遭遇了刺客。在事情败露之后, 那名蒙古王公意图通过刺杀乾隆制造混乱的手段逃出生天,被乾隆早早安排好的一队火器营士兵伏击,几乎全军覆没, 只留下两三名俘虏。

  又过了五日,负责看守城门的士兵将乔装打扮意图偷溜出去的蒙古王公给捉了回来,彼时,那名蒙古王公灰头土脸,早已不复来时的风光模样。他满眼都是血丝,显然已经有好几日不曾睡过好觉,身边也只剩下了两名亲兵。

  在被乾隆问到为何要谋逆时,那名昔日的蒙古王公闭上了双眼,一副拒不配合的样子:“成王败寇而已,别的无可奉告!你将满蒙一家亲挂在嘴边,可实际上,你又何曾将我蒙古儿郎当做是自己人?我部落想要跟你交易那新型火器,你不肯给;想要与你联姻,你依旧不肯给个准话。你这样,凭什么得到我们的效忠!你以为,各个部落之中,只有我不服你吗?错,不服你的人很多,只是唯有我敢表现出来罢了!”

  说到最后,那名蒙古王公几乎是恶狠狠地瞪着乾隆。

  “你要什么,朕就得给什么?你以为你是谁?!!!”乾隆抬脚就是一踹,将那名不可一世的蒙古王公踹翻在地。他这人向来吃软不吃硬,若是好声好气儿地与他交流沟通,他兴许还愿意考虑考虑,可若是有人逼着他做什么,反倒会激起他的逆反心理。

  原本这火器卖与不卖,尚在模棱两可之间,如今看来竟是不必了,省得他前脚刚将火器卖给蒙古王公,后头就有那包藏祸心之人来攻打自己;还有那遣公主和亲之事,看起来也没有太大必要了。将公主嫁给蒙古王公,本是一种上位者的恩典,而不是一种义务。

  如今,有的蒙古王公倒好,竟将这恩典当成了理所当然。

  乾隆觉得,是时候收回这份恩典了。他得让底下的蒙古王公们明白,他愿意给的,他们得感激涕零的受着,他不愿意给的,他们就甭想肖想!

  ……

  那名蒙古王公很快便被收监问罪,不日后便将被斩首。乾隆没有让他的亲属继位,而是调派了一名将军去接手那名蒙古王公的势力。

  出了这样的大事,此次的木兰秋狩自然是进行不下去了。

  乾隆到底还是因那罪人之话,而对其余蒙古王公的忠心产生了些许怀疑,在与他们交流之时,态度也比起初强硬不少。在得知此事后,其余安安分分的蒙古王公们真是将那个害人精给恨到了骨子里,面对乾隆的质疑,他们只能加倍努力地向乾隆表忠心,以此来证明他们跟那个害人精不是一路人。

  在其余蒙古王公们的一致努力之下,乾隆这才“回心转意”,相信了他们的忠心,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开始趋于和缓,并当众表示,那罪人虽然曾发话说不服他的蒙古王公们不在少数,但乾隆本人相信那只是罪人们临死前的挑拨离间之语,他不会放在心里。余下的蒙古王公们也是松了口气,自此之后,对待乾隆的态度愈发小心谨慎。

  出于培养继承人的角度考虑,乾隆事后还将他与蒙古王公们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出成了考题,让上书房的阿哥以及重臣之子们来回答,五阿哥虽然早已从上书房中“毕业”,但由于他尚在养伤,无事可做,便也得到了一份来自乾隆的考题。

  不得不说,五阿哥看待问题,是最为透彻的,他一眼就看出乾隆并不像表面上那样听信逆臣的话怀疑其余那些蒙古王公,这并不是乾隆不多疑,而是乾隆有逆反心理。因他对那名逆臣深恶痛绝,凡是从那名逆臣口中说出来的话,可信度在他心中都要打个折扣。那逆臣若是帮着其余蒙古王公说好话,指不定乾隆还要怀疑一下他们是不是有所勾连,但那逆臣反其道而行之,将所有人都给拖下水的行径,反倒让乾隆相信了其余人的“清白”,认为逆臣是有意要挑拨离间。

  但与此同时,要说乾隆有多么信任这些蒙古王公,那也是没有的。自始至终,乾隆只给予了他们有保留的信任。乾隆在事发之后的种种表现,与其说是在怀疑其余的蒙古王公,不如说是对他们的警告和敲打。

  正是因此,在其余蒙古王公们给出了让乾隆满意的答案之后,乾隆才会这么快就调整了对他们的态度。

  其他的阿哥们,或是回答要对蒙古王公们保有信任,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个逆臣就寒了其他蒙古王公们的心,或是回答要对蒙古王公们保持警惕之心,今日有一个逆臣出现,来日难保其他的蒙古王公们不会成为新的逆臣。

  这些回答,一个也没有说到乾隆的心坎儿里。

  乾隆看了一圈,发现也唯有五阿哥的回答最符合他心意,也最贴合他的心思。只是,一想到五阿哥那腿脚,乾隆便不由有些唏嘘。若是五阿哥好好儿的,便是他心中储君的最好人选,可惜不良于行这一条便能直接断绝五阿哥继承大统的希望。

  除了五阿哥之外,十二阿哥的答案也让乾隆觉得还算凑合。虽说十二阿哥的答案没有五阿哥的答案那么让乾隆感到惊艳,可也比包括八阿哥、十阿哥、十一阿哥在内的其余几名阿哥的答案更合他的心意。这么看来,若是着力培养十二阿哥,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乾隆思忖片刻后,又开始回忆起重臣之子们的答案来。

  毋庸置疑,在本次入宫的这批重臣之子中,乾隆最看重的是福康安,可福康安这孩子,在政治素养上似乎欠缺了些,给出的答案让乾隆哭笑不得。即便如此,乾隆还是给予了福康安最大程度的包容,这孩子与其父兄一样,是个将才,哪怕政治素养方面欠缺了一些,也无甚大碍,日后,他能像他的父兄一样保家卫国,便也算是没有辜负乾隆对他的期望了。

  要说重臣之子中谁的回答最符合乾隆的心意,还当属善保。与福康安相反,善保这孩子不怎么懂兵事,却有着极为敏锐的政-治-嗅-觉,且十分聪慧,善于揣摩周围人的心思。他虽比五阿哥小了九岁,给出的答案却与五阿哥的答案相差无几,这足以证明他的聪慧。

  乾隆也起了爱才之心,暗自决定好生培养善保。日后,上书房这一届中,武有福康安,文有善保,其余几个重臣之子虽不及此二人,亦是各有所长。有这些人拱卫大清,大清江山无忧矣。

  ……

  在处理完那名蒙古王公谋逆之事后,乾隆带着一众后宫妃嫔回到了紫禁城中。

  他们离开之时,尚是炎炎酷暑,归来时,已是秋风瑟瑟。

  为了照顾车上的两名孕妇,一行人不得不放慢了脚程,再加上在处理蒙古王公谋逆之事上耽搁的那些时间,乾隆一行人足足比原计划的晚了十日才抵达宫门口。

  彼时,太后病体已经痊愈,与皇后一道站在宫门口迎接乾隆一行人的归来。

  数月不见,让这位满头华发的老人十分思念自己的儿子,在见到乾隆的身影后,太后的双目中甚至泛出了泪光,她拉着乾隆的手不住抚摩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乾隆是一个孝子,在见了自家久违的额娘之后,自然也是颇为动容。

  “皇后给朕送来的信中说额娘大好了,朕还有些不放心,如今见了额娘,便知额娘是当真大好了。”

  “皇后向来孝顺,做事又妥善体贴,有她照顾哀家,你还有什么好不放心的?倒是你,哀家听说,你在那木兰围场,又是遭遇恶熊袭击,又是遭遇行刺的,听得哀家是心惊肉跳。你信中虽也总说你一切都好,没有受伤,哀家却是不大敢相信。哀家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把你给盼回来了,待会儿,可得让太医好生给你瞧瞧,看看你身上还有没有什么暗伤……”

  听着太后絮絮叨叨的话语,乾隆表情虽然颇为无奈,心中却很是温暖。

  他都这么大岁数的人了,也就只有皇额娘,还把他当成那不省心的孩子一般数落念叨呢。

第156章 一更

  太后又与乾隆叙了一会子话, 便觉得有些精力不济。

  四格格与芃芃赶忙上前一左一右地搀扶住太后:“皇祖母,咱们知道您数月不曾见过汗阿玛,与汗阿玛有一箩筐的话要说, 只是, 您实在不必急于一时。孙女们远道而归, 眼下身上都乏得不行,皇祖母也疼疼孙女们,让孙女们到您的慈宁宫中去讨杯热茶喝吧。您与汗阿玛一面儿喝着茶水,一面儿慢慢叙话, 岂不更畅快?”

  一大一小两个孙女撒着娇的声音让太后简直甜到了心坎儿里, 太后一边一个,握着她们的手, 眼中满是慈爱之色:“好好好,就依你们所言吧。”或者, 她对身边儿的张嬷嬷道:“待会儿回去后, 将哀家新得的好茶拿出来。今儿个哀家若是不出点儿血,是堵不住这两只馋猫儿的嘴了。”

  张嬷嬷见自家主子性情好, 便也跟着凑趣道:“两位格格哪里是去咱们慈宁宫吃茶的?分明是许久不曾见到主子了,想要跟自己的祖母多说会子话, 主子可不能冤枉了两位格格。”

  四格格与太后的关系终究疏远些, 听了这话,笑了笑, 没有开口。倒是芃芃, 开口接过了张嬷嬷的话茬:“还是张嬷嬷好, 为咱们说了句公道话。皇祖母太坏了,就想着逗我和四姐姐呢。”

  “哟,这就开始编排上哀家了, 你这小没良心的。怎么,只有你张嬷嬷疼你,哀家就不疼你了?”太后伸出手,在芃芃额头上戳了一记,很快便引得芃芃嘟起了嘴:“皇祖母,您怎么总是跟汗阿玛学这些坏习惯呢?”

  一旁被殃及池鱼的乾隆颇为无辜:“怎么一有什么不好,就都成了朕的事了呢?”

  “那可不!若不是汗阿玛喜欢戳我的额头,皇祖母怎么会有样学样?都怪汗阿玛!”

  太后见乾隆替自己引走了芃芃的“火力”,不由抿嘴一笑,乾隆面对芃芃的“指责”这颇为无奈。

  其余后宫妃嫔以及阿哥、格格们尽管早已习惯了这样的事,但心中还是免不了对芃芃生出些艳羡来。也唯有芃芃,才能够这样随意地跟太后与乾隆说话,好像他们是寻常的祖孙和父女一般。在他们在谈话的时候,自有一种其他人都难以插进去的氛围。

  太后与芃芃又聊了几句,在芃芃的提醒下,太后抬起头望向乾隆身后的一众妃嫔们:“哀家听说,这一趟出去,不止有安贵人这么个孕妇,就连婉嫔也被诊出怀了身孕。都是好孩子,站过来让哀家瞧瞧。”

  安贵人与婉嫔闻言,赶忙乖乖出列,站在了太后跟前:“臣妾们参见太后娘娘。”

  安贵人在出宫之前便已被诊出有了身孕,如今已经五六个月了,挺着个大肚子,看起来颇为辛苦的样子,太后赶忙命人将她一把扶住,生怕安贵人一个脚滑摔到了皇嗣。婉嫔腹中的孩子才两个多月大,尚未显怀,但太后也不敢大意,命人去扶安贵人的同时,将婉嫔也给捎带上了。

  安贵人这一胎显然养得不错,她整个人都比出宫之前白胖了不少,倒是婉嫔,面色苍白,眼底有些青黑之色,整个人略显憔悴,似是受到了什么惊吓一般。

  在宫中曾接到过乾隆传讯的太后自然知道这是为什么,只见她拍了拍手,身边儿之人立刻给安贵人送上一支赤金如意簪,那簪子上,细细雕着石榴花纹,而石榴,正是多子的象征。安贵人才一收到这支簪子,脸立马就红了,声音也低了下去。

  “臣妾谢太后娘娘恩典。”

  太后冲着安贵人微一颔首,道:“能够诞下皇嗣,为我皇家绵延子嗣,乃是大功一件,哀家可盼着你再为哀家添个大胖孙子呢。”

  安贵人见太后对她这一胎如此看重,不由喜出望外:“臣妾明白,太后娘娘放心,臣妾每日一定会遵循太医的嘱咐,好生为腹中的皇嗣补充营养,亦会在自个儿宫中多走动走动,以便到时候能够平安生产。只是,臣妾还需要为腹中的皇嗣向太后娘娘求个恩典。”

  说到这儿,安贵人面儿上飞过一抹红霞,似是有些不好意思。

  “说罢。”虽说这安贵人向来肤浅,不得太后喜欢,但看在她腹中皇嗣的份儿上,若是她的要求不过分,倒是可以答应下来。

  “臣妾听说,在怀着身孕的时候,若是能够给胎儿多读些诗书,胎儿出生后,便有极大可能成为文采斐然之辈。可惜臣妾不通诗书,只略略识得几个大字……”说到这儿,安贵人偷偷那眼睛瞄向了乾隆的方向,口中却道:“不知臣妾是否有这个荣幸,能够多来陪伴陪伴太后娘娘,也好听一听太后娘娘的教诲?”

  她的这个举动,自以为隐蔽,实则在太后跟前十分显眼。

  太后嘴角微微下垂:“哀家日日吃斋念佛,你倒不必时常来哀家跟前晃悠,没得扰了哀家的清净。你若是想有人在你跟前多念念诗书,不如去找嘉妃吧。嘉妃的文采是极好的,否则,皇上也不会如此看重她。只一条,你需得照顾好皇嗣,不可让皇上担心。你若是频频为了皇嗣之事而去劳烦皇上,哀家可是要找你问责的!”

  安贵人借着腹中皇嗣为由邀宠的主意彻底破灭,又挨了太后一通训诫,一时有些灰头土脸的。

  有些见不惯她这张狂样儿的妃嫔们见了,当即便忍不住在心中暗自窃喜。这安贵人的胆子也未免太大了些,当着太后的面也不知收敛,这下被教训了吧?

  太后在对安贵人说完这通话后,便不再理会安贵人,她转向一直安安静静站在一旁的婉嫔,取了准备好的佛珠手串儿来,亲自为婉嫔戴在了手上:“哀家听说你在被查出怀有身孕之时,遭了野狼袭击,很是受了一番惊吓。这佛珠是在寺庙中开过光的,哀家如今将这佛珠转赠于你,以保我孙儿平安。这串佛珠手串哀家日日戴在手上,染上了哀家宫中的沉香之味,倒也有静心凝神之效,正适合你用。”

  一面是随手赏出的簪子,一面是亲自求来又贴身佩戴的佛珠手串。若是没有对比,只怕诸妃还会觉得安贵人得的赏赐不错,可有了婉嫔得的赏赐做对比……

  这下,是个人都看出太后对安贵人有多不待见了。

  其实,太后原本也不想这般给安贵人没脸的。只是安贵人自打怀孕之后,似乎越发得意忘形,太后便决定给她个警告,好让她明白,她并非怀了身孕,就可以在宫中为所欲为。上头人要收拾她,只是一句话的事罢了。

  婉嫔得了如此厚赏,不由感激涕零,郑重向太后谢了恩。

  太后大病初愈,在宫门口等了这么久,又强打起精神来说了这么一会子话,已是颇为疲惫,便扶着两个孙女的手上了轿辇,准备回慈宁宫歇息一番。乾隆作为一个孝子,自也要跟在太后身边儿嘘寒问暖。

  回到慈宁宫后,太后像是卸下了身上的重担一般,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哎,老了,老了,才站了这么一会子,就精力不济了。”太后一面捏着自己有些酸软的肩膀,一面回忆:“想当初,哀家与皇上送大军离京,在城门口站了大半日,哀家都不曾觉得疲乏。如今,真是不服老不行啊。”

  “胡说,皇祖母哪里老了,皇祖母保养得宜,由得天眷顾,若是与孙女一道走出去,指不定有人以为咱们是姐妹呢。”四格格一面柔声反驳着太后的话,一面自觉地站到太后身后,开始为太后捏起了肩膀。

  她出嫁在即,能够时时守在太后身边儿尽孝的时间不长了,定要抓紧这最后的时间才是。

  “你这丫头,跟芃芃学得越发油嘴滑舌了。”太后嘴角含笑摇了摇头。

  她虽然不把四格格的话放在心上,但孙女愿意哄她,终究是孙女的一片孝心不是?

  “皇祖母瞎说,孙女哪里油嘴滑舌了?”芃芃一听太后的话,当即便不高兴了,撅着小嘴道:“孙女说的明明都是大实话。皇祖母这样当着四姐姐的面编排孙女,孙女可不依!”

  “好好好,是哀家的错。你们说的都是大实话,不是哄哀家开心的。往后啊,你们说什么,哀家都信了。”太后眯着眼,笑得十分满足。

  芃芃刚欲接话,就发现太后素来保养得宜的脸上,皱纹变得越发明显了,头上也多了许多白发。看起来,这场病,的确消耗了太后不少的元气,让太后变得苍老了许多。

  在摸上太后变得有些干枯的手时,不知怎么的,芃芃心中有些酸涩。

  这也是芃芃第一次如此清晰的认识到,太后日益老迈的事实。

  芃芃摇了摇头,强行按捺住心中翻涌的情绪,对太后道:“皇祖母,您就放心吧,有四姐姐和我伺候您,您就想老也老不了!”

  说着这话的同时,芃芃心中已经开始把那些个补血养气、美容养颜的方子都给扒拉了一遍了。

第157章 一更

  接下来的数日, 宫中之人几乎每日都能看到芃芃往慈宁宫跑。

  当被问到她在做什么时,太后笑眯眯地替芃芃答了话:“哀家的乖孙女这是在帮哀家调制那什……什劳子护肤品呢,最近啊, 她每日都要给哀家送些新鲜的芦荟来, 让哀家敷脸, 哀家说不用,她还非要命人给送来……”

  太后这看似抱怨实则炫耀的口吻,在场的人自然不会听不出来。她们当即便顺着太后的口风,夸赞了几句。

  如今这年头, 夸芃芃的人愈发多了, 说辞来来回回也就那么些,已经不新奇了, 想要讨得太后欢心,还得另辟蹊径。一些命妇便转而夸太后的孙子孙女们都十分孝顺, 这宫中就属太后顶顶有福。而后画风一转, 开始拿自家的皮小子跟太后的一众贴心懂事的乖孙子、乖孙女相对比,直把太后给逗得眉开眼笑。

  虽说到了太后这样的身份地位, 很不必与旁人攀比什么,但当她发现她的孙子孙女们比旁人优秀、孝顺之时, 她还是十分开心。

  有芃芃盯着太后进行药补、食补, 每日的美容养颜亦是不曾落下,又有命妇们逗太后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