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第136章

作者:云霓 标签: 穿越重生

  荣氏说不出话,只是哭个不停。

  宋老太太道:“宋旻毕竟是你的骨肉,比什么都重要,这个坎儿你若是过不去,着实怨恨宋家,你就回娘家去吧,我也不逼着你做镇国将军府的夫人。”

  宋启正许久没有见过宋老太太如此,荣氏也不敢再抽噎。

  宋老太太走出宋旻的屋子,又威严地看向他:“都是你的儿子,你去看看羡哥儿的屋子里都有什么?人心是偏,但不能偏得没有边际。我看这次皇上处置的太轻了,不该留着你这个镇国将军之位。

  亏你还是个见过世面的人,在街面上随便寻个人,都不如你这般糊涂。

  宋旻犯错被杀,还有人护着他,你那整日在外征战的嫡长子,立了大功却还要被人埋怨,我为何不愿意与你们说话?我着实见不得你们这般偏心。

  你也一样,若是觉得宋羡犯过错,就找到证据将他押送去朝廷,让朝廷来处置他,没有证据就不要将那些罪名压在他头上。

  这一关你若是过不去,不想要这嫡长子,干脆将他过继给族中,老太太帮你办这桩事,从此之后宋羡与宋启正没有父子关系。”

  那一日之后,宋启正想了许多,许多事是他没有做好,他开始思量当年他被刺杀的种种,还有宋羡被辽人掳走的经过,其中有些地方的确蹊跷。

  他该仔细地查一查,而不是继续无端猜疑。

  有了这样的思量,宋启正再面对宋羡时,心中多了些愧疚。

  父子两个默立了半晌,曲承美正想着要如何开口打破这局面,宋启正回过神来,向宋羡道:“这阵子你辛苦了,要多注意身子。”

  宋羡心中讶异,他却依旧能不动声色地回应:“多谢镇国将军关切。”

  宋启正听着那公事公办的语调,下意识地深吸一口气,转身坐在椅子上。

  “朝廷要在大齐增设二十个官药局,”宋启正看着宋羡,“官药局需要大量的药材,北方的药材镇州、定州一带最好,我瞧着镇州种植了不少药材,定州也有许多空闲的山地……”

  说到这里宋启正顿了顿。

  宋羡知晓宋启正的意思,他却没有立即回应。

  曲承美抿了抿干燥的嘴唇,这屋子里的气氛着实不怎么样,仿佛只要冒出一个火星,就能将一切烧着。

  宋启正皱了皱眉,终于卸下了气势:“不知你这边是否能调动些人手去定州帮忙。”

  宋羡神情不变,眉眼中满是疏离:“镇国大将军吩咐,镇州会尽力安排。”

  宋启正尽量心平气和:“到底要如何做,你可直接吩咐定州知县。”本来还有不少话想要说,这样的气氛下,也不想再开口。

  宋启正站起身:“朝廷让你接管白马岭,白马岭军营还有一千宋家军,那一千人你来操练吧,不用送回定州军营了。”

  宋羡没想到宋启正会这么容易将兵马交给他。

  宋启正说完看向曲承美,曲承美会意退出二堂。

  宋启正看向宋羡道:“你要白马岭做什么?想要收复广阳王属地?”

  宋羡淡淡地道:“朝廷只是命我戍守关隘,是否对西北用兵,都要听朝廷安排。”

  宋启正目光一敛:“我知晓你在思量些什么,但眼下不是好时机。这次的案子,蔡戎为了脱身,不惜将手下的副将、知县推出抵挡,才能保下他横海节度使之位,但皇上对蔡戎起了疑心,否则不会拔擢你来制约蔡戎。

  没有除掉蔡戎之前,不要有太大的动作,否则会被蔡戎寻到机会。”

  宋启正不等宋羡说话,长长地叹了口气:“从前是我太苛责你了,对你关切不够,但我们毕竟是父子,我也希望有机会能够弥补。”

第二百零七章 心安

  宋启正说完看着宋羡。

  一千兵马,换一个安心,也能少些愧疚?宋羡与宋启正对视:“朝廷旨意上说,让我接管兵马,宋家一千人在这其中,不过里面的副将和军头,若是有镇国将军的心腹,将军可以早些与我过文书。

  既然我接手了白马岭,军务就不由镇国将军担忧。”

  宋羡这话分明是在提点他,让他日后不要插手白马岭的事,这般的放肆、狂妄……

  宋启正刚要去取桌案上的茶碗,听得这话皱起眉头,火气上涌,开口就道:“你这脾性不知随着谁。”

  宋羡一眼看穿宋启正:“镇国将军是否怀疑过我并非你的子嗣?”

  宋启正来之前想过宋羡会说什么,或许会问及当年刺杀之事,却怎么没想到会是这一桩。

  宋启正眉头皱得更深:“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宋羡神情淡然:“镇国大将军提及弥补,可想过弥补我母亲?”

  宋启正眉宇中的怒色再也掩不住,一掌拍在桌案上:“你非要在这里与我争辩这些?不管你母亲如何,都与你无关,我也没有什么地方对不住你母亲,你不用这样质问我。”

  这次押送乔副将去京城时,他见过乔副将几次,乔副将看到他之后,脸上露出讥诮的笑容。

  那神情宋启正到现在他还记得,既然乔副将是辽人眼线,这些年定然瞒着他做过不少事,当年他遇刺时,替他审问刺客的人就是乔副将。

  就算宋启正还有别的话想要与宋羡说,现在也都没了那个心思。

  宋启正站起身冷哼一声,大步走出了衙门二堂。

  这里虽然不是宋家,但宋家父子说话,也没有人敢靠近,曲承美站在远处候着,直到瞧见镇国大将军面色铁青的离开。

  看来父子俩谈的不怎么样,曲知县叹口气,返身走回二堂。

  二堂倒是一片安静,宋羡坐在桌案前如往常一样翻看公文,仿佛刚刚什么都没有发生。

  曲承美上前将衙门里的公务与宋羡说了一遍。

  两个人忙碌了一个多时辰,宋羡这才起身离开二堂。

  “大爷,”常安走上前道,“谢大小姐没有回陈家村。”

  宋羡本来幽深的眼眸,顿时明亮了几分。

  宋启正和宋羡父子两个在府衙逗留,人人都担忧,唯有常安不急不躁,就算有天大的事,大爷心情再皱巴,只要有谢大小姐在,就全能抹得平。

  宋羡道:“人在哪里?”

  常安低声禀告:“之前在衙署,老爷走的时候我怕大小姐担忧,就说大爷有事与大小姐说,请大小姐去小院子里。”

  常安心中思量,若是他没眼色的让谢大小姐在衙署里干等,明天一早他就会去白马岭陪程二爷。

  程二爷不过就是吃了一碗面条,被大爷记恨那么久,从过年到现在马不停蹄地在外面跑,不知穿烂了多少双官靴,这都是前车之鉴。

  宋羡不再耽搁,带着常安几个回到小院子里。

  小院子炊烟袅袅,香气顺着里院的灶房飘出来。

  宋羡站在院子里,看着那烟气,只觉得比一池春水还柔和似的,他一步步向前走,看到了在灶房里忙碌的人影。

  挽着袖子,露出一截纤细的手腕,将面条撒入锅中。

  氤氲的烟气吹在她脸颊上,她微微偏过脸就瞧见了他。

  谢良辰神情自然地道:“常安说你们赶路回镇州,还没有用饭,我煮了面,一会儿就好。”

  宋羡这段日子着实辛苦,既要接手赵州事务,还要接手白马岭的军营,春耕的事虽说有曲承美在,但有些事还要过他的眼,但他不觉得有什么,前世他就是如此,早就习惯了。

  可当静静地站在这里的时候,看着眼前的人,宋羡才觉得前世白白活了几十年。

  屋檐下的燕儿飞出去尚有还巢之日,而他却一直都像一支离弦的箭,从来都是有去无回。

  简简单单的一碗面,却香气扑鼻。

  和面时加了蛋清,面条色泽白洁如银,根根如丝的面条上撒着翠绿的野葱,让人看着就肚腹发空。

  宋羡拿起箸又放下,看向谢良辰:“一起用吧!”

  谢良辰想要推拒。

  宋羡看向常安:“面够不够?让常安和厨娘也过来,你觉得不好,再让人立个屏风。”他亲眼看到她煮了许多,想来也是带了其他人的。

  若谢良辰顾及礼数,也就不会整日在人前露面,更何况宋羡在陈家村用饭时,大家也都坐在一起。

  宋羡这样一说,谢良辰就没道理拒绝了。

  厨娘不知道大爷是什么意思,胆颤心惊地坐下来,忍不住偷偷去看了看大爷的脸色。

  宋羡拿起箸,刚好翻到面条下的几颗馄饨,宋羡夹起来一颗送入嘴里,是羊肉馅儿的,他微微扬起了嘴唇。

  厨娘恰好瞧见这抹笑容,虽然不知晓缘由,却也将心踹回了肚子里。

  这顿饭吃的有些奇怪,常安和厨娘垂目,敛息,让谢良辰一度错觉,好像屋子里只有宋羡和谢良辰两个人。

  一个多月没有胃口的宋指挥使,吃了三碗面条,盛第三碗的时候,谢良辰差点忍不住要阻拦,面条就算再好消食,也架不住宋羡用的碗大。

  吃过了饭,常安端了茶进门。

  谢良辰低声道:“方才镇国将军来,是为了白马岭军营的事吧?”

  原来她是在担忧这个,宋羡微微弯起嘴唇道:“也不全是。”

  谢良辰目光明亮,眼底似是有璀璨的月光,她靠着椅背,静静地听着,神情比从前轻松了些。

  宋羡心中的欢喜,偷偷摸摸地又增加了几分:“乔副将被抓之后,宋启正该是察觉到了什么,我猜与他之前被刺杀有关,那时候他认为暗中安排一切的人是我,现在有了别的思量。”

  宋启正一开口,宋羡就知晓他是什么意思。

  事先有所表示,免得等查清一切时,发现错怪了他,宋启正这个父亲面上太过难堪。

  宋羡停顿片刻接着道:“他也提及了白马岭,看出我有意西北,劝说我不要急着行事。”

  谢良辰与宋羡四目相对:“眼下的确不是好时机。”

  宋羡知晓谢良辰在担忧些什么,他嘴唇上扬笑意更深了些:“前世我也没猜到西北会突然内乱,但早就写了奏折准备剿灭前朝余孽,就算没有内乱这一遭,我照样能将西北握在手中。

  今生如果有一日我要调动兵马,也一定会大胜而归。”

  谢良辰听着宋羡这话,话语中隐约透着些桀骜和跋扈。

  她第一次觉得这两个词不让她反感,反而觉得有些许心安。

第二百零八章 了不得的秘密

  宋羡书房中掌了灯,两个人影被照在轩窗上,守在外面的常安更不敢靠近了,生怕听到一言半语,从此之后就变成了聋子、哑巴。

  谢良辰和宋羡还在说话。

  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总有轻重缓急,可以一件件的来。

  按照前世推算,西北这两年都不太平,第一次战乱在今年秋天,第二次战乱是明年,宋羡是在第二次战乱带兵攻入忻州,活捉了前朝伪王。

  第二次战乱几乎毁了西北四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