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嫡长子 第39章

作者:屏娘 标签: 清穿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德伍听着弘晖阿哥居然将手头的差事让给廉贝勒,顿时满脸的心痛,这差事可完全是他们阿哥凭借自己的本事拿到手的啊,如今居然还要让出去,而且还是让给平时不怎么来往的廉贝勒,他怎么想都觉得真是亏大了,心里难免对那不知藏在何处的对手怒意多一分。

  若非是其让李彧来试探他们,弘晖阿哥也不至于如今要蛰伏起来。

  弘晖失笑摇摇头,“若是不低调一段时间,那我还能带你们去庄子上吗?”

  这下德伍才消停,不再念叨着那差事了,显然去庄子上对他更有吸引力。

  弘晖派了手下回王府帮他取行李,还要将几位先生也给接到王府上,自己则是带着德伍与乌智先上前往庄子上去。

  他这个庄子是当初四爷送的,离京城有一段距离,但好在如今官路用水泥修缮了几十里,倒是方便了他去庄子上,比原先要更快起来,他们这次来庄子上事先没有通知任何人,倒像是一时兴起,等到了庄子上时天已经黑了。

  弘晖只让庄头给他们简单弄点吃食和热水,不打算再惊动已经歇下的人。

  庄头一脸纠结,阿哥宽厚仁善,他们这些庄户都受到他的庇佑,日子过得比旁人好上许多,庄子上的人都想报答阿哥一二,一直找不到机会,如今阿哥难得来这儿一趟,怎么能就弄这么简单的吃食呢,至少也要杀鸡炖汤,再弄几个肉菜才行。

  弘晖只好道,“舟车劳累,如今都乏了,如今只想赶紧歇下……”

  庄头连忙道,“那小人这就去准备热水去!阿哥您先歇着!”

  弘晖点头,“再给我们下一碗面,撒点葱花就行了。”他们几人平时肚子都不缺油荤,如今来这庄子上,也没指望能吃上多好的菜肴,还不如来点清粥小菜,也算是换换口味。

  连弘晖都这般开口,德伍与乌智两人更是没意见,他们出门急,连换洗的衣裳都没有带,估计要等到明日护卫带着行李过来,今晚洗漱后就只能继续穿着旧衣赏入睡,幸好如今才是开春时候,白日也没怎么出汗。

  他们跟在弘晖身边久了,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对方的一些影响,以前他们冬日都不怎么洗澡,就怕会受冻染了风寒,但自从来到弘晖阿哥身边后,各个都爱干净起来,养成习惯后,甚至觉得不洗还有些不舒坦。

  三人都是洗完澡后才入睡,许是白日有些乏累直接倒床就睡,直到第二日鸡鸣才起来。

  这个时辰点可比往常他们在王府读书时要晚很多了,等他们洗漱好后,发现庄子里的人几乎都已经起来劳作了,

  庄户见到他们这批人也很惊讶,昨夜弘晖没让庄头将他们喊醒,故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弘晖阿哥居然来庄子上了,一时间众人纷纷露出激动神色。

  因为他们的先生尚且未到庄子上,连书本笔墨也全都没有,三人用完早膳后,难得无事可干,便在庄子上走动起来。

  德伍与乌智并不是第一次来阿哥这庄子了,但每次过来都觉得这庄子上有不少变化,此次距离上一回所隔时间有些长,更是觉得庄子上的变化甚大。

  庄子里风景不错,有山有湖,更多的则是田亩土地,乌智走在田埂上,望着来来往往的庄户有些心惊,他是个很心细的人,走了半晌的功夫,他发现自己瞧见的每个庄户都是脸色红润,不仅如此,他们的精神气也很不一样,瞧着便各个充满干劲。

  这些庄户的日子就算过得再不错,也不可能比得上京城的百姓,住在城中的人,家中都是有些闲钱的,但是这些庄户却明显要比那些城中百姓过得更快活,乌智觉得这不是自己的错觉,他随手拉住一个扛着锄头的大爷就问了出来。

  “小民听不懂公子在说些什么,但是咱们这庄子上的日子确实好过!”这位大爷似乎有很多话要说,“自从弘晖阿哥接管了咱们这个庄子,咱们的日子就一日好过一日,如今不仅家家户户都能吃饱肚子,还隔三差五地吃到肉……”

  乌智听着大爷讲起搭棚养殖,他们庄子上有不少养殖场,都是阿哥让他们搭建的,不仅给他们出资筹办,还给他们拟定了章程,他们只需要老老实实按照管事的吩咐来做,果然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在年关时,各家各户都赚到了更多的银子。

  如今的他们早就可以置办自己的田产了,但是众人却不想离开庄子上,他们的好日子可是阿哥带来的,阿哥为人宽厚,从不为难他们,他们哪里舍得走。

  大爷越讲越激动,“如今阿哥还让人教咱们的娃读书习字,便是那些不大聪明的娃也有出路,阿哥让人教他们一技之长,以后能养活自己哩!”这也是他们不舍得走的原因,留在这里不仅是他们日子过得好,就连孩子都能有个好前程。

  乌智听后陷入沉默,他早就知道弘晖阿哥与旁人有些不同,不管是眼界心胸,还是待人接物,都跟寻常人很不一样。京中众多皇子阿哥,各个都能力出众,他们有着自己的簇拥与党羽,但是乌智却觉得他们都比不上弘晖阿哥,不是因为文治武功,而是行事作风。

  弘晖阿哥同样出身天潢贵胄,但是平时行事不拘小节,从未摆过王府阿哥的家资,心里还装着庶民,不管是从上次让乡民去外城挑污水,还是对这些庄户进行教化,其实于民而言,都是受益匪浅,可惜弘晖阿哥如今只是一府阿哥,若不然定能造福更多的百姓。

  乌智垂下眼去,他记得当初来雍王府时,阿玛总是会问他一些雍王府的事情,就连弘晖阿哥的事情也会过问,他知道他们瓜尔佳氏应该为太子效忠,但他是弘晖阿哥的伴读啊。

  德伍站在远处叉腰望着,看到乌智果然又在发呆,大喊一声,“你在干嘛呢,别愣着了,快点过来啊!”

  乌智回过神,就见德伍与弘晖阿哥站在前面不远处,明显是在等他,赶紧跑了过去。

  德伍有些不满,“你这发呆恍神的毛病赶紧改改,一天到晚都在想什么呢?”

  乌智心里一紧,抬眼望见弘晖阿哥的眼睛,“我不过是也老伯闲聊几句罢了。”

  弘晖已经习惯了两人呛来呛去,等他们消停些了才说,“走,我带你们往前面走走。”他指着的那个方向有不少屋子,但瞧着不像是农户住着的地方,瞧着都是单间大屋。

  德伍与乌智跟着走过去,等到了那些屋子附近,发现里面居然还有读书声传来,德伍好奇道,“这庄子里还开了私塾?”

  弘晖点头,“确实有私塾,但是这里可不仅仅只是有教人读书写字的私塾……”他带着人往前再走走,那些单间大屋像是学堂,墙面上有很大的窗口,他们站在外面就能瞧见里面的人此刻在做什么。

  弘晖带着两人在几个屋子外转了一圈,顺势看了看里面孩子此刻的学习状况,他们的到来明显让不少人都留意到,原本就很专注认真学习的孩子们,在见到了弘晖出现后,更像是打了鸡血,恨不得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他们阿哥。

  弘晖哪里看不出他们意图,脸上露出笑来,忽然觉得这一幕有些眼熟,仿佛自己是上级领导下来视察,而地下的学生们则在努力地表现,因想到有趣的事,他嘴角不自觉弯起来。

  乌智有留意着几个学堂,发现除了一间是传统的夫子在授课外,其他的果然都是教技能,有些是在教女工刺绣,有的则是木匠雕刻,甚至就连射箭武术也有涉及,尽管所学不同,但每个学堂的孩子在见到弘晖阿哥时,明显都心情激动起来,都学得更认真了。

  他们这是想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弘晖阿哥,乌智默默看着,等这些孩子们长大,必然会坚定追随弘晖阿哥,他忽然眼睛眨了眨,谁能不追随阿哥呢,便是他自己,不也忍不住想要为弘晖阿哥展露实力吗?

  弘晖带着他俩逛完学堂后,来到一块空地上,“我打算在这里再建一座学校。”

  “学校?”

  “嗯,和学堂差不多,是用来学习知识的地方。”

  “阿哥是想要招纳文人儒生吗?”乌智看向弘晖,一般立传写书或是开办学堂都是收服学子的好机会,他文采不错,若是阿哥有此打算,乌智想要助弘晖阿哥一臂之力。

  “招纳文人儒生?”弘晖轻问出声,然后摇摇头,“不,我不需要文人儒生,我要的是实干人才。”

  弘晖对如今的文人儒生可没什么好感,如今正是八股科举盛行的时候,不可否认这科举选出了不少人才,朝中文人汉臣大多数都是科举出身,但是也有不少文人是又酸又傲,脑子都被八股给僵化了仍恃才傲物的,弘晖如今可是见识了不少这样的人。

  不管是他之前利用琉璃坊、羊毛工坊赚银子,还是后来造水泥铺路,都受到了不少文人学子的抨击,前阵被他们抨击大肆敛财,后者则是被认为是奇淫技巧,这些人分明自己也很爱财偏一个个装得极其清高,明明一无所长还见不得旁人作为,除了每日聚众赋诗写文,也没看出他们有何作为。

  弘晖这次要建学校,培养的可不是这种酸秀才,而是精通数理化知识的人才,王岸上次出海给他带回了不少生物书籍,弘晖自己补充了一些基础知识上去,又收集了不少西方先前的数学、物理的书籍,让陈福拿去印刷了一批教材过来,他打算将这些书籍当作最初的启蒙开化的书籍。

  其实这些书本上的内容与后世所学浅薄了很多,但是他不打算一下子灌下去太多,还是先让学生慢慢适应一段时间,毕竟这些现代科学知识可是与如今世人们的观念差别很大。

  让弘晖为难的是学生生员,其实如今最聪明的一批人仍然是朝中的那些士大夫们,他们都是读书数十年的老家伙,而且大多数都是家学渊源,不管是先天条件还是后天条件都比较好,若是这些人愿意来学这些知识,肯定是要比普通人要更快能理解。

  但是弘晖可没那么大本事能将他们弄来当学生,那就只能从庄户里挑选。

  弘晖对这些庄户人家的孩子不是特别满意,不是说他们不好,这些孩子学习热情和态度都是很高昂,只可惜效率还是不够高,弘晖觉得可能是与营养也有关,等日后学校开起来,必须得每日供应一顿营养餐,给这些孩子们补补脑。

  弘晖一向是个行动派,他打定主意要办学校后,立马就让陈福与庄头安排人手建房子,他是打算将学校安排在自己的庄子上,故而一番动静也没惊动什么人。

  等到数月后,弘晖想要的学校已造好完工,只等着招收学生就可以立马上课,而此时京中却是已经出事。

  康熙四十六年夏,接连大雨造成水灾严重,黄河数道河口决堤,数十万百姓涌向京城。

  胤祯匆匆找到庄子上时,见弘晖还一无所知时,不由气得跺跺脚。

  “你怎么一声不响跑到庄子上待了这么长时间,我都找了你好久。”胤祯急忙道,“黄河河口决堤之事你可知晓?如今有不少难民正往京城这个方向而来。”

  弘晖是真的不知道黄河河口决堤的事情,这两天虽然接连大雨,但是庄户都闭不出户,外面的消息根本闯不进来。

  胤祯见他茫然,催促道,“你还是先收拾收拾行李吧,等难民到了京郊,只怕你这庄子也不安生。”

  其实胤祯过来还有一事,他想知道那水泥是否可以用在河口上,那用水泥修缮过的道路无比坚硬,若是能用在河口上,日后就不怕决堤之事。

第46章 二合一

  “十四叔想要用水泥去修缮河口?”弘晖皱眉, “这恐怕不行……”

  “黄河河段的几个河口不都是用石头泥土堆积起来的吗,这水泥凝固后,比那普通的石头还要硬几分, 怎么就不行呢?”

  胤祯的语气有些着急, 黄河决口可不是小事, 如今决口那一带数千万的田亩被大水给淹了,百姓屋宅更是被大水冲垮,关键是这大雨还没停下来,照这样下去, 其他几个河口也不一定能坚持住, 官府必须不断增加人数去防汛,还要加固各河口。

  虽然如今洪水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加固河口能减少更多的损失。

  胤祯在一听到这个消息时,就立刻想到了他们水泥工坊的水泥, 既然他们修筑出来的道路都这么坚硬, 那想必也可以用来修筑河口吧。

  不仅是他这么想,就连康熙也有这样的念头, 昨日夜里京城收到快马加鞭送来的洪水消息,康熙差不多是一宿没阖眼, 第二日天没亮就起来处理朝事, 而朝中百官消息灵通的差不多也是夜里就已经收到消息,今早入朝时各个都脸上挂满了心思。

  如今这黄河一带已经有几十万的难民向京城涌来, 朝廷若是不安抚好, 很容易就被别有用心之人挑唆成事, 应立刻派人来安抚赈济灾民。除此之外,他们对江南一带更是忧心忡忡,南方本就多雨, 江淮一带自古容易形成洪涝,只怕此刻已经有地方决堤,只是路途离得远些消息尚未送到罢了。

  康熙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他们不能就这样干等着,必须立刻安排起来,这黄河一带的灾民需要安抚,江南那边也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只是赈济灾民需要银子,不管是黄河一带,还是江南地区,这下子都要掏出不少银子来,而国库的余银本就不多。

  康熙忍不住叹气,这个时候就无比期待弘晖与胤禟他们的那出海队伍能早点回来,这样朝廷的国库才能早日丰盈起来啊。

  也不知十四与弘晖那里怎么样了,康熙一早就收到消息,知道十四去找城外找弘晖了,他让城门的人盯紧些,因大批难民向京城方向用来,如今京城城门早就已经关闭起来,等十四与弘晖回京的时候,只有士兵放行他们才能进来。

  胤祯在庄子上劝着弘晖,让他赶紧收拾细软与自己一起回京,要不然等难民们堵到城门下,他们再想要进城就有些麻烦,那些难民肯定会闹事。

  弘晖皱眉,“朝廷就这样将难民关在城外吗?”

  “要不然呢,若是将他们都放进去,那京城岂不是要乱套。”胤祯见他一脸担忧,安慰道,“不用担心,朝廷并不是就这么不管他们了,到时候会有官员在城门口施粥赈济,皇阿玛还会派下太医驻扎城外……”

  弘晖这才面色缓和几分,他很听话地让人去收拾行李,乖乖地准备带着德伍与乌智与胤祯一道回去,不过却将大部分侍卫给留了下来,如今向京城涌来的难民虽然可怜,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攻击性,他这个庄子上田地不少,因为在京城开了玉华居,庄子里还储藏了不少粮食。

  弘晖并不吝于粮食,但是这些粮食在惊惶逃难的灾民面前很容易就让他们失控,若是人群中再混入几个居心叵测的人,自己的庄子庄户很可能会变得下场更可怜,而且既然胤祯说了到时候会有官府的人专门负责赈济,那他目前只需要让庄子里的人守好地盘与物资,不给朝廷添乱,那便是最好不过的了。

  王府出来的侍卫都是属于有编制的,不仅各个都腿长个高身板结实,而且身侧还挂了佩刀,瞧着就不好惹,那些灾民若真的路过庄子时,这些人只需往那儿一站,想要趁乱生事的人就要好生掂量掂量,能劝退大部分人。

  所以弘晖与胤祯离开时很安心,而等入城后却有不少麻烦。

  胤祯先前想要用水泥去修筑河口,但是弘晖却道光是凭借水泥是不行的,必须要进行再加工才可以。

  其实弘晖听到胤祯的想法时,第一反应就是建大坝、修水库,但是这个工程可不容易,与它相比,先前的内城改造简直就是小儿科,想要建大坝修水库,至少先得钢筋弄出来,没有钢筋搭骨架,光是凭借着水泥造出来的大坝,会很容易就被大水给冲塌方了,到时候造成的伤亡只怕不低于眼下所遇到的。

  而若是想要造出钢筋的话,那就必须得将炼钢搞起来,可弘晖眼下还不打算这么做。

  几乎是不管哪个朝代,盐铁一直都是被官府把握在手里,前者掌控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后者则是与武器军备紧密相关,别看弘晖如今各种生意做得火热,康熙一直都置之不理,甚至对于百官的刁难有时候还会偏向于他,但若是弘晖将手伸向盐铁两块,就算百官没坑声,康熙都会亲自来削他。

  四爷作为雍郡王,王府里的府兵侍卫数量都是有限制的,而王府里也只能有与人数差不多的兵器武甲,若是被人发现私藏了大批的的武器装备,差不多就等同于是谋反之罪,便是被康熙砍了脑袋都不冤的那种。

  弘晖先前想要造几辆自行车,都是特地从他阿玛那里申请得到了铁矿,如今他若是说想要去炼钢,不管是康熙还是四爷,估计都不会放心,所以就只能另寻办法。

  钢筋在建筑中的主要用处在于搭建骨架,而且若是用钢筋混凝土造房的话,不仅房屋建筑的结构整体性更好,抗震效果不错,而且还十分经久难用,可惜眼下弘晖弄不出这钢筋,那就只能找其他物品来代替,他想到了空心水泥砖与混凝土。

  这空心水泥砖一听便是用水泥造出来的砖头,不过它的内里却是空心的,这样的砖头有不少好处,不仅有着水泥的坚实牢固,而且因为中间空心,所以整体重量比一般同大小的砖头要轻不少,不管是建造房子还是其他建筑,都不会对其地基造成太大压力。而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同样也是水泥,不过是添加了砂石、水以及一些外加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而这混凝土与水泥相比,性能提高不少,不仅强度与耐久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在其完全硬化之前还有很好地塑性。

  若是用这空心水泥砖加上混凝土来为河口加固,说不定会有不错的效果。

  胤祯听着他介绍了半天的性能作用,勉强算是听懂了弘晖的意思,他一拍大腿,“那就赶紧安排工坊那边将这水泥砖还有那什么混凝土给造出来……”

  弘晖打断他的话,“十四叔莫不是忘了,如今城门都关闭起来,咱们如何让水泥坊那边还继续做工?”

  工人住在那工坊,总归是要吃喝用度的,到时候等难民们被堵在城门外,水泥工坊那边的工人能不遭殃?

  在经历了死亡、饥荒后,谁也不敢保证那些原本只是淳朴老实的百姓会不会做出违背道德与律法的事情,弘晖也不想拿水泥坊的工人生命来试验。

  胤祯听了略作思索,“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咱们那工坊里还有不少的水泥,趁着难民还没过来,咱们先让人将那些水泥给运进城……”

  他的想法是就在外城开一间加工坊,而且外城本来就有不少的工坊,他们将加工坊开在外城也算不得奇怪与突兀,其实京郊那里原本格外荒芜,若非是弘晖在那里连着开了数家工坊,造成那儿的人流越来越多,众人也没想过会往城外跑。

  弘晖听着这个提议,心里不太满意,这水泥加工坊可不同羊毛纺,它造成的污染要比后者厉害多了,但是眼前也没什么更好的法子了,只好道,“那目前就暂时如此,等到此次灾民安抚好后,再将它迁出去……”

  胤祯可有可无地点点头,他只关心加工坊的开工,“那我立刻安排人手了?”

  等加工坊开工,不仅需要人手,还要为工坊寻找合适的新地址,这些事都挺琐碎的,弘晖点点头,任由胤祯去安排这些,而他自己则是要去将空心水泥砖、混凝土的制造方法写出来,其中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按比例搭配而成,但具体的比例他却记得不是很清楚,等工坊建成,还要让工匠们多试几次才行。

  弘晖回到雍王府后,见四爷忙得整日不见踪影也不以为意,这两日江南那边果然传来消息,扬州、淮安等城镇都被淹了,如今朝中吵得不可开交,无外乎是为了派何人去江南赈灾的事情。

  他没有对此过多关注,这两日黄河一带的难民已经抵达京郊外面,朝廷确实安排了人手在城门处施粥,他还特地跑去看了一眼,许是天子脚下盯的人多,官员们也不敢克扣太多,那白粥还算过得去,虽然不是特别粘稠,但也不至于寡淡如水,听闻那粥里特地还撒了些细盐。

  不过官府的白粥供应每天只有一顿,而且还是限量的,每日总会有些人排到最后然后一口也没吃上,弘晖瞧着排在后面的大多数都是半大的孩子,要么就是体力较差的老人。

  每日施粥的时候,这些难民犹如疯抢般,朝廷派了不少士兵在旁边守着,各个手里拿着出鞘的刀剑,这些难民不敢造次,都乖乖地排队,但是一到点他们就速度飞快,推挤碰撞更是难免,那些失了父母的孩子或者是年老力衰的老人自然是争不过年轻力壮的,就只能排在队伍最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