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遇良辰 第243章

作者:云霓 标签: 穿越重生

  说到这里,徐皇后想起了什么:“你还没去见过杨五吧?”

  谢良辰柔顺地道:“臣女尚未来得及。”

  徐皇后沉吟着:“这些年本宫总会让杨五进宫陪伴,只因为她是广阳王一脉的后人,唉,没想到她会变成这般模样,本宫对她很是失望,皇上将她禁足在宅子里,要如何处置她,也是要问你的意思。”

  徐皇后站起身,众人也都跟着站起来。

  “昨日杨五请人送来了手抄的佛经,是想要让我从轻处置。”徐皇后说着看向徐大小姐。

  徐大小姐眼睛落在谢良辰身上,神情有些恍惚,不知在思量些什么,被孟夫人叫了一声,才恍然回过神。

  孟夫人埋怨地皱起眉头:“帮娘娘取佛经来。”

  徐大小姐忙去取了杨五手抄的经文,她们这次入宫还想要提及建国寺的金笺,正好杨五送经文进来,借着杨五的话茬,就能引到金笺上去。

  本来都安排的很好,可是徐大小姐却一直因谢良辰的相貌失神,方才还在思量,怪不得宋羡会想要结这门亲,原来是因为谢良辰生了一副这样的面容,说到底世上男子到底相同,就像她二哥倾心杨五一样。

  徐大小姐从桌案上拿来了杨五手抄的经文在皇后娘娘面前展开。

  徐皇后盯着经文看了许久,伸手摸了摸那金笺:“可惜了这么好的纸,这么好的经文。”

  徐皇后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金笺:“良辰,杨五的事你也说说看。”

  谢良辰郑重地道:“臣女不敢妄论。”

  徐皇后道:“但说无妨,朝廷自有法度,问你,是因为你是广阳王后人。”

  谢良辰恭敬地道:“臣女知晓外祖父为人,外祖父在世时治家极严,族人犯错绝不姑息,否则杨五父亲也就不会被外祖父打断了腿,臣女不敢议政事,但是推及外祖父的心思,若外祖父尚在,知晓杨五打着广阳王的名号,坑害百姓,必然不饶她。”

  “从臣女来说,虽然杨五不是正经的杨家后人,只是出自旁支,但她这样的年纪,真的重重惩戒,当真于心不忍,可想到那些被杨五骗来做死士的百姓,他们也是别人的儿子,也有白发双亲,他们何其无辜?”

  “正因为这样才有律法,在大齐律法前,任何人不得人情宽容,方能彰显‘公平’二字。”

  徐皇后仿佛在思索谢良辰的话,半晌才道:“良辰这话说的,颇得本宫心意,处置杨五要用朝廷法度,本宫也不会为她说话。”

  徐皇后上前几步,伸手拉住谢良辰的手臂:“起身吧,今日建国寺主持也在宫中诵经,你们随本宫一同前去听一听。”

  谢良辰应声。

  众人陪着皇后娘娘一同向外走去。

  徐皇后没有乘步辇,而是边走边与谢良辰说话:“说说你们陈家村的事吧!”

  谢良辰低声向徐皇后禀告,从纸药说到线穗时,几个人到了中和殿,大殿里传来诵读经文的声音。

  没有打扰建国寺主持,众人陪着皇后娘娘上了香,走到偏殿坐下,等建国寺主持带着僧人诵读完佛经再来相见。

  徐皇后抿了一口茶,让谢良辰继续讲,谢良辰提及了蜡笺。

  徐大小姐道:“刚好我在诗会上,瞧见了陈家村出的蜡笺,除了建国寺抄写佛经的金笺,我还没见过那么好的蜡笺。”

  徐皇后被提醒了:“今年建国寺的金笺确然不错,你们做的蜡笺……”

  徐皇后说到这里,徐大小姐发现谢良辰的面色变了,徐大小姐虽然不清楚谢良辰的心思,但她有种抓蛇抓到了七寸的感觉。

  谢良辰果然知晓建国寺的金笺,更清楚陈家村的蜡笺不如那金笺。

  徐皇后显然也有所察觉,没有继续说下去。

  谢良辰起身道:“皇后娘娘,陈家村做的粉蜡笺不如建国寺的金笺。”

  徐大小姐心中一喜。

  谢良辰接着道:“不敢欺瞒娘娘,粉蜡笺和金笺确实有些渊源。”

  徐大小姐挺直了脊背,只想谢良辰立即说出实情,说不得陈家村的粉蜡笺就是照着建国寺的金笺做的。

  谢良辰眉头紧皱仿佛有些为难,终于她深吸一口气准备开口。

  徐大小姐却听到门口传来一声佛号:“阿弥陀佛,此事是老衲请谢善人帮忙隐瞒的。”

  惠安大师走入偏殿,向徐皇后等人行了佛礼。

  惠安大师道:“许多善人问起老衲金笺做法,老衲都没有相告,今年的金笺并非出自建国寺,而是陈家村,建国寺所有舍出去的金笺,皆是陈家村纸坊相赠。”

  徐大小姐瞪圆了眼睛。

第三百七十七章 不一般

  建国寺的金笺是陈家村做的。

  在谢良辰没有入京之前,就经由建国寺的手,在为陈家村的蜡笺铺路。谢良辰居然这般有心机。

  徐大小姐看着谢良辰,只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变得僵硬。

  谢良辰向徐皇后赔罪:“不是惠安大师让隐瞒的,而是陈家村要售卖蜡笺,若是让人知晓,会被误解借了建国寺的名声。”

  将建国寺与陈家村的生意绑在一起的确会引人非议。

  谢良辰接着道:“也不是一直都要隐瞒,原想着等到蜡笺开始售卖之后再说实话,那会儿大家都看到了陈家村蜡笺到底如何,也就少了争论,不会染了佛家的一片净土。”

  惠安大师道:“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谢善人莫要放在心上。”

  被惠安大师这样一说,徐大小姐一些质疑的话也压在嗓子里,不能说,说出来就成了生事之人。

  这股火在胸口冲撞,一时半刻安抚不下去,徐大小姐的眼睛仿佛要冒出火来。谢良辰真的没有私心?那么穷的陈家村,为何平白无故赠这样的金笺给建国寺?分明就是为了日后逐利。

  徐大小姐看向母亲孟夫人,孟夫人垂着眼睛,一脸慈悲的神情,显然也无法当着惠安大师的面争论。

  徐大小姐后悔起来,早知道惠安大师反而为谢良辰作证,她就不有意提醒皇后娘娘来见大师。

  这就像她那时办的诗会,一心要折辱谢良辰,却反而被谢良辰利用。

  徐大小姐手心一片滚烫,却也只能坐在旁边赔笑。

  终于等到徐皇后开口:“惠安大师豁达,即便蜡笺卖入京中之后,才与旁人提及金笺由来,也免不了会有人质疑。”

  徐皇后看向谢良辰:“你不用在意那么多。”

  谢良辰再次向徐皇后行礼。

  惠安大师被请落座,谢良辰、孟夫人、徐大小姐也才重新坐好。

  徐皇后道:“嘉安郡主为何想起来要赠金笺?”

  谢良辰道:“惠安大师对镇州有恩,北方战事结束时,大师带着僧众救助百姓,在我们镇州的天峰寺中,有惠安大师留下的经文,我仔细看过那经文,知晓它用的经纸不一般,就想着假以时日做出更好的经纸奉给建国寺,虽然不能因此回报建国寺的恩情,也算我们的一份心意。”

  惠安大师再次唱了一句佛语:“善人来寺中请经纸,捐来的香火钱,我们已经筹备了些米粮、药材和衣衫,再过些日子就会动身前往八州之地。”

  孟夫人听明白了,陈家村做纸给建国寺,建国寺让人花钱请纸,得到的银钱用来买赈济之物,再将这些送去八州……

  这里里外外都是将银钱花到了八州去,谢良辰的算盘打的好,怎么算他们都不亏,而且白白得了功德。

  孟夫人看向徐皇后,可就算真相如此,皇后娘娘也不能随意质疑谢良辰。

  徐大小姐更是难受,越是往深里想,心中越是不甘,糊里糊涂地被谢良辰利用,明知这一切都是假的,却不能揭开谢良辰的真面目,甚至要在旁边坐着赔笑。

  徐皇后脸上也染了慈悲:“如今是北方最冷的日子,僧众如此奔波劳苦,当是大善。”

  说完这桩事,众人又听了惠安大师讲了段经文。

  等到惠安大师离开,徐皇后看向谢良辰:“陈家村做的粉蜡笺何时在京中售卖?”

  “就快了,”谢良辰道,“商队再有两三日就能入京,除了粉蜡笺还有花笺,到时候呈入宫中,请皇后娘娘过目。”

  “好,”徐皇后笑道,“本宫等着你的笺纸。”

  徐皇后带着众人回到正阳宫,徐皇后突然想起一桩事看向谢良辰:“听说你喜欢医理,本宫藏了一些医书,让宫人带着你去查阅,遇到喜欢的就拿去,这是本宫给你的赏赐。”

  谢良辰向徐皇后谢恩,旁边有宫人上前为谢良辰引路。

  等到谢良辰离开正阳宫,孟夫人立即看向饮茶的徐皇后:“皇后娘娘,这谢良辰……”

  “是啊,”徐皇后不等孟夫人说话就道,“不一般。”

  无论是杨五还是建国寺的事,都应对的极好,让人挑不出半点错处。

  徐皇后接着道:“如果你们像她这般,也用不着本宫为徐家忧心了。”

  徐大小姐紧紧地抿着嘴唇。

  徐皇后看一眼徐大小姐:“你与嘉安郡主年纪相仿,日后要多多向她请教。”

  徐大小姐后颈的汗毛都竖起来,皇后娘娘没有直说,却定然知晓她想要用建国寺来压谢良辰,结果弄巧成拙。

  徐大小姐眼睛通红,忙起身告罪:“皇后娘娘……侄女没有……侄女只是。”心中急切却不知该如何说。

  徐皇后没有理会徐大小姐,转头吩咐孟夫人:“既然嘉安郡主那般说,杨五定不能轻饶,元裕为了杨五犯下大错,更不可能不了了之,你们要有个思量,元裕的差事是保不住了。”

  孟夫人一脸惊慌:“娘娘,元裕年纪轻轻,不能就这样葬送了前程。”

  “那你要本宫如何?”徐皇后道,“拉着本宫和徐家一起被责罚?”

  孟夫人浑身一凛,跪在了徐皇后面前。

  徐皇后没有让孟夫人和徐大小姐起身,而是慢慢地摩挲着手中的玉摆件儿,眼前浮现出的是谢良辰那修长的脖颈,那清丽的面容。

  如果杨五在这里,定然也会与她一样有所觉察,谢良辰的眉眼隐隐约约与一个人相似,不,应该说那人像谢良辰。

  那就是杨五帮她除掉的黄美人。

  皇上没见过谢良辰,自然不会寻个与谢良辰相似之人在宫中,皇帝见过的是广阳王妃和谢良辰的生母。

  徐皇后觉得今天过后,她或许就能确定一件事。

  黄美人入宫到底是巧合,还是皇上有意挑选。

  ……

  谢良辰被人带着走进徐皇后藏书的院子。

  宫人低声道:“郡主先看,若是有需要,奴婢便来侍奉。”

  谢良辰点点头,向不远处的书架走去。

  脚步声在藏书阁里响起,嘉安郡主纤细的身影透过隔窗映入一人眼中。

第三百七十八章 离开

  藏书阁中明明只有她一个人,谢良辰却有种被人盯着的感觉,她向周围看去,就瞧见内侍提着一盏灯走过来。