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第228章

作者:云霓 标签: 穿越重生

  皇帝眉头皱起。

  杜正接着道:“从杜琢这话,也能看出来大多数人都是做这样的思量。”

  所以杜琢才会出主意,让他赐婚宋羡和谢良辰。皇帝深吸一口气,看来明面上令宋羡再另寻他人成亲是不太可能了。

  刑部、大理寺都审出了结果,除此之外陈家村自己手中应该也有广阳王郡主留下的信物,这么一来谢良辰的身份就算摆在明面上。

  皇帝道:“让人去镇州请陈家村的人、谢绍元和谢良辰父子进京。”

  再拖下去,必定会招人非议。

  “朕也看看,广阳王的外孙女到底如何。”

  ……

  陈家村接到旨意之后,村民们就聚在了熟药所。

  其实自从宋家前来定亲之后,陈咏胜和谢绍元就将谢良辰的身世慢慢透露给了大家。

  当年陈友礼带着陈家村的人从代州出来时,陈家村几个管事的长辈就知晓内情。

  陈友礼带着陈家村的人躲进深山时,广阳王若是换了个思量,陈家村早就不在了。

  总之广阳王的恩情本就不是对陈友礼一人的,也不该陈友礼自己来还。

  下定决心之后,大家才齐心协力一路保护郡主来到了镇州。

  各家各户多多少少知晓些内情,如今得知消息,除了开始的惊讶,很快就恢复如常。

  原本陈老太太一家在他们心里也不同,从陈友礼到辰丫头,陈家村哪次遇到沟沟坎坎不是他们带着大家走过来?辰丫头就算是广阳王的外孙女,那也是他们的辰丫头。

  谢绍元道:“朝廷这次派人来陈家村,为的就是良辰的身世。”

  陈咏胜有些担忧:“良辰你们会不会有危险?”

  恢复身份是好事,可别再有其他的。

  谢绍元思量道:“眼下应该不会。”

  陈咏义道:“要不然我们多去几个人,就算帮不上什么忙,心里总有些依仗,我们也不用在家中担惊受怕,再说大娘年纪大了,路上也得有人照应着。”

  高氏也跟着点头。

  谢绍元看向谢良辰:“我与良辰商议过了,这次京中来了几辆车,趁着几个机会,带大家去京中走一走,将来我们还有买卖做到京城去,现在去看一看,对大家也有好处。”

  听到谢绍元这话,熟药所顿时欢腾起来。

  陈仲冬、陈初二几个眼睛发亮,显然想要跟着一起去,但是再怎么样也不能将这个村子都带上,具体谁跟着还要再商议。

  陈咏胜道:“熟药所、织房都需要人,总不能将手里的事都放下吧?具体要带谁,我会与姐夫商量,大家回去等消息。就算这次去不成,往后总会有机会。”

  高氏拉住陈老太太的手,低声道:“大伯娘,您年纪大了,这一路身边总要有人照应,如果就使唤良辰一个人,良辰该多辛苦,您就带上我,有什么事都吩咐我去做。”

  陈老太太故意嫌弃道:“你?睡觉比我都沉,踹一脚也不肯醒,吃的还多,不带,不带。”

  高氏拉着陈老太太不撒手,两个人边说边闹,陈老太太被磨得不行总算点头:“行,带你,带上你。”

  高氏笑开了花,不知道什么时候黑蛋也跑过来抱住高氏手臂:“娘,也带我,带我……我每天就吃一碗饭,不……就吃半碗,我不用上马车,我就在下面追着马车跑。”

  高氏板起脸:“你们以为京城是什么地方?将你们都带着,让京中那些达官显贵看了,还不得给你们辰阿姐丢脸?”

  说到这里,高氏看了看屋子里的人,虽然吃饱了饭,但他们还是粗布衣裳,很多人衣裳上都打着补丁,屋子里最好的衣服也就是半新不旧那么一身,眼下是肯定来不及做了。

  这些人就这样跟着良辰他们一起进京,会不会连累良辰一家被人笑话?

  高氏嗓子一哽,声音立即哑了几分:“我们还是别去了吧,就大娘、姐夫和良辰去。”

  “二婶放心,”谢良辰笑道,“我本就在陈家村长大,有什么不好让人知晓的,再说大家去了还有其他事要做。”

  谢良辰收手摸了摸黑蛋头顶:“我们一起去。”

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一般

  陈家村的人商量好了,大家都各自去忙。

  陈咏胜拉着谢绍元先将去京中的人定下来,陈老太太则带着高氏去收拾行装。

  谢良辰跟着陈子庚去东篱先生院子里。

  东篱先生去了趟建国寺,将主持请来了陈家村,那位主持与谢良辰想的不太一样,不是一身檀香气,张嘴都是佛法的高僧,更像是一个经历了许多,为人谦和的长辈。

  东篱先生认识惠安大师时,正随着当今圣上征战,朝廷四处征兵,却发现征上来一个和尚,那和尚就是惠安大师。

  惠安大师冒名顶替旁人入军,东篱先生觉得这和尚甚是奇怪,就将惠安招到旁边问话,才知道惠安大师顶替的那人,上有病重高堂,下有两个孩儿,如果他来军中,他家中的人都要病死。

  东篱先生让惠安上阵杀敌,惠安自然不肯,和尚留下帮忙也是搀扶伤兵、安葬战死的将士。

  后来惠安大师去了建国寺,依旧会在战后带着僧众救济贫苦民众。

  惠安大师仔细看着手中几张纸坊做好的金笺,几种药材染出的颜色不同,栀子、栀子偏明黄,用地黄和黄栌调的则多了一抹青色,看起来沉稳了许多。

  惠安大师最终选出用地黄、黄栌染的那张纸:“京中贵人多喜欢这样的颜色,用来抄写佛经添了几分庄重。而且这颜色皇家用的明黄不同,最难得的是,能与其他纸坊染的区别开来。

  这张蜡用的也好,以后可照着这个样子做。”

  惠安大师说完从怀里取出一枚印章,印在了那金笺下方。

  印章上是“建国寺”几个字。

  惠安大师道:“日后建国寺就用这样的藏经纸,但凡贵人来请都是如此。”

  谢良辰欣喜,建国寺是有名的古刹,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香客上门,很快很多人都会知晓镇州出的“藏经纸”很不一般。

  谢良辰道:“我会再做一些洒金箔的金笺。”

  谢良辰话音刚落,东篱先生道:“金箔的银钱要让老和尚拿。”

  惠安大师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

  谢良辰知晓东篱先生再与惠安大师说笑,她毕恭毕敬地向惠安大师行礼:“多谢惠安大师,大师能将做蜡笺的法子教给我们,这蜡笺的方子若是拿出去卖,能抵万金。”

  “万金?”东篱先生挥挥袖子,“多了,当年我救了这老和尚,他的东西就是我的。”

  惠安大师依旧谦和地笑着。

  东篱先生还要说话,见到许汀真走过来这才闭了嘴。

  许汀真松口气,再放任下去,东篱先生这话题就不知道要扯到哪里去。

  惠安大师看着谢良辰:“方子不值万金,只要能帮上忙就好,再说谢大小姐也不用谢老衲,大小姐要这方子也不是为了自己。”

  说完话,惠安大师接着道:“听说大小姐就要启程去京城,事不宜迟,老衲现在就去纸坊,尽量早些做出第一批金笺。”

  做出了金笺,白蜡笺和粉蜡笺就容易多了,京城那样的地方,普通的纸药不能入人眼,蜡笺却是难得,而染色的药材地黄,北方的最好,挑选药材后剩下的药渣也可用来染色。

  所以他们不但能将纸笺做得好,价钱也合适。

  陈咏义前来接惠安大师去纸坊,听说金笺都做好了,也是十分欢喜。

  陈咏义道:“就怕会有人仿制。”

  谢良辰并不担忧:“就像线穗一样,若是有人能仿出一模一样的东西,又比我们更便宜,那是他们的本事,胜过我们也应该。”

  “到那时我们再想法子赢过去就是了,若是不能赢,自然也就赚不到银钱,也算是公平。有所比较才能做的更好,这是好事。”

  但是没人能比他们做的更好之前,就该他们赚银钱。

  陈咏义和惠安大师离开,谢良辰坐下与东篱先生说话。

  东篱先生道:“这次你们入京,我就不跟着一起去了,有什么事你就让子庚去寻他师兄帮忙。”

  谢良辰应声,东篱先生已经为他们做的够多了。

  东篱先生看向许汀真:“也不要带汀真去,皇上的性子我很了解,定会试探她的医术,将她留在京师给达官显贵看症,这也并非你们所愿。”

  谢良辰点头。

  东篱先生接着道:“我猜测皇帝会将八州之地分给几个人,宋羡和杜琢不用说,本来就是功臣,让他们前去戍守名正言顺,但宋羡和杜琢之前手中就有两州,给他们太多不免会让他们做大。”

  “皇帝还会分一两个州给信任之人,这次攻打八州,戍守隰州的王家父子也是朝廷援军,只不过因为宋羡胜仗来得太快,王家父子没能分上一杯羹,但由此可见皇帝心中信任王家。”

  东篱先生沾水在桌子上简单画了舆图:“如果皇上定要分走一两个州,让杜琢和宋羡舍沁州,一来沁州在隰州东,不能与隰州接土,王家父子戍守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二来沁州以南的昭义节度使,与我有些交情,我知晓他性情,不是那种善用诡计之辈。

  皇上思量到地势关系,或许能考虑将沁州给昭义节度使而非王家,这样将来对我们必有益处。即便还是将沁州给王家,日后沁州若是有变,昭义节度使也能帮忙。”

  总之东篱先生有两策,上策自然是与杜琢平分八州,中策就是舍沁州出去,下策也许要弃两州。

  东篱先生道:“真的弃两州,我会前去找昭义节度使,让他出面争一争沁州。”

  东篱先生为日后做谋划,谢良辰起身感谢东篱先生。

  东篱先生道:“勿用如此,我来到陈家村,收了子庚做关门弟子,汀真又一心教你,我们已经将这里当成了自己家,既然都是家里人,自然要做自己能做的事。”

  说完这话东篱先生也起身:“时辰不早了,你还有别的事要忙,快去吧!你们离京这阵子,有我们守家,可以放心。”

  谢良辰再次向东篱先生和许汀真行礼告辞,这才走了出去。

  “阿姐,”陈子庚迎过来道,“谢绍山一家又来了,正在村口纠缠姑父呢。”

  ……

  村口。

  谢绍山拉住大哥谢绍元的手不肯放。

  谢绍山听说谢绍元活着回来时,心中就满是懊悔,早知道会这样,他何必去争长房的财物,大哥回到镇州,他从前占得那些便宜还不是要吐出来?

  如果他不贪心,留着良辰在家中,现在开熟药所,卖线穗的就不是陈家村了。

  谢绍山之前受了罚,打点了许多银钱,今年秋天才回到家中,那时候陈家村就已经十分兴旺,不过他知晓陈老太太和谢良辰油盐不进,没想着登门来求,如今大哥回来了,谢绍山哪有不动心的道理?

  于是谢绍山到处筹借银钱,买了些礼物准备登门求大哥,哪知道人还没去陈家村,就听到谢家和宋家结亲的消息。

  谢绍山简直不敢相信,他还以为谢良辰自己做主退掉苏家的婚事,不可能再有更好的姻缘,断没料到谢良辰还能嫁入镇国将军府。

  谢绍山还没回过神,大哥就带着京里来的官员去谢氏族里,给官员看了与大嫂的婚书,还拿出一幅大嫂的画像,让族人当着官员面前辨认,经过这桩事后,他就听到了一个传言,说大嫂是广阳王之后,乃实实在在的郡主。

  谢绍山鼻涕眼泪齐流,央求谢绍元:“大哥你可要帮帮弟弟,总不能让宋将军有我这样一个二叔,再怎么说我也是宋家的姻亲啊!”

第三百五十三章 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