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第174章

作者:云霓 标签: 穿越重生

  一辆简陋的马车,看起来好不凄凉。

  徐元裕急切地喊着嘉慧郡主的名字。

  沉静了半晌,马车中才传出女子娇弱无力的声音:“吾等戴罪之身,徐将军好生保重,不要再来了。”

  马车继续向前驰去,徐元裕还欲阻拦,春山走上前拦住:“徐将军,您莫要为难小姐了,您越是这样,小姐的日子越不好过。”

  徐元裕想到徐家对杨五小姐的种种,心如刀绞:“你告诉五儿,我会请命去八州,等我立下军功,回京之后定会为她在圣上面前求情。”

  春山眼睛一亮,脸上满是期冀,不过很快又被遮掩过去:“您快别这样说,会让我们小姐惹祸上身。”

  徐元裕明白过来:“好,那我先不说……你告诉五儿,我不日就会前去戍守邢州,真的打起仗来,邢州是运送粮草北上的咽喉要地。”

  春山向徐元裕行礼:“奴婢替小姐祝您得胜而归。”

  徐元裕望着杨五的马车渐渐消失在视线中,这笔账他会替五儿向宋羡清算。

  ……

  辽国,新城。

  萧兴宗坐在椅子上看手中的密报。

  最近一而再,再而三的出事,让他不得不更加注意宋羡和镇州的情形。

  他从前不是没有注意宋家父子,他也知晓宋羡很聪明,可他万万没想到,宋羡将镇州治理成那般模样,而是如此干净利落地除掉了宋旻,削弱蔡戎,而且让嘉慧郡主栽了跟头。

  还有那陈家村。

  萧兴宗熟悉镇州,当年他去北方戍守时,经常去定州和镇州,但他不会注意什么陈家村。

  他对镇州印象最深的,就是元平七年,有人混入他的军中,潜入中军大帐,拿走了他的舆图,还半路劫杀了他遣去辽国的信使,截下了他给辽国太后的密函。

  他让人一路追踪那人,将那人追到镇州附近,然后那人发现了他的眼线,改路上山奔逃,最终那人被追的走投无路跳入河中,不知生死。

  万一那人还活着,他的事就要败露,也正因为这样,他才决定不再在大齐逗留,故意兵败让辽人擒住了他,夺走了大齐留给几十万大军的粮草。

  不知道那件事与现在镇州的那些人是否有关。

  萧兴宗仔细地想着,要将最近得到的消息都汇聚在一起,他可以确定的是,陈家村的谢良辰被越州的李氏夫妻抚养成人。

  巧合的是,萧炽等人第一次被抓就是在越州会稽,而萧炽第二次被抓谢良辰在场。

  他派人杀了越州会稽知县,也试图抓几个人回来审问,那群人刚硬得很,委实不太好对付,不过也不算白费功夫,让他还是活捉了两人。

  这两人是商贾,平日里与会稽知县等人来往密切。

  镇州屡次出事之后,他就让人将那两个人带来新城,他要亲自审问。

  萧兴宗以自己多年的经验断定,这两个人定能招认出他感兴趣的事。

  “老爷,”管事进门低声道,“有一个人招认了,说那些都是会稽那些人是广阳王的部署。”

第二百六十七章 重要的人

  萧兴宗并不意外。

  瞒着大齐朝廷,暗中对付他,这样的事该是广阳王那些人做的。

  至于那些人为何追着他不放,应该是因为当年广阳王属地被围攻之事,对他起了疑心。

  冯绛与广阳王来往密切,广阳王至死都不会相信是冯绛为辽人打开了关卡。

  萧兴宗站起身向密牢中走去:“他还招认了什么?”

  管事道:“他说,当年广阳王战死,他们要为广阳王报仇,所以才会抓了萧炽。”

  听起来是那么一回事。

  萧兴宗微微弯起嘴角,他生得面若冠玉,虽然是武将身上却多了几分书生气,从前在大齐的时候,就有人夸赞赵老将军嫡子文武双全,皇帝对他赏赐也颇多,还曾让他在殿前司任职,没想到他轻易背叛了大齐。

  直到现在或许也没有人真正了解他心中的谋算。

  大牢门被打开,萧兴宗看着那被打得血肉模糊的犯人。

  犯人似是再也支撑不下去,垂着头将知晓的事尽数说了出来。

  “我们会在越州,那是因为会稽知县心向广阳王,广阳王没了,属地没了,前朝余孽占了八州之地,没有兵马无法对付,于是……我们就暗地里对付你们安插进大齐的眼线。”

  “多杀辽人为广阳王爷报仇。”

  “没想到被你们发现了……越州的人都死了,全都死了。”

  审讯的官吏见到萧兴宗快步走过来,将手里的文书递给萧兴宗。

  哪知道萧兴宗接过文书之后,看也没看就丢在地上:“都是没用的假话,看了又有何用?”

  官吏面色一变,这么久的审问和诱导,总算有了成效,为何萧大人说没有用处?

  萧兴宗向前走去,官靴踩过潮湿的地面,站在刑架前。

  “你累吗?”萧兴宗道,“是不是支撑不下去了?”

  刑架上的人头垂得更深了些。

  萧兴宗压低声音:“你说的不对,越州还有人活了下来,他们不但活着,而且又一次抓走了萧炽。”

  刑架上的人轻微地一动。

  这细微的动作完全落入萧兴宗眼睛里。

  “萧炽虽然被抓了,但我又一次知晓了他们的所在,”萧兴宗道,“再一次抓到了他们,他们就在镇州,陈家村,对不对?”

  刑架上的人忽然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整个人不停地抽搐,一律黑血从他嘴角淌下。

  官吏忙吩咐衙差:“快,将人放下来,不要让他死。”

  萧兴宗没有再向刑架上看一眼,转身走出了大牢,清洗了双手之后,接过一杯茶尝了一口。

  “去吧,”萧兴宗道,“去查陈家村。”

  身边跟着的人应声。

  萧兴宗道:“那谢良辰定要查个清清楚楚,我要知晓她的身世,她为何去越州,怎么回到的镇州,回到镇州之后又做过些什么。”

  从越州到陈家村的人就是她,难道不是吗?

  越州死了那么多人,只逃出了一个她,这些人连广阳王都能供述起来,却还要想方设法为她遮掩。

  可见这个谢良辰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

  “可真了不得,”萧兴宗道,“一不留神,可能漏掉了一条大鱼。”要知道最近大齐发生的这些事,哪件都离不开宋羡,而宋羡身边也一直有个陈家村。

  ……

  镇州陈家村。

  陈家村的人早就忙得脚不沾地,村中的几架纺车,没日没夜的转,郑氏带着村中的女眷,干脆睡在了织房,再忙一阵子,郑氏觉得自己就要忘记自家门向哪边开了。

  陈老太太将卖了线穗的银子发给每个人。

  村中的男人们,看着日渐“腰粗”的女眷,都露出羡慕的神情,腰粗才好,上面绑着的都是银袋子。

  终于轮到汉子们拿银钱,分到手的却没有女眷多。

  陈咏利试探着问陈老太太:“大娘,您没算错吧?”

  陈老太太翻了个白眼:“怎么?眼馋了?觉得不如媳妇了?你们抬出去的那些线穗,都是从织房出去的,你们还想赚多少?”

  “好好伺候山中的药材,等秋收的时候再来织房比一比。”

  陈咏利哑口无言,村子里的女眷,现在愈发厉害了,家里家外不服劲儿,现在外面都知晓陈家村的妇人最能干。

  高氏笑着道:“秋收也不怕,我们还有熟药所呢。”

  妇人们一阵笑声。

  陈老太太目光掠过几个大肚子:“重身子的不要太累着,给陈家村添丁也是大事。”

  郑氏道:“老太太放心,我都瞧着呢,不让她们做重活,饭菜也紧着她们吃。”

  陈老太太对郑氏自然十分放心。

  高氏凑上来道:“银钱都分差不多了,我带着人去灶房做饭食。”

  陈老太太点点头,目光扫了扫高氏的肚子:“你也得抓紧,黑蛋都这么大了……”

  高氏的脸登时红起来:“大娘,哪里顾得上这些。”不等陈老太太再说话,就带着人一溜烟的走了。

  陈家村可是越来越好了,陈老太太看着眼前的情形,不免还是有些担忧,可能是苦日子过多了,经历的也多了,每次遇到好事,心里都要转一圈,恐怕后面跟着不好的。

  陈老太太拿起空的钱袋子,向熟药所走去。

  忙过了蚕茧之后,辰丫头就一头扎在了熟药所,忙着向官药局里送熟药,陈老太太心里琢磨着,这两日熟药所定然是有事,昨日辰丫头连家都没回,直接与许先生住在了一起。

  走进熟药所的院子,就看到村民们在挑选药材。

  陈老太太这看看,那看看,院子里的药材比往日少了,她微微皱起眉头。

  “外祖母。”

  谢良辰的声音传来:“您给大家分完银钱了?”

  陈老太太转过头:“分完了,都高高兴兴地拿回去了。”

  陈老太太说完这话压低声音:“我怎么瞧着院里的药材少了呢?”

  “邢州的官药局建起来了,”谢良辰道,“邢州眼下需要大量的熟药,许多药材都送去了那边。”

  陈老太太道:“邢州建了官药局,那边不需要我们的熟药?”

  谢良辰摇头:“邢州官药局另挑选了十几个药铺帮忙,那些药铺都在邢州,就近会更方便。”

  陈老太太有些不安:“这……没事?”

第二百六十八章 示警

  谢良辰道:“只是刚刚开始,还不知晓,不过应该都是暂时的,外祖母不用担忧。”

  陈老太太怎么不担心,自从拿着账目去发钱时,右眼就跳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