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第237章

作者:云霓 标签: 穿越重生

第三百六十六章 不敢置信

  孟长淑将笔放下,向后退了一步,强压着自己没有去看谢良辰。

  剩下的女眷不知出了什么事。

  严小姐仿佛忘记了自己刚刚质疑了谢大小姐,只是垂头盯着面前的纸。

  曹五小姐望着这一幕,从中琢磨出些实情来,快要掩饰不住脸上的笑容,孟长淑走过去显然是要为谢良辰出头,如今低着头走到一旁,可想而知是因为什么,定是那纸不堪入目,着实没法挽救。

  曹五小姐看了一眼姐姐,曹三小姐站起身:“一个两个到底怎么了?”

  曹三小姐说着向桌案旁走去。

  徐大小姐也跟着起身,众人压制不住心头的好奇,纷纷跟在曹三小姐和徐大小姐身后。

  曹三小姐走的最快,二话不说,就去取笔:“你们都不写,我来动笔。”笔墨上去之后,谢良辰的脸就丢大了。

  曹三小姐手还没碰到笔架,眼睛已经瞥到那纸张上,脑子里还没意识到这纸到底有什么不同,只觉得一切仿佛不是她想的那样,如果再给她片刻功夫,她就会与孟长淑一样发现其中端倪,可站在她不远处的严大小姐这时候已然回过神。

  严小姐下意识地冲过去拦住曹三小姐:“别写,别写,这可是蜡笺,莫要毁了这纸张。”

  曹三小姐冷不防被撞开,脚下一个趔趄,差点就摔在地上,多亏身后的徐大小姐伸手扶了一把。

  “你这是做什么?”徐大小姐被曹三小姐踩到了脚,不禁痛的皱起眉头,“突然之间这般冒失。”

  严小姐不是冒失而是有些疯癫,她对徐大小姐的问话置若罔闻,在人群中寻到谢良辰之后急急地问道:“谢大小姐,这是镇州的纸?镇州自己做的纸?”

  谢良辰颔首:“我们来京城之前,才从家中纸坊拿来的。”

  家中纸坊?徐大小姐忽然想起陈家村那孩子在笔墨铺子里提及过,他们陈家村自己有纸坊。

  这是真的?

  “到底怎么回事?”

  “三姐,你怎么了?”

  徐大小姐听到身边传来询问的声音,不过她早就无心去问曹三小姐,而是快走到了桌案前。

  她要亲眼看看到底……

  徐大小姐的目光落在纸上。

  不是粗糙的纸张,相反的这纸表面光滑,颜色白亮,色泽均匀。

  严小姐落的那一笔,墨迹黑亮如漆……

  这是好纸,难得一见的好纸。

  徐大小姐想到了父亲收藏的那些纸笺,谢良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纸?她买来的?广阳王府传下来的?还是宫中赏赐的?或者哪里得来的?

  有多少?眼前这一张吗?

  “这是什么纸啊?”

  “与寻常纸张不同。”

  “墨迹落在上面为何这般好看?”

  徐大小姐在议论声中,找到了严小姐的声音:“谢大小姐,您这是蜡笺对不对?”

  谢良辰道:“是粉蜡笺。”

  严小姐道:“您家中纸坊可以做出粉蜡笺?这粉蜡笺很贵……不就算用银钱也买不到这么好的,这……不能用这纸来写,不能糟践了这么好的纸张,若是让我父亲知晓,我敢在粉蜡笺上写字,定会罚我。”

  严小姐说完这话一脸歉意:“谢大小姐,方才对不住了,我没有看清楚就落了笔。”

  谢良辰笑着看严小姐:“严小姐不必如此,我拿出这纸就是让大家写诗用的,严小姐接着写就好。”

  严小姐忙道:“不,不,哪里能这样用处,我们的诗不过就是胡乱写的,这样用委实太可惜了。”

  谢良辰道:“自家的东西,严小姐不必如此,今日大家前来,我也没什么好送的,就给大家带些陈家村的东西做回礼,这粉蜡笺便是其中之一。”

  听到谢良辰的话,严小姐倒吸一口凉气,顿时觉得不好意思:“这可如何是好。”这么一比,她带来的礼物太薄了些,早知晓如此,她该再精挑细选一些拿来。

  桌案前的徐大小姐终于从震惊中回过神,脑海中浮现起笔墨铺子的那些事,谢良辰的阿弟觉得掌柜拿出纸笺不够好。

  不是他们不懂,而是那纸笺真的不好。

  寻常的纸笺怎么可能与粉蜡笺相比?

  曹家两个小姐也都说不出话来,之前嘲笑的口气和那奚落的笑容,如今仿佛变成了一盆冰水,从她们头上浇下。

  曹五小姐面色一阵红一阵白,她到现在也没捋清楚,如果镇州真的有粉蜡笺,镇州村子里的人怎么可能会饿肚子,谢良辰还去吃糙米?

  曹五小姐求助地去看徐大小姐,徐大小姐明明也说谢良辰一家就是正正经经的农户。

  哪个农户能这样用蜡笺,还用这纸笺做回礼?

  谢良辰看着众人,笑容一如方才:“大家不是要作诗吗?今日的诗会还有彩头呢。”

  孟长淑终于不用再忍着笑意:“我替大家说句话,我们中许多人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好的粉蜡纸,不免会失了方寸,良辰不要见笑。”

  孟长淑说着去看曹家两个小姐:“两位曹家小姐,你们说是不是?”

  曹三小姐张开嘴想要反驳,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曹五小姐则用低头用帕子擦了擦鼻尖上的汗水。

  孟长淑接着道:“没想到谢大小姐还用粉蜡笺做回礼……我们委实受之有愧,哪里好意思就这样拿走?”

  “是啊,”严小姐道,“这么好的粉蜡笺,绝不能用来写寻常的诗作。”

  孟长淑拉起谢良辰的手:“你怎么会想到做粉蜡笺?定然用了好些功夫吧?”

  谢良辰点点头:“委实请教了不少人,又废了不少纸张,幸好做了出来。我会想要做这些,是因为知晓写粉蜡笺上的书画可以长久保存。”

  孟长淑听话听音:“你有想要留存的东西?”

  谢良辰颔首,转头看向陈子庚:“将我的匣子取来。”

  陈子庚自然知晓阿姐说的是什么,立即快步离开。

  徐大小姐始终没有说话,只因为眼前的一切与她预想的完全不同。

  片刻之后陈子庚将匣子交给谢良辰,孟长淑和李茹初帮忙将东西取出来。

  “这是,”严小姐道,“药材?”

  谢良辰颔首:“这是药材图,我想将药材都画下来,供大家参阅,如今我画下来的这些药材,镇州村中人尽皆知,不但能认出它们,还通晓它们的药性,只可惜我的精力有限,画出的还不到十之一二。”

  众人看过去,只见纸张上的药材画的格外细致,就像是刚刚从山中采来的一般。

  谢良辰话音刚落,就听到不远处长廊中传来黑蛋的声音。

  “阿姐在作诗?我们也会作。”

  “人参味甘,止咳生津;茯苓味淡,渗湿化痰;当归性温,生血易损;黄连味苦,除痞清热;贝母微寒,开郁除烦……”

  徐大小姐听着这声音,脸色愈发难看,这是农户家的孩子?昨日说小猪仔的那人?

第三百六十七章 头筹

  黑蛋不太喜欢京城,如果在陈家村,村子里要宴席,他们就会上前帮忙。

  眼下阿姐宴请女眷,他们就因为规矩只能留在墙外,子庚好不容易才借着阿姐幼弟的身份才过去。

  要照应这么多人,阿姐和子庚定然忙坏了。

  虽然不能进院子里,黑蛋几个还是心中担忧,于是就躲在墙外的长廊中听里面的动静。

  一开始听阿姐说不作诗,黑蛋就着急,之后诗会迟迟不开始,有人用那种口气提及陈家村种种,黑蛋就知道她们是在欺负阿姐。

  陈家村怎么了?从前他们是吃不饱饭,阿姐来到陈家村之后也吃过糙米,不过不是因为阿姐没有买稻米的银钱,是因为阿姐要照顾整个陈家村,让陈家村所有人都能吃饱。

  后来卖了药材,村中的情形好了,大家都吃上了稻米饭。后来战乱时又吃回糙米,那是因为要给去往八州的将士们省军资。

  这有什么不对?恰恰相反,他觉得这话能与所有人说,他们陈家村就是这么厉害。

  都说京中的人从小读书很有学问,现在黑蛋觉得这话都是假的。

  心里激愤,黑蛋一张嘴就将阿姐教他的东西说了出来,这不就是诗吗?东篱先生听过一次,也说这比许多诗都要好呢。

  黑蛋的声音本就大,隔着墙也让众人听了个清清楚楚。

  一阵安静过后。

  孟长淑笑道:“这诗好,与良辰的画一样好。”

  李茹初也颔首,看向谢良辰时,目光中多了几分敬佩:“这诗是谢大小姐教的吗?”

  谢良辰笑道:“哪里是诗,我写这些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学药材。”

  严小姐默默地念了一遍:“人参、茯苓、当归、黄连……都是常见的药。”再对比谢良辰画的那些药材图。

  严小姐想想自己方才对谢大小姐的轻视,愈发羞臊起来。

  迟疑片刻,严小姐道:“刚刚谢大小姐说,让我们帮忙……是不是与这药材图有关?”

  谢良辰点头:“我想请大家帮我一起画药材图。”

  严小姐听得这话,眼睛一亮,再次看向那药材图,除了药材画得逼真之外,上面还详细写了药材的效用,可谓十分详尽,若是将现在能用到的药材全都画下来,的确要花费不少人力。

  谢良辰接着道:“还要寻一位熟知药材的先生过目,若是其中有错也好及时修改。”

  李茹初听得这话道:“我家中大伯父曾在太医院任职,去年因为年事已高致仕归家,我去问问大伯父,或许大伯父能够帮忙。”

  孟长淑道:“李大人能答应,那便是事半功倍,大人还有不少学生在太医院供职。”

  徐大小姐听到这里,终于找到机会开口:“既然如此,这药材图太医院便能自己画好,何必假手他人?”

  孟长淑微微抬了抬眉毛:“那为何如今市面上没有这样的书册?大家都看过药理的书,多数都只是文字详述而已,想要寻人画下来,这一幅图要花费多少银钱?又要多少精神去描绘?”

  “但凡从太医院出来的书册,少则七八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良辰会画药材图,为的是方便百姓们识药、采药,可以边画边拿去给百姓们查看,不必等到详尽成册,就算想要成册,那是后面的事,与眼下的事并不冲突。”

  李茹初道:“是这个道理,教民众认药材,总不能时时刻刻去请太医院帮忙画图,而且寻人画又要花费多少银钱?我们左右在家中无事,不如多画一些,将来真的派上用场也算尽了一份心力。”

  这可比在家中一匣子、一匣子写诗要强多了。

  徐大小姐想要反驳,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觉得胸口有一股气堵在那里,上不去,下不来,让她憋闷不已。她是不知晓,她从小长在京中,好的东西都捧在眼前,有太医不用寻常郎中,有好书不看手抄的杂本,没见过那些乡野村民,自然不知晓这些。

  再者这就是多好的事?谁知道有没有用处?至少画这刻板的东西不会被人赞赏,也不能显露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