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小公主[清穿] 第177章

作者:晏央 标签: 清穿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只是,接下来数年之中必然要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美洲上的英方,是无法在这档口承受与远东帝国闹崩的风险了。

  当大清诘问的信件被送到乔治三世的案头上时,乔治三世虽对大清方面所说的话不大相信,不觉得是阿芙蓉害死了大清的官员,但英方为了不与大清交恶,还是做出了一定的让步。

  乔治三世同意了乾隆和大清方面的要求,同意永不向大清兜售阿芙蓉,并且在五年之内,对于大清运送到英国的货物在关税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但他还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希望大清皇帝能够同意让英方参与本次“英国使臣用阿芙蓉害死大清官员”的调查之中。如果最终经过双方证实确有此事,那么英国给予大清的关税优惠额度将会延长。

  ……

  乾隆在收到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时,已是几个月之后。

  那被关押在牢狱中的英国使臣也从最初的有恃无恐,到现在开始变得游移不定起来。

  若说在平时,他能够肯定,英王和英国议会一定会为了自己而尽力与大清周旋,毕竟,作为本国使臣,他代表的是一国脸面,他在大清成了阶下囚,难道英王与英国议会面上就有光么?

  可英国使臣此时已经通过皇家报刊得知了发生在美洲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当然,负责看守这名英国使臣的狱卒们可没那么好心,日日为英国使臣送皇家报刊,他们只是看不惯英国使臣这副大爷样儿,想要搓一搓他的锐气,这才特意将英国与美洲的矛盾挑明了摆在他的面前,并告诉他,还是别指望英王了,接下来的数年中,英王怕是顾不上他了,老老实实向大清的皇上陛下服软才是正经。

  英国使臣知道,看守者所说的话是真的。

  如果在美洲真的发生了这样的恶性挑衅事件,英王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必然会与美洲开战。哪怕英国再强,也不能同时与大洋彼岸的两个庞然大物开战,那么拉拢安抚大清,就成了必然之事。

  一个闹不好,他就会成为弃子,一想到这,英国使臣便不寒而栗。

  他对负责看守他的人说:“我要见皇帝陛下,我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他。”

  他决定用一些听起来很重要,实际上不大重要的情报,来换取自己活命的机会。这样一来,万一乔治三世陛下放弃了他,他也不至于直接被看他不爽很久的大清皇帝陛下给宰了。

  ……

  “这些都是他亲口供述的?”乾隆问。

  “千真万确,不敢欺瞒皇上。”

  “哼,看他那副骄傲样,还以为是块硬骨头呢,没想到不过是给他施加了一些压力,他便给朕带来了惊喜。他看起来对英吉利颇为忠诚,不大可能将重要的情报告知朕。不过,哪怕他告诉朕的只是一些不重要的情报,也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让底下的人去探查一番吧。”

  “是。”

第185章 一更

  作为英国使臣付出“诚意”的奖励, 他的牢房从低等的牢笼换到了一个较为高级的牢笼,曾经在这个牢笼之中居住过的都是声名显赫的朝廷官员,有极少数人最后还别无罪释放了。这样的牢笼, 环境自然比先时的牢笼要好得多。

  在乔治三世派来审理此案的人抵达大清后, 紧接着, 又是一番调查与扯皮。

  乔治三世派来的人试图证明那名倒霉官员的死亡与阿芙蓉没有直接关系,是其他的因素,比如突发的疾病,才导致了那名官员的死亡。可惜查来查去, 他都没能查到足以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来, 无论怎么调查,其结果都是那名倒霉官员是因阿芙蓉而死。

  迟迟没能将局面扭转为英王想要的结果, 让新来者颇为着急。英吉利人在海外时态度强硬惯了,视自己高其他人一等。这新使者在与大清官员们接洽的时候, 不免有几分想要强行逼迫他们的意思。

  然而大清官员们都知道英国新来者现在就是色厉内荏, 英国根本无法支持远距离双线作战,此事若是拖延下去, 着急的绝对不会是他们。

  因此,英国新来者但凡有什么桀骜不驯的言论, 都被大清使臣给干净利落地给顶了回去, 丝毫不损大清的颜面,反而把英国新来者给气得够呛。

  与此同时, 身为贵族的原英国使臣在牢狱之中已经快要呆不下去了, 不断地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拉拢新使臣, 并向新使臣施加压力。

  在来自乔治三世、原英国使臣以及清廷三方人马的压力之下,英国新来者选择了屈服。

  没办法,他们根本就没有底气继续与大清犟下去, 若是再这样下去,指不定下一个被关起来的就是他们,他们可不想去监狱中吃牢饭。

  最终,英国前后两任使臣向大清皇帝陛下道了歉,并在贸易条款之中做出了一定的让步。

  ……

  英国使臣来华的时候,尚有满朝文武并远洋海师相迎,走的时候却是孤零零的,只有沿途的百姓对着他们指指点点。

  因着英国使臣所做的事,以及桀骜不驯的态度惹恼了乾隆,乾隆最终只派了善保这个初入礼部的新人去送他们。

  大清对英吉利如此轻忽,让英国使臣的团队感到很是不满,面对英国使臣的诘问,善保却不卑不亢地道:“在双方往来之中,贵国与大清是平等的,态度自然也是相互的。你们初来之时,我大清百官亲迎,给足了贵国颜面,贵国却丝毫不知感恩,停留于我国期间不仅害死我大清官员,还对皇上出言不逊。皇上派我来送你们离开,已经是不计前嫌的表现了。二位与其抱怨皇上待你们不公平,不如好生反思一下自身的行为。法兰西也曾向我大清派遣过使臣,恕我直言,法兰西的时辰可比二位明礼得多。原本听闻英吉利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超过了法兰西,皇上与我对英国使臣还有着诸多期待,可惜见面不如闻名。”

  一席话说得英国使臣团哑口无言。

  善保将老对头法兰西与他们相比较,且还暗示他们不如法兰西的行为,更是让他们感到无比憋屈。

  他们想要开口反驳,善保却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往后我国与贵国还有的是相处的机会,希望下一回,贵国使臣的表现能够不辱你们的身份。”

  说完这话,善保就将英国使臣团扔在了港口码头,徒留下憋了一肚子气的英国使臣……

  第二日,英国使臣离华的消息就见了报,不少百姓对此欢欣鼓舞。

  这大半年来,他们已经成了皇家报刊的忠实读者,追读报刊似乎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英国使臣抵达大清之初,百姓们对于英国使臣是好奇的,在听说英国使臣给乾隆带来了不少稀罕物件儿作为礼物之时,他们亦曾十分期待。

  然而这一切,在英国使臣试图向大清推销害人的阿芙蓉后戛然而止。

  尽管英国使臣不是蓄意谋杀大清官员,但他们带来的东西毕竟害死了人,更让人愤怒的是,这玩意儿他们原本还是准备用来兜售的。大清百姓们自然对英国使臣生出了反感之心。

  当“害人精”乘坐舰船离开大清港口之时,京中的百姓们才彻底松了口气。

  在英国使臣离开大清后不久,美洲与英国之间的战争彻底爆发。

  为了牵制英国,美洲试图将法兰西也给拉下水。美洲方面派出口舌伶俐的说客去游说路易十五。

  在七年战争之中,路易十五败于由英格兰与普鲁士等国组成的联军,战后数年,法兰西都没能从战争带来的阴影之中走出。经济萧条、人口锐减以及人民对路易十五的不满,都催促着路易十五去做些什么,以便挽回损失。

  在美洲方面的游说之下,路易十五觉得这次美洲与英国的战争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战场发生在远离法兰西之地,不会对法兰西本土造成什么损失,法兰西需要做的,不过是对英国兵力进行一定的牵制,以及对美洲进行一些必要的物资支援罢了。

  倘若最终获胜者是美洲一番,法兰西就可以一雪前耻,从老对头身上狠狠撕下一块肉来,以弥补他们在七年战争之中所遭受的损失;倘若美洲不幸战败了,用以支援他们的物资自然会被法兰西双倍收回,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法兰西可不是什么慈善家。无论谁胜谁败,看起来,法兰西都不会吃亏。

  当然,路易十五想得是很美,可最终他的想法能否实现,就不得而知了。

  对于英吉利、法兰西以及美洲之间的战事,大清的百姓们多是当成热闹来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因为英国使臣不久前在大清土地上闹的那一出,甚至还有人在暗自期待英国倒霉。

  只有少数人意识到,在这场战争之后,世界局势很可能会被改写。

  但无论如何,这场战争与大清的关系不大。

  且大清上上下下的人是没有清闲下来的时刻的。

  在英国使臣访华之后,紧接着,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也向大清递交了国书,有意向京城派遣使臣。

  因为如今的俄皇是一个女人,作为一名远嫁俄国的普鲁士公主,最终推翻了自己的丈夫彼得三世登上皇位,在大清人眼中,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所作所为无疑与当初的武曌有相似之处。

  许多守旧的大臣对叶卡捷琳娜二世既忌惮又不屑。

  说起要与这样一个以女人为首的国家来往建交,他们又觉得颇为耻-辱,因此,这群大臣纷纷劝说乾隆,让乾隆不要答应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建交要求。

  对此,乾隆也有些犹豫,但很快,善保的一番话说服了他。

  “皇上您是否与俄国建交,是建立在此事对我国是否有利的基础上,别的都是次要的。既如此,俄皇是男是女,又有什么要紧的呢?皇上若是认为女子不配为皇,那么与一个由女人为元首的国家建立往来,岂不是对我大清更加有利?”

  乾隆想了想,觉得善保说得有道理。不过,对于善保极力贬低俄皇之事,他不能赞同,毕竟他手底下的细作是去探查过莫斯科那边的情况的。除却性别不恰当,上位手段不妥当之外,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手段可以说配得上她的地位,在她的统领之下俄国正一步步走向强盛。

  别看大清成立了火器班子,且火器班子经过数年的苦心钻研,将火器改进了不少,从俄国买回来的火器在这过程之中可也做了不少“贡献”。

  “你说得有道理,只是,现任俄皇不是易于之辈,若仅仅只因为其女子身份就小觑她,可是要吃大亏的。”乾隆道。

  善保见乾隆将自己的话给听进去了,松了口气,他总算是没有辜负五公主所托。

  在上书房的这些年,善保能够安安稳稳地读书,且一“毕业”就被举荐来处理这样事关两国邦交的大事,五公主可是出了大力的,善保是个懂得感恩之人,自然投桃报李。

  况且,即便他这边未能说服乾隆,他相信五公主也有法子说服乾隆改变心意——五公主在这方面几乎从未失手过。

  反正,事情的结果最终不会变,与其让五公主平白花费口舌来劝说乾隆,倒不如他先替五公主将事情给办好了,也好在五公主那儿搏一分好感度。

  芃芃在得知善保所做的事后,果然十分欣慰,对着福康安夸奖道:“善保当真是个妙人,当初没有看错他。”

  虽说芃芃亲自出马,也能够做到相同的事情,但是能够让别人办妥的事儿,为何要亲自动手呢?

  芃芃现在可忙了,没有兴趣为自己多增加一份工作。

  “当着我的面夸别的人,你可真是不讲究。”福康安愤愤不平地道,心中恨不得将代表善保的纸人戳上几个洞。

  善保那小子,自打进入上书房以来,就开始跟他抢夺芃芃的注意力,如今,善保好不容易离开上书房了,结果还变着法地在芃芃跟前刷好感度,实在是太奸诈了!

第186章 一更

  芃芃闻言, 笑了笑:“那也是他值得我夸奖。谁能为我分忧,我便夸奖谁,有什么不对么?”

  福康安一面儿将在家中做好的枣泥山药糕并如意金丝卷儿递给芃芃, 一面暗道, 靠着这些微末小计来讨芃芃欢心终究还是落了下乘。纵然芃芃一时半会儿能念他一个好, 可时日久了,也就习惯了。

  若是想真正引起芃芃的重视,还得像善保那只狡猾的狐狸一样,从大处着手。

  这么想着, 本来优哉游哉, 不急着从上书房中“毕业”的福康安突然勤勉了起来,眼底渐渐浮现出一层乌青。

  他身边儿的小厮与芃芃身边儿一名小太监关系颇好, 偷偷跟这小太监道:“也不知我们爷最近是吃错了什么药,忽然就开始知道上进了, 这一二年福晋见他读书越发懒散, 不知废了多少口舌劝他,都没什劳子用, 如今竟突然好了,把我们福晋喜得跟什么似的, 直道还是公主有法子劝好咱们爷。”

  后来, 这话不知怎么的传入了芃芃耳中,正捧着一盏香薰饮解暑的芃芃险些一口水直接喷出来:“我怎么竟不知, 我对福康安有这样的影响力?”

  说着, 又为自己新上身的水蓝色交领对襟蜀锦袄哀叹一声:“才上身的衣裳……倒是可惜了。”

  “那只是您未在此处留心罢了, 您对富察三少爷的影响,可大了去了。”

  红菱一面儿说着,一面儿从袖中取了自己常备在身上的罗绸丝帕递与芃芃, 让芃芃擦去了衣裳上的水渍。

  芃芃见她这方帕子上绣了并蒂莲,针脚细密,颜色鲜亮,且这帕子还似用花汁子熏过一般,隐隐透着一股花香,一看就是用足了心思的,不由露出几分了然之意,红菱也到岁数了。

  想当初,芃芃刚出生没多久,太后不放心自家小孙女,将宫中的红菱与红杏指给了芃芃,让她们去伺候芃芃。这些年来,她们对芃芃忠心耿耿,为芃芃办了不少事儿。

  她们侍奉芃芃尽心,芃芃自然也为她们的未来打算,去岁红杏就被恩放出了宫,家中给说好了亲事,是红杏青梅竹马的表兄,眼瞅着红杏一脸情愿的米样,芃芃也是真心为她高兴,赏了她五百两银子做压箱底,又有赤金、翡翠、珍珠头面各一套,并一座京郊两进的小宅子,算是全了她们这些年的主仆情分。

  解决完了红杏的终身大事,红菱却是迟迟没有消息。

  若不是今日这“突发状况”,让红菱拿出了她的宝贝帕子来,只怕芃芃还不知道红菱已经心有所属。

  芃芃打趣道:“方才那番话,这是否可以算得上是红菱姑娘的经验之谈呢?”

  红菱见状有些羞恼,别过脸去:“奴婢与您说正经的,您却拿奴婢取笑。”

  “哪里是拿你取笑,我也是与你说正经的。你与红杏与我虽名为主仆,实则情分不同。你如今有了意中人,我也只有为你高兴的份儿。赶明儿你出嫁了,你的一应嫁妆都比照着红杏的来。只不知是哪家的小子竟这般幸运,夺走了咱们红菱姑娘的一颗心?”

  红菱素日里温柔细致,做事妥帖,为人大方果敢,却在提到自己的意中人时,羞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他……他是今科举子,进京赶考。他的老母亲耐不住夏日酷暑,晕倒在了路边,那日我恰好出宫采买东西,搭了把手……我们就这么认识了……”

  “难怪你最近出宫的次数比往常要多些,原来这里头竟大有缘故。”

  红菱绞着手帕道:“他最近要专心备考,倒也……没见几面。他只说……若是他榜上有名,便来提亲……”

  芃芃看着红菱满脸红霞的模样,颇为感慨。

  原来,爱情是真的可以把一个人,变成另一副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