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第173章

作者:云霓 标签: 穿越重生

  大战之后会有大疫,朝廷会前来赈灾,但经历过的人都知晓,赈灾粮和药材根本不够用处,也许陈家村能做的不多,但能帮上点小忙也是好的。

  陈老太太赞同:“无论到啥时候,粮食都是救命的,不说黍米、粗粮,就连糠皮到时候都是好东西。”提到这个,陈老太太满肚子都是说不完的话。

  总之村里的银钱今年不能乱花。

  谢良辰道:“等到战事定下来之后,我们还要与大家说清楚,这银钱是大伙儿一起赚的,用去哪里都要知晓。”

  陈咏胜欲言又止,陈家村祖辈本来就是广阳王杨家救下的,不要说记不记得广阳王的恩情,将心比心也该把这份仁善延续下去。

  “不就是银钱吗?”陈咏胜道,“人在还怕没钱赚?平日里大家做工的银钱还照发,不过就是用村中留的那些罢了,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还不是因为有辰丫头,谁敢没心肝,我第一个不容他。”

  谢良辰笑道:“大家在一起这么久了,我清楚村中没有这样的人,才敢做这样的决定,知道是一回事,说清楚是另外一回事,定下这个规矩,将来无论谁做里正,管这个大家,都是一样。”

  陈咏胜道:“都听良辰的,这账目我也会好好做。”

  大家说了好一阵子话,陈咏胜和许汀真才离开。

  天色将晚,谢良辰在东屋点了灯看账目,大约是被许先生的情绪影响到了,谢良辰许久才静下心来,开始摆弄手中的算筹。

  纺好丝麻之后,就该秋收,不出意外的话,那时候宋羡就该带兵去八州了。

  就连她都觉得一切来不及筹备,更别提宋羡了。

  麾下那么多兵马需要调动粮草、军备,还要与帐中副将商议战术,只怕要忙的连睡觉的功夫都没有。

  “将衣服收了,起风了,恐怕要下雨。”

  谢良辰听到院子里外祖母的声音,忽然想起宋羡肩膀上的伤,她还没将豕膏给宋羡,明明给宋羡拿药是件很正常的事,她怎么反倒躲躲藏藏起来了?

  谢良辰起身正要去拿豕膏让常悦送去,就听到东屋门被敲了两下。

  没有听到有谁过来啊?

  若是外祖母和阿弟早就在门外开口说话了。

  难不成是……

  谢良辰快走几步拉开东屋两扇杨木门。

  宋羡站在门外,正借着月色定定地望着她。

  谢良辰下意识地向主屋看去,有种做贼心虚的感觉。

  “子庚要出来了。”宋羡低声道。

  谢良辰忙向旁边走了一步,让宋羡进了屋,等到人从她身边走过,她才意识到方才上了当,她根本没瞧见阿弟的身影。

  宋羡熟练地走到桌案旁,弯腰去找他的小杌子。

  谢良辰道:“在书架后。”

  宋羡走过去弯下腰,将小杌子拿在手里:“你放起来了?”

  谢良辰坦然地道:“屋子里有椅子,用不着它。”

  宋羡笑而不语。

  两个人坐下来,谢良辰道:“大爷是有什么事还没交待吗?”否则为何去而复返?

  宋羡拿出一只瓷瓶放在桌案上:“听子庚说,前阵子为了熬药汁,手背上裂了血口子,现在可好了?”

  怪不得宋羡不让她再去熬汤,谢良辰道:“已经好了,也不是药汁有多伤人,就是之前需要试探药量,来来回回折腾的多了。”

  谢良辰将手凑在灯下,离得进了,才能看到手背上那细微的痕迹。

  宋羡道:“这是太医院给我祖母的白玉膏,刚好有一瓶还没用,你试试看。”

  陈家村有熟药所,还能缺她用的不成?

  不能拂了宋羡的一番好意……

  在宋羡的目光之下,谢良辰将白玉膏拿在手中打开,一股淡淡的花香扑面而来,她沾了一些抹在手背上,仔仔细细地在手背上涂开。

  宋羡这才点头:“记得用。”

  谢良辰应声。

  宋羡道:“曲知县还在衙署等着我。”

  谢良辰忙道:“大爷快去吧。”宋羡一早就回到了镇州,曲知县却还连人影都没见到,不知现在有多着急。

  宋羡不做声,依旧坐在灯下。

  谢良辰也不再催促,陪着他坐了一会儿:“我去拿新做好的豕膏,大爷感觉到旧伤疼痛时就要用。”

  谢良辰起身去了主屋,片刻之后将豕膏取来递给宋羡。

  宋羡接过布包低声道:“那我走了。”

  谢良辰点头。

  宋羡道:“这些日子恐怕出不了衙署,你若是有空……”

  “没空,”谢良辰拒绝道,“我……村子里也有许多事。”

  宋羡笑道:“那好,等我忙完再来看你。”

  眼看着他的身影离开院子,谢良辰心底说不出是什么感觉。

  他去而复返这样一折腾,让她半晌才又拿起算筹。

  ……

  京城。

  嘉慧郡主跪在地上,明明已经到了夏天,她却感觉到了刺骨的寒意。

  方才内侍宣读了旨意,皇上夺了她嘉慧郡主的封号。

  “郡……小姐,”春山低声道,“您先起身吧,跪久了会生病的。”

  郡主府也要被朝廷收回,皇帝命她几日就要搬去外面的宅院。

  那处小宅子还是她与父亲刚到京城时的落脚之地,嘉慧郡主这个称号她再也不能叫了,谁见到她都要叫她杨五小姐。

  春山低声道:“小姐,来日方长,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五小姐,”下人疾步走过来,“皇后娘娘派宫人来了,说要送您去南山庵里读经。”

  杨五小姐脸上满是厉色,这样还不够?皇后还要来踩她一脚?

  “小姐,”春山攥住了杨五小姐的手臂,“您暂且忍一忍,王爷定会想法子。”

第二百六十六章 想方设法

  杨五委顿在地上半晌,终于因为春山的话振作起来,让春山扶着站起了身。

  杨五环视一片狼藉的郡主府,胸口满是恨意,来到京城的时候她尚年幼,从小听着父亲与她讲在属地的事。

  身为旁支如何艰难,差点就被广阳王折辱而死,也是亲眼看着父亲一步步跌跌撞撞地承继广阳王的爵位。

  虽然没有从前的广阳王那么风光,没有了属地,但终于能在人前抬起头来。

  父亲死了,让她守住这份家业,让他们这一支越来越兴旺。

  可现在,什么都没了,她被夺了封号,被撵出府邸。

  春山道:“您现在是艰难,但总比老爷来京的时候要好,您只要不倒就总能将这些拿回来。”

  “不要了,”杨五恨恨地道,“我不稀罕,这宅院太小,我不要了,里面的摆设、财物都要换新的。”她得等,等王爷进京承继大统,等她登上后位,早晚会有这一日,她要让折辱她的人付出代价。

  杨五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看向春山:“王爷会不会对我失望?”

  春山低声道:“不会,这些年您为王爷培植了多少人手?王爷那些死敌都是您设法处置的,连唐美人肚子里的……”

  春山没继续说下去:“都是旁人做不了的,您只是一时着了别人的道。西北的事,还得靠您,您安插在前朝皇室中的眼线,都等着听您吩咐。”

  杨五深深地吸一口气:“春山,你说的没错,我不能就这样一蹶不振,否则王爷也会对我失望,我还要想方设法帮王爷。”

  春山道:“方才您受罚时,兵部传来消息说,皇上正命人清算能够调动的军资,看来皇上决心要对西北用兵了。”

  杨五攥起了手:“明明是我铺了多年的路,眼下终于要成事了,却让宋羡和杜琢捷足先登。”

  如果顺顺利利就让宋羡、杜琢带兵收复八州之地,他们父女多年的筹谋就真的成了竹篮打水。

  杨五道:“春山,得让人去忻州送信,至少先让前朝余孽有所准备,不要轻易败在宋羡等人手中。

  还得让人注意镇州宋羡的一举一动,想方设法打听出消息,让宋羡不得安生,最好宋羡在前面打仗,镇州、定州却出差错。”

  杨五想到这里眼前一亮,她得寻一个人与辽人通消息,而且这个人并不难找,早就送到了她面前。

  那就是蔡戎,丽姝送来消息,是蔡戎吩咐林二小姐送来陈家村的消息。

  宋羡打赢了这一仗,朝廷至少会分三四个州给他戍守,这样一来宋羡必然会是下一个节度使,完全可以力压蔡戎。

  蔡戎会不惊慌?

  谁知道平了前朝余孽之后,皇帝会不会用宋羡收拾蔡戎。

  身上扛着与辽人勾结的罪名,蔡戎会不惊慌?

  杨五冷静下来,觉得自己手里还有不少棋子可以用。

  “五小姐,”军头走到院中,“一刻钟之内,就要查封这座府邸,还请五小姐早做打算。”

  杨五刚刚缓和一点的心情,此时此刻又跌入谷底。

  院子里传来奴婢的哭声:“那是我们小姐的物件儿。”

  中官冷冷地道:“宫中赏赐之物一律收回。”

  春山从屋子里拿出一个小小的包袱:“银钱、财物只准带走一部分,眼下皇上正在气头上,我们不要触怒圣威。”

  杨五站起身向外走去,每一步仿佛都走在刀刃上。

  除了府门,上了马车。

  马车向前驰去,杨五不禁打了个冷颤。

  不知走了多远,马车忽然停下,外面传来一个急切的声音:“嘉慧……五儿。”

  那是徐元裕的声音。

  徐元裕好不容易从徐家跑出来,一路奔去了郡主府,瞧见郡主府被封禁,又追来南城,终于看到了嘉慧郡主的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