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小公主[清穿] 第176章

作者:晏央 标签: 清穿 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按照双方之间的约定,英国使臣先是向乾隆行了英人对待国王的礼节,而后又以半幅大清礼节向乾隆行礼。

  对于礼部的谈判成果,乾隆显然十分满意,在叫起之后,他命人给英国使臣上了座,以示对这个“日不落帝国”的尊敬。

  金发蓝眸的英国勋爵看着乾隆道:“尊贵的皇帝陛下,我奉乔治三世陛下的命令而来,对中国展开友好访问。尽管乔治三世陛下从未见过您,但他在心中一直视您为友……”

  而后又说了一些场面话,待精通英语的人将这名英国勋爵的话翻译给乾隆之后,乾隆对英王乔治三世来了兴趣,向英国勋爵打听了一些与乔治三世有关的事。

  当乾隆得知乔治三世在他的国人眼中居然是一副“沉默寡言,谦虚谨慎,动辄害羞①”的形象时,十分惊讶,似乎难以将他的这种性格与他所做的事联系在一起。

  至少在七年战争之中,以及控制北美一事上,他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绝对不是这般“软弱可欺”。

  但乔治三世的性格不是此次的重点,在从英国勋爵口中得到一些有用的消息后,乾隆便主动岔开了话题,开始诱导着英国勋爵说出此次的真实来意。

  英国勋爵终于开了口,与乾隆提到了两国贸易合约之事。英王希望能加大与大清贸易往来的力度,并且增加与大清贸易往来的物品的品种。

  对此,乾隆表示,自己不甚感兴趣。

  “关于此事,使臣可与朕的下属官员协商,朕将放权给朕的下属官员,只要使臣能够说服朕的使臣,朕便同意了。”

  当着英国使臣和满朝文武的面,乾隆表现出了对负责相关事宜的礼部官员绝对的信任。

  谁让乾隆对此次礼仪协商结果很是满意呢,他相信,礼部的官员们总是不会让他失望的。

  在与乾隆聊了几句后,英国使臣奉上了他们带来赠予大清皇帝的礼物:纺纱机、织布机、望远镜。

  原本英国使臣有意要当着大清皇帝的面好生显摆一番的,只是在看了大清街头的百姓们所穿的衣物之后,这些礼物反倒拿不出手了。英国使臣只简单对乾隆介绍了纺纱机和织布机,而后将大量篇幅放在了望远镜上。

  他可是听说了,大清的几任皇帝陛下都很喜欢望远镜。

  想来,望远镜的存在,能够略略弥补纺纱机和织布机的不足。

  乾隆命人收下了英国使臣送来的礼物,面儿上看不出究竟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来而不往非礼也,英王既然为朕准备了礼物,还命人千里迢迢地带来了京城,朕若是不表示一番,好似说不过去。”说着,乾隆给底下的人使了个眼色,立时便有人捧出了几个锦盒,锦盒的表面是光鲜亮丽的云锦、宋锦,上头的花纹用金丝银线织就,让人见了便不由暗自咂舌:这样好的布匹,居然仅仅只是拿来做包装。

  善保打开锦盒,只见里头装着改良版纺纱机、织布机,以及一样英国使臣未曾见过的机器,根据大清使臣的解释,英国使臣才得知,这是缝纫机,是大清五公主高额悬赏之下,一名工匠研制出来的。

  生活中的工具水平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未来的潜力,武器的发展程度则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硬实力。

  如今,大清既有着先进的大火包、弹药,生活方面的工具水平也在飞速发展,不输英国,英国使臣心中头一次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兴许大清对于版图日益扩张的日不落帝国来说,会是一个威胁。

  ……

  英国使臣向大清提出的许多条款都被接受了,但唯独将阿芙蓉作为新增的物品兜售给大清这一条,被大清严词拒绝。

  对此,英国使臣表示十分不能理解,他认为,大清的人不懂得这种新型烟的好处,才会拒绝他的提议。

  为此,他朝着礼部负责此事的官员处,每人送了一份阿芙蓉。

  “试试吧,你们会爱上它的。”

第183章 一更

  对于来历不明的东西, 大多数官员都秉持着谨慎的态度,有些人对洋人带着一份天然的防备,总觉得洋人对大清不怀好意。

  然而, 还是有少数人被英国使臣的花言巧语迷惑, 吸食了阿芙蓉, 顿时飘飘欲仙,身体是前所未有的畅快,仿佛烦恼和病痛都离自己远去了。

  英国使臣见人上钩,心知己方的计划已成了一半。

  没有人能够拒绝阿芙蓉的魅力。

  作为阿芙蓉的制造者, 英人当然明白阿芙蓉的妙处, 并且忍不住想要与他们的贸易伙伴共同分享这“伟大”的造物,贸易伙伴获得快乐, 而他们从阿芙蓉上获得快乐与金钱。在《圣经》中,阿芙蓉被称为“忘忧药”①, 唯有虔诚的大主教们与教廷最为忠实的信徒能够获得。

  阿芙蓉不仅在海外卖的火热, 在英国本地也是相当受欢迎,不过只有有钱之家能够消费得起。

  在举办宴会之时, 有些英国庄园主会将阿芙蓉碾碎了掺在酒水与果汁之中②,宾主尽欢。在后世, 近代医学的奠基人希登汉姆也曾热烈歌颂鸦片。③

  所以, 要说英国人早早就明白了阿芙蓉的弊端,提前做好了准备, 用阿芙蓉来摧残他国之人, 也未免太高估了他们一些。只是, 他们想要利用阿芙蓉来谋取暴利的心思,却是真真切切的。只要买方对这玩意儿着了迷,都不必英国使臣对阿芙蓉进行二次推销, 买方便会自动捧着大把大把的金钱求英国人与他们做生意。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之中,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于乔治三世的孙女维多利亚女王登基的第四年,而英国首次颁布禁烟法律却是在大半个世纪之后,由此可见,英国人自己对阿芙蓉的危害性实际上也认知不足。

  如若他们更早的认识到阿芙蓉的危害性,只怕在海外大肆倾销阿芙蓉的同时,会严格控制阿芙蓉在本国境内的流通。

  言归正传,在少数官员吸食过英国使臣送上的阿芙蓉后,很快便对这玩意儿着了迷。

  为了从英国使臣处获取更多的阿芙蓉,他们一改先前冷淡矜持的态度,开始与英国使臣称兄道弟。在英国使臣给了他们更多的“甜头”之后,他们甚至自告奋勇,开始帮着英国使臣游说自己的同僚们,让他们一起在乾隆跟前进言,让乾隆同意将阿芙蓉加入采购清单之中。

  乾隆听了这些话,好奇道:“那阿芙蓉,当真有让人精力充沛、飘飘欲仙之功效?”

  底下的官员们见此事有门儿,赶忙加大力度劝说乾隆。

  然而乾隆本人就是对英国最为警惕和忌惮的人之一,他道:“让朕再考虑考虑吧。”

  而后便留下了傅恒等几个最受他信任和看重的臣子开小会。

  在被乾隆问及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时,傅恒慎重得道:“微臣听闻阿芙蓉可入药,有镇痛之效,听着似乎不赖。礼部李大人受病痛折磨已久,在辅食阿芙蓉后不过短短两日,便面颊红润,精神头肉眼可见的好转了起来,可见阿芙蓉的确有一定的功效。但事有反常必为妖,倘若阿芙蓉当真是什么灵丹妙药,又怎么可能能够大量生产呢?能够大量生产,且在极短时间内就能‘治愈’李大人多年不去的顽疾的,不是灵丹妙药,就是剧毒之物。”

  乾隆听他剖析得入情入理,不由蹙了眉:“照你这么说,英吉利人欲将这阿芙蓉卖于我大清,是居心不良了?”

  傅恒道:“不好说,皇上且再等几日看看吧。让咱们看看,这阿芙蓉究竟是灵丹妙药,还是穿肠剧毒。已经服食此药的李大人与张大人也就罢了,其余那些收到英吉利使臣所赠的阿芙蓉的大臣们,万万要阻止他们,不可让他们轻易服食阿芙蓉。且看看李大人和张大人吧——若是事后证明,阿芙蓉的确是灵丹妙药,咱们在答允英国使臣也不迟。”

  虽说礼部李大人与张大人被当成小白鼠,看起来是很可怜,然而本就是他们自己把持不住,吸食阿芙蓉在先,帮英国使臣做说客在后。即便英吉利制造的阿芙蓉当真是穿肠剧毒,那也是他们的命。

  现实是很残酷的,做出了错误的抉择,就要做好随时被人当成弃子的准备。

  对于傅恒的提议,乾隆点了点头:“就依照爱卿所说的来办吧。”对那两个名字都不大叫得上来的官员,乾隆显然同情心有限:“倘若这阿芙蓉当真是那等穿肠剧毒,短时间内让人看起来身子和精神状况达到最佳状况,实际上是掏空了身体底子,咱们又该如何?那二人虽不中用,好歹也是我朝廷命官。”

  “到了那时,咱们自然就要向英王讨要一个说法,问问他究竟是何居心了。”傅恒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如果说在这时候,乾隆对于英方所卖阿芙蓉还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一方面儿认为它不是什么好东西,另一方面又忍不住在心中暗自期待它当真是灵丹妙药的话,在听了芃芃的话后,乾隆就彻底打消了心中的这点子想法。

  不为别的,只因芃芃一听到“阿芙蓉”三个字就变了面色。

  在乾隆的再三询问之下,芃芃才告诉乾隆,她做了一个梦,梦中老神仙在给她授课。

  恍惚间,芃芃曾听老神仙提到过阿芙蓉。

  “老神仙说,阿芙蓉当谨慎使用。倘若阿芙蓉被滥用,离亡国灭种不远矣。”

  芃芃没有直接告诉乾隆阿芙蓉的弊端,反而通过这种玄之又玄的方式将阿芙蓉的危害性宣之于口,果然引得乾隆愈发忌惮。

  乾隆曾因芃芃的各种玄学而收益匪浅,对于芃芃的话自然十分重视。

  更何况,那句“亡国灭种”实在太沉重了一些,让人没法不去在意。

  最终,乾隆道:“朕知道了。”

  看样子,英吉利对大清,果然没安好心。莫不是嫌海外那些个被他们攥在手中的国家不够他们施展拳脚了,于是便把主意打到了大清头上来?

  又过了三五日,吸食了阿芙蓉的李大人肉眼可见的消瘦了下来,张大人则被人发现死在了自己的办公桌旁。

  英国使臣送来大清,准备与大清进行交易的阿芙蓉居然吸死了人,问题一下子就变得大条了。

  还没等英国使臣反应过来,乾隆便率先发难,将以英国使臣为首的一干人控制了起来。

第184章 一更

  这事儿细究起来, 也是英国使臣倒霉。

  寻常来说,服用阿芙蓉头几日状态都不错,并不会抽死人。

  阿芙蓉在李大人与张大人处出了意外, 却是因为英国使臣为了让他们把更多的朝臣拉下水, 又给了他们不少阿芙蓉, 以此作为诱饵。

  谁承想,在乾隆的干预之下,即便是对阿芙蓉有些许心动的其他官员们都按捺住了性子拒绝了此物,最终, 李大人与张大人手上的阿芙蓉一份也没能送出去。

  他们一心想要向其他朝臣证明阿芙蓉的功效, 于是,吸食了过量的阿芙蓉。昼也吸, 夜也吸,毫无节制, 这两位大人本就年老体衰身患有疾, 自然就受不住了。最终,一死一病, 也在情理之中。

  真正难受的,是英国使臣。

  这次来到大清, 本是为了与大清建立友好的关系, 以便获得更好的贸易环境而来的。

  可如今,英国使臣极力想要推销给大清的新型货物阿芙蓉抽死了人, 大清与英国使臣之间的关系顿时变得紧张了起来。

  “阿芙蓉这等毒物竟害死了一名朝廷命官, 还害得另一名朝廷命官卧病在床, 不知使臣将这样的毒物带来我大清,究竟是何居心?先前使臣还千方百计想要让我们皇上松口同意将阿芙蓉也列为交易物之一,莫非使臣是受了英王的命令, 来谋害我大清的官员和百姓?”

  这指控不可谓不重,英国使臣自然不可能应下。乔治三世对远东市场很是看重,他若是把这次的出访给搞砸了,他的仕途也就走到头了。

  使臣一口咬死阿芙蓉是灵丹妙药,英国也有一些贵族老爷们在用,从来没有听说吃死过人,明里暗里示意这两名大清臣子之死另有蹊跷。害怕乾隆的人会对自己动用私刑,屈打成招,英国使臣还不断提及英王以及大清的舰队,请“英明睿智”的大清皇帝不要一时冲动,做出错误的选择。

  英国使臣的这种话语听在乾隆的耳中,便是赤-果-果的威胁,引起了乾隆的愤怒。自己做了见不得人的勾当,被人抓住了,反而警告主人家不要轻举妄动,这是什么道理,难不成这英国使臣当真以为乾隆和大清怕了英国不成?

  原本乾隆是打算让英国使臣好生跟他认个错,在贸易往来上,作为错误方的英国退一步,让个利,且日后永远不得再提向大清售卖阿芙蓉之事,这事儿就可以这么揭过了。

  毕竟,英方如今实力不俗,大清在海军发展方面到底晚了些,当真与英方硬碰硬,虽说不是没有胜算,但终归落不着什么好处。

  但英国使臣既然都这样说了,乾隆反而不能这么痛快的把他给放出来,否则,只怕底下人都要以为他怕了英吉利了。

  原本被投入牢狱之中的英国使臣还优哉游哉,觉得自家国王陛下很快便会想法子把自己给救出来。

  谁知,没几日,美洲发生暴动。

  自从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地带陆续建立十三个殖民地后,起初,美洲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还能够和平共处,最初抵达美洲的那批英国人对本国也还有一份香火情。但后来,随着美洲迅速的发展,出生在美洲土地上的二代、三代英裔美洲人对英国的感情日益淡薄,英国却仍然将美洲当成其钱袋子,破坏美洲的利益为本国供应鲜血,这自然引发了美洲人的不满。

  英国虽是七年战争之中实力保存最好的欧洲国家,但七年战争到底也消耗了英国的底子,损了英国的钱袋子。为了尽快从战争带来的经济低迷之中走出,英国选择将这危机转嫁给海外殖民地。

  为此,英国议会先后出台了《印花税法》与《唐森德税法》,由于这两个税法带着强烈的剥削意味,前者规定“殖民地的一切商业文件和合法证书、执照、报刊、杂志、广告,均须贴上印花,伪造印花者处死刑”,印花税额又很高①,后者规定“英国输往殖民地的纸张、玻璃、铅、颜料、茶叶等均一律征收进口税”②,且更过分的是,后者还规定“英国关税税吏有权闯入殖民地民宅、货栈、店铺,搜查违禁物品和走私货物”③。

  对于这两项条款,美洲人自然无法接受,经过强烈的冲突与抗争之后,英方不得不废黜了这两项税法。

  但英国为了显示其对美洲的控制权,也为了最初的目的——转嫁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择保留茶税。

  在茶税的保驾护航之下,萧条不振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将茶叶贩卖到美洲境内之时,可以只被收取极少的关税,反观美洲本地种植茶叶的商贩,则要被征收高额茶税,因此,东印度公司得以凭着便宜的价格将茶叶售出,让不少美洲本地种植茶叶的商贩们破产④。

  对于这种情况,美洲人自然无法接受,他们认为,只要茶税法仍然存在,英国对他们的统治和奴役也就一日存在,有了前两回反抗经验的他们这一回仍然选择了反抗。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抗议者在波士顿街头被枪击。

  不久之后,浩浩荡荡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了。

  主导者们伪装成印第安人悄悄潜入,将英国东印度公司运来的一整箱茶叶倾倒入波士顿湾⑤。

  随着积压在东印度公司仓库中已久的罪恶的茶叶沉入大海,主导者们竞相庆祝,而远在大洋彼岸的英王乔治三世几乎要被气疯了。

  乔治三世自认对美洲人已经够仁慈了,原本要向他们征收印多项税收,可因着这些人的抗议,都已经取消了,如今只不过保留了一项茶税权,这些该死的美洲人还不愿意接受,实在是太不识好歹了!

  乔治三世自认为自己已经做出了极大的让步,既然这些人还是不肯接受,明摆着不把他放在心上,那就开战吧。他得让美洲人明白,谁才是他们的主子,他们该对他的仁慈感恩戴德,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试图挑衅他的威仪!

  等这次打赢了这场战争,他不仅要向美洲征收茶叶税,还要把之前被废黜的其他税也补回来!

  赢得了七年战争,使得乔治三世逐渐变得傲慢起来。

  更何况,在此之前,几乎从未有过殖民地反抗宗主国成功的先例,因此,乔治三世并没有考虑过英国会输给美洲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