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第244章

作者:云霓 标签: 穿越重生

  “嘉安郡主,”内侍道,“虽然是白天,但书阁里还是有些暗,奴婢在桌案上放一盏灯,若是您一会儿看书瞧不真切,就走到这灯下。”

  谢良辰颔首:“劳烦您了。”

  内侍将灯放下,就规规矩矩地退到旁边守着。

  谢良辰抬起头寻找,面前的架子上都是医书,她随手拿出一本查看。

  架子遮挡住字迹,果然看得不是很真切。

  谢良辰走到了桌案边,对着灯光瞧过去。

  屋子里一片安静,少女仿佛看入了神。

  隔窗的那一边,皇帝眯起眼睛,灯下那道身影被映得格外清晰。

  少女垂下头时,露出修长的后颈,后颈正中形成一个微微凹陷的沟壑,两肩秾纤得衷,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手臂挪动时,肩背略微起伏,仿佛藏着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

  此情此景,让皇帝想起当年被广阳王救回之后在军帐中养病的情形,广阳王妃伏在桌案上为他调换药方。

  那静谧的神情,灯光下的眉眼。

  其实并不是很相像,却又很是一致,因为相似的不是皮肉,而是筋骨。

  与当年的黄美人恰恰相反,眉眼相似也许能给人一瞬间的惊喜,久而久之就觉得厌弃,再看那张脸,反而觉她生得令人厌弃,凭白败坏了留在他心中那美好的记忆。

  谢良辰将手里的书本翻了翻,选出了两本书,然后走到内侍跟前:“劳烦公公,我选好了。”

  谢良辰的声音让皇帝回过神来,再看过去,谢良辰已经从灯下离开。

  这么快?

  不像是发现了什么,否则不会拿几本书到灯下查看。

  “您看完了?”内侍不由地道。

  谢良辰应声:“在镇州时,我们为了做熟药,宋将军和曲知县寻了不少医书送到陈家村,我们整理、誊抄了不少,我看书架上的医书前面都是不可多得的孤本,后面按照年份摆放,我寻的这几本,是誊抄下来的,刚好正是我需要的。”

  内侍听得这话笑道:“老奴帮郡主拿着书册。”

  谢良辰点点头,转身将灯握在手中:“灯火也拿走吧,藏书阁里忌明火。”

  仿佛恐怕这灯会将藏书阁点燃,谢良辰握着灯快步走了出去。

  内侍检查一番,又将藏书阁门仔细关好,

  隔窗的另一边,皇帝微微皱起眉头,他没看得太真切,但这一眼已经确定谢良辰必然是广阳王血脉,与当年的广阳王妃相像。

  如果没有给谢良辰赐婚,或许……

  皇帝目光幽深:“谢绍元出宫了吗?”

  杜正低声道:“忠武将军谢了恩就离开了。”

  皇帝接着道:“皇后有没有设宴?”

  杜正一怔:“不曾有这安排。”

  皇帝迟疑片刻。

  杜正接着道:“现在设宴留下郡主也不是不行,就是要让人去宫门口知会忠武将军和宋节度使,让他们先回去不要等着了,外面下了大雪,在雪地里站两个时辰,穿什么衣服都会冻透。”

  皇帝向外看去,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果然飘起了雪花。

  皇帝接着道:“宋羡还在宫门口?”

  “在呢,”杜正道,“奴婢手下的孩儿们回禀了几次,忠武将军和嘉安郡主进宫之后,宋节度使就站在宫门口,一直没有离开,就连衙署寻他,他也推拒了。忠武将军出宫之后,两个人就一起等着,如果嘉安郡主不出宫,两个人八成是不肯走了。”

  皇帝冷声道:“这是有多不放心,恐怕嘉安郡主走不出这宫门?”

  皇帝眯起眼睛。

  杜正低声道:“虽说皇上没有传召宣威节度使,节度使等在宫外仿佛也没什么不妥。”

  也就是说,不好因此怪罪宋羡。

  不过谁都知道宋羡的意图。

  皇帝道:“既然如此,就不用设宴了。”终究还是差几分,太过年轻,太过纤细,少了那份风韵,还要再养几年,才能与她外祖母更相似。

  皇帝说完转身走出藏书阁。

  杜正轻轻地松了口气,他陪着皇上从隔窗看过去的时候,也吓了一跳,眼前浮现出黄美人的影子。

  皇上喜欢什么样的女子,他自然知晓。

  如果谢良辰不是嘉安郡主,没有赐婚宋羡,可能就此被留在宫中。

  不过就算嘉安郡主这次离开,将来……等年岁长一些……杜正没有继续想下去。

  ……

  徐皇后等到谢良辰重新回到大殿。

  内侍将谢良辰挑选好的书籍呈上来。

  徐皇后点点头:“都是有关药理的书。”

  谢良辰道:“诊脉、看症非臣女所长,臣女喜欢药理更多些。”

  徐皇后颔首微笑:“日后有需要,可以再来藏书阁中查看。”

  谢良辰躬身谢恩。

  “时辰不早了,又下了雪,就不留你们了,”徐皇后道,“就此出宫去吧!”

  谢良辰和孟夫人、徐大小姐躬身退下。

  这场雪来得急,很快就落了一层,谢良辰跟着内侍一路向外走去,在宫道上留下一行足迹。

  刚刚在藏书阁,有一扇窗子半敞着,就似一个人正窥探着藏书阁中的情形,而站在灯光下的她,刚好被完全笼罩在那视线中。

  在一个自己无法掌控的地方,当然是尽早离开为好,于是她快速翻看了手里的书,借口走出藏书阁。

  宫门口就在前面,谢良辰暗地里松了口气,今日还算顺利。

  “嘉安郡主,”内侍拿来一顶幂篱,“这是外面送进来的,您戴上再出去吧!”

  看着手里的物件儿,谢良辰不禁想笑,一看就知道是宋羡的手笔,其实从宫门口到马车不过几步路途,她低点头也就是了,哪里用得着这些。

  将幂篱戴好,谢良辰踏出宫门,隔着长长的垂纱,谢良辰瞧见了宋羡高大的身影。

  ……

  正阳宫中,宫人向徐皇后禀告:“嘉安郡主顺利出宫了。”

  徐皇后点点头,出去比留在宫中好,这样的人留下来也会带来无尽的麻烦。

  徐皇后喃喃地道:“麻烦越来越多了,看来要早些将收养子嗣之事提上来,哪怕先选宗亲子弟入宫读书。”

  不能再等下去,谁知后面还会起什么波澜。

  趁着皇上对宋羡不满,或许这桩事可以做成。

第三百七十九章 紧张

  雪越下越大,徐皇后站在窗前看了许久,只觉得今日的契机格外的好,她转身吩咐女官叫了步辇前去御书房。

  皇帝坐在桌案旁,正在看手中的奏折,神情平静而威严,仿佛他一日都没有离开这里。

  “娘娘,”杜正躬身道,“天家一直在批奏折,连口水都没顾上喝,就算政务再急,也得保重自个儿的身子,一会儿您进去劝一劝。”

  徐皇后点点头,独自一个人走入暖阁中,生怕打扰了皇帝,徐皇后就落座在一旁静静地等着,目光仔细打量着提笔书写的人。

  徐皇后刚嫁入王府的时候,瞧见一身喜服站在她面前的良人,只觉得他如所有人说的那样,威严中带着温和,能在战场上带兵征战,也能体恤臣子,为皇帝分担国事,她曾万分庆幸,自己竟然能有如此的命数,嫁与他为妻。后来才知,对一个人的认识从来都是逐步加深的,时间久了才能看清楚。

  “皇后在想些什么?”

  皇帝的声音传来,打断了徐皇后的思量。

  徐皇后站起身:“臣妾给天家揉揉头吧,天家也歇一歇。”

  皇帝没有拒绝,徐皇后走到皇帝身后,将手指轻柔地放在皇帝额角上。

  沉默了片刻之后,皇帝再次道:“方才你在想些什么?”

  徐皇后道:“臣妾见到嘉安郡主有些感触,只觉得嘉安郡主与杨五十分不同,虽然都是杨氏族中女子,杨五从小在京中长大,品行、才气都不如生在坊间的嘉安郡主。”

  皇帝没有质疑徐皇后。

  徐皇后接着道:“怪不得宋节度使会那般紧张嘉安郡主,在八州打了胜仗之后,就定下陈家村定下婚约。听说就连这次嘉安郡主进宫,宋节度使都一直等在宫门口。”

  徐皇后说着不禁笑出声:“都说宋节度使年纪轻轻勇冠三军,没想到他还有这样的一面,嘉安郡主进宫,可比他上战场还要紧张吧?”

  “嘉安郡主也是好福气,能有这样的夫婿在身边,听说当年广阳王也是这样宠溺王妃……”

  “够了,”皇帝的声音突然响起,带着几分冷淡,“按得有些疼。”

  徐皇后登时一僵:“臣妾再轻一些。”

  皇帝道:“不用了。”

  徐皇后这才将手放下,帝后沉默片刻,徐皇后装作什么都没察觉,忽然轻声道:“皇上,看到嘉安郡主,臣妾这才察觉……广阳王的外孙女都已经十六岁了。”

  皇帝垂着脸看奏折,面容垂在黑暗中,让人辨不出情绪。

  徐皇后接着道:“不如年后皇上从鲁王、祁王子嗣中寻两个孩子,让他们进宫读书,也算陪一陪臣妾,说不得后宫一热闹,就会有喜讯。”

  从前一提及这些,皇帝都会淡淡地拒绝,皇帝并不想过继子嗣,只想着扩充后宫,让妃嫔为他诞下龙嗣。

  但今日有些不同,皇上必然会因为宋羡等在宫门口而恼怒,否则皇后也不会前来试探。

  鲁王在八州西边的庆州,刚好能为皇帝看着在八州的宋羡。将鲁王的子嗣养在宫中,就是让鲁王知晓,若是能尽心尽力为朝廷办事,他的子嗣就可能会成为储君。

  皇帝道:“朕会让人安排,到时候你与朕一同挑选。”

  徐皇后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

  ……

  马车在谢家门口停下。

  谢良辰弯腰下了车。

  “小心,有些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